西部高校历史本科教改难点及对策

来源 :教育文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hl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本科教育放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是当前全国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贵州大学历史学本科实施合作学习教改实践作为具体个案,尤其是西部地区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教改有效实施、人才培养等方面掣肘的深入剖析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索,从而为新时代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某些较有针对性的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 西部;高校;历史专业;本科教改;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9)01-0099-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9.01.019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因此,落实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学习效果为标准”的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了全国高校当前工作的一大重点。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该教学模式的一大特色,在于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重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最终获得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1]9-10该教学模式的一大优势,就是不同于“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学生,可以通过面对面互动来分享学习经验,不仅可以使课堂讲授的知识变得更具情景化,同时也利于学生间的提问、回答、补充、反驳等知识外化行为和精加工。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彼此协作的共同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自身以及他人的学习成效。而这种知识、能力的深度建构,显然在以往推崇的集体授课和个别化教学中是很难获得的。相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采用,合作学习教学在我国的中东部地区中小学教育比较多地付诸实施,在高等教育阶段,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部分大学开展了上述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不过迄今为止除了在英语教学之外,在绝大多数大学与绝大多数学科教学中仍鲜有问津。
  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合作学习不仅符合我国大学以班级授课为主的教学传统,在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上阻力相對较小,同时也易于实施。因为合作学习对传统教学的变革,主要在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造,它更多地要求将合作要素和原理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无需增添额外教学设备,即可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成效。有鉴于此,在贵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笔者在所任课班级进行了合作学习这一模式的教学实践。根据设计,此次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分为两阶段(共四个学期),且每个阶段附以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相关数据采集,诸如学生检索、搜集、获取资料能力的变化情况,诸如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态度变化,诸如学生解释演讲能力、判断批评能力、与人合作等能力在实践前后的差异等,从而最终完成此次教改实践各项主要经验的总结。
  一、教改实施概况
  在历史121班的《城市史》课上,分组问题异常棘手。作为本科高年级学生,全班所有学生都倾向与已经保研或者工作有着落的同学组成小组。任课教师只能干预:先以宿舍为单位分组,然后将合作学习的实施侧重调整为搜集研究资料、进行专题汇报,同时予以定期督促、指导。客观地来说,合作学习模式没能在该班《城市史》教学中很好实施;在历史131班的《城市史》课上,根据课前与该班部分学生的座谈,任课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以及培养目标设定进行了调整,即将学生比较陌生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外城市发展专题概况介绍,更改为学生们比较熟悉的近代以来贵州城市发展研究计划的设计。这一较有针对性的变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加之历史131班长期以来优良学风、班风,以及诸多专业成绩出色学生的引领、示范作用,可以说此番合作学习教改实践的全过程都基本如课题设计一一展开,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未料到的是,历史141班的《城市史》教改实践进行得非常艰难,很多时候甚至难以成组,小组作业更无从谈起。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到该班绝大多数学生对历史专业有不同程度的厌恶感,究其原因还在于很多学生都是调剂志愿才来到了历史专业,且先前对于历史以及历史学科毫无兴趣。
  在历史131班的《中国现当代史专题研究》课上,由于该类型课程更注重学生专业学术技能的培养与提升,且在目前贵州大学历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尚不多见,所以历史131班学生在一开始并不适应。很快第一次小组作业,即近30年有关国内新文化运动的研究综述撰写,然而批改的结果却集中反映出高年级本科生普遍不会写研究综述等问题。为此,任课教师进行调整:首先将历史专业常用的技能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明、讲透,其次便是小组作业降低难度,比如在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价这一专题教学中,任课教师布置的小组作业内容,即围绕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这三位历史人物,进行功过是非的学理思考,而作业的完成形式则采用辩论赛方式,即学生们自行组队、以正反方身份参与“打擂台”。这样一来,即便平时比较懈怠、专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都非常踊跃。通过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与任课教师的适时点评,学生们深刻领悟了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审视、评价历史过往的种种优势。最终这次小组作业完成得很好。
  在历史161班《西方文明史纲》课上,鉴于大一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尚浅,且贵州大学本科第一年主要接受通识教育、专业课程很少等情况,任课教师将《西方文明史纲》课程教改的核心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研究、历史专业的视野与情趣,比如给历史161班布置的小组作业内容,即自行组队、以旅游公司的形式做一场具有历史特色旅游线路的推荐,对于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们既感新奇,又感兴奋。很快一份份精美制作、彩色打印的旅游手册相继面世,一个个富有个性特色、充满新意的旅游推荐PPT及发言稿准备就绪。当然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历史161班绝大多数学生对历史以及历史学科的热情是饱满的。   此外,在教改实践展开的同时,任课教师还陆续完成了相关问卷调查与学生个人访谈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当然在学生个人访谈环节,受访学生的选择并不是随机抽选,而是根据学业成绩的优良、中等、合格这三档情况,再以相同比例数进行同档学生的随机选择,至于无效问卷、无效访谈,均不纳入正式统计与印证范畴。大体情况如下(见表1):
  二、教改实践反思
  (一)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千百年来,中国社会都是以孔子的“有教无类”要求与评判着教师的使命与职责,却习惯性地略去了“有教无类”的下一句“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我们回到这两句古文的共同出处,即《论语·卫灵公篇》,通过上下文的解读,不难发现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教育家之一的孔子,其对教育成败的认知还是比较全面的。因为在孔子看来,虽然老师是教育的主体,但老师的作用不是万能的,最终成败还在于学生与老师的相互契合。由此可见,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贵州大学历史学专业本科教改实践,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确是一种进步,因为它不再是一种单一取向的目标观,而是一种全面而均衡的目标观。同时由于合作学习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正因为此,这种教学理论及其模式相较之传统教学,更凸显情感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合作学习的成败关键就在于“只有学生愿意学、愿意分享,才能学得好。”然而就现状而言,其实自进入大学伊始,国内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合作共享精神,无论中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比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次教改所涉贵州大学历史学本科班级为例,历史141班出现的大面积学生厌学情绪便是一明证。记得历史141班学习委员是这样表述的:“从《城市史》的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全班同学都知道您(老师)进行的合作学习教改全是为了我们,这一点大家心里都明白。但是您(老师)不知道的是,我们班的情况比较特殊,当初选择来历史专业读书,主要是因为想上个211的大学,我们班绝大多数同学都是调剂才到了历史专业。虽然我们现在都已经大三了,但是很多同学对历史专业还是没有一点儿好感,可能我们90后就是这个脾气,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所以到目前为止的三年专业学习,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是抱着能过则过,不过也无所谓的心态,以至于每每考试结束,我们班不及格、重修的同学都会特别多。”其实类似的“任性而为”在如今国内大学教育教学中,已经屡见不鲜,所区别的只是程度差异。
  此外区域就业优越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大学生在学业上的倦怠,而这一要素在贵州本地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以下一系列表格基本可知(见表2、3、4):
  综上所述可知,尽管近年来贵州省高考录取率逐年显著递增,在校大学生总数不断扩大,但就目前贵州省内就业市场而言,大学本科毕业生仍拥有一定的就业优势,加之“铁饭碗”“政府单位”的传统观念以及轻视专业技术类工作等职业短视的综合作用,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贵州本土不少大学生求知欲较差,不重视专业技术学习的根源所在。
  其次,学生间的合作共享也不甚理想。记得历史121班的很多同学都有类似地表述:“从小以来的学习都是个人独立完成的,我们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合作写作业。所以在小组作业时,组员之间没有什么合作,大家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付了主讲同学来做,无论是资料收集、分析,还是PPT的制作。至于主讲人选的产生,或抓阄,或请吃饭,或喜欢以后做学术等等。此外其它小组课堂汇报交流完成情况,一般也没有什么同学会特别关注。”对此,《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有浓厚的竞争色彩。学生都视学校是一个竞争的场所,每个人都想胜过他人。这种教育是一种竞争教育,这种教育的理念是不言而喻的,它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其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尤其是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今天,这种状况就更加令人担忧。”[1]60虽然贵州大学历史学本科班级绝大多数学生均为贵州籍,且基本上仍为多子女家庭,但是其在中小学阶段长时间所经历的类似竞争性学习,即通过竞争,实现自己在学习上、学校内地位与自信的塑造,还是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副作用:学生普遍已经无法体会学习本身所带来的快乐,同时对学校、学科,也包括对老师、同学产生了程度不一的消极。
  (二)重视传统教学的惯性牵绊
  尽管合作学习模式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优于传统教学的特质,参与此次教改的学生们对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接纳度也呈上升趋势,比如有学生说:“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我们太需要了,它能够最大限度激发起大家的求知欲。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老師,因为老师的这次教改,让我们见识了不同以往的教学模式,而且每个同学都在其中有所进步。”但事实上,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的传统教学在现今大学课堂以及很多大学生心中,仍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比如此次参与教改的学生,几乎每一个喜欢或比较喜欢传统讲授法的学生给出的理由都是一样的:“从小学开始一直到现在读大学,那么多老师教我的都是这个办法,我已经很习惯、很适应了。如果换一种新的学习方法,重新学实在是太累了,没什么意义。”而且持上述观点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从以下贵州大学历史本科班的问卷大体可知(见表5):
  其实上述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贵州大学,包括全国范围的其他高校历史本科专业教学可以说均存在着上述的“落伍”,所不同的也只是程度问题。
  尽管上述个别学生的只字片语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至少可以发现目前在全国范围的很多高校历史本科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很有市场。然而与此同时,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那就是随着工科的强势崛起与大踏步前进,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已经越趋学科发展的边缘地带。虽然自1999年以来中国大学持续扩招,但是就全国范围的历史学专业本科招生情况来看,入读学生总数基本与扩招前并没有太显著的差别。放眼国外,情况也大致相同,所以说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正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生存危机。要扭转这一局面,求变是必经之路,包括教学模式在内的很多方面都需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以此次教改实践所涉《城市史》课程教学为例,虽然还只是一门历史本科专业选修课,但由于《城市史》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探索性课程,除了历史学,还包含了历史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考古学等学科知识与技能,所以能够明显感觉在教改实践中贵州大学历史学专业大多数学生的不适应以及焦虑。历史141班相关教学实践的失败虽说只是个别现象,因为该班绝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专业素无好感,但是其中所蕴含的一些必然因素却值得深思,那就是知识结构单一且只会应试学习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如何有效提升新时代历史学专业本科培养质量。   由此可见,教育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不懈坚持、各方襄助的伟大事业,这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别无二致。同时教育教学改革又是一项牵涉面极广的系统工程,往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并不取决于大学自身,而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成效。此外大学生源不同于中小学那么的单一,尤其是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其生源几乎遍布全国。而目前我国中小学阶段各地教育投入、教育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短时间内完全缩小各地教育差距、实现均衡化发展,其难度不容小觑。
  三、教改深化方向
  第一是针对性。相对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高校教育教学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更多也更大。由于一流教育资源缺乏以及地方财力有限,西部地区广大高校的发展显然很难简单复制中东部地区高校的成功模式,也因此符合西部各省实际情况与人才培养需求等特色的新型高校发展蓝图呼之欲出,其中自然就包含了如何更好实现本科教学模式创新等建设任务及要求。以此次合作学习模式在贵州大学历史学本科教改的实践经验为例,不仅要持之以恒地推进新教学模式能“进学生思想”,同时也更迫切需要能最大限度地“进大学课堂”,相对于一名教师或者少部分教师的孤军奋战、别出心裁,还不如更为大胆地将本科教学改革,尤其是新教学模式的推广以一个学科点或者以一个专业入手全面推开,这样改革的覆盖面及其成效、影响力势必远远大于单一课程教改或者少部分教师的教改探索。
  第二是系统性。众所周知大学教育的成败很大部分取决于中小学教育的成效,以此次合作学习模式在贵州大学历史学本科教改的实践经验为例,中小学时代所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应试教育已经深深地掣肘了新型教学模式的推进与成效。类似的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到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9月17日《人民日报》以《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为题撰文指出:“目前我国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推进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4]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中国广大高校将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新高地。
  参考文献:
  [1] 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于杰,吴大华.贵州人才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會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47.
  [3] 冯晓宪,冯妤含.贵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14-15.
  [4] 人民日报评论员.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7(2).
  (责任编辑:涂 艳)
其他文献
人与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既是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点,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范畴。人类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但文化世界一经生成,便以超有机体的形式存在于历史与现实中,介入到个体成长的每一个瞬间,渗透至民族发展的每一条血脉。文化起源于人的类本质活动,是有理性的人所具备的可以自由选择自身发展目的的能力。人类也正是依赖于符号化的文化思维和行为,才得以创建一个属人的世界。教育既是人类整体的文化事
期刊
近年幼儿园场域中的仪式从无到有、从类型单一到多样、从形式简单到繁复,上演着快速的变换。升旗仪式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虽然相关文件未对幼儿园举行升旗仪式作出规定,但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举行升旗仪式,并不断摸索仪式开展形式。幼儿期是感知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时期,与其他学段的升旗仪式相比,幼儿在这一仪式中主要是获得对国旗、国歌等国家象征符号的直观感知以及国家情感的初步体验。文章主要通
期刊
“学习工厂”英文为“Learning Factory”德文为Lernfabrik,是一种基于真实的生产及管理过程,面向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具有多种功能整个的实践学习场所,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产生。近十几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习工厂”在欧美国家被广泛推广。众所周知,德国的制造业发展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成就举世瞩目。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迫切需要大批优秀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学习工
期刊
《纽约时报》网站报道,上海公立小学的数学课本将“漂洋过海”,出现在英国学校的课堂上,以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成绩。自明年一月起,英国的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将可以使用到上海的数学教材。全套课本共36本,除了里面的人民币符号会被改成英镑符号以外,其他内容将完全一字不落地由中文翻译成英语。  2010年,中国上海的学生首次参加国际标准化测试并击败个中强手取得优异的成绩,来自全球各地的教育家们都为他们的成绩所惊
期刊
摘要:水族文学是水族民众表达心声,传承水族历史文化的有力媒介。民族文化教育传承是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形式,民族中学应肩负起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通过对黔南三都民族中学的调查,全面分析民族文化进校园在学校教育中的现状,进而提出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实现路径——校本教材的开发,展现其研究成果。  关键词:学校教育;民族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38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一场“人才革命”,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以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提出从优化支持保障体系、优化考评激励机制、发挥导师重要作用、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四个维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多年来,该院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发展势头良好,创新创业意识更加强化,创新创业文化逐步形成。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以实施贵州省教育厅“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研究复合应用型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途径,对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该培养体系的实施可以全面提升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方案  中
期刊
摘 要: 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是我国当代师德建设的新范式。开展该范式的学理探索是基础,编制、争鸣、验证、完善“师德负面清单考核标准”是前提。已为师者和拟为师者先行“对标”自律、“知行合一”是师德建设的内因和内在动力,师德考核者“对标”开展考核建设是师德建设的外因和外在动力,只有内外因、内外力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升师德的感召力。  关键词: 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师德建设范示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各国教育界意识到创新思维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创新性思维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训练。批评性思维并不是简单地判断文本中作者观点的正确与谬误,而是基于目标导向性思考,评价性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构思推理进行逻辑判断并得出结论的过程。这一复杂过程较为完整地表现在分析性阅读过程中。本文以俄语泛读课程为例探究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探索俄语专业教学中创新思维
期刊
摘 要: 在“饭养身,歌养心”的侗族传统文化中,风俗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侗族社会生活中,具有教育、宣泄、接納、交流、团结等功能,并作用于生产生活与人的生命历程的方方面面。其源于生活,发于情感,反映着侗族社会淳朴的乡俗与和谐的景状,成了学界较为重视的研究资源。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网络文化的滥觞,侗族风俗歌的生存环境与传承前景遭遇了严重的挑战。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