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2-0030-01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人类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在我们广大农村,虽然各政府部门认真研究农业和农村发展,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新的发展。但那里的初中音乐教育现状却令人堪忧。如何上好音乐课,让音乐课堂更有效?
1.改变对音乐课堂的认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平时的交流中,好多老师都说:我们待遇这么差,什么音乐不音乐的,不就是唱唱歌?自导自演的有啥意思?一系列的淡化思想使老师们不认真对待音乐课,甚至连课都不上,我认为这种想法不妥。首先,音乐课是一门课程,不是什么展演:另外,音乐课可以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是非要演给别人看的一出戏。所以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认真地开展唱歌、欣赏、器乐、等活动。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越加浓厚,他们改变了“音乐课就是唱唱歌”的想法,觉得学习音乐很有意思,音乐课上要学和了解的知识真是太多了。所以我说,能否把音乐课上得好,是教师的责任心问题,不是学生的问题。“农村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也有对音乐的渴望,关键是教师抱着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2.在教学中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比如原来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自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最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3.转变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科学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目前农村初中音乐成绩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僵硬化。考核时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发挥每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评分的主人,体现评价的自主化。如:
⑴可以定期举行“班级音乐会”,这是音乐课程特有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能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课程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通过“班段音乐会”或其他活动,展示学生的演唱、演奏、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演出照片、录音录像等,达到相互交流和相互激励的目的。
⑵可运用“音乐成长记录册”形式记载学生的自评,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学间的互评可采用分组演唱演奏会、音乐才艺或创意展示等形式,在观看交流中相互点评。教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音乐成长记录册上的评语,以及通过音乐聆听分辨、现场演唱演奏等形式所作的评价,是进行他评可以选用的有效形式。
以上评价都应该既充分肯定學生的进步和成绩,又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改进方法,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最后我想用一句谚语来结束,天下无难事,就怕不立志。和我一样从事音乐教育的同行们,只要我们多花些精力,不怕上不好我们的音乐课!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人类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在我们广大农村,虽然各政府部门认真研究农业和农村发展,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新的发展。但那里的初中音乐教育现状却令人堪忧。如何上好音乐课,让音乐课堂更有效?
1.改变对音乐课堂的认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平时的交流中,好多老师都说:我们待遇这么差,什么音乐不音乐的,不就是唱唱歌?自导自演的有啥意思?一系列的淡化思想使老师们不认真对待音乐课,甚至连课都不上,我认为这种想法不妥。首先,音乐课是一门课程,不是什么展演:另外,音乐课可以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是非要演给别人看的一出戏。所以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认真地开展唱歌、欣赏、器乐、等活动。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越加浓厚,他们改变了“音乐课就是唱唱歌”的想法,觉得学习音乐很有意思,音乐课上要学和了解的知识真是太多了。所以我说,能否把音乐课上得好,是教师的责任心问题,不是学生的问题。“农村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也有对音乐的渴望,关键是教师抱着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2.在教学中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比如原来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自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最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3.转变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科学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目前农村初中音乐成绩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僵硬化。考核时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发挥每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评分的主人,体现评价的自主化。如:
⑴可以定期举行“班级音乐会”,这是音乐课程特有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能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课程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通过“班段音乐会”或其他活动,展示学生的演唱、演奏、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演出照片、录音录像等,达到相互交流和相互激励的目的。
⑵可运用“音乐成长记录册”形式记载学生的自评,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学间的互评可采用分组演唱演奏会、音乐才艺或创意展示等形式,在观看交流中相互点评。教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音乐成长记录册上的评语,以及通过音乐聆听分辨、现场演唱演奏等形式所作的评价,是进行他评可以选用的有效形式。
以上评价都应该既充分肯定學生的进步和成绩,又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改进方法,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最后我想用一句谚语来结束,天下无难事,就怕不立志。和我一样从事音乐教育的同行们,只要我们多花些精力,不怕上不好我们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