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序〕汽车业是我国保持未来数年较高经济增长率的支柱产业。作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汽车产业的未来仍离不开与国外厂商的合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大规模的汽车企业外资并购必将成为市场的持续热点之一。借助外资力量做大规模,已是我国汽车工业取得更大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先回顾了中国汽车业外资并购的历史,分析了外资并购中国汽车业的原始动因及并购形式,最后是面对汽车业外资并购,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对的策略分析。
发展历程
在我国,外资并购从狭义上讲,是指外资购买上市公司的国有股。由于受历史条件和中国股市发育条件所限,中国汽车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外资并购很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外商投资中国汽车业,大多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以合资形式出现。为了说明外资在汽车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联系起来一起回顾。
兴起阶段(改革开放—1985年)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已把汽车工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轿车、重型车等项目的中外合资经营得到政府的认可。1983年1月,北京汽车制造厂率先和美国ANC公司(后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收购)合资建立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1983年4月,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投资5亿马克(合人民币985亿元),设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85年3月,广州汽车厂等单位与法国标致等公司投资2亿元成立广州标致汽车公司。这三家合资企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汽车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加速阶段(1986-1995年)
1986——90年代初,呈现加速的势头。1986、87和1992年,庆铃汽车、北京轻型和江铃汽车分别与日本五十铃公司建立合资关系。1988年起,大众汽车公司以许可的形式支持一汽生产奥迪轿车,1995年双方开始合资生产,1991年2月成立合资企业;1992年,东风汽车与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合资成立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汽车业的利用外资使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推陈出新。
调整阶段(1995-2000年)
1995——1996年,由于中国政府宣布在1997年之前不再批准成立任何生产汽车的合资企业,这一阶段外资主要投向零部件生产。如1995年底,本田投资2000万美元与东风建立一家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向泰国出口的汽车配件。1997——2000年,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又开始出现。1997年6月,我国汽车工业投资最大的合资项目——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8年5月,广汽与本田组成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1999年10月正式生产。
政策法规规范化阶段(2000年至今)
这一阶段明显的特点是外资并购政策法规不断出台,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政策约束明显减少。法规的完善为外企逐步施行国民待遇奠定了基础。2000年,中国证监会取消了上市的额度限制,核准制取代行政审批制。2001年7月,原外经贸部发出《关于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发行A股或B股,但需获得原外经贸部同意和符合有关要求。2001年11月,原外经贸部和证监会联合发出《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2002年11月1日和10日分别出台的《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一并构成我国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的政策体系。在这些政策推动下,2002年汽车业中外合作掀起高潮,华晨与宝马公司的合作获得政府认可;东风与日产组建风神轿车公司并加强与雪铁龙的合作;长安与福特的合资车型生产进展迅速;江汽集团与现代汽车合作向全系列车型发展;马自达与一汽也加深了合作。
外资并购的动机分析
原始动因
① 追求利润。外资通过并购可使中国汽车企业进一步提高经济规模,增加产量,使自己获得更多利润。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动机刺激了企业并购重组的不间断的产生、进化和发展。
② 占领中国市场份额。国外的汽车市场基本已饱和,尤其是欧美和日本的本土。
而中国汽车市场前景巨大,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容量是270万辆。占领中国市场是外商重要动因之一,尤其是六大国际巨头企业。
表现形态
由于各企业内外部条件不同,并购重组的原始动因就会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主要有:
① 协同效应。即1+1>2效应,分为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前者主要指并购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变化及效率提高所产生的效益。规模经济是并购对企业提高效率最明显的作用,包括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同时,交易内部化可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率和经济效益,这在目前并购中体现得最充分。如大众与一汽和上汽,福特与江铃,法国PSA与东风等均取得了很好的规模经济效应。后者主要指并购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的、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和组织结构改变、综合税法、会计处理惯例及证券交易等因素的合理运作而产生的纯金钱的效益,表现在通过企业并购、实现合理避税和预期效应对并购的巨大刺激作用。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超高的关税壁垒,进口关税曾高达230%,目前也有80%左右,在进口车售价中占了近1/3,促使许多外国厂商选择并购。
② 市场份额效应。企业并购将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提高产品对市场的垄断程度,从而带来垄断利润和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为取得市场份额,可采取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的形式。横向并购能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行业集中度,改善行业结构,降低行业的退出壁垒。如1998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和美国克莱斯勒组建新公司,实现强强合并,稳居全球汽车行业第一。纵向并购是企业将关键性的投入产出关系纳入企业控制范围,用行政手段处理一些业务以达到提高企业对市场控制能力的一种方法,可极大提高企业讨价还价能力。如丰田合并了几家零部件生产商,从而使丰田汽车成本大大降低,获利能力更强。混合并购使企业加强了对原有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控制,增加企业的绝对规模,使企业能采用排他性定价,达到独占或垄断某一领域的目的。如通用和福特为扩大其在日本市场的份额,分别控制了日本的铃木和五十铃及马自达公司较高比例的股份,使其能顺利进入亚洲市场。
③ 经验——成本曲线互补效应。企业单位生产成本随生产经营经验积累的增多而有下降趋势。这里的经验不单包括生产经营经验,还包括企业在技术、市场、专利、产品、管理等方面的特长及优秀的企业文化。由于外企在这些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通过并购可分享国内汽车企业廉价的劳动力及广泛的销售渠道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或互补效应。从1990年起,丰田公司同金杯进行了广泛的技术合作,除向金杯转让海狮面包车的整体生产技术,还带来丰田公司的管理软件,提升了金杯的管理水平。经过跟踪引进和不断创新,海狮面包车年产销量从几千辆发展到现在的6万辆以上,成本大大降低,成为全国轻型客车的龙头,市场占有率达24%,丰田牢牢占据了中国的轻客市场。
主要形式
① 外资协议直接收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或法人股,又称为“北旅模式”。1995年8月9日,日本五十铃汽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与北旅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一次性购买北旅的不可流通法人股4002万股,不包括国有法人股,日商占北旅总股本的25%。今年新出台的《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有关政策》更能推动外资通过A股市场协议收购的行为。
② 上市公司向外资定向发行B股,又称“赣江铃模式”。1995年8月,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赣江铃”达成协议,出资4000万美元收购江铃新发B股的80%,成为赣江铃第二大股东。通用汽车公司携手上汽认购柳州五菱增发的B股也是采取这种形式。
③ 上市公司向外资定向发行境外法人股。上市公司在发行上市时,由于企业引进技术或其他方面的考虑,往往在发行时就引入战略合作者,因此,在股权结构上战略合作者也得到一定的境外法人股。
④ 组建新的合资企业。外资通过和国内汽车企业成立新的合资企业,可绕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入中国市场。如1983年4月,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设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98年5月,广汽集团公司与本田公司组成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等。
(待续)
发展历程
在我国,外资并购从狭义上讲,是指外资购买上市公司的国有股。由于受历史条件和中国股市发育条件所限,中国汽车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外资并购很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外商投资中国汽车业,大多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以合资形式出现。为了说明外资在汽车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联系起来一起回顾。
兴起阶段(改革开放—1985年)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已把汽车工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轿车、重型车等项目的中外合资经营得到政府的认可。1983年1月,北京汽车制造厂率先和美国ANC公司(后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收购)合资建立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1983年4月,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投资5亿马克(合人民币985亿元),设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85年3月,广州汽车厂等单位与法国标致等公司投资2亿元成立广州标致汽车公司。这三家合资企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汽车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加速阶段(1986-1995年)
1986——90年代初,呈现加速的势头。1986、87和1992年,庆铃汽车、北京轻型和江铃汽车分别与日本五十铃公司建立合资关系。1988年起,大众汽车公司以许可的形式支持一汽生产奥迪轿车,1995年双方开始合资生产,1991年2月成立合资企业;1992年,东风汽车与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合资成立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汽车业的利用外资使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推陈出新。
调整阶段(1995-2000年)
1995——1996年,由于中国政府宣布在1997年之前不再批准成立任何生产汽车的合资企业,这一阶段外资主要投向零部件生产。如1995年底,本田投资2000万美元与东风建立一家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向泰国出口的汽车配件。1997——2000年,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又开始出现。1997年6月,我国汽车工业投资最大的合资项目——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8年5月,广汽与本田组成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1999年10月正式生产。
政策法规规范化阶段(2000年至今)
这一阶段明显的特点是外资并购政策法规不断出台,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政策约束明显减少。法规的完善为外企逐步施行国民待遇奠定了基础。2000年,中国证监会取消了上市的额度限制,核准制取代行政审批制。2001年7月,原外经贸部发出《关于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发行A股或B股,但需获得原外经贸部同意和符合有关要求。2001年11月,原外经贸部和证监会联合发出《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2002年11月1日和10日分别出台的《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一并构成我国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的政策体系。在这些政策推动下,2002年汽车业中外合作掀起高潮,华晨与宝马公司的合作获得政府认可;东风与日产组建风神轿车公司并加强与雪铁龙的合作;长安与福特的合资车型生产进展迅速;江汽集团与现代汽车合作向全系列车型发展;马自达与一汽也加深了合作。
外资并购的动机分析
原始动因
① 追求利润。外资通过并购可使中国汽车企业进一步提高经济规模,增加产量,使自己获得更多利润。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动机刺激了企业并购重组的不间断的产生、进化和发展。
② 占领中国市场份额。国外的汽车市场基本已饱和,尤其是欧美和日本的本土。
而中国汽车市场前景巨大,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容量是270万辆。占领中国市场是外商重要动因之一,尤其是六大国际巨头企业。
表现形态
由于各企业内外部条件不同,并购重组的原始动因就会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主要有:
① 协同效应。即1+1>2效应,分为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前者主要指并购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变化及效率提高所产生的效益。规模经济是并购对企业提高效率最明显的作用,包括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同时,交易内部化可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率和经济效益,这在目前并购中体现得最充分。如大众与一汽和上汽,福特与江铃,法国PSA与东风等均取得了很好的规模经济效应。后者主要指并购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的、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和组织结构改变、综合税法、会计处理惯例及证券交易等因素的合理运作而产生的纯金钱的效益,表现在通过企业并购、实现合理避税和预期效应对并购的巨大刺激作用。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超高的关税壁垒,进口关税曾高达230%,目前也有80%左右,在进口车售价中占了近1/3,促使许多外国厂商选择并购。
② 市场份额效应。企业并购将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提高产品对市场的垄断程度,从而带来垄断利润和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为取得市场份额,可采取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的形式。横向并购能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行业集中度,改善行业结构,降低行业的退出壁垒。如1998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和美国克莱斯勒组建新公司,实现强强合并,稳居全球汽车行业第一。纵向并购是企业将关键性的投入产出关系纳入企业控制范围,用行政手段处理一些业务以达到提高企业对市场控制能力的一种方法,可极大提高企业讨价还价能力。如丰田合并了几家零部件生产商,从而使丰田汽车成本大大降低,获利能力更强。混合并购使企业加强了对原有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控制,增加企业的绝对规模,使企业能采用排他性定价,达到独占或垄断某一领域的目的。如通用和福特为扩大其在日本市场的份额,分别控制了日本的铃木和五十铃及马自达公司较高比例的股份,使其能顺利进入亚洲市场。
③ 经验——成本曲线互补效应。企业单位生产成本随生产经营经验积累的增多而有下降趋势。这里的经验不单包括生产经营经验,还包括企业在技术、市场、专利、产品、管理等方面的特长及优秀的企业文化。由于外企在这些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通过并购可分享国内汽车企业廉价的劳动力及广泛的销售渠道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或互补效应。从1990年起,丰田公司同金杯进行了广泛的技术合作,除向金杯转让海狮面包车的整体生产技术,还带来丰田公司的管理软件,提升了金杯的管理水平。经过跟踪引进和不断创新,海狮面包车年产销量从几千辆发展到现在的6万辆以上,成本大大降低,成为全国轻型客车的龙头,市场占有率达24%,丰田牢牢占据了中国的轻客市场。
主要形式
① 外资协议直接收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或法人股,又称为“北旅模式”。1995年8月9日,日本五十铃汽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与北旅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一次性购买北旅的不可流通法人股4002万股,不包括国有法人股,日商占北旅总股本的25%。今年新出台的《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有关政策》更能推动外资通过A股市场协议收购的行为。
② 上市公司向外资定向发行B股,又称“赣江铃模式”。1995年8月,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赣江铃”达成协议,出资4000万美元收购江铃新发B股的80%,成为赣江铃第二大股东。通用汽车公司携手上汽认购柳州五菱增发的B股也是采取这种形式。
③ 上市公司向外资定向发行境外法人股。上市公司在发行上市时,由于企业引进技术或其他方面的考虑,往往在发行时就引入战略合作者,因此,在股权结构上战略合作者也得到一定的境外法人股。
④ 组建新的合资企业。外资通过和国内汽车企业成立新的合资企业,可绕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入中国市场。如1983年4月,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设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98年5月,广汽集团公司与本田公司组成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等。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