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的历史背景下,高中《艺术 美术》课程也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更多体现了人本教育思想,成为一门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不但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健全人格、修养人性、提高人生质量、深含文化底蕴的教育。然而,怎样才能使学生从艺术作品的形式去理解、去感悟作者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得到人生的启迪呢?
笔者以为,研究艺术家的人生经历,讲授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感,挖掘艺术作品的深层内涵,是欣赏艺术作品的“三部曲”。现以郑板桥作品为例,简要阐述之:
1 清正、倔强、坚毅——高尚的人格魅力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清代中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幼年生活清苦,中年后(1736年)考取进士,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郑板桥为官12年,目睹了当时社会许多黑暗。正直、善良的性格,使他处处为百姓着想。1753年,山东大旱,此时板桥六旬已过,他上书请求救济,因此为上司所怨恨,又遭到豪绅的排挤,终因不愿违心施政,于1753年毅然辞官归里,后到扬州靠卖画为生。清贫、苦难的人生经历,加之对书画的不断修炼,造就了郑板桥正直、倔强、坚毅的性格,而这种性格正是塑造完美人生、培养高尚人格的 必备条件。
2 笔墨精炼、线条飘逸、诗书画印结合——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郑板桥一生都在研究诗书画印的结合,且成就非常高。他的书法被人称之为“乱石铺街”体,自称“六分半书”,他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独劈蹊径,创造出了以行、隶、篆等多种书体笔法结合的表现形式,字的结体犹如乱石铺街,看起来偏离了传统的规范,然而给欣赏者带来了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这种书体,前无古人,为郑板桥独创,这也反映了他在艺术上的探索、独创及倔强、坚毅、开拓、进取的的性格特征。郑板桥的绘画常以兰、竹、石、松、菊、梅为题材,尤工兰竹,表现形式多为水墨写意。画面给人一种清雅、飘逸的视觉感受。
郑板桥的作品是写意的。这种写意是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的高度统一,是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结合。他笔下虚心、坚挺的竹子,飘逸、吐芳的兰蕙,正是他高尚人格的写照。
郑板桥的绘画作品,除了注重写意的表现形式、讲究气韵生动、书法运笔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将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起来。他的书法独树一帜,他的诗文充满了关心百姓,感悟人生的真挚感情。诗、书、画、印的结合,使他的作品具备了最典型的“文人画”的特征。
3 以形写神借物寄情——高雅的情怀,深刻的内涵
郑板桥的绘画作品多以兰竹为题材,而梅、兰、竹、菊在古代被称为“四君子”,具有君子之风的郑板桥在画“君子”,其作品的内涵就不言而喻了。虚心、有节、向上、挺拔,竹子的这种特征,正是画家的性格特征。他在题画诗中云:“一节复一节,千支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碟。”
从坚挺、飘逸的翠竹中让我们去体会君子之所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看到的是不随风而到的做人骨气,感受的是艺术家高尚的思想情操。“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即使听到竹叶的萧萧声响,也会联想到劳苦大众的疾苦。画家虽然官职卑微,却总是时时刻刻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只有饱含真情的艺术,才能真正打动观众,只有关心人民,热爱生活、品德高尚的艺术家才最具真情,而郑板桥正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大家。我们从他的绘画作品里,看到的是做人的铮铮骨气,对老百姓的拳拳之情,对人生的深层感悟。
郑板桥作品以他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的思想内涵,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欣赏他的作品如听淳淳教诲,如淋习习春风,让人心旷神怡,又浮想联翩。欣赏他的作品能使我们领略生活与艺术,艺术与人生的完美融合。他不只陶冶了欣赏者的情操,更是潜移默化的教诲着人们做人的道理。
笔者以为,研究艺术家的人生经历,讲授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感,挖掘艺术作品的深层内涵,是欣赏艺术作品的“三部曲”。现以郑板桥作品为例,简要阐述之:
1 清正、倔强、坚毅——高尚的人格魅力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清代中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幼年生活清苦,中年后(1736年)考取进士,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郑板桥为官12年,目睹了当时社会许多黑暗。正直、善良的性格,使他处处为百姓着想。1753年,山东大旱,此时板桥六旬已过,他上书请求救济,因此为上司所怨恨,又遭到豪绅的排挤,终因不愿违心施政,于1753年毅然辞官归里,后到扬州靠卖画为生。清贫、苦难的人生经历,加之对书画的不断修炼,造就了郑板桥正直、倔强、坚毅的性格,而这种性格正是塑造完美人生、培养高尚人格的 必备条件。
2 笔墨精炼、线条飘逸、诗书画印结合——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郑板桥一生都在研究诗书画印的结合,且成就非常高。他的书法被人称之为“乱石铺街”体,自称“六分半书”,他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独劈蹊径,创造出了以行、隶、篆等多种书体笔法结合的表现形式,字的结体犹如乱石铺街,看起来偏离了传统的规范,然而给欣赏者带来了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这种书体,前无古人,为郑板桥独创,这也反映了他在艺术上的探索、独创及倔强、坚毅、开拓、进取的的性格特征。郑板桥的绘画常以兰、竹、石、松、菊、梅为题材,尤工兰竹,表现形式多为水墨写意。画面给人一种清雅、飘逸的视觉感受。
郑板桥的作品是写意的。这种写意是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的高度统一,是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结合。他笔下虚心、坚挺的竹子,飘逸、吐芳的兰蕙,正是他高尚人格的写照。
郑板桥的绘画作品,除了注重写意的表现形式、讲究气韵生动、书法运笔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将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起来。他的书法独树一帜,他的诗文充满了关心百姓,感悟人生的真挚感情。诗、书、画、印的结合,使他的作品具备了最典型的“文人画”的特征。
3 以形写神借物寄情——高雅的情怀,深刻的内涵
郑板桥的绘画作品多以兰竹为题材,而梅、兰、竹、菊在古代被称为“四君子”,具有君子之风的郑板桥在画“君子”,其作品的内涵就不言而喻了。虚心、有节、向上、挺拔,竹子的这种特征,正是画家的性格特征。他在题画诗中云:“一节复一节,千支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碟。”
从坚挺、飘逸的翠竹中让我们去体会君子之所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看到的是不随风而到的做人骨气,感受的是艺术家高尚的思想情操。“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即使听到竹叶的萧萧声响,也会联想到劳苦大众的疾苦。画家虽然官职卑微,却总是时时刻刻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只有饱含真情的艺术,才能真正打动观众,只有关心人民,热爱生活、品德高尚的艺术家才最具真情,而郑板桥正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大家。我们从他的绘画作品里,看到的是做人的铮铮骨气,对老百姓的拳拳之情,对人生的深层感悟。
郑板桥作品以他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的思想内涵,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欣赏他的作品如听淳淳教诲,如淋习习春风,让人心旷神怡,又浮想联翩。欣赏他的作品能使我们领略生活与艺术,艺术与人生的完美融合。他不只陶冶了欣赏者的情操,更是潜移默化的教诲着人们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