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创新发展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大方向。语文是小学生语言学习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小学生的沟通交际、文本理解、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堂形态和组织策略的实施仍保有传统思想,未能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入手,导致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益不佳。因此,本文作者結合实际情况,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具体策略展开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施教;新课改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不仅对学生的认知沟通起到积极作用,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与理解产生一定帮助。合理设计教学、优化学习形式,将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语言提升产生推动效果。同时,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塑造品质,对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保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新思想,切实为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可靠支持。因此,本文从创新备课、创新环境、创新问题、创新形式四个方面出发,对小学语文创新施教进行探究。
一、创新备课,合理设计目标
备课是教学活动有序推进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课堂质量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备课中,大多以教参教案、集体备课为主,缺乏主体性思考和本地化考量,导致课堂活动的整体组织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以师定教的思想,从学情入手,合理设计目标、优化备课内容,为学生制定适宜、科学的学习计划,确保课堂教学的组织效果。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走月亮》的教学中,本文主要讲述“我”与阿妈携手夜游的温馨体验,结合课标要求和具体学情,教师可以将“认识、会写生字词”“感受魅力夜景,体会浓浓亲情”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同时,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生活经验,将“体会我与阿妈浓浓亲情”“观察生活细节”作为学习重难点,并采取情境感悟、读想结合、小组讨论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实现有效教学。
二、创新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相较于其他学科学习,语言知识具有一定枯燥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保持学习兴趣是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为小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激发兴趣、营造氛围,进一步提升课堂学习的互动性和行动力。同时,语言情境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抽象学习向具象理解转化,进而保证学生的语言理解效果。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的教学中,结合课文的整体内容和文体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播放与钱塘江大潮有关的视频资料,构建真实化的浪潮情境,使学生在多感官的体验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探究心理和阅读状态,这对下一阶段的语言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三、创新问题,深化主题理解
问题是课堂教学不可获取的一个引导环节,也是深化学生主体理解的关键内容。但在传统的问题探究中,大多以简单、直接的问答为主,缺乏深层次的思考行为,导致学生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难以有效提升学生语言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问题入手,提出贴近学生实际所想的阅读问题,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原则,保证教学设问的组织性和层次性。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问题:①文章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什么内容?②“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具体是指什么?为什么豌豆会有这样的预感?③小姑娘亲吻嫩绿的叶子,为什么说这一天像一个节日?④小豌豆与小姑娘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通过对文章细节进行质疑设问,既能加强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情感思想得到提升。
四、创新形式,实现共同发展
教学形式是课堂活动有效组织的关键要素,也是师生合作、共同学习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保持创新发展的组织思想,优化教学形式,合理组织活动,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效互通的发展关系,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探究的形式展开学习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层次分组,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互相讨论、协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蝙蝠与雷达之前的秘密”,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探究本质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学备课的创新、学习环境的创新、课堂问题的创新、组织形式的创新,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究动力,还使学生在目标任务的明确、语言基础的发展以及协作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进一步实现主体发展的全面性和素质化。同时,创新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策略和形式的转变,教师还应从教育思想入手,秉承初心、深挖厚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海志.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探索[J].才智,2018(013):177.
[2]赵秀芳.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2019(005):120.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贯塘乡中心学校 李重阳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施教;新课改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不仅对学生的认知沟通起到积极作用,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与理解产生一定帮助。合理设计教学、优化学习形式,将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语言提升产生推动效果。同时,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塑造品质,对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保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新思想,切实为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可靠支持。因此,本文从创新备课、创新环境、创新问题、创新形式四个方面出发,对小学语文创新施教进行探究。
一、创新备课,合理设计目标
备课是教学活动有序推进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课堂质量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备课中,大多以教参教案、集体备课为主,缺乏主体性思考和本地化考量,导致课堂活动的整体组织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以师定教的思想,从学情入手,合理设计目标、优化备课内容,为学生制定适宜、科学的学习计划,确保课堂教学的组织效果。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走月亮》的教学中,本文主要讲述“我”与阿妈携手夜游的温馨体验,结合课标要求和具体学情,教师可以将“认识、会写生字词”“感受魅力夜景,体会浓浓亲情”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同时,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生活经验,将“体会我与阿妈浓浓亲情”“观察生活细节”作为学习重难点,并采取情境感悟、读想结合、小组讨论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实现有效教学。
二、创新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相较于其他学科学习,语言知识具有一定枯燥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保持学习兴趣是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为小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激发兴趣、营造氛围,进一步提升课堂学习的互动性和行动力。同时,语言情境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抽象学习向具象理解转化,进而保证学生的语言理解效果。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的教学中,结合课文的整体内容和文体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播放与钱塘江大潮有关的视频资料,构建真实化的浪潮情境,使学生在多感官的体验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探究心理和阅读状态,这对下一阶段的语言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三、创新问题,深化主题理解
问题是课堂教学不可获取的一个引导环节,也是深化学生主体理解的关键内容。但在传统的问题探究中,大多以简单、直接的问答为主,缺乏深层次的思考行为,导致学生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难以有效提升学生语言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问题入手,提出贴近学生实际所想的阅读问题,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原则,保证教学设问的组织性和层次性。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问题:①文章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什么内容?②“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具体是指什么?为什么豌豆会有这样的预感?③小姑娘亲吻嫩绿的叶子,为什么说这一天像一个节日?④小豌豆与小姑娘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通过对文章细节进行质疑设问,既能加强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情感思想得到提升。
四、创新形式,实现共同发展
教学形式是课堂活动有效组织的关键要素,也是师生合作、共同学习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保持创新发展的组织思想,优化教学形式,合理组织活动,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效互通的发展关系,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探究的形式展开学习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层次分组,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互相讨论、协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蝙蝠与雷达之前的秘密”,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探究本质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学备课的创新、学习环境的创新、课堂问题的创新、组织形式的创新,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究动力,还使学生在目标任务的明确、语言基础的发展以及协作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进一步实现主体发展的全面性和素质化。同时,创新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策略和形式的转变,教师还应从教育思想入手,秉承初心、深挖厚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海志.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探索[J].才智,2018(013):177.
[2]赵秀芳.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2019(005):120.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贯塘乡中心学校 李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