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里“福”之非福
猴年春节,因为春晚而使微信红包空前火爆。而另一个热点,则是腾讯的对手阿里,花费2亿现金发起的支付宝集福字活动。
对此挥金豪举,外界却褒贬不一。而我,只为阿里难过。
从2003年到2016年,阿里物是人非。13年前,非典袭来,使得人们惶恐不敢出门。而更可怕的,是历史原因与现实冲击,使得人们惶恐互不信任。这时,阿里推出了支付宝。它使得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之间,可以相对放心地进行商业往来了。虽然淘宝假货问题,始终挥之不去,但支付宝通过互联网创新,对于中国人际之间信任度的保障和修复,无疑是有重要贡献的。因为,彼此信任,是一个国家民众获得幸福的起点。
之后阿里的余额宝,虽然风光时间不长,但终究为在传统金融压制下“只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中国民众打开了一扇窗,输送进了一缕清新的空气。这些,都为整个社会的进步,贡献了力量。
然而阿里“双11”的崛起,使得一切开始含混不清,并使得阿里距离推动社会进步,越来越远。因为“双11”火爆,不仅使国人更加深陷爱贪便宜的顽疾无法自拔,进而使得不论商家还是厂家,更加无心也无力去提升甚至维系其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同时,进一步导致了高成交额背后的高退货量,制造了大量资源浪费。在“中国制造”的困顿无解面前,“双11”节节攀升的交易额,成了一个很无聊的数字。
而当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阿里就更顾不上原先安身立命的商业创新与改善社会,遑论杜绝假货。而挥金如土的集福字运动,在我看来,只说明阿里已开始沦为一个市场竞争、你撕我抢的机器乃至奴隶。而这,恐怕才是阿里这次虽然花大钱却并不讨彩的深层次原因。
可与此类比的,是微软。比尔·盖茨之所以蝉联世界首富,却从不遭人仇视,反而名利双收,就在于微软通过将个人电脑普及到千家万户的使命,及其卓有成效的实现,推动了全人类的进步。但当随着微软的壮大,让其CEO魂牵梦系的,不再是创新,不再是改善社会,而是四处垒墙树敌,忙于白热化竞争时,这家公司的竞争力反而在褪色,口碑也光环不再了。
当一家企业在商业上生机勃勃时,一定是它的社会使命高扬且真诚时。而当一家企业只想着围追堵截、市场绞杀,而淡化自己的社会使命时,也往往就是它走向下坡路的开始。
如果这条规律成立,显然互联网并没有颠覆它。
组织“分”而未分
但互联网,又确实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组织,我们个人。
去年年底,有幸拜读了陈春花教授的新著《激活个体——互联时代的组织管理新范式》,并共鸣强烈。该书在导论里,就触目惊心地提出:“雇员社会将会消失”!
是的,这一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在30年前,所有人关心的都是“工作分配”、“提干定级”。20年前,“机关下海”成了热门,“自主择业”成了常识。10年前,“创业”替代了“下海”。到了去年,“辞职信”又成了话题。诚如书中所说:“人们不会再轻易地把自己固化在一个组织里,或一种角色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期待自由、自主和非雇佣关系……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层级关系,而是合作关系,甚至是平等的网络关系”。
对这种变化,基于互联网技术及其思维的共享经济,确实起到了加速器作用。并很快将从互联网新锐,向社会各行业蔓延,变得与互联网毫无关联。事实上,我们《中外管理》杂志作为外界眼中的“传统媒体”,已在“体验”这一变化。这几年,我们编辑部人员流动也在加速,但与之前大不同的,就是:不但“分开”不等于“分裂”,甚至“离职”也不等于“离开”。李靖、周颖、马小琳、赵嘉怡四位同仁,如今分别在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国家,但他们依然是我们杂志的业务伙伴,依然是我们的特约编辑。换句话说,“共享思维”真正实现了组织的集约和个人的勃发,是另一种形式的“在一起”。
这一变化,显然会比红包乃至创业,更加深刻和深远地改变我们的各类组织的基本逻辑,和个人命运。我们既兴奋,又陌生。诸多问题,也将接踵而来。因此,“共享员工”也就成为了我们这一期杂志的封面文章主题,献给我们这个变与不变交融纷繁的时代。
猴年春节,因为春晚而使微信红包空前火爆。而另一个热点,则是腾讯的对手阿里,花费2亿现金发起的支付宝集福字活动。
对此挥金豪举,外界却褒贬不一。而我,只为阿里难过。
从2003年到2016年,阿里物是人非。13年前,非典袭来,使得人们惶恐不敢出门。而更可怕的,是历史原因与现实冲击,使得人们惶恐互不信任。这时,阿里推出了支付宝。它使得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之间,可以相对放心地进行商业往来了。虽然淘宝假货问题,始终挥之不去,但支付宝通过互联网创新,对于中国人际之间信任度的保障和修复,无疑是有重要贡献的。因为,彼此信任,是一个国家民众获得幸福的起点。
之后阿里的余额宝,虽然风光时间不长,但终究为在传统金融压制下“只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中国民众打开了一扇窗,输送进了一缕清新的空气。这些,都为整个社会的进步,贡献了力量。
然而阿里“双11”的崛起,使得一切开始含混不清,并使得阿里距离推动社会进步,越来越远。因为“双11”火爆,不仅使国人更加深陷爱贪便宜的顽疾无法自拔,进而使得不论商家还是厂家,更加无心也无力去提升甚至维系其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同时,进一步导致了高成交额背后的高退货量,制造了大量资源浪费。在“中国制造”的困顿无解面前,“双11”节节攀升的交易额,成了一个很无聊的数字。
而当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阿里就更顾不上原先安身立命的商业创新与改善社会,遑论杜绝假货。而挥金如土的集福字运动,在我看来,只说明阿里已开始沦为一个市场竞争、你撕我抢的机器乃至奴隶。而这,恐怕才是阿里这次虽然花大钱却并不讨彩的深层次原因。
可与此类比的,是微软。比尔·盖茨之所以蝉联世界首富,却从不遭人仇视,反而名利双收,就在于微软通过将个人电脑普及到千家万户的使命,及其卓有成效的实现,推动了全人类的进步。但当随着微软的壮大,让其CEO魂牵梦系的,不再是创新,不再是改善社会,而是四处垒墙树敌,忙于白热化竞争时,这家公司的竞争力反而在褪色,口碑也光环不再了。
当一家企业在商业上生机勃勃时,一定是它的社会使命高扬且真诚时。而当一家企业只想着围追堵截、市场绞杀,而淡化自己的社会使命时,也往往就是它走向下坡路的开始。
如果这条规律成立,显然互联网并没有颠覆它。
组织“分”而未分
但互联网,又确实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组织,我们个人。
去年年底,有幸拜读了陈春花教授的新著《激活个体——互联时代的组织管理新范式》,并共鸣强烈。该书在导论里,就触目惊心地提出:“雇员社会将会消失”!
是的,这一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在30年前,所有人关心的都是“工作分配”、“提干定级”。20年前,“机关下海”成了热门,“自主择业”成了常识。10年前,“创业”替代了“下海”。到了去年,“辞职信”又成了话题。诚如书中所说:“人们不会再轻易地把自己固化在一个组织里,或一种角色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期待自由、自主和非雇佣关系……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层级关系,而是合作关系,甚至是平等的网络关系”。
对这种变化,基于互联网技术及其思维的共享经济,确实起到了加速器作用。并很快将从互联网新锐,向社会各行业蔓延,变得与互联网毫无关联。事实上,我们《中外管理》杂志作为外界眼中的“传统媒体”,已在“体验”这一变化。这几年,我们编辑部人员流动也在加速,但与之前大不同的,就是:不但“分开”不等于“分裂”,甚至“离职”也不等于“离开”。李靖、周颖、马小琳、赵嘉怡四位同仁,如今分别在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国家,但他们依然是我们杂志的业务伙伴,依然是我们的特约编辑。换句话说,“共享思维”真正实现了组织的集约和个人的勃发,是另一种形式的“在一起”。
这一变化,显然会比红包乃至创业,更加深刻和深远地改变我们的各类组织的基本逻辑,和个人命运。我们既兴奋,又陌生。诸多问题,也将接踵而来。因此,“共享员工”也就成为了我们这一期杂志的封面文章主题,献给我们这个变与不变交融纷繁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