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73例腹股沟疝患者,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修补,3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修补。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和5.4%,复发率为8.3%和0%,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疗效
腹股沟疝是一种最常见的腹外疝,主要因腹内压力增高使腹内脏器通过腹壁薄弱处突出体表,从而形成肿块。目前,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多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手术治疗方法经过长期的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治疗腹股沟疝最常用的手术方法[1]。本次研究以在我院治疗的73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3例腹股沟疝患者。所有患者经查体和临床诊断均已确诊。所选患者中已排除合并有严重躯体疾病患者、嵌顿性疝患者以及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54.3±3.2)岁,病史6个月~18年,患者中直疝12例,斜疝24例;观察组37例,男32例,女5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53.3±3.4)岁,病史5个月~17年,患者中直疝13例,斜疝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在患者腹股沟做斜切口,切口长度为4~7cm,疝囊和精索成分离后将疝囊颈部进行结扎。疝气囊翻塞回腹腔后将网塞置入。在患者精索后方置入补片并将其平铺,之后采用可吸收缝线将其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该步骤完成后将切口逐层缝合。
观察组采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取腹股沟疝斜切口,取切口的过程中保护好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将精索游离进入腹膜前间隙,保护好腹壁下血管。选择尺寸足够的补片,先将补片置入内下部分,后缓慢置入其他部分,将补片完全展平。补片需完全覆盖整个耻骨肌孔,下端达耻骨联合后方,外到腹股沟韧带内侧缘。补片放置好后用可吸收缝线将补片周围组织缝合固定,防止补片出现移动情况。所有操作均完成后将腹腔依次关闭。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另外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卡方检验,P值在0.05以下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尿潴留,3例患者发生阴囊水中,4例患者发生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25.0%;观察组1例患者发生尿潴留,1例患者发生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5.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无患者复发,对照组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8.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疾病,腹股沟疝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腹股沟区的结构薄弱和腹横筋膜缺损。腹股沟疝主要包括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2]。目前,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多采取手术方法治疗,手术治疗方法目前以无张力山修补术为主。无张力山修补术主要针对腹股沟区,该方法主要依据人体工程力学原理,从患者腹壁压力较高的一侧进行耻骨肌孔修补,采用宽大补片后将整个耻骨肌孔封闭[3]。患者行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时,补片稳定性更高,能够有效贴于腹横筋膜内侧壁,与其他入方式相比更加有效。进行该手术时,重点在于正确认识和寻找足够的的腹膜前间隙[4]。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保护腹横筋膜浅面的腹壁下动静脉以及精索,确保补片能够完全展开,补片展开空间如受限需扩大腹膜前间隙范围。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充分利用了力学原理,补片置入后补片能够完全展开,补片和腹膜间的间隙有效减少,患者局部不适感可有效减少[5]。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山修补术后,各疝缺口均可得到修补,能够有效防止腹股沟疝、复合疝以及隐形疝的复发。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也较高,治疗安全性可得到有效提高[6]。腹股沟疝患者中有下腹部手术史的患者不宜采取该术式进行治疗,另外在术中如有腹膜前间隙分离较为困难的患者也不宜采用此术式。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修补。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均显著短于对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经治疗后不容易复发,手术操作也较为简单,容易掌握,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鹏.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1):129-130.
[2]邓晓军, 马晓强, 陈红,等.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11):17-18.
[3]罗海海.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4, 35(6):5-6.
[4]崔磊, 谢嵘, 张清,等.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29(S2):4.
[5]贾长辉.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95例临床分析[J]. 山东医药, 2015,55(37):94-95.
[6]贾士勇.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2例临床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2, 22(7):1962.
【关键词】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疗效
腹股沟疝是一种最常见的腹外疝,主要因腹内压力增高使腹内脏器通过腹壁薄弱处突出体表,从而形成肿块。目前,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多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手术治疗方法经过长期的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治疗腹股沟疝最常用的手术方法[1]。本次研究以在我院治疗的73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3例腹股沟疝患者。所有患者经查体和临床诊断均已确诊。所选患者中已排除合并有严重躯体疾病患者、嵌顿性疝患者以及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54.3±3.2)岁,病史6个月~18年,患者中直疝12例,斜疝24例;观察组37例,男32例,女5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53.3±3.4)岁,病史5个月~17年,患者中直疝13例,斜疝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在患者腹股沟做斜切口,切口长度为4~7cm,疝囊和精索成分离后将疝囊颈部进行结扎。疝气囊翻塞回腹腔后将网塞置入。在患者精索后方置入补片并将其平铺,之后采用可吸收缝线将其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该步骤完成后将切口逐层缝合。
观察组采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取腹股沟疝斜切口,取切口的过程中保护好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将精索游离进入腹膜前间隙,保护好腹壁下血管。选择尺寸足够的补片,先将补片置入内下部分,后缓慢置入其他部分,将补片完全展平。补片需完全覆盖整个耻骨肌孔,下端达耻骨联合后方,外到腹股沟韧带内侧缘。补片放置好后用可吸收缝线将补片周围组织缝合固定,防止补片出现移动情况。所有操作均完成后将腹腔依次关闭。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另外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卡方检验,P值在0.05以下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尿潴留,3例患者发生阴囊水中,4例患者发生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25.0%;观察组1例患者发生尿潴留,1例患者发生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5.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无患者复发,对照组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8.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疾病,腹股沟疝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腹股沟区的结构薄弱和腹横筋膜缺损。腹股沟疝主要包括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2]。目前,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多采取手术方法治疗,手术治疗方法目前以无张力山修补术为主。无张力山修补术主要针对腹股沟区,该方法主要依据人体工程力学原理,从患者腹壁压力较高的一侧进行耻骨肌孔修补,采用宽大补片后将整个耻骨肌孔封闭[3]。患者行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时,补片稳定性更高,能够有效贴于腹横筋膜内侧壁,与其他入方式相比更加有效。进行该手术时,重点在于正确认识和寻找足够的的腹膜前间隙[4]。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保护腹横筋膜浅面的腹壁下动静脉以及精索,确保补片能够完全展开,补片展开空间如受限需扩大腹膜前间隙范围。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充分利用了力学原理,补片置入后补片能够完全展开,补片和腹膜间的间隙有效减少,患者局部不适感可有效减少[5]。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山修补术后,各疝缺口均可得到修补,能够有效防止腹股沟疝、复合疝以及隐形疝的复发。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也较高,治疗安全性可得到有效提高[6]。腹股沟疝患者中有下腹部手术史的患者不宜采取该术式进行治疗,另外在术中如有腹膜前间隙分离较为困难的患者也不宜采用此术式。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修补。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均显著短于对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经治疗后不容易复发,手术操作也较为简单,容易掌握,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鹏.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1):129-130.
[2]邓晓军, 马晓强, 陈红,等.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11):17-18.
[3]罗海海.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4, 35(6):5-6.
[4]崔磊, 谢嵘, 张清,等.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29(S2):4.
[5]贾长辉.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95例临床分析[J]. 山东医药, 2015,55(37):94-95.
[6]贾士勇.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2例临床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2, 22(7):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