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当前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村留守学生安全问题,从教育的工作实际出发,探索出一套能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认知自身价值,进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学生 安全问题 心理健康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217-02
一、问题背景
河南省留守儿童规模大,其中等职业学校农村留守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更突出,研究该课题,有助于解决留守学生心理安全问题,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在我国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中等职业学校中因此出现了很多留守学生。面对这一特殊现象,无论是对国家、社会、还是对家庭而言,中等职业学校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了大家关注。基于中等职业学校留守学生在河南省农村地区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统计自制问卷、访谈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得到了结果,教育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留守学生在农村地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安全深度分析,根据目前河南省省农村留守学生的中学职业安全现状,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村留守学生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二、产生心理健康危害问题的多种因素
据调查,河南省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留守学生的危害问题主要在个人安全方面的心理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网络安全和食品安全:第一,心理教育指导和监督的缺失,留守学生容易出现越轨行为,产生逃学、网络成瘾,辍学,拉帮结派,一个麻烦的问题,溺水,火灾,事故,事故,更容易受到诱惑和社会不良人员欺骗,参与抢劫、强奸、吸毒、谋杀和其他罪行,甚至在一個女孩留下的脸,被猥亵、强奸和其他人严重的威胁.
三、如何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走出自我从而保证其心理健康
首先,引导农村留守中职学生以积极心态看待自己的留守生活和经历。从传统意义而言,幸福是通过一种单一的测量物镜的角度。然而,现在人们越来越普遍地认为,幸福的概念不能用物质或客观的角度来描述。幸福应该是多角度的。它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多角度衡量幸福不仅可以用客观的角度来完善、补充幸福的内容,还可以来完善和补充幸福的内容,同时从不同的方面来衡量幸福。根据积极心理学原理,教师可从补偿角度启发学生悦纳自己的家庭及自我,以平和、接纳的心态看待自身弱势打开心结。同时,也要引导公众以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待留守学生和进城务工问题。加强舆论宣传,消除社会对于留守学生及其家庭的偏见,用积极的视角、宽容的眼光来审视留守中职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教育、关心、爱护所造成的行为习惯偏差。
其次,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采用扬长避短的教育策略,发挥农村留守家庭学生的优势和潜能。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都拥有一种为了得到良好结果而灵活自我调节的能力,即积极力量。这些积极力量并不一定要有意识地参与,有的已经成为一种自动化机制,形成一种“积极模式”,而人类会随着积极知识的增多而将这项模式本能化。调查发现,有些农村留守学生能够克服种种困难,保持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便保证了这种积极力量的存在。作为学校和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发掘留守学生身上的这种积极力量,为他们提供各种能够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和平台,引导他们正视并克服自己的弱势,在利用自己长处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得到他人的尊重,进而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比如,发挥体育课对于留守学生调适心态的积极作用。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的徐春娟老师认为,体育有别于其他学科教育,其丰富的教学形式、非功利性的教学目的,对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政府、社会和学校要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补偿留守学生家庭温暖和长辈关怀的心理缺失。调查发现,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爱,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度量的。为此,政府、学校和社会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留守学生安全问题上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建立多元化信息网络和平台,为外出打工的父母提供对孩子的远程关心、尽可能的教育子女上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可借助于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网络,及时上传留守学生成长中的动态信息,让外出务工的父母第一时间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解决农村留守家庭中职学生的困难和问题。
四、结束语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等职业学校农村留守学生问题是必然存在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强调留守家庭父母放弃外出打工,回到家中承担教育子女和监护责任是不可能实现的,留守学生的安全问题同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学校政府和社会应当为留守学生的安全问题承担更多的责任,对留守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发挥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冯静-教育探索[M]-2014.
[2]潘春艳一种社会学视域下的教育论说一一论涂尔干的教育观[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l3(4):69-70.
[3]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2-37.
[4]徐春娟体育在农村中职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中的作用[J]江苏教育报,2016-02-03(0033).
【关键词】留守学生 安全问题 心理健康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217-02
一、问题背景
河南省留守儿童规模大,其中等职业学校农村留守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更突出,研究该课题,有助于解决留守学生心理安全问题,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在我国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中等职业学校中因此出现了很多留守学生。面对这一特殊现象,无论是对国家、社会、还是对家庭而言,中等职业学校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了大家关注。基于中等职业学校留守学生在河南省农村地区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统计自制问卷、访谈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得到了结果,教育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留守学生在农村地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安全深度分析,根据目前河南省省农村留守学生的中学职业安全现状,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村留守学生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二、产生心理健康危害问题的多种因素
据调查,河南省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留守学生的危害问题主要在个人安全方面的心理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网络安全和食品安全:第一,心理教育指导和监督的缺失,留守学生容易出现越轨行为,产生逃学、网络成瘾,辍学,拉帮结派,一个麻烦的问题,溺水,火灾,事故,事故,更容易受到诱惑和社会不良人员欺骗,参与抢劫、强奸、吸毒、谋杀和其他罪行,甚至在一個女孩留下的脸,被猥亵、强奸和其他人严重的威胁.
三、如何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走出自我从而保证其心理健康
首先,引导农村留守中职学生以积极心态看待自己的留守生活和经历。从传统意义而言,幸福是通过一种单一的测量物镜的角度。然而,现在人们越来越普遍地认为,幸福的概念不能用物质或客观的角度来描述。幸福应该是多角度的。它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多角度衡量幸福不仅可以用客观的角度来完善、补充幸福的内容,还可以来完善和补充幸福的内容,同时从不同的方面来衡量幸福。根据积极心理学原理,教师可从补偿角度启发学生悦纳自己的家庭及自我,以平和、接纳的心态看待自身弱势打开心结。同时,也要引导公众以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待留守学生和进城务工问题。加强舆论宣传,消除社会对于留守学生及其家庭的偏见,用积极的视角、宽容的眼光来审视留守中职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教育、关心、爱护所造成的行为习惯偏差。
其次,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采用扬长避短的教育策略,发挥农村留守家庭学生的优势和潜能。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都拥有一种为了得到良好结果而灵活自我调节的能力,即积极力量。这些积极力量并不一定要有意识地参与,有的已经成为一种自动化机制,形成一种“积极模式”,而人类会随着积极知识的增多而将这项模式本能化。调查发现,有些农村留守学生能够克服种种困难,保持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便保证了这种积极力量的存在。作为学校和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发掘留守学生身上的这种积极力量,为他们提供各种能够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和平台,引导他们正视并克服自己的弱势,在利用自己长处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得到他人的尊重,进而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比如,发挥体育课对于留守学生调适心态的积极作用。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的徐春娟老师认为,体育有别于其他学科教育,其丰富的教学形式、非功利性的教学目的,对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政府、社会和学校要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补偿留守学生家庭温暖和长辈关怀的心理缺失。调查发现,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爱,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度量的。为此,政府、学校和社会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留守学生安全问题上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建立多元化信息网络和平台,为外出打工的父母提供对孩子的远程关心、尽可能的教育子女上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可借助于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网络,及时上传留守学生成长中的动态信息,让外出务工的父母第一时间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解决农村留守家庭中职学生的困难和问题。
四、结束语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等职业学校农村留守学生问题是必然存在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强调留守家庭父母放弃外出打工,回到家中承担教育子女和监护责任是不可能实现的,留守学生的安全问题同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学校政府和社会应当为留守学生的安全问题承担更多的责任,对留守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发挥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冯静-教育探索[M]-2014.
[2]潘春艳一种社会学视域下的教育论说一一论涂尔干的教育观[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l3(4):69-70.
[3]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2-37.
[4]徐春娟体育在农村中职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中的作用[J]江苏教育报,2016-02-0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