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形象新论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宋襄公是历史上颇富争议的一个人物,赞美者认为他仁义有信,具有贵族精神;批评者认为他虚伪残暴,是假道学的典型。其实,宋襄公性格不过是受春秋时期宋国文化熏染而形成的,在看似不合情理的行事后面,都有其内在合理的逻辑性。
  关键词:宋襄公 让国能贤 图霸有志 慎杀能仁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公元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因泓之战的失利受伤而含恨去世。或许,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短暂的一生,会在历史上引起数千年的聚讼。誉者谓其可与文王媲美,讽者则称他不识时势,祸国殃民。时至今日,又有学者认为他具有西方贵族的骑士精神,是孤独的武士。各家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是站在不同的时代与立场,塑造出自己心目中的宋襄公形象而已。究其实,宋襄公是受春秋宋国特定文化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的性格,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要对宋襄公有客观的评价,我们应该穿越历史的迷雾,在春秋宋国文化的背景下去认识他。
   一 让国能贤
   公元前652年,宋桓公病重,太子宋襄公理应继位。但他以宋国长远发展为重,认为自己的庶兄目夷“长且仁”,想要让国给目夷。公子目夷认为能以国相让,即是最大的仁义,坚持不肯接受,事遂作罢。后世学者对此颇多讥评,冯李骅即说宋襄公让国是沽名钓誉,非出真心;而卢元昌甚至认为,目夷的贤能远在宋襄公之上,宋襄公即位后,虽然名为霸主,实际上并未有什么善举。在泓水一战被射伤股,回国即因病去世,没有给宋国带来实际好处。谦让虽然是一种美德,但目夷谦让襄公则是多此一举。魏禧甚至说,从宋襄公生平推断,他坚持请立目夷为君主,不过是为了邀取名誉,和王莽的谦让如出一辙。如果子鱼不察,误以为真而接受的话,宋襄公一定会杀了子鱼。
   其实,若从宋国历史传统及襄公后来行事可知,襄公让国其实是出于真心,希望能有仁者治理国家,带领宋国重新走向强盛,实现商民族的复兴。宋国为殷商后裔,殷商在继承制度方面,曾有兄弟相及与父子相传两种方式。立子立嫡之制则为周人所定,虽在春秋时期已经为各国所采用,但宋国一直有让国的传统。孔子十世祖弗父何曾让位于其弟鲋祀,即后来的宋厉公,而弗父何则受封为上卿。宋宣公让位于其弟宋穆公,其原因如穆公亲言:“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而宋穆公将卒,又还君位于其兄之子,即宋殇公。虽然后来宋殇公因喜欢用兵,而引起宋国的动荡,招致《公羊传》的批评,认为“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但《公羊传》不过是站在后世的立场上批评古人,并未了解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宣公、穆公之互让,在当时实为美谈。孙琮就认为,宣公放弃立子,传位他的弟弟,穆公又舍弃儿子而还君位给他的侄子,两人所为都是值得称道之事。穆公让位之言,诚恳肫挚,是自然从天性中流出,不仅感情真挚,语言也极其婉转,说明春秋比较近古,风气还比较淳朴。到了后代,父子兄弟之间因为君位相互争夺残杀,却不知羞愧,如果他们每天将这篇文章读数遍,应该不会有争夺君位之事了。正是因为兄弟相及和互相让国的背景传统的熏染,宋襄公让位于目夷当是出于真心,而非如冯李骅、魏禧等所说是为沽名钓誉。
   其实,从宋襄公即位后对公子目夷的态度,也可以看出其让国乃出自真心。后世的君主对臣子名声、才能超过自己的,往往心怀畏惧,加以打击,而兄弟争国、互相残杀的也不知凡几。宋襄公即位后,认为公子目夷是仁义之人,让他做左师主持国政,从而给宋国带来安定。他明知目夷的贤能超过自己,却委以重任,丝毫没有猜忌之心,不正是出于真心的体现吗?公元前639年,宋襄公欲继齐桓公称霸,邀请楚、陈、郑、许、蔡等国在盂盟会,各方约定不带兵甲,襄公轻信楚人,于盟会时被楚人挟持。楚国以宋襄公为人质进攻宋国,襄公让目夷为君率民抵抗,而楚国见无利可图,在鲁国调停下释放了宋襄公。襄公归国后,目夷又还位给襄公,襄公继续重用目夷,而没有猜忌之嫌。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宋襄公让位并非为了博取虚名,后世学者的猜讽多是臆度前人,并没有实际的根据。而从殷商及宋国文化大的背景来考察,宋襄公让国实是为宋国富强考虑,并无太多个人私心在内。
   二 图霸有志
   宋国本为殷商后裔,曾为天下共主的身份使他们不甘心久居人下。春秋时期,随着周王朝的礼崩乐坏,王纲解纽,各个诸侯国纷纷互相兼并,扩充自己的实力,齐、晋、楚、秦等渐成大国。郑庄公、晋献公、齐僖公等都曾显赫一时,而齐桓公则成为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春秋霸主。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宋襄公即位后,也想要有所作为,重新恢复宋国的大国地位。
   宋襄公为了称霸,首先帮助齐孝公稳定君位。齐桓公去世后,五子争立,齐国因君位继承问题而陷入一片混乱,国势出现衰落。齐桓公还在世时,曾经托付齐孝公给宋襄公。齐国内乱让宋襄公看到称霸的机会,觉得可以通过在齐国扶植亲近自己的君主,为宋国发展带来机遇。所以宋襄公率兵护送孝公归国,帮他顺利继承了齐国的君位。
   在帮助齐国取得稳定后,宋襄公想要取得东方小国的支持,因滕宣公不听命,为确立自己的权威,宋人执滕宣公。同年夏,又用 国的国君 子祭祀以立威,招致宋国司马子鱼的批评,他认为古代祭祀六畜不互相使用,更不要说敢用人祭祀了。祭祀本来就是为人祈福的,民是神之主,如果用人来祀神,又有哪个神灵会享用呢?齐桓公曾经使三个国家免于灭亡,靠这样的功德来称霸诸侯,还有义士认为桓公的品德不够高尚,现在襄公一次盟会虐待两位国君,且用之于淫昏的鬼神,想要靠这来称霸诸侯,恐怕是很难的事,能够得到善终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应该说,宋襄公此举确实有违春秋时期的社会观念,因为周民族重视仁德,强调以德治国,孔子对于以人偶祭祀尚且诅其无后,更不用说真人了。不过,宋襄公之所以用 子祭祀,主要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齐桓公称霸经历了数十年的苦心经营,而宋国国力不如齐,襄公又即位未久,号令不行于诸侯,所以要用强力压服诸侯。另一方面,商民族本身尚武力、崇鬼神,此次祭祀的又是东夷少数民族之神,所以遵从地方风俗以求佑护,也就可以理解了。
   宋襄公所以急于求霸,是因为楚国的威胁。齐桓公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南方的楚成王乘机坐大,对中原各国步步紧逼,各诸侯国纷纷依附于楚。襄公若不及时争衡,可能失去称霸的机会。所以此后又围曹、为盂之会、围郑,以至于在泓之战中箭落败,汲汲于求霸而不止。宋国大臣一再告诫襄公不要争霸,而襄公始终不听,意图复兴宋国,虽以失败告终,而其志则不可不嘉。若从实绩来看,宋襄公除了定孝公之位外,几乎没有什么成就,却能列居五霸之一,其原因即在于有志。很多学者都认为,宋襄公没有资格列于五霸。高 就说,宋襄公实际未能称霸,孔子作《春秋》,于鹿上和盂两次盟会,都把宋国排在首位,是因为中原各诸侯国都对楚国俯首帖耳,能够挺身与楚国抗争的,只有宋襄公一人。虽然遭遇多次灾难,最后伤股而死,而孔子却把他列在齐、楚等国之上,是赞其志而非其功。
   宋襄公于泓水战败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在曹、卫、郑等国都不受礼遇,而宋襄公则在晋文公来访之时以礼相待,且在重耳离开时赠以马二十乘,这在刚刚大败之后的宋国是非常不易的。事实证明,宋襄公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后来楚成王围宋,宋国几乎灭亡,正是赖晋文公之救才得以保存。
   宋襄公虽然因泓之战被后人讥为迂阔,但他为宋国称霸所做的准备工作还是颇有策略的:首先扶植齐孝公,齐国虽遭内乱,但还是非常强大的国家,若能得到齐国支持,则争霸就有了很好的基础;然后又先和小国盟会,扩大自己的实力,在此基础上才与楚国争衡;且在失败后能独具慧眼,结交晋文公,为此后宋、晋的结盟奠定基础。宋襄公争霸失败,一是因为国力弱小,再是急于求成,当然也有一些策略上的失误。虽然没有成功,但其富国强兵的志向确是颇有可取之处的。
   三 慎杀能仁
   宋国和楚国的泓之战,宋国本来占据着有利的形势,他们先在河边摆好阵势,因楚国军队强大,大司马劝宋襄公趁楚军渡河时发动进攻,襄公不肯。楚军全部渡河后,大司马又劝襄公趁楚军立足未稳展开攻击,襄公还不肯。直到楚军摆好阵势,襄公才下令进攻,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面对国人的指责,襄公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宋襄公此役最为后人所诟病。对于此战,自先秦以后,即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左传》作者借子鱼之口对宋襄公进行了激烈批评,子鱼认为,襄公不知战争的真正含义,面对强敌,如果敌人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未能成列,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好机会。趁机攻取,不是应该的吗?即便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再说现在和我们对阵的,都是敌人。即便是年老之人,也应该捕获他,更不用说那些头发斑白之人了。出征前就教导士兵兵败是耻辱,就是力求杀敌的,如果敌人受伤还没有死,就应再补杀他。如果害怕再次伤害敌人,那还不如最初就不要伤他。爱惜敌人军队中的年长者不忍下手,那还不如趁早归附敌人。三军就是因为有利才用,金鼓是为了鼓舞士气。三军为求利,所以借助有利形势击败敌人是可取的。而《公羊传》对宋襄公赞不绝口:“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不过,像《公羊传》这样对宋襄公大加赞赏的毕竟是少数,古人对此举还是以否定者居多,认为襄公以仁义自居,不过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其实他是一个残暴虚伪之人,而主要依据就是他曾用 子祭祀。宋代苏辙就认为,《公羊传》赞美宋襄公,认为他在泓水之战的表现可以和周文王媲美,实在是一种过誉。宋襄公侵陵小国,甚至让邾子用 国的国君祭祀雎水之神,这种残暴行为是连桀纣这样的暴君都不会做的,而襄公却想凭借“不鼓不成列,不禽二毛”这样的言论和文王相提并论,不是太过分了吗?储欣对此也有相似言论,他认为宋襄公不听司马的劝告,不过是固执己见。当失败后,国人都责怪他时,才想出那些言论来为自己掩饰,就像小人犯了错必然为自己找借口一样,其实并不是他真的不忍心伤害敌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宋襄公忍心用 子来祭祀,又怎么会爱惜敌人中的头发斑白者呢?后世学者对于襄公的批评多数都立足于其前后行为的矛盾。其实,这也是对襄公行为的误解,他不过是在不同的场合遵循了不同的古礼而已。在祭祀时自当以神为重,东夷有以人从祀的风俗,襄公遵而行之。至于在战场上,则遵循的是古代的军礼,讲求的是双方贵族式的战争,至于成败则听之天命。襄公所为只能说有些迂腐,而不是虚伪,这也是受宋国特定文化的影响。狂狡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襄公行为合理性的佐证。郑国与宋国交战,狂狡遇郑人,郑人不慎跌入井中,狂狡竟然用戟把郑人救出,二人再战而被郑人所获。狂狡之迂和襄公如出一辙,相互辉映,都是宋国文化熏染的产物。
   总之,春秋时期的宋国是殷商后裔,既保留着商人的某些传统,又吸收了周文化的许多因素,这样的一种独特背景,造就了宋襄公这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在他看似不可理解的表象背后,其实是宋国文化的一种真实体现,我们只要抱有理解之同情,就可以发现,对于宋襄公,既不用拔之过高,也不用贬之过甚,他的行为都有自己合理的逻辑性。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左传》评点研究(2011-QN-239),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春秋宋国文化现代产业转化的可行性研究,商丘师范学院青年项目《左传评点研究》资助。科技厅项目批号:11240044006。
  
   参考文献:
   [1] 冯李骅、陆浩:《左绣》,文海书局,1967年版。
   [2] 卢元昌:《左传分国纂略》,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刻本。
   [3] 魏禧:《左传经世钞》,《续修四库全书·经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4]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5] 孙琮:《山晓阁左传选》,清守经堂刻本。
   [6] 高 :《左传钞》,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培元堂刻本。
   [7] 储欣:《左传选》,清雍正四年(1726)维经堂刻本。
  
   作者简介:李卫军,男,1977—,河南开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诗文,工作单位:商丘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揭示了人性恶的主题,许多评论者认为这种罪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即所谓的的“原罪”。本文主要从罪恶的体现与生成的深层原因加以探讨,阐明作品所展示的罪恶并非“原罪”,而是成人们在当今世界所作的丧失理智、丧失道德的行为影响下次生的罪恶。  关键词:原罪 次生罪 《蝇王》 人性恶 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威廉·戈尔
期刊
摘要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日本国民性中最重要的灾难意识在日本灾难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是日本灾难文学的代表作,它将灾难与危机贯穿了故事的始终,渗透了人物的性格,集中体现着日本民族的民族特性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忧患意识 灾难感 小松左京 日本沉没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沉没》一
期刊
摘要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这部小说中缤纷多彩的儿童心理世界的描写,求证了马克·吐温是深谙儿童心理描写的大师,同时也剖析了马克·吐温是如何通过孩子的眼睛来批判现实社会的。  关键词:马克·吐温 汤姆 儿童 心理世界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
期刊
摘要 影射是一种语用含义,具有煽动性。通过解析《奥赛罗》中伊阿古对奥赛罗的话语,本文论证了影射策略的运用必须要以听话人对命题的态度为基础,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影射作为一种会话策略在文本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影射 《奥赛罗》 伊阿古 奥赛罗 合作原则 听话人态度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影射是一种恶意的语用含义,常以虚假的劝告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探讨了小说中体现的身份寻求问题及新一代移民在多元文化下的文化认同及体现,指出我者与他者在人物中的体现。同时,对解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华裔及其他族裔身份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流动身份 后殖民视角 文化 《典型的美国佬》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寻求身份像寻根一
期刊
摘要 长篇小说《破戒》(1906)以明治时代残留的部落民歧视问题为主题,深入探讨了边缘化的身份问题,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纪念碑式的杰作。通过深入解读“戒”与“破戒”的二元对立可以知道,导致主人公濑川丑松产生“内面的苦恼”的深层原因是边缘化的部落民身份与立身出世主义等国民国家意识形态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丑松的身份告白象征着自我同一性的回归,批判了国民国家同一化策略排斥社会少数者的
期刊
摘要 西方理论世界长久以来被理性思维所把持,尼采的美学思想有冥想的反理性特征,其美学思想最核心的是日神与酒神的概念,二者共同冲突融合,最终通过艺术实现对生命的肯定与表达。  关键词:尼采 《悲剧的诞生》 日神 酒神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尼采曾说:“我的时间尚未来到;有些人要死后才出生。”而当尼采喊出“上帝死了”这句振聋发聩的宣言时,便注定他要以一个
期刊
摘要 舒位是清中叶著名的诗人,他的山水诗既书写黔、桂、楚的山水奇景,又描绘了江南的水月烟霞,风格雄奇壮伟、清新秀丽,又兼有“郁怒”之情,开拓了清代山水诗题材的范围。  关键词:舒位 山水诗 简论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山水诗数量众多且源远流长。早在《诗经》、《楚辞》中就有了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它们是山水诗的源头。建安时期,
期刊
摘要 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九年御驾亲征高丽,攻克辽东城,其间所作诗篇,记录了此次征战的情况。通过对其这一时期所作的《辽城望月》的译疏,可见李世民军旅诗作的雄健风格,并反映出李世民的军事策略,并进一步考证此次征战的史实。  关键词:李世民 《辽城望月》 辽东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隋炀帝出师未捷国先亡,辽东一直成为中原统治者的心头大患。
期刊
摘要 柳永走的是一条返璞归原的艺术之路,其词表现的是市井百姓的生活与情趣,其词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他是那个时代平民百姓的歌手。加上柳永对词体的贡献,对词的题材及表现方法的拓展,我们更可以认定柳永是宋代词坛上卓然特立的一位大家,而不是什么“无行”文人!  关键词:柳永 俗词 返璞归原 市井平民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说起柳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