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而激发学生精心探究的关键,是教师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可以让枯燥乏味的科学数据跳动起来,可以给严谨的探究过程标上欢快的音符,从而打开学生精心探究的闸门。
一.搭建展示的平台,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件事情只要感兴趣了就有成功的希望。俄国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说:“稳定的兴趣是人产生能力的一种证据。”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我们教师必须激起他们内在的震撼,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去研究。
我们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做框架》这一课中,课堂上我仅仅让学生做了几个简单的框架,初步了解了怎样的框架比较牢固,在下课之前我给每一小组布置了一个任务: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并且我还给他们提供了一样长的小木棍若干根和橡皮筋多个。几天后我又进去上课,刚踏进教室学生就沸腾了,一看讲台上放满了正方体框架,学生嚷着要比赛:看哪组放的书多。准备好后,比赛开始了,大家都希望自己做的最坚固,最后在一片欢呼声和惋惜声中结束了比赛。欢呼的学生忙着介绍经验,叹息的学生正冥思苦想并着手改进。在这样的氛圍中还有谁袖手旁观呢?大家的探究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当然,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边角空间,长期放置一些供学生观察、触摸的物品,形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园地。我们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小生物放置在角落里饲养、观察,从而成为生物角,如“蚕宝宝的乐园”、“青蛙的一生”、“金鱼世界”等;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带来陈列、演示,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大自然的千奇万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为精彩创意喝彩,鼓励大胆创新
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是多么得至关重要。那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让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及时为学生的精彩创意喝彩。
我们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在与学生研究《光与热》时其中有一个活动是: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一下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小组内分工好以后大家就到教室外开始测量,15分钟回到教室后开始交流。有学生说:“我们组根本没完成任务。”我当时有些气愤:“为什么?”学生说:“我们组的小涛他把温度计放在地上测量温度。”我更加气愤地说:“小涛,你来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测量?”他说:“我想比较一下放在地上的温度与腾空放的温度,是不是相同。”我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说:“你的想法很好,那有什么发现呢?”小涛有点惊讶地看着我说:“还没测完,因为还要完成组内的任务。”我说:“非常好,在完成组内任务后还能有自己的想法,下课后把没完成的做完。”一下课小涛很高兴地完成了任务。从这件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经常会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老师要及时肯定,经常鼓励,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做生活的有心人,丰富科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容。如果我们选择的探究内容要丰富、贴近生活,那么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共同积累素材。
在准备实验材料时,我们不仅要选择一、两个有代表性的,还要选择更多的材料,让学生自主选取。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准备,因为更多的材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空气的热胀冷缩》,课前我做了准备材料的“动员”,在实验时把老师准备的和自己准备的材料放在一起,供实验时自主选择适用的材料。这样在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时,其实学生已经开始思考有创造性的实验。在课堂上又增加了老师准备的材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这样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所用的不同大小的瓶子都是学生平时积累的。所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实验仪器光靠征订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老师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把生活中的一些废弃小物件收集起来备用,如生锈的铁钉、空饮料瓶、小木块、各种小废旧金属。还需要教师对收集来的物品进行加工处理,如把动植物制成标本,把收集来的各种岩石制成岩石标本。当然,还要鼓励学生也参与进来,收集一些实验需要的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使以后的探究活动更加丰富。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科学探究源于生活。关注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追求,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我们科学老师必须做到的。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身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创新探究、精心探究!
(作者通联: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一.搭建展示的平台,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件事情只要感兴趣了就有成功的希望。俄国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说:“稳定的兴趣是人产生能力的一种证据。”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我们教师必须激起他们内在的震撼,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去研究。
我们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做框架》这一课中,课堂上我仅仅让学生做了几个简单的框架,初步了解了怎样的框架比较牢固,在下课之前我给每一小组布置了一个任务: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并且我还给他们提供了一样长的小木棍若干根和橡皮筋多个。几天后我又进去上课,刚踏进教室学生就沸腾了,一看讲台上放满了正方体框架,学生嚷着要比赛:看哪组放的书多。准备好后,比赛开始了,大家都希望自己做的最坚固,最后在一片欢呼声和惋惜声中结束了比赛。欢呼的学生忙着介绍经验,叹息的学生正冥思苦想并着手改进。在这样的氛圍中还有谁袖手旁观呢?大家的探究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当然,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边角空间,长期放置一些供学生观察、触摸的物品,形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园地。我们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小生物放置在角落里饲养、观察,从而成为生物角,如“蚕宝宝的乐园”、“青蛙的一生”、“金鱼世界”等;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带来陈列、演示,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大自然的千奇万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为精彩创意喝彩,鼓励大胆创新
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是多么得至关重要。那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让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及时为学生的精彩创意喝彩。
我们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在与学生研究《光与热》时其中有一个活动是: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一下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小组内分工好以后大家就到教室外开始测量,15分钟回到教室后开始交流。有学生说:“我们组根本没完成任务。”我当时有些气愤:“为什么?”学生说:“我们组的小涛他把温度计放在地上测量温度。”我更加气愤地说:“小涛,你来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测量?”他说:“我想比较一下放在地上的温度与腾空放的温度,是不是相同。”我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说:“你的想法很好,那有什么发现呢?”小涛有点惊讶地看着我说:“还没测完,因为还要完成组内的任务。”我说:“非常好,在完成组内任务后还能有自己的想法,下课后把没完成的做完。”一下课小涛很高兴地完成了任务。从这件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经常会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老师要及时肯定,经常鼓励,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做生活的有心人,丰富科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容。如果我们选择的探究内容要丰富、贴近生活,那么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共同积累素材。
在准备实验材料时,我们不仅要选择一、两个有代表性的,还要选择更多的材料,让学生自主选取。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准备,因为更多的材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空气的热胀冷缩》,课前我做了准备材料的“动员”,在实验时把老师准备的和自己准备的材料放在一起,供实验时自主选择适用的材料。这样在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时,其实学生已经开始思考有创造性的实验。在课堂上又增加了老师准备的材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这样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所用的不同大小的瓶子都是学生平时积累的。所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实验仪器光靠征订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老师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把生活中的一些废弃小物件收集起来备用,如生锈的铁钉、空饮料瓶、小木块、各种小废旧金属。还需要教师对收集来的物品进行加工处理,如把动植物制成标本,把收集来的各种岩石制成岩石标本。当然,还要鼓励学生也参与进来,收集一些实验需要的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使以后的探究活动更加丰富。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科学探究源于生活。关注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追求,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我们科学老师必须做到的。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身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创新探究、精心探究!
(作者通联: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