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为何“久治不愈”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w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谷歌学术引擎检索“global governance”,上世纪80年代仅有4640条结果,90年代增到73300条,本世纪头十年猛增至819000条。
  全球治理这个领域与医疗或丧葬行业相似,遵循“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原理。在学术界变得炙手可热,恰恰说明全球治理困难重重。
  曾经成绩斐然的全球贸易治理,因为WTO多哈回合谈判一再延宕而遭遇重大挫折;尽管已经受到严重危机的洗劫,但国际金融治理滞后的局面并未改善,迄今全球金融领域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中间管理机构仍告欠奉;气候治理步履维艰,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因数据造假丑闻和人们对欧洲严寒的直观感受而动摇——尽管事后科学家们的操守得到了官方调查的保证;安全治理亦不容乐观,基于制衡和威吓的安全观大行其道,效果却乏善可陈。国内争端演变为国内战争,国内战争发展为国际征伐。“自由平等”的旗帜“从胜利走向胜利”,平民的血泪和仇恨从未止息。
  笔者曾从优化治理手段的角度提出一种改进全球治理效率的思路(见本刊2011年第23期《全球治理宜分轻重缓急》),虽然不无裨益,但不能期待这类简易办法就足以令全球治理呈现根本改观。如果对全球治理作一全身体检,可以发现,治理主体尤其是国家行为体,在意愿、能力和手段等方面存在全方位的缺陷。只做若干方面的修补,仍将面临其他方面的瓶颈。唯有整体或宏观地认识及弥补,方能有效推进全球治理。
  先看意愿。从抽象的意义上讲,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行为体,都有推进全球治理,实现一个安全、自由、公正、繁荣之世界的意愿或要求。但是,从具体的目标来看,不同国家的意愿又存在差异甚至冲突。在这些目标的排序乃至理解上,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都有所不同。就美国这样的所谓现状国家而言,保证自身相对领先的优势、维护美国治下的安全秩序与和平,是其更看重的目标。
  美国主导之下,必定是自身的安全稳定压倒别国的繁荣进步。如,美国主流观念认为“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是和平的基石。无论是对拉美发展政策的建议,还是亚洲金融危机救助中提出的条件,都贯穿着“华盛顿共识”关于私有化、自由化的僵硬要求,而“华盛顿共识”带有浓郁的美国政府部门主导并通过国际组织落实和执行的色彩。以此为内核和标准的全球治理,难以反映其他国家的意愿,也势必不能获得其他参与者的尊重与认同。
  意愿能否被落实,还需要看其背后是否有能力为凭籍。不能否认,从单个国家或局部来看,其应对全球问题的能力面临较大的局限,但国际社会的有效合作,可以弥补其能力的不足。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维持印尼、韩国、泰国等国货币金融稳定所需资金的规模大约为1117亿美元,这超出了危机发生国自身的能力。由于缺乏一个区域性的流动性支持机制,各国只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融资需求,为此不得不接受其提出的“政策指令”。事实上,接受这些附带紧缩财政以及进行结构性改革等“华盛顿共识”条件的资金支持,让一些遭受危机冲击的国家以后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事后发现,当时东亚各经济体持有总额7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远高于维持初期危机国金融稳定所需的资金规模。以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反思为契机,东亚的区域金融治理机制才开始走上正轨。
  全球治理的手段是一系列能得到执行与贯彻的政策和规则,以及形成这些政策和规则的机制。理论上讲,保证这些政策和规则能够被执行的因素,除了共同体成员的授权之外,也可能是个别成员的武力、魅力、谋略或权威。例如,安全治理问题上,美国的角色尤其突出。其治理的手段,是通过造成不同地区内部各国的相互制衡,一旦某重要地区内缺乏相互制衡的力量,美国则将亲自以武力镇压,即所谓“离岸平衡政策”。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节约美国的军力而维持其世界权力,但对不同地区各国来说,却背负了高昂的安全成本。尽管实现了表面的和平,但这种安全是以防备强邻的高投入为代价的。
  上述旧式的手段或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反映国际社会治理能力分布及其支持的意愿的变化,但新的治理方式又尚未成熟,这成为限制全球治理效率提升的主要障碍。一方面,反映发达工业国家治理观念和发展模式的全球治理框架,其成本与收益的分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日益崛起的新兴市场对全球治理的诉求。另一方面,新兴市场自身也缺乏一套类似于“经济自由化”为核心的“华盛顿共识”那样的、具备坚实理论基础并且明确而具体的行动纲领,来取代前者,指导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活动。与器物力量变化相匹配的新型治理观念的缺失,是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效率趋于低下的根本原因。而这种新的治理观念与方式的确立,势必需要发达工业国与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本着最大的善意,相互妥协和折中。
其他文献
一向喜欢以财富论英雄的美国顶尖财经期刊《福布斯》一改“初衷”,4月底在其网站上新鲜出炉了一份“全球十大通缉犯”的榜单,一时间再次成功地吸引了各国媒体的眼球。  先说这份榜单推出的原因。用《福布斯》自己的话说,全球化在“推动国际商贸不断发展、走向成熟”的同时,也让犯罪分子借机“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真正跨国界的犯罪浪潮”。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烧杀抢掠、走私洗钱、无恶不作,最重要的是,“国际化的犯罪活动同
塔玛娜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艺术总监,她聪明美丽,充满活力,但不幸感染了艾滋病她立刻被公司开除,周围的人也对她冷嘲热讽面对流言蜚语和社会上对职业女性的偏见,塔玛娜决心奋起反击这是两年前拍摄的印度电影《我们会再见》,讲述了因患艾滋病而饱受歧视的印度少女最终打赢官司捍卫尊严的故事女主角扮演者谢尔帕·谢蒂(Shilpa Shetty)在影片上映后一度大红大紫,被印度人看作反对社会偏见和性别歧视的一面旗帜最近,
10月26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在全球发布201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称,10月底世界人口达到70亿。  70亿人口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对此我们只能抱参考的态度。因为这不是一个普查数,而是一个预测数,所以不是定见。学者认为,70亿人口被夸大了。理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生育率并没有联合国估计得那么高。联合国人口司对中国人口进行推算时使用了以下总和生育率:1995~2000年为1.80,2000~2
翟 崑[email protected]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果壳里有宇宙,豆角内藏乾坤——这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世界知识》让我们掌握了很多关于世界的知识,但这还不足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因此,“试着理解世界”是我今年专栏文章的宗旨希望这些碎砖烂瓦能成为与我一起成长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走上“理解世界”之道的小小铺路石  顺便说一句,“
今年5月30日,65岁的苏贞昌接掌民进党主席之位。他的制胜法宝是多年的政治威望、广泛的人脉经营和务实的政治性格。在民进党内,苏贞昌与吕秀莲、谢长廷、游锡堃并称“四大天王”,在民进党各大天王纷纷退出权力中心之际,苏贞昌却异军突起,成为民进党内最有权势的人物。  “党外名嘴”露锋芒  苏贞昌在台湾政坛打拼多年,是民进党元老,一路走来可谓起起伏伏。  苏贞昌祖上是台湾省屏东县的名门望族,祖父苏云英是清朝
2013年11月21~24日,阿富汗召开“大国民会议”审议美阿《双边安全协议》草案。会议最终批准协议草案,并建议政府在年内与美国签署协议。然而,阿富汗政府却并未按照大国民会议的要求尽快与美国签约。相反,卡尔扎伊总统反复表示美国若想签约必须先满足若干条件,甚至表示在2014年4月大选之后再正式签约。美国方面则以彻底撤军威胁阿富汗政府。总体看来,美阿对《双边安全协议》各有所需,其分歧主要是签约时机问题
美国总有一些“高人”胸怀全球,甚至对南海问题“念念不忘”,近来又出怪论,打出捍卫“全球公域”的旗号,攻击中国在南海的权利主张。  上个月,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员费恩波姆发表“中国崛起与争议中的全球公域”一文,将南海视为所谓“全球公域”,妄称中国的权利主张威胁到该“全球公域”的通过权和航行自由;指责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一味谈主权权利和诉求,夸赞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坚持讲“国际权利和国际惯例”,俨然将美国标
举足轻重的地缘战略地位使叙利亚成为中东这所大房子的一堵“承重墙”。在试图推倒它之前,各方均不能不慎重考虑。更何况,国际社会在叙利亚问题上并非“一边倒”。    如今,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犹如一堵摇摇欲坠的“墙”。俗话说“墙倒众人推”,想要推倒此墙的并非只有美欧等西方大国,除叙利亚的昔日“盟友”土耳其外,就连阿拉伯兄弟国家也萌生此念,更勿庸说叙国内外的反对派了。  然而,如果将中东地区格局比喻成一所房屋
从天安门广场沿长安街往西,经西单、复兴门,上木樨地高架桥右拐往北进入三里河路不久,即可遇到一个有红绿灯的路口,路口向东是月坛北街,路西对着月坛北街有一座大门,门两边站着威武英俊的武警卫兵——这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国宾馆“钓鱼台”的东门。进入东门,迎面一个精品花坛,中间立着看似一柱长条石头,其实是一株已有2.5亿年历史的古树化石——树化玉,上刻邓小平手迹“钓鱼台”三个大字。  钓鱼台闻名于中国和世界,
詹小洪:  按常理来说,两国经贸关系的密切会带来更多的交往但在韩中经贸交往中,韩国人对中国的警惕性很高中国已经是韩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也是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最大的人员进口国,按理说韩国选择FTA(自由贸易谈判)谈判的国家首选应该是中国,但实际却恰恰相反在韩国进行的FTA谈判中,在几个大国里,中国排在最后我认为韩国此举是政治上的考虑大于经济上的考虑但他们不愿意承认有位韩国学者就表示,韩国害怕被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