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体育,由体育教学、运动竞训、群体活动三部分组成。而群体活动,各校除课间活动和为配合校园活动组织体育节或活动周外,主要的活动形式有在课表中反映的并能保证的体育活动课。传统的理念认为,体育活动课是体育课的延续,故活动课不管是场地器材的安排,还是班组活动都是统一性的,其管理模式制约了学生自主性能力的发挥,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课的态度与传统体育课的态度一样,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活动课。课程改革把学生从传统的体育课模式带入了充满活力激情的新的教学模式中来了,那么体育活动课是否也需要改革呢?传统的理念是否要改变呢?这是摆在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值得探讨。我校就新课程理念指导创设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已作了尝试,并在实践中有所感悟。
【关键词】新课程 体育 教学
一、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的基本理念
传统的体育活动课模式既然不受学生的喜爱,那么改革活动课模式势在必行,应以课程改革为促进剂、润滑剂,明确健康第一的真谛,充分发展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体。把活动的自主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我校从2001年开始实行体育活动课由学生自主支配的自主性活动模式:即活动课从开始就由学生根据自己对运动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凭能证明自己身份的各种证件(身份证、学生证、团员证等)到器材室借用器材,凭证取物,一证一物,不限场地,一切由学生自主处理。活动中途改变兴趣可调换器材或按体能终止活动,提前归还器材,在归还器材时领回自己的身份证件。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当然也有人担心,自主性活动把准备活动也交给了学生自主处理,会不会由于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损伤。
二、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应具备的条件
1.要有良好的活动环境。我们所指的活动环境是与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对应的,只要是体育运动,就一定会产生声浪,没有声浪的运动,目前大概就棋牌类项目。体育运动首先是身体的运动,学校体育,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青少年的激情表露,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欢笑声,呐喊声,这种声浪势必会影响安静的学习环境。学校运动场地的建设,最忌的就是在教室周围。因此,学校的运动区与教学区应有一定的距离,并具有封闭性能(我校在98年新建的运动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运动环境中活动,无所顾忌,没有心理负担,对身心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另外,具有封闭性能的运动区,还可解决学生活动时的管理问题,学生进入这样的运动区后就不会随意地进入教学区或教室。不论参与何种运动或观赏比赛或散步,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守活动要求,优化了体育活动课的管理。因此,良好的运动环境,是自主性体育活动开展的保证。
2.要有观赏性的运动竞赛。自主性体育活动,给学生留了活动的自主空间,没有强制,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但对有些不喜欢运动的学生而言,就等于放弃了活动的机会。因此,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全民健身的参与能力,为培养学生对体育竞赛具有的欣赏能力,在体育活动课中,有计划地安排具有观赏性的运动竞赛,无疑能起到调节活动氛围的作用,使那些不喜欢运动却喜欢观赏运动的学生参与,或对本不欣赏但却在激情奔放的叫好声、助威声的吸引中不由自主地参与观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赏竞赛的兴趣和能力。
三、结束语
1.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体,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积累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能力。
2.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调节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对竞技运动的欣赏兴趣和能力,对提高国民的竞技体育欣赏水平,促进竞技体育市场化、商业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此,课程改革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问题,学校体育有它的特殊性,应把课改理念拓展延伸对活动课加以改造。况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能力,活动课的功效远比课堂教学更实际、更显性,更能使学生认可。
当然,自主性体育活动的开展,适宜的运动环境和场地器材必须有保证。特别是学校领导层的观念确立是关键,另外,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其敬业精神的充分体现尤为重要,否则,一个完全“人文”化的活动形式是难以实现的。
同时,自主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应树立“以人为本、立足学校、作用社会”的观念,关注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氛围,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支配,舒心欢快的自主参与,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在投身社会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中,凸显学校体育之功效。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面向全体,二是各方面的而非特指某一方面。在学校工作中只有课堂教学具备这种的“全面”功能,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就体育教学而言,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大部分学生不论自身的体育成绩如何,他们对体育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体育学习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进行调动,使其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气氛宽松、广阔,学生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关键词】新课程 体育 教学
一、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的基本理念
传统的体育活动课模式既然不受学生的喜爱,那么改革活动课模式势在必行,应以课程改革为促进剂、润滑剂,明确健康第一的真谛,充分发展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体。把活动的自主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我校从2001年开始实行体育活动课由学生自主支配的自主性活动模式:即活动课从开始就由学生根据自己对运动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凭能证明自己身份的各种证件(身份证、学生证、团员证等)到器材室借用器材,凭证取物,一证一物,不限场地,一切由学生自主处理。活动中途改变兴趣可调换器材或按体能终止活动,提前归还器材,在归还器材时领回自己的身份证件。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当然也有人担心,自主性活动把准备活动也交给了学生自主处理,会不会由于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损伤。
二、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应具备的条件
1.要有良好的活动环境。我们所指的活动环境是与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对应的,只要是体育运动,就一定会产生声浪,没有声浪的运动,目前大概就棋牌类项目。体育运动首先是身体的运动,学校体育,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青少年的激情表露,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欢笑声,呐喊声,这种声浪势必会影响安静的学习环境。学校运动场地的建设,最忌的就是在教室周围。因此,学校的运动区与教学区应有一定的距离,并具有封闭性能(我校在98年新建的运动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运动环境中活动,无所顾忌,没有心理负担,对身心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另外,具有封闭性能的运动区,还可解决学生活动时的管理问题,学生进入这样的运动区后就不会随意地进入教学区或教室。不论参与何种运动或观赏比赛或散步,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守活动要求,优化了体育活动课的管理。因此,良好的运动环境,是自主性体育活动开展的保证。
2.要有观赏性的运动竞赛。自主性体育活动,给学生留了活动的自主空间,没有强制,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但对有些不喜欢运动的学生而言,就等于放弃了活动的机会。因此,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全民健身的参与能力,为培养学生对体育竞赛具有的欣赏能力,在体育活动课中,有计划地安排具有观赏性的运动竞赛,无疑能起到调节活动氛围的作用,使那些不喜欢运动却喜欢观赏运动的学生参与,或对本不欣赏但却在激情奔放的叫好声、助威声的吸引中不由自主地参与观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赏竞赛的兴趣和能力。
三、结束语
1.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体,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积累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能力。
2.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调节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对竞技运动的欣赏兴趣和能力,对提高国民的竞技体育欣赏水平,促进竞技体育市场化、商业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此,课程改革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问题,学校体育有它的特殊性,应把课改理念拓展延伸对活动课加以改造。况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能力,活动课的功效远比课堂教学更实际、更显性,更能使学生认可。
当然,自主性体育活动的开展,适宜的运动环境和场地器材必须有保证。特别是学校领导层的观念确立是关键,另外,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其敬业精神的充分体现尤为重要,否则,一个完全“人文”化的活动形式是难以实现的。
同时,自主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应树立“以人为本、立足学校、作用社会”的观念,关注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氛围,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支配,舒心欢快的自主参与,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在投身社会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中,凸显学校体育之功效。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面向全体,二是各方面的而非特指某一方面。在学校工作中只有课堂教学具备这种的“全面”功能,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就体育教学而言,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大部分学生不论自身的体育成绩如何,他们对体育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体育学习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进行调动,使其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气氛宽松、广阔,学生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