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商业策划、信息技术及发达的媒体传播手段的共谋之下,Lady GaGa已经被塑造成全世界的美丽玩偶,在这个美丽阳谋的背后,是后现代主义者与激进的自由主义者的得意坏笑,他们在收获巨额财富的同时更成为新生代的意见领袖。可以预见更多Lady GaGa及Lady GaGa迷的出现,将是世界走向市民社会的一股暗流涌动的力量。
闪电眼妆、蝴蝶发髻,齐刘海儿、白色长发、浓密到极点的睫毛膏、IPOD屏幕太阳镜、电工太阳镜,胶质涂层、漆皮胸衣、紧身三角裤、立体结构外套、裸色、易拉罐卷发……这些时尚碎片汇成了鲜明的、标签式的美国新锐歌手Lady GaGa Style。在她横空出世之前,它们绝大部分都只能出现在舞台或者T台上。
有人将Lady Gaga比作麦当娜,可即便是麦当娜,当年也只有在演唱会上才敢穿上圆锥胸衣秀风情。这样发癫的一个人,究竟是欧美范儿的芙蓉姐姐,还是开创下一个时尚新纪元的女金刚呢?Lady GaGa所到之处莫不惊声尖叫,其八款经典造型已经被杜莎夫人蜡像馆铸成蜡像,供世人瞻仰把玩。Lady GaGa正全方位地挑战传统和权威,不仅造型惊世,其行为更屡屡出格。一手缔造出GaGa风格的著名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称她为“缪斯女神”,真是再恰当不过!
缪斯在歌唱
Lady Gaga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个意大利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富有而成功的网络企业家,母亲是一位通讯助理。Lady Gaga是他们的长女,11岁时进入了天主教圣心学校就读,这是一个富人子女集中的贵族学校。用今天中国的流行词来说,她是个典型的富二代。她4岁学习钢琴,13岁写了自己的第~首钢琴叙事曲,14岁时开始在晚间表演,17岁获得纽约大学的提前录取,在那里学习音乐。她透过写小品散文及分析性质的报告,使自己的作曲着重于艺术,宗教和社会政治等题材。之后她自纽约大学退学,专注于自己的音乐事业。
在20岁时,Lady Gaga开始在Interscope Records写歌,并为小野猫、布兰妮等流行歌手写歌。不久以后开始登台表演,2007年,Lady Gaga与和她名字相似的表演艺术Lady Starlight合作,她帮助Lady Gaga确立了在舞台上的时尚造型。2008年,Lady Gaga完成她的首张专辑《The Fame》。她解释道:“流行文化是一种艺术。痛恨流行文化并不能让你变酷,于是我拥抱了他,我想邀请你们所有的人加入这个派对。”Lady Gaga说自己“嫁给”了不少风格,“从威豹乐队鼓和掌声到金属鼓和城市音乐。”她开始和一个名为“Haus of Lady Gaga”的集团合作,他们以她作为时尚,舞台表演和音乐上的缪斯。
Lady Gaga的首个北美巡演《The Fame Ball Tour》受到极大好评。她事先对支持者承诺,从她即将开始的表演中,他们将感受到高度的戏剧化。Lady Gaga在2009年5月的滚石杂志封面半裸出镜,是仅仅为他们的年度“穿着塑料泡沫Hot List”,此造型在世界各地引起不小话题,Lady Gaga本人更曾穿着此套衣服演出。
Lady Gaga是一个双性恋,她以行动支持着LGBT(即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者族群)反歧视事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一次同志游行中,Lady Gaga针对美国军队歧视同性恋的“不闻,不问,不说”政策,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怒吼:“奥巴马,我知道你听到了我的讲话,你真的听到了吗?”更在公开场合大放厥词“希望世界全部人都是同性恋者”。
Lady Gaga火了,是因为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压抑太久的缪斯吗?也许是吧。Lady Gaga的出位引来无数效仿,远的不说,在说不清的中国流行界随处可见她的影子,从超女尚雯婕到不甘寂寞的老姐姐孙悦都东施效颦地跳出来模仿Lady Gaga,除了给人些混乱的印象外,根本就没有找到Lady Gaga的神韵。缪斯女神只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要是满大街溜达的都是缪斯女神,上帝还不疯了。
把上帝逼疯的后现代主义
让上帝发疯倒是Lady Gaga这些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者真想干的事儿。她夸张的造型与出格行为背后深藏着全世界在现代文明秩序下遭遇的困惑,这不正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范本么?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言)。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和性上占优先地位。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与无政治信仰相联系:在灵命生活里,它是折衷主义(全凭在平安、安全、价值和目的方面是否有舒服的感觉)。但后现代主义的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也暗示着它本身的存在也大有问题。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在后现代主义的浸淫下变得相当模糊、淡化,这就难免导致文化生态的平衡和社会大众文化素养的低俗化。
而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将导致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一切都无所谓真假,善恶、美丑、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之别,便不需要价值判断,而只有一种存在意义了)。在中国目前面临精神危机和道德失范的情况下,这种消解主义将价值颠倒的恶浪中,某些后现代主义的极端主张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宿命论和文化学的角度看去,只有美国才能诞生Lady Gaga,因为他们已经为缪斯女神准备好了温床。我们只有了解二战后社会的处境(人类以刻苦自强精神来重建文明,建立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社会发展运动,当中又结合美国的清教精神,和冷战时代的美苏二元对立政治方式),我们才可了解到为何后现代主义衍生的文化信念会是反对主流方案、反对单一以理性为中心、反对二元对立,更反对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为主的美式文化生活。
相悖反的,对于现代主义以前的旧式社会生活方式,人们却充满了怀念之情。建筑师对都市文明和乡间生活的反思,引发我们对现代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为人类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思考。当然,我们已经没有办法脱离现代生活方式的制约,各种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恶果,并不足以完全否定现代文明的生活。思想家和各种艺术家就以各自的方式,解开我们对现代文明生活的迷思。
为当下人类这种情结提供最深刻解说,且为解开迷思提供方法论其基础和实则演练的,是法国的解构主义。解构主义对于任何形式透过语言传达的思想都进行解构,令我们知道思想的不稳定性,知识的无常,对任何思想进行系统化、集体性的统一解说都是谬误的。用类似中国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分析方法,令其意义向外扩散。拿Lady Gaga来说,带有重金属摇滚气息的音乐,对同性恋权利的争取,吸毒和跳脱衣舞,这些传统眼光中的堕落,不正是一种解构,挑战和颠覆吗?不过是走了极端罢了,后现代主义者也并非都这么激进。加入商业元素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走上哗众取宠的道路就在所难免了。
看得见摸不着的市民社会
乐观而言,现代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其实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追求市民社会理想。市民社会在古代西方是指市民的共同体——国家,也就是政治社会。从19世纪开始,“市民社会”被用来专指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种种政治性支配下获得解放的近代市民阶层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一个“脱国家脱政治的领域”。
简而言之,市民社会是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构成。它是国家权力体制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具有独立性制度性的特点。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的缓冲地带。对于现代化并不充分的中国而言,正是走向市民社会的一个历史最佳机会。这在理论界早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讨论。而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为Lady Gaga着迷的时候,已经在参与了这场注定要反复纠缠,看不到终点的变革。
其实无论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乃至新古典主义,所追求的都是自由与美好的生活,我们不妨将其看成一种进步道路上的争论,也不妨拿生活来进行一场伟大的实验,成功当然好,失败了也精彩。正如已经推出历史的嬉皮士与朋克,他们的方式虽然已经被否定抛弃,但人们依然会记住他们的样子,再过30年我们来看Lady Gaga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也许只有30年后才会知道。时间是最高的规则。
闪电眼妆、蝴蝶发髻,齐刘海儿、白色长发、浓密到极点的睫毛膏、IPOD屏幕太阳镜、电工太阳镜,胶质涂层、漆皮胸衣、紧身三角裤、立体结构外套、裸色、易拉罐卷发……这些时尚碎片汇成了鲜明的、标签式的美国新锐歌手Lady GaGa Style。在她横空出世之前,它们绝大部分都只能出现在舞台或者T台上。
有人将Lady Gaga比作麦当娜,可即便是麦当娜,当年也只有在演唱会上才敢穿上圆锥胸衣秀风情。这样发癫的一个人,究竟是欧美范儿的芙蓉姐姐,还是开创下一个时尚新纪元的女金刚呢?Lady GaGa所到之处莫不惊声尖叫,其八款经典造型已经被杜莎夫人蜡像馆铸成蜡像,供世人瞻仰把玩。Lady GaGa正全方位地挑战传统和权威,不仅造型惊世,其行为更屡屡出格。一手缔造出GaGa风格的著名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称她为“缪斯女神”,真是再恰当不过!
缪斯在歌唱
Lady Gaga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个意大利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富有而成功的网络企业家,母亲是一位通讯助理。Lady Gaga是他们的长女,11岁时进入了天主教圣心学校就读,这是一个富人子女集中的贵族学校。用今天中国的流行词来说,她是个典型的富二代。她4岁学习钢琴,13岁写了自己的第~首钢琴叙事曲,14岁时开始在晚间表演,17岁获得纽约大学的提前录取,在那里学习音乐。她透过写小品散文及分析性质的报告,使自己的作曲着重于艺术,宗教和社会政治等题材。之后她自纽约大学退学,专注于自己的音乐事业。
在20岁时,Lady Gaga开始在Interscope Records写歌,并为小野猫、布兰妮等流行歌手写歌。不久以后开始登台表演,2007年,Lady Gaga与和她名字相似的表演艺术Lady Starlight合作,她帮助Lady Gaga确立了在舞台上的时尚造型。2008年,Lady Gaga完成她的首张专辑《The Fame》。她解释道:“流行文化是一种艺术。痛恨流行文化并不能让你变酷,于是我拥抱了他,我想邀请你们所有的人加入这个派对。”Lady Gaga说自己“嫁给”了不少风格,“从威豹乐队鼓和掌声到金属鼓和城市音乐。”她开始和一个名为“Haus of Lady Gaga”的集团合作,他们以她作为时尚,舞台表演和音乐上的缪斯。
Lady Gaga的首个北美巡演《The Fame Ball Tour》受到极大好评。她事先对支持者承诺,从她即将开始的表演中,他们将感受到高度的戏剧化。Lady Gaga在2009年5月的滚石杂志封面半裸出镜,是仅仅为他们的年度“穿着塑料泡沫Hot List”,此造型在世界各地引起不小话题,Lady Gaga本人更曾穿着此套衣服演出。
Lady Gaga是一个双性恋,她以行动支持着LGBT(即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者族群)反歧视事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一次同志游行中,Lady Gaga针对美国军队歧视同性恋的“不闻,不问,不说”政策,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怒吼:“奥巴马,我知道你听到了我的讲话,你真的听到了吗?”更在公开场合大放厥词“希望世界全部人都是同性恋者”。
Lady Gaga火了,是因为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压抑太久的缪斯吗?也许是吧。Lady Gaga的出位引来无数效仿,远的不说,在说不清的中国流行界随处可见她的影子,从超女尚雯婕到不甘寂寞的老姐姐孙悦都东施效颦地跳出来模仿Lady Gaga,除了给人些混乱的印象外,根本就没有找到Lady Gaga的神韵。缪斯女神只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要是满大街溜达的都是缪斯女神,上帝还不疯了。
把上帝逼疯的后现代主义
让上帝发疯倒是Lady Gaga这些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者真想干的事儿。她夸张的造型与出格行为背后深藏着全世界在现代文明秩序下遭遇的困惑,这不正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范本么?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言)。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和性上占优先地位。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与无政治信仰相联系:在灵命生活里,它是折衷主义(全凭在平安、安全、价值和目的方面是否有舒服的感觉)。但后现代主义的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也暗示着它本身的存在也大有问题。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在后现代主义的浸淫下变得相当模糊、淡化,这就难免导致文化生态的平衡和社会大众文化素养的低俗化。
而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将导致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一切都无所谓真假,善恶、美丑、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之别,便不需要价值判断,而只有一种存在意义了)。在中国目前面临精神危机和道德失范的情况下,这种消解主义将价值颠倒的恶浪中,某些后现代主义的极端主张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宿命论和文化学的角度看去,只有美国才能诞生Lady Gaga,因为他们已经为缪斯女神准备好了温床。我们只有了解二战后社会的处境(人类以刻苦自强精神来重建文明,建立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社会发展运动,当中又结合美国的清教精神,和冷战时代的美苏二元对立政治方式),我们才可了解到为何后现代主义衍生的文化信念会是反对主流方案、反对单一以理性为中心、反对二元对立,更反对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为主的美式文化生活。
相悖反的,对于现代主义以前的旧式社会生活方式,人们却充满了怀念之情。建筑师对都市文明和乡间生活的反思,引发我们对现代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为人类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思考。当然,我们已经没有办法脱离现代生活方式的制约,各种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恶果,并不足以完全否定现代文明的生活。思想家和各种艺术家就以各自的方式,解开我们对现代文明生活的迷思。
为当下人类这种情结提供最深刻解说,且为解开迷思提供方法论其基础和实则演练的,是法国的解构主义。解构主义对于任何形式透过语言传达的思想都进行解构,令我们知道思想的不稳定性,知识的无常,对任何思想进行系统化、集体性的统一解说都是谬误的。用类似中国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分析方法,令其意义向外扩散。拿Lady Gaga来说,带有重金属摇滚气息的音乐,对同性恋权利的争取,吸毒和跳脱衣舞,这些传统眼光中的堕落,不正是一种解构,挑战和颠覆吗?不过是走了极端罢了,后现代主义者也并非都这么激进。加入商业元素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走上哗众取宠的道路就在所难免了。
看得见摸不着的市民社会
乐观而言,现代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其实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追求市民社会理想。市民社会在古代西方是指市民的共同体——国家,也就是政治社会。从19世纪开始,“市民社会”被用来专指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种种政治性支配下获得解放的近代市民阶层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一个“脱国家脱政治的领域”。
简而言之,市民社会是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构成。它是国家权力体制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具有独立性制度性的特点。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的缓冲地带。对于现代化并不充分的中国而言,正是走向市民社会的一个历史最佳机会。这在理论界早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讨论。而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为Lady Gaga着迷的时候,已经在参与了这场注定要反复纠缠,看不到终点的变革。
其实无论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乃至新古典主义,所追求的都是自由与美好的生活,我们不妨将其看成一种进步道路上的争论,也不妨拿生活来进行一场伟大的实验,成功当然好,失败了也精彩。正如已经推出历史的嬉皮士与朋克,他们的方式虽然已经被否定抛弃,但人们依然会记住他们的样子,再过30年我们来看Lady Gaga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也许只有30年后才会知道。时间是最高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