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型课程以“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主动实践,强调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为宗旨,改善了现行的课程,丰富了课程类型,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呈现在师生、家长的面前,切实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家长家庭角色的转换,使家庭、社会成为学生生活的延续,为学生提供更大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教育情景的交互作用中会产生新的目标、新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记录。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目标,我们就要分析实现目标的优势条件,以增强实现目标的自信心;明白制约因素,在制约发展的瓶颈处下功夫,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规范操作流程,把握方法,循序前进
实施综合实践课程需要预先制定一个比较规范的操作流程。首先,尊重学生意愿,确定切实可行的活动主题和方案,由于学生兴趣不同,可分成几个小组。第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活动方案。第三,展示活动过程和成果,第四,进行多角度评价,收集资料,进行小结,活动时间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二、多方位拓展空间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活动是以师生、生生的自主性合作过程为主。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偏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经验即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主题设计的基本方法一是以学校、学生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学校是学生一天中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像教室、图书馆、美术室、实验室、电脑室、花圃、建筑雕塑、橱窗画廊、校纪校风等等,只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就会生发出许多具有鲜活个性的课程内容,都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孩子而言,这些教育资源是他们最熟悉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对教师来说,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它也比较容易操作。比如加强专业教室的建设。为使图书室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学校按计划逐年添置图书,安排专职图书管理员加强管理,延长图书室开放时间,方便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把图书馆与教室图书柜结合起来,每个班级都可以不定时的以班集体为单位向图书馆借书以充实班级图书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阅览到图书馆的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工作,不断充实实验室器材设施,完善学校自然实验室的管理,为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创造有力条件。“少科室”是学校主要德育教育基地,有丰富的图片文字、实物资料,为了解校情、校史提供了具体翔实的素材。安排教师专人负责管理,为学生的参观提供方便。开发网络信息与软件资源。信息网络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资源,学校致力于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计算机宽带上网,建成了校园网,建成教师电子备课室,增添了远程教育设备,创办学校网站,提高学校网络资源的使用率,增进信息互通交流的机会。学校信息资源得到较大的充实和发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起到强大的支撑基础。
二是拓宽学科知识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整个生活的课程,如果我们只注重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忽略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会造成学生生活与自然、社会的分离,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与自然。校外资源存在的形式极为广泛,如气象台、福利院、工厂、文物古迹等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家庭、街道和学校旁边的农贸市场,也成了我们取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如衡水湖有着自己的诸多特色,风景优美、渔业养殖业发达、苇编艺术更是一绝……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们以《我爱家乡》为主课题,让学生对其进行延伸,结果产生了如《保护水资源》、《苇编艺术》、《寻访绿色足迹》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子课题,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了知识,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在此基础上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策略还包括在特别的月份开展特别的活动,如“漫谈中秋节吃月饼”。根据学生的合理要求确定主题,如“错别字调查”,又如“生活中的发现与创新”。根据突发事件确定主题,如“安全伴我行”。开展调查活动,在实践的情境中选择主题,如环境污染、交通的堵塞、少年活动场地稀少、迷信活动等。
三、形成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与方法
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评价理念和要求为指导,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原则,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的检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过程档案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班级指导过程档案袋包含主题活动方案、主题活动教师指导方案、主题活动教学案例、主题活动日程安排、活动小组分组情况、活动指导过程记录、学生优秀成果和活动日记、活动精彩照片等,由班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收集、整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小组指导过程档案袋包含小组活动方案、小组活动日程安排、活动指导过程记录、学生活动成果和活动日记、活动照片、指导教师对活动小组和个人的评价等,由小组或个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课题指导教师)负责收集、整理。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手段多样,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关注评价的反思性。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亮点和难点。我们深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综合实践活动定会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展现其独特的魅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们在不断的探索中,会摸索出更加全面创新的实施途径和方法,让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更加有效,成为师生共同喜爱的课程。
一、规范操作流程,把握方法,循序前进
实施综合实践课程需要预先制定一个比较规范的操作流程。首先,尊重学生意愿,确定切实可行的活动主题和方案,由于学生兴趣不同,可分成几个小组。第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活动方案。第三,展示活动过程和成果,第四,进行多角度评价,收集资料,进行小结,活动时间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二、多方位拓展空间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活动是以师生、生生的自主性合作过程为主。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偏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经验即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主题设计的基本方法一是以学校、学生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学校是学生一天中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像教室、图书馆、美术室、实验室、电脑室、花圃、建筑雕塑、橱窗画廊、校纪校风等等,只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就会生发出许多具有鲜活个性的课程内容,都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孩子而言,这些教育资源是他们最熟悉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对教师来说,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它也比较容易操作。比如加强专业教室的建设。为使图书室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学校按计划逐年添置图书,安排专职图书管理员加强管理,延长图书室开放时间,方便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把图书馆与教室图书柜结合起来,每个班级都可以不定时的以班集体为单位向图书馆借书以充实班级图书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阅览到图书馆的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工作,不断充实实验室器材设施,完善学校自然实验室的管理,为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创造有力条件。“少科室”是学校主要德育教育基地,有丰富的图片文字、实物资料,为了解校情、校史提供了具体翔实的素材。安排教师专人负责管理,为学生的参观提供方便。开发网络信息与软件资源。信息网络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资源,学校致力于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计算机宽带上网,建成了校园网,建成教师电子备课室,增添了远程教育设备,创办学校网站,提高学校网络资源的使用率,增进信息互通交流的机会。学校信息资源得到较大的充实和发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起到强大的支撑基础。
二是拓宽学科知识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整个生活的课程,如果我们只注重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忽略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会造成学生生活与自然、社会的分离,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与自然。校外资源存在的形式极为广泛,如气象台、福利院、工厂、文物古迹等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家庭、街道和学校旁边的农贸市场,也成了我们取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如衡水湖有着自己的诸多特色,风景优美、渔业养殖业发达、苇编艺术更是一绝……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们以《我爱家乡》为主课题,让学生对其进行延伸,结果产生了如《保护水资源》、《苇编艺术》、《寻访绿色足迹》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子课题,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了知识,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在此基础上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策略还包括在特别的月份开展特别的活动,如“漫谈中秋节吃月饼”。根据学生的合理要求确定主题,如“错别字调查”,又如“生活中的发现与创新”。根据突发事件确定主题,如“安全伴我行”。开展调查活动,在实践的情境中选择主题,如环境污染、交通的堵塞、少年活动场地稀少、迷信活动等。
三、形成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与方法
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评价理念和要求为指导,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原则,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的检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过程档案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班级指导过程档案袋包含主题活动方案、主题活动教师指导方案、主题活动教学案例、主题活动日程安排、活动小组分组情况、活动指导过程记录、学生优秀成果和活动日记、活动精彩照片等,由班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收集、整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小组指导过程档案袋包含小组活动方案、小组活动日程安排、活动指导过程记录、学生活动成果和活动日记、活动照片、指导教师对活动小组和个人的评价等,由小组或个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课题指导教师)负责收集、整理。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手段多样,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关注评价的反思性。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亮点和难点。我们深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综合实践活动定会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展现其独特的魅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们在不断的探索中,会摸索出更加全面创新的实施途径和方法,让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更加有效,成为师生共同喜爱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