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言语?言语是把语言组织成句子,写出文章,构成文学,负载文化的过程。言语的基本意义是语言的运用和结果,它的存在方式即言语形式,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大至体裁、结构,小至词语的选择、修辞、标点等。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文教学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不是它的表达内容,虽然在品味形式的同时也在理解内容,但它的目的主要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简言之,在读写听说活动中,语文聚焦于“怎么说”,而其他课程则是“说什么”。因此,语文课程即使学的是哲学论文,也不会上成哲学课,《看云识天气》不会上成气象课。
指向言语形式的阅读教学,明确了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内容要求。言语内容的理解是手段,让学生通过理解言语内容从而获得言语形式运用的规律,是语文教学真正目的之所在,是语文教学的魂。穿透言语形式,把握言语内容,再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了悟语言运用之妙,最终迁移内化为个体言语活动,即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形式,是语文教学中特有的客观认识规律。
2015年12月23日-25日全国真语文陕西站系列活动中,贾志敏老师执教的示范课《我的发现》正是一节始终以言语为抓手、让学生时时触摸言语、学习言语、习得言语的课。贾老师以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语文素养演绎着语文教学的魅力,折服了所有的听课教师。
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师角色和定位的转变,从讲授者成为言语活动的设计者、引发者、示范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评价者。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实践,为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出主意、想办法,引导、帮助、促进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发生。贾老师的课,正是始终践行着这种意识的课。上课伊始,贾老师即板书:“發”,然后问学生,谁认识这个字?学生回答后,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接着板书“發”的简化字“发”,由此引出由“发”组成的词语,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说“发”字开头的词语。学生你一个,他一个,一时间,无数个“发”的词语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一活动贾老师大概就是要激活学生的积累,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吧。课堂的灵动也就在这儿吧!接着,贾老师由“发现”一词自然引出四个短语,让学生反复读,并体会重音不同,意思的变化。随后,变换四个短语的标点,再让学生读,读出标点符号加上后句子的意思,体会标点的作用。此设计不可谓不用心,不可谓不巧妙,于无声处让学生感受言语形式的魅力。由此,引出课题《我的发现》。贾老师先让学生朗读课文,一人一段,学生边读,贾老师边评边指导边示范,从字的读音,到句的节奏、快慢、语气、语调,贾老师的指导具体、细致、到位,彰显了语文大师的语文素养。学生由读通课文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是贾老师让学生熟知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独有的言语形式的最好注解。此时,学生由词到句到篇的学习告一段落,贾老师像写作一样,自然宕开一笔,引出屠呦呦获奖颁奖词中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小时候不善于观察、发现,多半长大后,很难有大的成就”,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贾老师告诫学生从小要善于观察、发现、思考,然后,让学生以《我的发现》为题,练习写作,并口头展示,贾老师给以点评、点拨和指导。
语文教学旨在凭借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提供给学生积累、规范言语的范式。试想,如果语文课不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区分清楚,那语文课还有什么开设的必要,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如何发展和提高。因此,“语文课必须立足于言语形式,教学内容依此而建立,教学方法依此而选择,在语文课上,通过一篇篇文章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提高语文水平,语文课程才有开设的必要,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高效”。
通过对言语形式的品味,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体验,又激活了课堂,学生更富有灵气,更有激情,徜徉于言语文字中的他们,如蜜蜂采蜜一般,乐此不疲。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就会大大地加强。当教师把视线从“说什么”转向“怎么说”时,语文课堂必将充满活力,语文学习必将充满趣味。
纵观贾老师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贾老师正是以言语形式为抓手,从词语到句子到篇章,从说到读到写,无不如此。词语教学,充分激活学生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短语教学,体会重音、标点的不同表达效果;朗读课文,指导中感悟语气、语调、快慢、节奏带来的不同感。
指向言语形式的阅读教学,明确了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内容要求。言语内容的理解是手段,让学生通过理解言语内容从而获得言语形式运用的规律,是语文教学真正目的之所在,是语文教学的魂。穿透言语形式,把握言语内容,再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了悟语言运用之妙,最终迁移内化为个体言语活动,即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形式,是语文教学中特有的客观认识规律。
2015年12月23日-25日全国真语文陕西站系列活动中,贾志敏老师执教的示范课《我的发现》正是一节始终以言语为抓手、让学生时时触摸言语、学习言语、习得言语的课。贾老师以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语文素养演绎着语文教学的魅力,折服了所有的听课教师。
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师角色和定位的转变,从讲授者成为言语活动的设计者、引发者、示范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评价者。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实践,为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出主意、想办法,引导、帮助、促进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发生。贾老师的课,正是始终践行着这种意识的课。上课伊始,贾老师即板书:“發”,然后问学生,谁认识这个字?学生回答后,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接着板书“發”的简化字“发”,由此引出由“发”组成的词语,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说“发”字开头的词语。学生你一个,他一个,一时间,无数个“发”的词语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一活动贾老师大概就是要激活学生的积累,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吧。课堂的灵动也就在这儿吧!接着,贾老师由“发现”一词自然引出四个短语,让学生反复读,并体会重音不同,意思的变化。随后,变换四个短语的标点,再让学生读,读出标点符号加上后句子的意思,体会标点的作用。此设计不可谓不用心,不可谓不巧妙,于无声处让学生感受言语形式的魅力。由此,引出课题《我的发现》。贾老师先让学生朗读课文,一人一段,学生边读,贾老师边评边指导边示范,从字的读音,到句的节奏、快慢、语气、语调,贾老师的指导具体、细致、到位,彰显了语文大师的语文素养。学生由读通课文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是贾老师让学生熟知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独有的言语形式的最好注解。此时,学生由词到句到篇的学习告一段落,贾老师像写作一样,自然宕开一笔,引出屠呦呦获奖颁奖词中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小时候不善于观察、发现,多半长大后,很难有大的成就”,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贾老师告诫学生从小要善于观察、发现、思考,然后,让学生以《我的发现》为题,练习写作,并口头展示,贾老师给以点评、点拨和指导。
语文教学旨在凭借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提供给学生积累、规范言语的范式。试想,如果语文课不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区分清楚,那语文课还有什么开设的必要,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如何发展和提高。因此,“语文课必须立足于言语形式,教学内容依此而建立,教学方法依此而选择,在语文课上,通过一篇篇文章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提高语文水平,语文课程才有开设的必要,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高效”。
通过对言语形式的品味,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体验,又激活了课堂,学生更富有灵气,更有激情,徜徉于言语文字中的他们,如蜜蜂采蜜一般,乐此不疲。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就会大大地加强。当教师把视线从“说什么”转向“怎么说”时,语文课堂必将充满活力,语文学习必将充满趣味。
纵观贾老师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贾老师正是以言语形式为抓手,从词语到句子到篇章,从说到读到写,无不如此。词语教学,充分激活学生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短语教学,体会重音、标点的不同表达效果;朗读课文,指导中感悟语气、语调、快慢、节奏带来的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