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基地,在高职院校中设立艺术类专业,为社会培养艺术类基础专业人才也已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功能。艺术设计离不开图片,离不开摄影艺术,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中开设摄影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近两年本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摄影教学中突出模块化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摄影;教学
摄影是人们认识世界、透视社会、学习知识、记录历史的信息来源和依据,是一门集物理、化学、文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边缘学科。随着时间的推移,摄影所涉及的面越来越广,功能越来越强,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在高职院校开设摄影课,对于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高雅的审美能力都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学院在艺术类专业学生中设立摄影必修课已有三年时间,说不上有什么很成功的经验,但也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一、模块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摄影课既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平面设计的基础课,又是下一步进行艺术创作的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基本掌握摄影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专业创作奠定基础。我们本着这一原则,在课程的设计上突出运用了“模块化”教学模式,即将整个课程分为认识摄影(基础理论)、学会摄影(摄影基本知识和方法)和欣赏摄影(后期制作与图片欣赏)三大模块。在课时安排上按照三大模块,采用2+2一体化教学安排课时,即:欣赏照片认识摄影4个课时、认识摄影器材及附件8个课时、熟悉照相机的各项功能8个课时、摄影构图与用光12个课时、风光摄影技巧8个课时、花卉摄影技巧8个课时、人物摄影技巧8个课时、广告静物摄影技巧8个课时、数码后期制作与图片欣赏(16个课时)。这样由欣赏图片进入,再由欣赏图片走出来,既突出了学习摄影的基本原则,又重点突出了中间模块的重要性;既保证了摄影教学的艺术性,又顺利完成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认识、学会和欣赏摄影三个模块、三个层次、三个教学目标。比如,在认识摄影模块中我们通过摄影的由来、相机的由来、洗印技术的由来等内容的讲述,突出了摄影技术发展和理念创新的提升,使学生对摄影技术的理解得到了深化,在理解深化的基础上,我们再采取多媒体展示、实体观摩和小组讨论,从层次上保证了第一模块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模块化教学的主要特点
现实生活中,摄影作为一种记录生活、反映生活的方式已走进千家万户,并成为人们的常用娱乐工具;但作为群众性娱乐的同时,其艺术魅力和独特表达形式更不能忽视,这也就是我们在摄影教学中积极推进模块化教学的关键所在。
1、理论教学的基础性特点。作为学习摄影一般来讲是入门容易出门难,所谓专业摄影技术性很强的关键,就是它本身必须要有较强的摄影理论功底。在教学过程中不少的学生认为摄影课不需要理论,甚至有些教师也存有“摄影课就是玩”的认识偏差。说实在的,我国的摄影教育本身就是外来品,是在不断摸索中完善的,特别是脱胎于战争和纪实摄影,是随着实践的推移、不断的变革才有了今天的诸如风光、人像、广告、创意等摄影门类。所以,就更缺乏摄影理论性的总结归纳和完善。作为我们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就在强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也就是我们重点提到的第一模块,突出了打牢基础理论的功底,为进一步学习摄影技术做好了铺垫。
2、操作技能的“专”、“艺”特点。假如理论学习是基础的话,那么实践操作就是技术升华的阶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实践教学中有时不太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把创作培养纳入具体授课课程之中。在有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学生拍出来的摄影作品,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的确不错,但要是从深层次上分析,往往就感觉没有内涵、缺少文化或者内涵不丰富、主题不突出,创作思想更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究其原因,就是平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意识培养训练不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和“艺”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从这一点上,模块化教学模式在第二模块上就表现的尤为突出,第二模块中既有相机镜头的基础训练、摄影构图的进阶训练、影调色点布光调光的递进训练,还有风光、人像、花卉、广告等各种创意拍摄训练,“专”“艺”结合,即表现了图片表面的层次美感,又突出了所拍图片的主题,增添了图片的文化气息和深刻内涵。可谓一举双得,达到了第二模块的教学效果。
3、数码摄影的普及特点。数码时代给摄影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在非常方便使用数码相机的同时,又感到了数码技术给传统的摄影技术带来的巨大冲击。面对如此迅猛的数码冲击,我们积极顺应时代的步伐,积极推进数码摄影教学,这也是我们探索出模块化教学的动力和需要,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成功和喜悦。比如:创意的广告摄影、建筑体的另类摄影、数码拍摄的后期制作以及photoshop软件使用等,都列入了我们第三模块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对数码相机的使用更加熟练,对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各种图片增添了兴趣;同时也对进一步学习和制作平面广告作品提供了保障和依据。
三、对模块化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创新是进步的不竭动力,作为我们的摄影课模块化教学模式也是一样,要不断的思考、不断地创新,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才能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达到整个教学目的。
1、探索教学过程的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计划制定以后,实施就是决定因素。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模块化教学已基本证实其一体化和实用性的效果,关键就是在每个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时效性和科学性上,比如:一些学生提到的对知识点的理解上、对理论与实践的时间把握上、对所拍图片的主题设置上、对作业的形式上等,再比如: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时的安排上、对疑难点的把握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要研究和改进方面,也是我们不断学习和创新的出发点。
2、积极参加各种比赛,考取摄影师资格证书。如何才能真正证明我们的教学效果,“参赛取证”恐怕是评价我们学生培养质量的最佳途径,当然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就业上岗的敲门砖。目前,社会上各层次、各协会摄影比赛层出不穷,仅中国摄协、省级摄协、市级摄协每年至少都要举办各类大赛不下7场,还有很多像企业赞助赛、节假纪念日赛、名人杯赛以及什么高校、青年等各类赛事,这里还没包括各种摄影展。这些赛事都是展示学生学习效果的机会,有的对于学生来讲可能还是很好的机遇。所以,有目标、有准备的参加一些摄影比赛应逐步列入我们的教学计划和任务,让我们的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拍出自我、拍出成绩。当下,摄影师资格证和各级别协会会员证也应该是学生就业的首选。
3、引导创新思维,开发审美能力。我们把引导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重要原则来遵循。一是创造性思维不能只停留在模仿阶段。学习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之上的,但不可停留在模仿阶段,要引导学生运用思考,采取批评的态度去理解和吸收,也可适当安排学生对摄影史上大师们的作品进行再欣赏、再认识和再创造。二是要鼓励创造特征的表现,教学中我们随时鼓励学生有创造特征的表现,鼓励学生循着新的方向去设想和构图,当然可以不必拘泥于老套、老调子。审美观培养是摄影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点在我们的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被列入了第三模块,也是我们摄影课教学的落脚点。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摄影;教学
摄影是人们认识世界、透视社会、学习知识、记录历史的信息来源和依据,是一门集物理、化学、文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边缘学科。随着时间的推移,摄影所涉及的面越来越广,功能越来越强,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在高职院校开设摄影课,对于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高雅的审美能力都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学院在艺术类专业学生中设立摄影必修课已有三年时间,说不上有什么很成功的经验,但也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一、模块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摄影课既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平面设计的基础课,又是下一步进行艺术创作的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基本掌握摄影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专业创作奠定基础。我们本着这一原则,在课程的设计上突出运用了“模块化”教学模式,即将整个课程分为认识摄影(基础理论)、学会摄影(摄影基本知识和方法)和欣赏摄影(后期制作与图片欣赏)三大模块。在课时安排上按照三大模块,采用2+2一体化教学安排课时,即:欣赏照片认识摄影4个课时、认识摄影器材及附件8个课时、熟悉照相机的各项功能8个课时、摄影构图与用光12个课时、风光摄影技巧8个课时、花卉摄影技巧8个课时、人物摄影技巧8个课时、广告静物摄影技巧8个课时、数码后期制作与图片欣赏(16个课时)。这样由欣赏图片进入,再由欣赏图片走出来,既突出了学习摄影的基本原则,又重点突出了中间模块的重要性;既保证了摄影教学的艺术性,又顺利完成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认识、学会和欣赏摄影三个模块、三个层次、三个教学目标。比如,在认识摄影模块中我们通过摄影的由来、相机的由来、洗印技术的由来等内容的讲述,突出了摄影技术发展和理念创新的提升,使学生对摄影技术的理解得到了深化,在理解深化的基础上,我们再采取多媒体展示、实体观摩和小组讨论,从层次上保证了第一模块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模块化教学的主要特点
现实生活中,摄影作为一种记录生活、反映生活的方式已走进千家万户,并成为人们的常用娱乐工具;但作为群众性娱乐的同时,其艺术魅力和独特表达形式更不能忽视,这也就是我们在摄影教学中积极推进模块化教学的关键所在。
1、理论教学的基础性特点。作为学习摄影一般来讲是入门容易出门难,所谓专业摄影技术性很强的关键,就是它本身必须要有较强的摄影理论功底。在教学过程中不少的学生认为摄影课不需要理论,甚至有些教师也存有“摄影课就是玩”的认识偏差。说实在的,我国的摄影教育本身就是外来品,是在不断摸索中完善的,特别是脱胎于战争和纪实摄影,是随着实践的推移、不断的变革才有了今天的诸如风光、人像、广告、创意等摄影门类。所以,就更缺乏摄影理论性的总结归纳和完善。作为我们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就在强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也就是我们重点提到的第一模块,突出了打牢基础理论的功底,为进一步学习摄影技术做好了铺垫。
2、操作技能的“专”、“艺”特点。假如理论学习是基础的话,那么实践操作就是技术升华的阶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实践教学中有时不太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把创作培养纳入具体授课课程之中。在有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学生拍出来的摄影作品,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的确不错,但要是从深层次上分析,往往就感觉没有内涵、缺少文化或者内涵不丰富、主题不突出,创作思想更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究其原因,就是平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意识培养训练不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和“艺”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从这一点上,模块化教学模式在第二模块上就表现的尤为突出,第二模块中既有相机镜头的基础训练、摄影构图的进阶训练、影调色点布光调光的递进训练,还有风光、人像、花卉、广告等各种创意拍摄训练,“专”“艺”结合,即表现了图片表面的层次美感,又突出了所拍图片的主题,增添了图片的文化气息和深刻内涵。可谓一举双得,达到了第二模块的教学效果。
3、数码摄影的普及特点。数码时代给摄影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在非常方便使用数码相机的同时,又感到了数码技术给传统的摄影技术带来的巨大冲击。面对如此迅猛的数码冲击,我们积极顺应时代的步伐,积极推进数码摄影教学,这也是我们探索出模块化教学的动力和需要,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成功和喜悦。比如:创意的广告摄影、建筑体的另类摄影、数码拍摄的后期制作以及photoshop软件使用等,都列入了我们第三模块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对数码相机的使用更加熟练,对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各种图片增添了兴趣;同时也对进一步学习和制作平面广告作品提供了保障和依据。
三、对模块化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创新是进步的不竭动力,作为我们的摄影课模块化教学模式也是一样,要不断的思考、不断地创新,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才能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达到整个教学目的。
1、探索教学过程的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计划制定以后,实施就是决定因素。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模块化教学已基本证实其一体化和实用性的效果,关键就是在每个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时效性和科学性上,比如:一些学生提到的对知识点的理解上、对理论与实践的时间把握上、对所拍图片的主题设置上、对作业的形式上等,再比如: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时的安排上、对疑难点的把握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要研究和改进方面,也是我们不断学习和创新的出发点。
2、积极参加各种比赛,考取摄影师资格证书。如何才能真正证明我们的教学效果,“参赛取证”恐怕是评价我们学生培养质量的最佳途径,当然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就业上岗的敲门砖。目前,社会上各层次、各协会摄影比赛层出不穷,仅中国摄协、省级摄协、市级摄协每年至少都要举办各类大赛不下7场,还有很多像企业赞助赛、节假纪念日赛、名人杯赛以及什么高校、青年等各类赛事,这里还没包括各种摄影展。这些赛事都是展示学生学习效果的机会,有的对于学生来讲可能还是很好的机遇。所以,有目标、有准备的参加一些摄影比赛应逐步列入我们的教学计划和任务,让我们的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拍出自我、拍出成绩。当下,摄影师资格证和各级别协会会员证也应该是学生就业的首选。
3、引导创新思维,开发审美能力。我们把引导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重要原则来遵循。一是创造性思维不能只停留在模仿阶段。学习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之上的,但不可停留在模仿阶段,要引导学生运用思考,采取批评的态度去理解和吸收,也可适当安排学生对摄影史上大师们的作品进行再欣赏、再认识和再创造。二是要鼓励创造特征的表现,教学中我们随时鼓励学生有创造特征的表现,鼓励学生循着新的方向去设想和构图,当然可以不必拘泥于老套、老调子。审美观培养是摄影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点在我们的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被列入了第三模块,也是我们摄影课教学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