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教育理念下的分层教学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教学的理念由来已久,对分层教学的探讨也是层出不穷,在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背景下,分层教学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一、新教育理念下的分层教学是追求适合的教育
  “新教育实验”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所有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学生恰恰是新教育共同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不是一堵密不透风的墙壁,不是一块坚硬无比的钢铁,更不是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产品。学生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一片茫茫苍苍的大草原,是春天里争奇斗艳的缤纷花朵,是碧空中千姿百态的片片白云。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是的,世界上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分层教学就是基于“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针对学生的现实基础和认知水平进行的具有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通过分层,每个学生都能确保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新教育实验追求四重教育理想境界,第一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在这种理念之下,分层教学真正实现了从云端到地面的转变,分层教学的课堂不是时尚的、花哨的、拔高的、打压的、填鸭的、悲观的课堂,它是温暖的、亲近的、踏实的、积极的、接地气的、有奔头的课堂,它力求提供适合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最佳教学模式。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说:“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分层教学的起点是学生,终点也是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差异性,采取的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目的是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
  新教育实验坚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等基本观点,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我校地处城郊,生源大都来自乡镇农村初中,学力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家长们本身素质有限,整日迫于生计,伴学意识薄弱,给孩子的帮助少得可怜。进入初中后,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同一班级学生差异会越来越大,两极分化严重。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之下,我校根据初中生发展呈现不同的态势、学力特点,因材施教,实施分层走班教学,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同时,分层教学的教学内容有梯度性,教学对象有涵盖性,教学难度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有同步性,较好地突破行政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不仅大面积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新教育理念下的分层教学是辐射温暖的教育
  新教育是一项整体性、长期性、综合性的改革实验,它致力于“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因为有分层教学的实施,新教育理念下的“理想课堂”是有温度的。理想课堂强调 “六度”: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这六度就是生本理念的具体化。分层教学时刻关照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通过一整套灵活的、动态的、因时因地因人的多样化层级标准,跳出单一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的旧有标准,确立面向素质发展的多元化的、有层次性的层级评价标准,综合考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自主发展等素质发展水平,通过对学生全方位的定性、定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其自信心与成就感,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在分层教学的课堂里,学生永远是主角,因为大都处于同一层次,学生之间不存在因水平分化而带来的伤害,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举例来说,对A层学生,教师主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授课重基础,只要有一点进步就毫不吝啬地大声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其自尊心。B层学生成绩不好不坏,学习动力不够,成绩停滞不前。教师对他们必须采取个别突破的方法,打破他们平静温和的状态,使他们内心产生一种“他人能进步,我也能提高”的潜在竞争意识,激励其赶超先进。对C层学生更多侧重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引领他们养成谦虚谨慎、刻苦钻研的品质,激励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新教育理念下的分层教学是辐射温暖的教育,还在于它着眼于素质教育,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给予学生情感的关怀,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形式的评价和鼓励。对学有余力、拥有特长的同学,学校通过研发、开设各种社团课程,组织艺术班、体育班、科技班、阅读班等多种兴趣小组,集中培养他们的特殊才能,认真把握好这些同学的学习节奏,真正做到“分合有致”,“动静有序”,“文体有兼”,充分发展学生的各项才能,让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新教育理念下的分层教学是指向生命的教育
  2014年第一批高考改革试点在上海和浙江设立,正式实施“3 3”高考模式。这种新高考模式虽然仍存在诸多问题,但它让考生们根据自身特长与个人兴趣选择除语数外之外的三门学科,通过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目的指向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尽最大可能留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3 3”高考模式体现了“分层走班教学”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以国家政策的形式固化下来的全民教学模式,彰显了一个国家对每一个考生生命个体的尊重。
  新教育实验的理念打动了很多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們在应试背景之下的学习生活除了忙碌,也许充斥了劳累、恐惧、单调、脆弱与苦涩。他们很多人日复一日忙于学习、考试,生活没有生气与乐趣。分层教学就是要打破学生生活的“单调”,释放其“忙碌”与“苦涩”,驱散其“恐惧”与“脆弱”。只有站在中学生的视角,秉承中学生的意愿,实施分层教育,才能让他们感到自由,感到自信,感到幸福,也才能使他们唤起自醒,培养自觉,达到自悟。这样的教育,能为学生铲除学习园地里的稗草,孕育希望的种子,呵护成长的花蕾。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教育背景之下的分层走班制教学必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未来趋势。
  好的教育能直击人的灵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谁要是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便他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不健全的。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新教育理念下的分层教学就是一种“好的教育”,如一缕金色的阳光,照进菁菁校园,照亮孩子们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美好未来!
其他文献
“体验”,在《辞海》中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淮南子·论训》中强调“故圣人以身体之”,意思是说,有学问的人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古代大学问家荀子曾谆谆告诫他的学生“笃志而体,君子也”。他认为,能一心一意地去学习实践的人才是君子。这种“圣人”“君子”所为,是值得现代人效仿的。因为体验是“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理想境界,是人的素质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多给
[摘 要: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开放性学科,是培養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基于此,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科学创新意识的渗透策略做出阐述,包括转化传统教学观念、改善师生之间关系、营造轻松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善于想象以及发挥教师评价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科学创新;意识渗透]  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之一,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因此,数
高三语文复习课是比较有挑战性的。教材复习更是需要下一番功夫。总结多年的经验,我得出了一套符合自己的教材梳理方法。那就是:整合所有人教版必修选修教材,从同类中找出个性,从共性中找出个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概括能力,为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为阅读欣赏、语言表达提供材料,为学生的作文提供写作素材。具体做法就是,由老师提出专题复习计划,为学生命制相应的题目。在此基础上由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归纳。老师在检
《棋王》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小说单元中的课文,节选自中国当代作家阿城《棋王》第四章。小说《棋王》,获1984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是作家的成名作,也是新时期“文化寻根”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下乡列车上,从小家贫、痴迷下象棋的王一生与“我”邂逅,王一生因“棋呆”的种种经历传说,让“我”好奇。不久,王一生在“我”工作的农场里认识了棋坛世家后人倪斌,两人因下棋成为挚友。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长亭送别》是高二语文第二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文章,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主要是想让他们比较《长亭送别》这一文章(或者中国文学),从表达方式、语言、文学意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社会意义等方面比较,有何异同。另外我在网上看到一首英文诗歌,有不同的译文,也让学生试着翻译,感受中文的巨大魅力。  教下来有很大的收获,也深深感到自己文化底蕴是欠缺的,要多努力,多读书。
散文阅读教学是初中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但也是学生学习阅读的一大薄弱环节。学生在散文面前往往思路模糊、毫无头绪,因而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必须引领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让学生领悟赏析散文之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中的散文教学。  一、利其器,知道散文是什么  《论语·卫灵公》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散文阅读要做好的准备就是先让学生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引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古典诗词,培养具有初步鉴赏的能力,对提高文化素养、陶冶精神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是很有益处的。新课程标准中,对古典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也对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笔者认为读诗重在“品”,即:品赏诗味,反复诵读;品味意象,把握情感;品析手法,领悟旨趣。  一、品赏诗味,反复诵读  读是理解诗歌最直接的方式。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注重课堂的导入。所谓课堂导入,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阶段,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进行的教学行为。导入方法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下面谈谈本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复习旧课导入法  子曰:“温
许多学生对写作感到头疼,完成作文之后,往老师那里一送,便万事大吉了。而老师在作文批改上耗费大量的时间,费尽心力地在作文本上划出分数等级,找出字、词、句、段等方面的错误,写上“内容不具体”“语言不通顺”等诸如此类的评语。可是,学生并不买账,拿回批改完的作文后,往往只是扫视一下评语,就放在一边,不作修改。这样一来,批改成了老师辛辛苦苦的独角戏。  传统的作文批改和讲评只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或者说只是强
[摘 要:经过这两年的命题研究发现,命制一套试题的选材,是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思考和一项经验总结,它与每位考生的间接的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试卷中诗人、文人们的作品渗透着人生价值观,它引领学生做深刻思考,也引发了我强烈的探求欲望。  关键词:试题命制;“立德树人”;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教育发展大会上提出,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真正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