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国“包围”外交?剑指海洋安全保障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结束了为期一天的对老挝的访问。至此,2012年12月26日就任日本首相以来,安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五访东盟地区,完成了对东盟全部十个成员国的访问,成为日本首位访问过东盟全部成员国的在任首相。
  在日本与近邻国家关系仍然“别扭”、特别是与中国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日本大力加强和提升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其战略意图不言自明。
  遍访东盟十国
  2013年1月16日至18日,安倍展开对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三国的正式访问。原计划首访美国未能如愿的安倍,在前外务省事务次官、内阁官房参与谷内正太郎的建议下,将东南亚三国作为首访目的地。安倍此行主要的外交成果是与越南签订了5亿美元的日元贷款;与泰国签订建设高铁协议;与印度尼西亚达成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等。
  2013年5月,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受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等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影响被推迟。5月24日至26日,安倍利用这一日程空当访问了缅甸。这是自1977年福田赳夫首相访问缅甸以来、时隔36年之久日本首相正式访问缅甸。随安倍出访缅甸的有近40家企业、团体等代表,安倍还特意出席了约有540名日缅两国经济界人士参加的经济会议,表示期待日本企业向缅甸提供技术支持,期待日本企业对缅甸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7月25日至27日,安倍正式访问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三国,这分别是2007年8月安倍首相访问马来西亚、2002年1月小泉纯一郎首相访问新加坡、2006年12月安倍首相访问菲律宾以来,时隔六年、11年半、六年半之久日本首相再次正式访问上述三国。访问期间,会谈议题涉及经济外交、地区和平与繁荣以及文化交流和人际交流等各个领域。
  10月9日,安倍利用出席东盟峰会之机顺访文莱,与文莱国王进行了约半个小时的会谈。实际上,这是2013年安倍与文莱国王的第二次会晤。早在今年5月13日,安倍就曾与到访的文莱国王举行了约一个小时的会晤,并发表了首脑会谈纪要。
  11月17日,安倍结束了为期两天的对柬埔寨和老挝的正式访问,“圆满”完成对东盟全部十个成员国的访问。11月18日的《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高官透露,安倍首相之所以将柬埔寨和老挝放在历访东盟的最后两站,是出于对这两个国家“亲中”的认识。访问期间,安倍分别与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总理通辛举行会谈并发表了共同声明,签署了保健医疗领域合作备忘录。
  12月13日至15日, “着眼于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关系发展”的“日本-东盟特别首脑会议” 在东京召开。安倍早在11月17日的记者会上就意气风发地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够把日本与东盟的关系提升到新的层次。”11月19日日本共同社发表了一篇题为《日本—东盟特别峰会“友好愿景”草案出炉》的报道。该报道指出,“友好愿景”草案题为《关于日本-东盟友好的中长期愿景》,提出了在“和平与稳定”、“繁荣”、“生活品质”以及“心连心交流”四个方面展开合作的目标。
  罗织对中国的包围网
  与2006年安倍第一次就任首相后首访中国形成鲜明对照(其时也是在首访美国不便而对中国进行了所谓“破冰”外交),七年后安倍再度上台执政,中国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经济实力增强、对钓鱼岛坚决主张主权的中国,在“遏制中国”这一对华大战略下,日本加紧拉拢东盟各国、野心勃勃地推进其对中国的所谓包围外交政策。正如上智大学政治学教授中野晃一指出的那样:“人们可以看出日本的对华战略如何影响日本的东南亚外交。”安倍不仅遍访东盟十国,还访问了中国邻国俄罗斯和蒙古,显示出日本正在密集地编织对中国的包围网。
  对于安倍遍访东盟、密集展开对东盟十国外交,日本各大主流媒体并不讳言其战略意图。例如,《朝日新闻》11月18日发表了《首相完成东盟十国行意在从经济安保两方面牵制中国》的文章:“出于对中国崛起的重视,除经济合作外,首相在处理东盟外交时还看重安保领域的合作”。并进一步明确点题:“在日中首脑会谈无望的背景下,日本有意推进对中国的包围外交”。
  在亚太地区,美国曾经占据绝对优势的态势正在发生变化。在对同盟国美国“转向亚洲”政策“雷声大雨点小”、“从未变成现实”感到失望之余,日本认为不能消极被动地等待美国“转向亚洲”政策变成现实,而应积极主动地替美国分担“转向亚洲”政策。因此,加强与地处海上要冲、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东盟国家的关系成为日本实施遏制中国战略的优先政策课题。
  安倍在2013年1月18日匆忙发表的《开放的、海洋的恩泽——日本外交新五原则》的演讲中,其加强与东盟国家关系之战略意图呼之欲出:以日美同盟为基础,积极主动提升与东盟各国关系以期增加多边外交支撑,平衡、制约中国崛起给亚太地区力量关系带来的变化,从而“增强日本国的抗震能力”。
  推动经济增长只是“诱饵”
  安倍遍访东盟各国,为加强与东盟各国在政治、安全保障领域的合作以及建立信赖关系,从而改变“中国崛起后亚太地区力量失衡”的局面,将东盟经济增长与日本经济再生的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11月17日在老挝召开的记者会上,安倍高调表示:“没有东盟的强劲增长,就没有日本的增长。(东盟各国)是日本经济再生不可或缺的朋友。”在《关于日本-东盟友好的中长期愿景》草案中,指出经济领域的“友好愿景”是:“日本推进支援东盟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通过缩小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来推动东盟整体经济增长。”
  实际上,日本推进支援东盟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及推动东盟整体经济增长不过是个幌子。其背后隐藏着明显的地缘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战略考量——利用东盟遏制、抵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对日本来说更重要的是,加强与东盟的关系,不仅可以借助东盟与中国展开政治、安全领域的对抗,还可以同东盟保持经济合作、有助于实现日本的经济增长战略。
  东盟计划于2015年创建经济共同体,连通越南、泰国与周边国家的国际性干线道路“南北经济走廊”的建设工作也将得到推进。因此,日本势必会更“用力”、更“深入”地参与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创建过程中来,以推动其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发展。
  鉴于财政原因,日本要大幅增加政府开发援助并不容易。但是,日本政府仍然知难而上,这是因为“对日本来说,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无论是在(日本)经济增长战略方面,还是在抗衡大国中国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兜售“海洋价值观外交”
  不管是2007年第一次就任首相,还是去年的二次登基,安倍政府不变的主旋律就是“价值观外交”。不过,与七年前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安倍政府面对的是经济实力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坚决主张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的中国。
  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就任首相后,其对东盟外交战略尤其强调的是“海洋价值观外交”。这充分体现在2013年初安倍准备在印度尼西亚发表演讲因故未能进行的演讲稿中,该演讲稿开篇即慷慨激昂地写道:“日本国的国家利益万古不易——亚洲之海永远是开放的、自由的、和平之海。永远贯彻法理支配,永远是世界和人类的公共财产。”
  演说中特别强调“世界最大的海洋势力”、“亚洲最大的海洋民主主义”“横跨两个海洋”、“海洋亚洲”、“自由”、“开放”“法的支配”、“非武力”等字样,传达出安倍针对中国的一种自以为是的宣示:日本要用法律和规则对抗中国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的“武力行径”。同时,还明确表示“仰赖海洋保持安全和繁荣的日本外交的一个主题,是加强与海洋亚洲的关系”。言外之意,是要建立共有“法的支配”、基本人权等价值观的“海洋亚洲民主国家联盟”,以包围、对抗“大陆国家”中国。
  概而言之,日本首相安倍通过兜售“海洋价值观外交”,企图以“海洋亚洲民主国家联盟”来遏制、对抗“大陆国家”中国的崛起。
其他文献
美国总有一些“高人”胸怀全球,甚至对南海问题“念念不忘”,近来又出怪论,打出捍卫“全球公域”的旗号,攻击中国在南海的权利主张。  上个月,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员费恩波姆发表“中国崛起与争议中的全球公域”一文,将南海视为所谓“全球公域”,妄称中国的权利主张威胁到该“全球公域”的通过权和航行自由;指责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一味谈主权权利和诉求,夸赞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坚持讲“国际权利和国际惯例”,俨然将美国标
举足轻重的地缘战略地位使叙利亚成为中东这所大房子的一堵“承重墙”。在试图推倒它之前,各方均不能不慎重考虑。更何况,国际社会在叙利亚问题上并非“一边倒”。    如今,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犹如一堵摇摇欲坠的“墙”。俗话说“墙倒众人推”,想要推倒此墙的并非只有美欧等西方大国,除叙利亚的昔日“盟友”土耳其外,就连阿拉伯兄弟国家也萌生此念,更勿庸说叙国内外的反对派了。  然而,如果将中东地区格局比喻成一所房屋
从天安门广场沿长安街往西,经西单、复兴门,上木樨地高架桥右拐往北进入三里河路不久,即可遇到一个有红绿灯的路口,路口向东是月坛北街,路西对着月坛北街有一座大门,门两边站着威武英俊的武警卫兵——这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国宾馆“钓鱼台”的东门。进入东门,迎面一个精品花坛,中间立着看似一柱长条石头,其实是一株已有2.5亿年历史的古树化石——树化玉,上刻邓小平手迹“钓鱼台”三个大字。  钓鱼台闻名于中国和世界,
詹小洪:  按常理来说,两国经贸关系的密切会带来更多的交往但在韩中经贸交往中,韩国人对中国的警惕性很高中国已经是韩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也是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最大的人员进口国,按理说韩国选择FTA(自由贸易谈判)谈判的国家首选应该是中国,但实际却恰恰相反在韩国进行的FTA谈判中,在几个大国里,中国排在最后我认为韩国此举是政治上的考虑大于经济上的考虑但他们不愿意承认有位韩国学者就表示,韩国害怕被纳
用谷歌学术引擎检索“global governance”,上世纪80年代仅有4640条结果,90年代增到73300条,本世纪头十年猛增至819000条。  全球治理这个领域与医疗或丧葬行业相似,遵循“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原理。在学术界变得炙手可热,恰恰说明全球治理困难重重。  曾经成绩斐然的全球贸易治理,因为WTO多哈回合谈判一再延宕而遭遇重大挫折;尽管已经受到严重危机的洗劫,但国际金融治理滞后
《游学中东》系范鸿达博士访学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土耳其等中东国家的考察笔记。近十余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中东问题的学习和研究,目前在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从事相关的教研工作,中东大地可以说是笔者的一个梦。所以在选择访学地点时,笔者毫不犹豫地把目光投向地处中东的以色列。  笔者于2010年10月踏上中东大地,在科研工作之余开启了本书的写作。为了加深对中东事务的认识,笔者需要不停地与当地各色人等尽可能多地交流,需要
美在韩驻军2.8万,美日韩不断为假想的朝鲜政变制定预案,不久前美媒又大谈朝鲜“崩溃论”……    2010年6月,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1月11日,朝鲜驻联合国代表建议“启动旨在结束朝鲜战争的‘和谈’”,并要求“解除对朝全部制裁”。对此,美国回应称“朝鲜先弃核”;在六方会谈框架内谈判“和平协定”。韩日也紧跟着表示应“以无核化取得进展为前提”。值得关注的是,最近,韩国政府“预备朝鲜政变”,制定了所
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快两年时间了,美国的房地产问题还在恶化。雅虎今年初的一条新闻就很说明问题:美国汽车城底特律附近开始出现1000美元甚至500美元一套的房子了!    用买电视机的价钱买套房子的消费者    底特律那套标价500美元的房子是将近100平方米、中国人俗称三室一厅的房子,拿这个价钱以前只能买一台大屏幕的彩电。这可不是作秀,而是真实的价格,任何人都可以竞价购买,只是买者并不踊跃。  当然,
《梅德韦杰夫:  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  李岳 刘岩 苑听雷 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8年4月版    2008年2月15日,梅德韦杰夫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回答当地一名记者关于他是否想让儿子出国留学的问题时说:  “当然不会!为什么想让他出国呢?……俄罗斯的教育一直都是非常好的我们批评本国教育,需要为教育事业筹款但总体来讲,与一些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的教育体系还是占优势的这是俄罗斯知识界的优势,
金砖国家第四次首脑会议在通过《德里宣言》后于3月29日闭幕。这次会议是在金砖国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金砖国家举行第一次外长会议至今才有六年时间,从第一次首脑会议算起更只有四年时间。一开始,国际上有许多唱衰金砖国家的论调。有的说,俄罗斯是“一个产业的国家”,仅仅出口能源,经济发展不够快,不应该列在金砖国家里;有的说,南非的经济规模太小,与别的新兴经济体不成比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