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我们要力图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的侧重点由被动地“教”转变为主动地“学”,以使学生能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来对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进行亲身参与,以引导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因此,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实现高效化教学,理应成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当前应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中化学;趣味;生活;探究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如此一来,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却不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鉴于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善于以问题为契机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建构,以此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促使学生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活动中,从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一、依托趣味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也不论教学改革如何推进,最终都要回归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来。诚然,如果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支撑,那么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且更不必说学生学习成绩的显著提高。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之初依托趣味情景来向学生提出富有启迪和思考价值的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原电池》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向学生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她有一口整洁的牙齿,其中还镶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身份的象征;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打出了车祸以后,格林太太就经常头疼,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多方求医后,格林太太的痛苦却未能有丝毫的减轻,反而还日趋严重。后来,一位化学家轻而易举就治好了她的病。大家知道药方是什么吗?”这一极富趣味性的问题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他们纷纷对此发表着自己的想法。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依托趣味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既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立足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鉴于“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以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深化学生理解感知的目的。
在教学《盐类的水解》这节内容时,我向学生问道:“大家知道被蜜蜂蛰伤后应该怎么处理吗?”有的学生说应该先把蜜蜂留在皮肤里的毒刺拔出来,有的学生说应该先用大量的自来水冲洗伤口,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先在伤口处涂一些肥皂水……待学生充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追问道:“刚才我听到有的同学说,可以在伤口处涂一些肥皂水,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如此,通过立足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还使学生体会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进而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
三、基于合作探究,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基于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将课堂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于学生,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并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我向学生问道:“我们大家都知道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的作用,那么干燥的氯气是否也具有漂白作用呢?”学生对此看法不一。于是,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拟定一份实验方案,并利用已有的实验材料(有色纸片、干燥的氯气、集气瓶、玻璃瓶、导管若干等)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在行间巡视,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如此,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動性,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课堂长期“高耗低效”的现状,就必须要勇于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并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不断探索和寻求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以促使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能够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亓艳晓,娄兆文.高中化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214-215.
[2]蔡丽娟.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150.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中化学;趣味;生活;探究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如此一来,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却不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鉴于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善于以问题为契机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建构,以此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促使学生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活动中,从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一、依托趣味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也不论教学改革如何推进,最终都要回归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来。诚然,如果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支撑,那么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且更不必说学生学习成绩的显著提高。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之初依托趣味情景来向学生提出富有启迪和思考价值的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原电池》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向学生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她有一口整洁的牙齿,其中还镶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身份的象征;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打出了车祸以后,格林太太就经常头疼,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多方求医后,格林太太的痛苦却未能有丝毫的减轻,反而还日趋严重。后来,一位化学家轻而易举就治好了她的病。大家知道药方是什么吗?”这一极富趣味性的问题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他们纷纷对此发表着自己的想法。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依托趣味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既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立足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鉴于“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以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深化学生理解感知的目的。
在教学《盐类的水解》这节内容时,我向学生问道:“大家知道被蜜蜂蛰伤后应该怎么处理吗?”有的学生说应该先把蜜蜂留在皮肤里的毒刺拔出来,有的学生说应该先用大量的自来水冲洗伤口,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先在伤口处涂一些肥皂水……待学生充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追问道:“刚才我听到有的同学说,可以在伤口处涂一些肥皂水,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如此,通过立足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还使学生体会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进而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
三、基于合作探究,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基于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将课堂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于学生,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并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我向学生问道:“我们大家都知道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的作用,那么干燥的氯气是否也具有漂白作用呢?”学生对此看法不一。于是,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拟定一份实验方案,并利用已有的实验材料(有色纸片、干燥的氯气、集气瓶、玻璃瓶、导管若干等)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在行间巡视,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如此,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動性,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课堂长期“高耗低效”的现状,就必须要勇于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并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不断探索和寻求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以促使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能够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亓艳晓,娄兆文.高中化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214-215.
[2]蔡丽娟.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