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学生对老师有好感,即老师已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他们就会非常乐意听从老师的安排,乐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反之,就会得到截然相反的效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由于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所体验到的情感不一样造成的。前者,学生体验到了欢乐、被人信任等肯定的情绪,而后者,则是抑郁、被打击等否定性的情绪。由此可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密切关系。
按教务处的安排,我到高一(2)班听了小王老师的一节课:(鲁科版化学1)第二章第一节——《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结合期初在高一(2)班代过课的经历,我搬了凳子坐在阮文浩同学的旁边(我之所以坐在他的旁边,是有目的的——阮文浩同学比较好动,还经常有一些恶作剧的举动,因为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后父亲长期外出打工,阮文浩同学由年迈的奶奶照顾)。上课开始后,一切按小王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当分析了“根据不同研究的需要,可以对相关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以后,便引出了下面的一道练习题:
练习:今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中至少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类别,将此种物质(写化学式)和分类依据填入相应的表格内。
(1)Fe Na Al Si
(2)Na■CO■ BaSO■ NaCl C■H■O■(葡萄糖)
(3)CO■ SO■ SiO■ NH■
(4)HCl H■SO■ HNO■ H■CO■
其他组的答案省略,这里仅讨论第二小组的内容。之所以选择C■H■O■(指葡萄糖,下同),是因为C■H■O■是有机化合物,这是绝大多数同学的观点,也是小王老师教学设计中的理想答案。可是阮文浩同学举手后说:选择C■H■O■的依据是因为C■H■O■是甜的,小王老师一听,急了:“不要捣乱,有这样的分类依据吗?坐下认真听讲。”坐下后,阮文浩同学显然很不服气,自己嘀咕开了:Na■CO■、BaSO■、NaCl都是盐(而且都是钠盐),这些盐都不是甜的,而C■H■O■是甜的,为什么说我捣乱呢?于是,我利用小王老师与其他同学讨论剩下的(3)、(4)小题的时间间隙,跟阮文浩同学说:仅仅从题目的要求看,你说得没错,但是,在讨论物质的分类时,是依据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来进行分类的,C■H■O■(葡萄糖)是甜的,属于C■H■O■的物理性质,所以选择C■H■O■时说C■H■O■是甜的是不严密的。经我这样解释,接下来阮文浩同学不再嘀咕了,而小王老师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课后,我跟小王老师交流了教学上对于一些知识点的不同处理的个人认识,并且告诉她我已经跟阮文浩同学交流过了关于他说“选择C■H■O■的依据是因为C■H■O■是甜的”是不对的原因。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特别是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上出现一些过错时,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而应该细心地去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
当前,不少学生的父母往往都在异地经商或在外地打工,平时难得与子女团聚,除了每月甚至半年、一年定期的经济关照与电话往来外,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等的关心过问甚少,这样的家庭,在教育学生方面就存在明显欠缺。由此,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观念等和老师都存在某种隔阂(即代沟),他们对某一问题的理解、看法经常与老师不同,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隔阂所在,从而去判断、去引导,或给予肯定,或给予纠正。当师生间的这座心灵之桥架通后,学生的思维火花就能熊熊燃烧。
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加强沟通与交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今课堂教学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教与学是在师生的相互沟通中进行的,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从这个角度讲,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度决定的。作为教师,其首先要有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是活生生的情感丰富的人,与学生谈心必须动真情、讲真话。真情是无价的,是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教师应用真情感染学生,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束关注的目光,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走出既定的生活圈子,摆脱因烦躁带来的不良情绪;空洞的说教只能促使学生反感。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小事去理解、关心学生,促使学生感情涌动,就会从内心勃发出强劲的驱动力,真心实意地通过自身努力满足教师的期待,这样,教师的教育要求,学生不但易于接受,而且乐于行动。
通过沟通,求同存异,有利于增进师生互相理解,取得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凝聚力与向心力,有利于师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让我们学会沟通,赢得成功的教育吧。
第二天,我在反思一个问题:我跟小王老师交流了我的观点,特别是阮文浩同学说的“选择C■H■O■的依据是因为C■H■O■是甜的”的不对之处是必要的后,由小王老师自己跟阮文浩同学解释比我直接跟阮文浩同学解释,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呢?毕竟小王老师才是阮文浩同学的科任老师呀。
按教务处的安排,我到高一(2)班听了小王老师的一节课:(鲁科版化学1)第二章第一节——《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结合期初在高一(2)班代过课的经历,我搬了凳子坐在阮文浩同学的旁边(我之所以坐在他的旁边,是有目的的——阮文浩同学比较好动,还经常有一些恶作剧的举动,因为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后父亲长期外出打工,阮文浩同学由年迈的奶奶照顾)。上课开始后,一切按小王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当分析了“根据不同研究的需要,可以对相关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以后,便引出了下面的一道练习题:
练习:今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中至少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类别,将此种物质(写化学式)和分类依据填入相应的表格内。
(1)Fe Na Al Si
(2)Na■CO■ BaSO■ NaCl C■H■O■(葡萄糖)
(3)CO■ SO■ SiO■ NH■
(4)HCl H■SO■ HNO■ H■CO■
其他组的答案省略,这里仅讨论第二小组的内容。之所以选择C■H■O■(指葡萄糖,下同),是因为C■H■O■是有机化合物,这是绝大多数同学的观点,也是小王老师教学设计中的理想答案。可是阮文浩同学举手后说:选择C■H■O■的依据是因为C■H■O■是甜的,小王老师一听,急了:“不要捣乱,有这样的分类依据吗?坐下认真听讲。”坐下后,阮文浩同学显然很不服气,自己嘀咕开了:Na■CO■、BaSO■、NaCl都是盐(而且都是钠盐),这些盐都不是甜的,而C■H■O■是甜的,为什么说我捣乱呢?于是,我利用小王老师与其他同学讨论剩下的(3)、(4)小题的时间间隙,跟阮文浩同学说:仅仅从题目的要求看,你说得没错,但是,在讨论物质的分类时,是依据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来进行分类的,C■H■O■(葡萄糖)是甜的,属于C■H■O■的物理性质,所以选择C■H■O■时说C■H■O■是甜的是不严密的。经我这样解释,接下来阮文浩同学不再嘀咕了,而小王老师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课后,我跟小王老师交流了教学上对于一些知识点的不同处理的个人认识,并且告诉她我已经跟阮文浩同学交流过了关于他说“选择C■H■O■的依据是因为C■H■O■是甜的”是不对的原因。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特别是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上出现一些过错时,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而应该细心地去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
当前,不少学生的父母往往都在异地经商或在外地打工,平时难得与子女团聚,除了每月甚至半年、一年定期的经济关照与电话往来外,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等的关心过问甚少,这样的家庭,在教育学生方面就存在明显欠缺。由此,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观念等和老师都存在某种隔阂(即代沟),他们对某一问题的理解、看法经常与老师不同,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隔阂所在,从而去判断、去引导,或给予肯定,或给予纠正。当师生间的这座心灵之桥架通后,学生的思维火花就能熊熊燃烧。
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加强沟通与交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今课堂教学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教与学是在师生的相互沟通中进行的,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从这个角度讲,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度决定的。作为教师,其首先要有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是活生生的情感丰富的人,与学生谈心必须动真情、讲真话。真情是无价的,是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教师应用真情感染学生,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束关注的目光,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走出既定的生活圈子,摆脱因烦躁带来的不良情绪;空洞的说教只能促使学生反感。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小事去理解、关心学生,促使学生感情涌动,就会从内心勃发出强劲的驱动力,真心实意地通过自身努力满足教师的期待,这样,教师的教育要求,学生不但易于接受,而且乐于行动。
通过沟通,求同存异,有利于增进师生互相理解,取得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凝聚力与向心力,有利于师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让我们学会沟通,赢得成功的教育吧。
第二天,我在反思一个问题:我跟小王老师交流了我的观点,特别是阮文浩同学说的“选择C■H■O■的依据是因为C■H■O■是甜的”的不对之处是必要的后,由小王老师自己跟阮文浩同学解释比我直接跟阮文浩同学解释,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呢?毕竟小王老师才是阮文浩同学的科任老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