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临淄实验中学推行追问式工作法,激励师生挑战自我,追求卓越,走上自我设计、自主发展、合作推进、形成个性的发展道路。在追问与梦想、追问与规律、追问与行为、追问与达成的这个追梦过程当中设计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让课改成为不约而同的行动,让高效学习成为水到渠成的成果。
[关键词]追问;课堂;改革;学科;实践
“我们以追问式工作法为推进工作的方式,努力创造适合师生健康生长、个性发展的卓越教育,首先是自我追问,然后才是他人追问。那么,你要追问你自己: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打造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有利于师生健康生长?我要成为什么样的老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学生?我要成为什么样的家长?”面对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李安亮校长开门见山地说。
“实中人”有一个共同的教育梦想:创造适合师生健康生长和个性发展的卓越教育,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学校全面推行追问式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唤起兴趣,鼓舞精神,激发每一名师生的成长内驱力,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促使他们自觉走上自我设计、自主发展、合作推进、形成个性的发展道路。
一、追问成长,迸发自我设计激情
“你每天上班,是为学生、校长工作,还是为兴趣、为幸福而工作?”在每周全体教师会上,李校长都要这样追问,“面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没有旁观者,为兴趣而工作,不断为生命增值,才是我们的幸福之源,要把工作当作毕生的课题来研究,要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输送正能量,在做任何具体工作之前,我们都要思考为什么要做,怎样做好,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一点?”
跟其他学校一样,实验中学的校本培训也走过几个坎,培训由最初关注理论知识转变为关注教学问题、课堂问题,进而将校本研修的重头戏放在关注教师的思维方式、精神需求及获得幸福的能力上,引领每一位教师走出“被发展”的地带,由内而外勃发成长激情,树立专业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
曾获市教学能手、区优秀教师的物理老师高秀娟,一贯主张学生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学习,强调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美中不足的是往往忽略学生不会的原因。对自己紧张有序,框架清晰的课堂风格,高老师信心满满。
在一次骨干教师座谈会上,教学校长王会芳提出了“新课改三段式(课前、课堂上、课后)追问法”:课前,我是否拥有了最优化课堂设计,教材是否被深入地挖掘,学生是否深入的了解,课堂效果是否有明晰的预期?课堂上,我有没有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追踪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展示和学习效果?课后,我汲取了哪些经验,打算怎样改进,学生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拓展,情感有没有提升?
这一席话使高秀娟老师陷入了沉思。
当天晚上,她在自己的博客上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追问: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规律、学科规律,我懂多少;关于学科的前沿信息、发展趋势、发展方向,我了解多少;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初三、初四两年的培养目标该怎样科学划分;怎样进行课程整合、归类学习、建立知识模块;基本的学科学习方法、学科特点、学科思想,我是否做到了胸有成竹;不同知识类型,应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是最科学的;怎样实现自主学习的自觉和高效。
这七个追问促使高老师掠去浮躁,在她的带动下,物理组全体教师潜心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及持续学习能力出发,尝试推行自制教具、家庭实验、户外实践、魔术物理等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使爱上物理的学生越来越多。
目前,临淄实验中学的每一位师生都养成了自我追问的习惯,在做任何一件事情前,都要设计好几套方案,并思考怎样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我要解决什么,我要怎样解决,我认为哪种解决方式最科学,我这样想你有何建议?
“在这样宽而有度、和而不同的教育氛围中,我们拥有充足的时空追问自我、设计自我、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在充分被尊重、被信任的过程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化学教师晁博在学科论坛上兴奋地倾诉着心得,言语里透露出掩饰不住的快乐。
二、追问课堂设计,凸显学科特色
“任何改革都需要眼光和勇气,你有抡起大锤的勇气吗?你能让课堂这台机器运转流畅吗?”在课改座谈会上,李安亮校长以海尔集团张瑞敏的改革之路为例,一番话语在每个人内心激起涟漪,一圈一圈荡开……
在李校长的激励和鼓舞下,老师们纷纷拿起了破旧立新的这把“大锤”。
在上《天上的街市》这堂课时,匡燕老师追问:你知道天河的来历吗,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你喜欢哪个人物并说出你的理由,你认为王母娘娘的“仁慈”与牛郎织女的真善美是一样的吗?
在一问更比一问深的连续追问下,学生深入理解,纠偏释疑,澄清了认知上的迷惘,提升了思维品质,这堂语文课成为了师生智慧火花闪现与碰撞的乐园,从高效课堂走向了高效学习。
触类旁通,匡燕老师带领语文组教师从唤起兴趣出发,潜心研究追问的艺术,研究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学习的关系、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教科书与课程资源的关系、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新课堂设计,挖掘二度提问的深层意义。
结合《社戏》一文人物分析这一契机,语文组教师创新设计了拓展追问:请你给文中的每个孩子起个绰号并说出理由。
这个问题使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无需老师示意,马上展开小组讨论,小组间有序展示、辩论、交流,争先恐后地抢答,振振有辞地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证明自己拟的绰号是最贴切的。
一石击起千层浪,语文教师的课堂成为了学校课例式研究的样本。学校将学科教学知识作为专业知识结构的核心,以学科论坛、教务论坛、级部论坛、发展论坛为阵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家L·舒尔曼的PCK理论,收看名师课堂实录,集体评、议、思、写,分析大师处理问题的技巧,寻找差距。 同时,以学科为媒介,学校努力发展校际联盟,开展校际间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材分析,以及同课异构、三课型等教研活动,并请进外校一线名师结合成长经历、教学实践案例现身说法,将人人听课、讲课、说课活动常态化,以自荐、互荐、推选的方式确定出示范课、观摩课教师。由此,点燃每一位教师自主成长的激情,促使他们通过听课—查找问题—反思改进—课堂实践—反馈交流—反思改进的自主历练,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追问作业设置,让兴趣导航
行走在实践与探索的道路上,“实中人”切身领悟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学科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充分激发并且能够持续保持下去。
实验中学从作业减负提质增效入手,不断追问作业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全面推行多元化、多维度实践作业。一天一个小主题,一周一个大主题,一学期一个综合主题,并将学生实践作业定期汇编为每个学科的系列手绘教材,在全校范围内流通、共享和交流。同伴互助、引领发展,让师生在携手创新、互动分享的过程中迸发渴求知识的热情和快乐体验。
初一(7)班的范恒鑫同学最头疼生物课,但生物实践作业却调足了他的“胃口”。翻开范恒鑫的《植物栽培手记》,上面记载着一次次“重大”发现:老师与我们一起用苍蝇拍、毛线针等生活物品制作种子萌发实验器材,布置了种豆芽的实践作业,却不说具体怎么种,让我们独立思考,自己探索。种子结构、根尖特点、木本茎结构通过完成实践作业,搭眼一看就明白了,再去看课本知识,很容易就理解了。
可是,植物栽培并非易事,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范恒鑫百思不得其解,他借助网络,翻阅书籍,查阅了大量资料,不断追问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对成功培育与失败案例的观察、分析、比较过程中,逐渐理解了种子萌发条件、植物吸水失水等原理,终于掌握了实用的培植技巧。
越来越多的学生从植物栽培、果实催熟、细胞模型制作、显微镜绘图、人体消化系统模型制作等生物实践作业中获得了认知、思维和行动上的冲击和快乐。
不仅生物学科如此,其他学科也结合自身特色,从实践作业的内涵到形式进行着创新。截止目前,学校已经汇编了《乡情文学》《趣味数学》《快乐英语》《齐国趣谈》《民俗文化》《走进端午》等一百多本学科类教材和实践类教材。
每个月,学校图书馆的首列书架都会摆出一本本厚厚的学科类手绘教材,这些含有故事、照片、记录等图文并茂的手绘教材,让各班学生争相翻阅,互相传颂,爱不释手。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家校飞信群中,一位家长喜悦地讲述着孩子的变化:青春期的叛逆让我们很久无法与孩子对话了。最近,孩子却主动邀请我们协助他完成调查各个商场促销活动的实践作业。学校的这些创新作业不仅让孩子开始感知自我,学到了更多知识,增长了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重新回到了我们身边。
“站在教育的高度,学科教学一定会做得更好。今天进行的追问是新学期开学做什么研讨活动,将由初一年级的学科组组长、教研组组长、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及学习实际,分别‘晒’出一个月的教学计划和努力突破的重点、难点,我们老师、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研制最优化的学习生活方案。追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衔接,完成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换,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开始谱写展现他们个性特色的成长历史,为开拓更加辉煌的未来奠基。”在学校初一新生、家长和教师会上,李安亮校长意味深长地说。
(责任编辑 尹 杰)
[关键词]追问;课堂;改革;学科;实践
“我们以追问式工作法为推进工作的方式,努力创造适合师生健康生长、个性发展的卓越教育,首先是自我追问,然后才是他人追问。那么,你要追问你自己: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打造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有利于师生健康生长?我要成为什么样的老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学生?我要成为什么样的家长?”面对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李安亮校长开门见山地说。
“实中人”有一个共同的教育梦想:创造适合师生健康生长和个性发展的卓越教育,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学校全面推行追问式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唤起兴趣,鼓舞精神,激发每一名师生的成长内驱力,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促使他们自觉走上自我设计、自主发展、合作推进、形成个性的发展道路。
一、追问成长,迸发自我设计激情
“你每天上班,是为学生、校长工作,还是为兴趣、为幸福而工作?”在每周全体教师会上,李校长都要这样追问,“面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没有旁观者,为兴趣而工作,不断为生命增值,才是我们的幸福之源,要把工作当作毕生的课题来研究,要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输送正能量,在做任何具体工作之前,我们都要思考为什么要做,怎样做好,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一点?”
跟其他学校一样,实验中学的校本培训也走过几个坎,培训由最初关注理论知识转变为关注教学问题、课堂问题,进而将校本研修的重头戏放在关注教师的思维方式、精神需求及获得幸福的能力上,引领每一位教师走出“被发展”的地带,由内而外勃发成长激情,树立专业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
曾获市教学能手、区优秀教师的物理老师高秀娟,一贯主张学生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学习,强调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美中不足的是往往忽略学生不会的原因。对自己紧张有序,框架清晰的课堂风格,高老师信心满满。
在一次骨干教师座谈会上,教学校长王会芳提出了“新课改三段式(课前、课堂上、课后)追问法”:课前,我是否拥有了最优化课堂设计,教材是否被深入地挖掘,学生是否深入的了解,课堂效果是否有明晰的预期?课堂上,我有没有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追踪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展示和学习效果?课后,我汲取了哪些经验,打算怎样改进,学生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拓展,情感有没有提升?
这一席话使高秀娟老师陷入了沉思。
当天晚上,她在自己的博客上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追问: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规律、学科规律,我懂多少;关于学科的前沿信息、发展趋势、发展方向,我了解多少;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初三、初四两年的培养目标该怎样科学划分;怎样进行课程整合、归类学习、建立知识模块;基本的学科学习方法、学科特点、学科思想,我是否做到了胸有成竹;不同知识类型,应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是最科学的;怎样实现自主学习的自觉和高效。
这七个追问促使高老师掠去浮躁,在她的带动下,物理组全体教师潜心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及持续学习能力出发,尝试推行自制教具、家庭实验、户外实践、魔术物理等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使爱上物理的学生越来越多。
目前,临淄实验中学的每一位师生都养成了自我追问的习惯,在做任何一件事情前,都要设计好几套方案,并思考怎样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我要解决什么,我要怎样解决,我认为哪种解决方式最科学,我这样想你有何建议?
“在这样宽而有度、和而不同的教育氛围中,我们拥有充足的时空追问自我、设计自我、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在充分被尊重、被信任的过程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化学教师晁博在学科论坛上兴奋地倾诉着心得,言语里透露出掩饰不住的快乐。
二、追问课堂设计,凸显学科特色
“任何改革都需要眼光和勇气,你有抡起大锤的勇气吗?你能让课堂这台机器运转流畅吗?”在课改座谈会上,李安亮校长以海尔集团张瑞敏的改革之路为例,一番话语在每个人内心激起涟漪,一圈一圈荡开……
在李校长的激励和鼓舞下,老师们纷纷拿起了破旧立新的这把“大锤”。
在上《天上的街市》这堂课时,匡燕老师追问:你知道天河的来历吗,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你喜欢哪个人物并说出你的理由,你认为王母娘娘的“仁慈”与牛郎织女的真善美是一样的吗?
在一问更比一问深的连续追问下,学生深入理解,纠偏释疑,澄清了认知上的迷惘,提升了思维品质,这堂语文课成为了师生智慧火花闪现与碰撞的乐园,从高效课堂走向了高效学习。
触类旁通,匡燕老师带领语文组教师从唤起兴趣出发,潜心研究追问的艺术,研究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学习的关系、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教科书与课程资源的关系、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新课堂设计,挖掘二度提问的深层意义。
结合《社戏》一文人物分析这一契机,语文组教师创新设计了拓展追问:请你给文中的每个孩子起个绰号并说出理由。
这个问题使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无需老师示意,马上展开小组讨论,小组间有序展示、辩论、交流,争先恐后地抢答,振振有辞地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证明自己拟的绰号是最贴切的。
一石击起千层浪,语文教师的课堂成为了学校课例式研究的样本。学校将学科教学知识作为专业知识结构的核心,以学科论坛、教务论坛、级部论坛、发展论坛为阵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家L·舒尔曼的PCK理论,收看名师课堂实录,集体评、议、思、写,分析大师处理问题的技巧,寻找差距。 同时,以学科为媒介,学校努力发展校际联盟,开展校际间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材分析,以及同课异构、三课型等教研活动,并请进外校一线名师结合成长经历、教学实践案例现身说法,将人人听课、讲课、说课活动常态化,以自荐、互荐、推选的方式确定出示范课、观摩课教师。由此,点燃每一位教师自主成长的激情,促使他们通过听课—查找问题—反思改进—课堂实践—反馈交流—反思改进的自主历练,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追问作业设置,让兴趣导航
行走在实践与探索的道路上,“实中人”切身领悟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学科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充分激发并且能够持续保持下去。
实验中学从作业减负提质增效入手,不断追问作业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全面推行多元化、多维度实践作业。一天一个小主题,一周一个大主题,一学期一个综合主题,并将学生实践作业定期汇编为每个学科的系列手绘教材,在全校范围内流通、共享和交流。同伴互助、引领发展,让师生在携手创新、互动分享的过程中迸发渴求知识的热情和快乐体验。
初一(7)班的范恒鑫同学最头疼生物课,但生物实践作业却调足了他的“胃口”。翻开范恒鑫的《植物栽培手记》,上面记载着一次次“重大”发现:老师与我们一起用苍蝇拍、毛线针等生活物品制作种子萌发实验器材,布置了种豆芽的实践作业,却不说具体怎么种,让我们独立思考,自己探索。种子结构、根尖特点、木本茎结构通过完成实践作业,搭眼一看就明白了,再去看课本知识,很容易就理解了。
可是,植物栽培并非易事,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范恒鑫百思不得其解,他借助网络,翻阅书籍,查阅了大量资料,不断追问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对成功培育与失败案例的观察、分析、比较过程中,逐渐理解了种子萌发条件、植物吸水失水等原理,终于掌握了实用的培植技巧。
越来越多的学生从植物栽培、果实催熟、细胞模型制作、显微镜绘图、人体消化系统模型制作等生物实践作业中获得了认知、思维和行动上的冲击和快乐。
不仅生物学科如此,其他学科也结合自身特色,从实践作业的内涵到形式进行着创新。截止目前,学校已经汇编了《乡情文学》《趣味数学》《快乐英语》《齐国趣谈》《民俗文化》《走进端午》等一百多本学科类教材和实践类教材。
每个月,学校图书馆的首列书架都会摆出一本本厚厚的学科类手绘教材,这些含有故事、照片、记录等图文并茂的手绘教材,让各班学生争相翻阅,互相传颂,爱不释手。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家校飞信群中,一位家长喜悦地讲述着孩子的变化:青春期的叛逆让我们很久无法与孩子对话了。最近,孩子却主动邀请我们协助他完成调查各个商场促销活动的实践作业。学校的这些创新作业不仅让孩子开始感知自我,学到了更多知识,增长了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重新回到了我们身边。
“站在教育的高度,学科教学一定会做得更好。今天进行的追问是新学期开学做什么研讨活动,将由初一年级的学科组组长、教研组组长、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及学习实际,分别‘晒’出一个月的教学计划和努力突破的重点、难点,我们老师、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研制最优化的学习生活方案。追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衔接,完成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换,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开始谱写展现他们个性特色的成长历史,为开拓更加辉煌的未来奠基。”在学校初一新生、家长和教师会上,李安亮校长意味深长地说。
(责任编辑 尹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