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26-01
颅脑损伤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吞咽反射抑制,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且各种分泌物、呕吐物易被误吸入呼吸道,同时颅脑损伤后多并发神经性肺水肿,表现为呼吸急促,大量泡沫性血性痰液,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将相关护理研究进展综述。
1 病室环境
气管切开后,由于患者气管失去湿化功能,气管和肺的水分容易蒸发,致使气管黏膜干燥,气管内分泌物结痂,堵塞呼吸道,影响呼吸,气道长期开放又易造成感染, 因此,保持空气新鲜,环境清洁, 温度21~22,湿度50% ~60%,套管上面覆盖1~2 层生理盐水纱布,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保持气道湿润,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入内,谢绝探视,避免人群波动所造成的交叉感染。
2 正确的体位放置
为了减轻气管下端压迫,损伤气管内壁,并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气管切开术病人应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使颈伸展,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套管固定要牢固
系带打手术结,松紧度适宜,太紧可压迫颈部血管,太松套管容易脱出,应以放入1指为宜。并经常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皮下气肿、气胸、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4 合理用氧
4.1氧气的湿化:临床常规用灭菌注射用水,每天更换一次。
4.2氧气的温化:最佳方法是使用新型加温吸氧装置,使患者感觉呼吸温和舒适、通畅、咳痰容易,可提高氧疗效果。
4.3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 根据SpO2的指标,随时调整氧流量,做到合理有效地给氧。
5 保持呼吸道有效湿化
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 保持气道湿润,消炎、抗菌,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正常时鼻腔呼吸道粘膜有湿化作用,气管切开后,进入肺内气体失去正常呼吸道的湿化作用,气道黏膜干燥,痰液干涸,不易排出。有报道说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因此要有足量的湿化液来湿化气道,可采取1.25%碳酸氢钠稀释溶液50mL 接上輸液头皮针,剪去针头,将导管置入气管套管内2-3cm,由微量泵以1ml/h泵入。可根据痰液黏稠度调节速度。此方法可有效预防痰痂的形成。
6 保证有效痰液引流,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三步排痰顺序。即:一吸、二拍、三吸。
6.1一吸:即吸入药物。通过气管滴药或雾化吸入将药物吸入支气管及肺内,起到溶解、稀释干燥痰液及杀菌作用,使粘痰变稀易于咯出。常用药物有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
6.2二拍:即翻身拍背。吸入药物后协助病人翻身,叩击背部,使药物与粘痰充分接触后发挥药效。在翻身的同时注意各种导管以防脱开。拍背应自下向上,以边缘到中央,手成勺状以增加共振力量,使痰松动,同时嘱病人咳嗽,将痰咯出。
6.3三吸:即吸痰。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关键, 由于危重病人咳嗽无力或因昏迷咳嗽反射消失, 即便采用上述方法仍不能有效排痰,此时应予吸痰。 但同时吸痰本身对呼吸道又是一种损伤, 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吸痰的时机、方法和技巧,严密观察患者的痰鸣音、咳嗽和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到及时、适时、有效的吸痰。吸痰管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严格控制负压,吸引压力以150~200 mmHg 为宜,吸痰时将吸引管徐徐插入内套管,待吸管达到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时再缓慢转动吸引,遇有分泌物多时宜稍停留,防止将其痰液推下,一般吸引以不超过3次为宜,否则不易保持血氧饱和度正常。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 s,吸痰时应注意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和SpO2,如果病人出现心动过缓、早搏、血压下降,甚至意识有变化,则需要停止操作,给予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流量,高浓度吸氧2~3 min,可增加肺泡毛细血管氧浓度,提高患者氧合。
7 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的控制
7.1气管内套管消毒:每隔4~6h进行消毒一次,常用煮沸消毒。
7.2严格无菌操作:尤其是吸痰时,戴无菌手套,吸痰管每次更换,在口腔和气道同时吸痰时,应遵循先气管后口腔的原则。
7.3气管切开部位局部换药:每日2次,保持切开部位敷料清洁干燥,若有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7.4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4次,最好选用1.5%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
7.5器械消毒:各种医用导管、器具、雾化器接管、氧气湿化瓶等,应严格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吸入的气体或药物被细菌污染。
7.6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室内温度20℃~22℃,湿度60%~70%。
对于每例施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术后的护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从以上几点做起,就会减少或避免一些术后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等。
8 帮助呼吸肌恢复功能
使病人尽快恢复呼吸肌功能,积极预防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每2 h拍背、翻身一次,预防肺不张。应在加强营养的同时,协助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指导和帮助病人做深呼吸和腹式呼吸,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等,并逐渐延长呼吸肌锻炼时间。
9 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前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气管切开的基本知识及手术的必要性,可以减少病人和家属的紧张、焦虑,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气管切开后,患者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交流障碍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时护理人员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适当教会病人一些简单常用的手语表达方法,或者为患者准备好纸笔来交流。有预见性解决病人的需要,用眼睛与病人交流,从病人眼神中判断病人的生理需求,这种无声的心灵沟通可增强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促使病人安心休息。
参考文献:
[1] 孙玉芹 蔡相娥重度颅脑外伤病人气管切开护理[J] 中国美容医学,(2011)02-0129-02
[2] 韩秀华.人工鼻在人工气管患者湿化气管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06,13(2):13
[3] 廖慧中.两种气管湿化办法及综合气管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法的影响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9(23)
颅脑损伤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吞咽反射抑制,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且各种分泌物、呕吐物易被误吸入呼吸道,同时颅脑损伤后多并发神经性肺水肿,表现为呼吸急促,大量泡沫性血性痰液,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将相关护理研究进展综述。
1 病室环境
气管切开后,由于患者气管失去湿化功能,气管和肺的水分容易蒸发,致使气管黏膜干燥,气管内分泌物结痂,堵塞呼吸道,影响呼吸,气道长期开放又易造成感染, 因此,保持空气新鲜,环境清洁, 温度21~22,湿度50% ~60%,套管上面覆盖1~2 层生理盐水纱布,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保持气道湿润,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入内,谢绝探视,避免人群波动所造成的交叉感染。
2 正确的体位放置
为了减轻气管下端压迫,损伤气管内壁,并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气管切开术病人应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使颈伸展,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套管固定要牢固
系带打手术结,松紧度适宜,太紧可压迫颈部血管,太松套管容易脱出,应以放入1指为宜。并经常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皮下气肿、气胸、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4 合理用氧
4.1氧气的湿化:临床常规用灭菌注射用水,每天更换一次。
4.2氧气的温化:最佳方法是使用新型加温吸氧装置,使患者感觉呼吸温和舒适、通畅、咳痰容易,可提高氧疗效果。
4.3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 根据SpO2的指标,随时调整氧流量,做到合理有效地给氧。
5 保持呼吸道有效湿化
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 保持气道湿润,消炎、抗菌,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正常时鼻腔呼吸道粘膜有湿化作用,气管切开后,进入肺内气体失去正常呼吸道的湿化作用,气道黏膜干燥,痰液干涸,不易排出。有报道说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因此要有足量的湿化液来湿化气道,可采取1.25%碳酸氢钠稀释溶液50mL 接上輸液头皮针,剪去针头,将导管置入气管套管内2-3cm,由微量泵以1ml/h泵入。可根据痰液黏稠度调节速度。此方法可有效预防痰痂的形成。
6 保证有效痰液引流,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三步排痰顺序。即:一吸、二拍、三吸。
6.1一吸:即吸入药物。通过气管滴药或雾化吸入将药物吸入支气管及肺内,起到溶解、稀释干燥痰液及杀菌作用,使粘痰变稀易于咯出。常用药物有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
6.2二拍:即翻身拍背。吸入药物后协助病人翻身,叩击背部,使药物与粘痰充分接触后发挥药效。在翻身的同时注意各种导管以防脱开。拍背应自下向上,以边缘到中央,手成勺状以增加共振力量,使痰松动,同时嘱病人咳嗽,将痰咯出。
6.3三吸:即吸痰。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关键, 由于危重病人咳嗽无力或因昏迷咳嗽反射消失, 即便采用上述方法仍不能有效排痰,此时应予吸痰。 但同时吸痰本身对呼吸道又是一种损伤, 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吸痰的时机、方法和技巧,严密观察患者的痰鸣音、咳嗽和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到及时、适时、有效的吸痰。吸痰管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严格控制负压,吸引压力以150~200 mmHg 为宜,吸痰时将吸引管徐徐插入内套管,待吸管达到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时再缓慢转动吸引,遇有分泌物多时宜稍停留,防止将其痰液推下,一般吸引以不超过3次为宜,否则不易保持血氧饱和度正常。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 s,吸痰时应注意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和SpO2,如果病人出现心动过缓、早搏、血压下降,甚至意识有变化,则需要停止操作,给予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流量,高浓度吸氧2~3 min,可增加肺泡毛细血管氧浓度,提高患者氧合。
7 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的控制
7.1气管内套管消毒:每隔4~6h进行消毒一次,常用煮沸消毒。
7.2严格无菌操作:尤其是吸痰时,戴无菌手套,吸痰管每次更换,在口腔和气道同时吸痰时,应遵循先气管后口腔的原则。
7.3气管切开部位局部换药:每日2次,保持切开部位敷料清洁干燥,若有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7.4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4次,最好选用1.5%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
7.5器械消毒:各种医用导管、器具、雾化器接管、氧气湿化瓶等,应严格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吸入的气体或药物被细菌污染。
7.6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室内温度20℃~22℃,湿度60%~70%。
对于每例施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术后的护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从以上几点做起,就会减少或避免一些术后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等。
8 帮助呼吸肌恢复功能
使病人尽快恢复呼吸肌功能,积极预防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每2 h拍背、翻身一次,预防肺不张。应在加强营养的同时,协助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指导和帮助病人做深呼吸和腹式呼吸,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等,并逐渐延长呼吸肌锻炼时间。
9 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前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气管切开的基本知识及手术的必要性,可以减少病人和家属的紧张、焦虑,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气管切开后,患者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交流障碍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时护理人员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适当教会病人一些简单常用的手语表达方法,或者为患者准备好纸笔来交流。有预见性解决病人的需要,用眼睛与病人交流,从病人眼神中判断病人的生理需求,这种无声的心灵沟通可增强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促使病人安心休息。
参考文献:
[1] 孙玉芹 蔡相娥重度颅脑外伤病人气管切开护理[J] 中国美容医学,(2011)02-0129-02
[2] 韩秀华.人工鼻在人工气管患者湿化气管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06,13(2):13
[3] 廖慧中.两种气管湿化办法及综合气管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法的影响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