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看今朝、思发展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据史料记载,秧歌起初是以“歌”为主的劳作祭祀活动,因此得名“秧歌”。随着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人们在原有传统艺术元素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不断丰富秧歌表演形式,最终形成了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同时,秧歌的功能范围也不断扩大,在百姓的精神生活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海阳秧歌;原生态;文化背景;文化传播;文化觉醒
  海阳秧歌起源并流传于民间,是一种活跃于乡间田野的舞蹈形式,它的展现形式是与我们今天在课堂和舞台上所看到的完全不同的。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的推动,大部分被列入其中的民俗生活便会从其生存的文化环境中脱离出来,进入再加工重建的程式化过程,使之陌生化,失去其日常生活形态的本真样貌。
  一、以“原生态”为情结的文化背景
  “原生态舞蹈”可理解为:舞蹈之间和舞蹈与周围环境之间原有的、较少变异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此关系中延伸出的较少变异或未经改变的原始舞蹈的遗存形态。
  据现有资料记载,秧歌起源于明代初期的海阳凤城,从记载的起源时间和环境来看,海阳秧歌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原生态舞蹈”。它是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乡民自然状态下所流露和表现出的一种民俗现象。秧歌的演出目的并不是并不是出于表演的需要,不具有商业属性,而是来源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客观需要。
  在海阳,人们习惯称其为“海陽大秧歌”,这个“大”主要体现在其组成的阵容十分的隆重,就像古代迎接“帝王”的队伍一般,仪式性强,步骤繁琐,每一个步骤中都包含着礼仪礼节,这种仪式的庄严性和复杂性,是受到了山东传统礼仪的影响,山东自古以来就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历史上很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以及艺术家都是在这片沃土上诞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到孔孟思想的开化及儒家文化的熏陶,山东的艺术文化也带有谦逊礼让的特点。而在舞蹈中这种传统文化就显得更为具体。
  二、以“舞台”为核心的文化传播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阳秧歌在保护和传承上也收到了很大的关注。
  众多舞蹈工作者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中对其进行田野调查,从中提取出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动律特征等,进而对其进行提炼加工。就海阳秧歌来说,经过几代舞蹈前辈的共同努力,现已整合出一套相对成熟的训练组合,并已在各大舞蹈专业高校进行了推广。
  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和风雨的洗礼,它们的背后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智慧结晶,“舞蹈创造思维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而是一种能够产生出具有社会意义的新形象、新观点、新概念、新理论或新思想的心理过程和思维方式。但是不得不提的一点是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度的把握。如今舞蹈比赛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有限制性和模式化的边框,演员过度重视技术技巧,而忽略真正的风格性表演。这些都导致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无根”状态。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在传承中的“过于”创新。
  把握好创新的“度”,由“民族情感”延伸到“舞台创作”,延伸出更有意义的作品,既不脱离其本质和风格,又能拥有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将民族民间文化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三、以“重返”为理念的文化觉醒
  在2016年2月份,由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北京舞蹈学院教师孙龙奎、田露,名誉主席张荫松以及海阳秧歌代表性传承人汇聚一堂,对海阳秧歌的发展和传承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如何加强非遗保护、如何提升民俗文化群众基础、如何推进海阳秧歌产业发展等诸多宝贵意见,为海阳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细数现在的海阳秧歌类的舞蹈作品,都是经过元素的提炼和加工,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大多都用了美化的手法,与真正的“海阳大秧歌”已经相距甚远。
  这里所说的“重返”不是绝对的,“原生态舞蹈”作为“人体”的艺术形式,是人的思维、观念以及信仰的外化,时间的属性界定了它永远处于变化之中,虽然伴随着时间的演进,其形态的发展有空间的置换,但其根本的出处与本体属性没有改变,因此,我们就要考虑我们要提取什么、保留什么、舍去什么。一种文化的传承仅仅靠一批人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靠群众的力量。每逢春节,海阳人都会自发的早早起床装扮自己,赶在天亮之前集合,在村头扭上一天,但是人物群体大多是五六十岁的农民,人们不在意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只图自己跳的痛快,大伙看的热闹。这种自发式、集体性的活动能够保留至今,主要是源于老百姓对秧歌的喜爱。
  其实,在发展的过程中,即使在海阳当地,秧歌的形式再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在过去秧歌主要以祭祀为主要目的,在队伍里通常带有一系列繁杂的祭祀物品。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思想开放,自然大秧歌的队伍也变得精干起来,人们更注重其娱乐性。这种改变对其传承是有一定的帮助的。秧歌的实用功能决定着秧歌的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而秧歌的艺术本体特征则直接影响着其传承方式与发展方向。
  因此,我们在进行保存和传承时,必须要考虑到“原生性”“实用性”“大众性”,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要知道做这些目的是要让起源于民间的舞蹈最终回归到百姓的生活中,这样才是真正的传承文化。
  四、小结
  秧歌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也体现着不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在国家和文化部门的重视和保护下,每年都会在海阳市举办一系列的秧歌活动,并邀请各界人士参与并组织研讨会进行分析总结,这一活动成为民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在各种政策的推动下,繁荣秧歌文化已经成为发展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任务。以“原生态”为背景、以“舞台”为途径、以“重返”为理念,共同书写秧歌艺术的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王琳(1995.3),女,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17级硕士,舞蹈编导
其他文献
作品说明:  本设计由中国明代的传统女装作為灵感来源创作的一款现代中国风的女装礼服。上身面料采用独特的构树纤维结合棉麻布料得到新的肌理面料,并在其基础上运用刺绣与钉珠工艺进行装饰,下身裙摆部分运用真丝雪纺、乔其纱等面料相结合,整体呈现出大气、飘逸的轻灵气质,既具有东方传统艺术的典雅,又具有当代实验纤维艺术的独特之美。  作者简介:汤丽,女,汉,1983年生,广东培正学院艺术设计系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期刊
【摘要】由于遗迹化石系原地形成,不再受搬运,所以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远比实体化石更为密切,而一定的沉积环境又决定于相应的构造古地理格局,因而深水遗迹化石的研究对恢复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遗迹化石;遗迹特征;深水环境  引言:  德国古生态学家 Seilacher 根据海水深度及盐度变化提出了 6 种遗迹相(Ichnofacies),强调水深分布对遗迹相的控制作用,但不是唯一的生态因
期刊
“生长”的原有意义是指生长指液态金属或固态金属中生成的固相或新相微型质点(晶核)长大的过程。也指生物个体长度与重量的增长。而“生长”在于我看来是看待世界的一个状态。社会的发展是生长,人的成长、植物的生根发芽都是生长的而一个状态。人的智慧思想的增加都和生活相关联,生活也是生长前进的状态的一部分。腿这个元素符号是人的一个代表,表现人的而一个生长向上的状态。  腿,是我对于表达人人生长状态的一个元素的提
期刊
一、荷形“意象”  我在组画《荷意》的造型观点上,很是排斥科学语言,我认为艺术有科学的成分,但更多的艺术并非科学,力求艺术性地表现画面,传统的造型方法多是“以线为主,以线界形”,为致力于求“不似之似”为真似。我对荷意形象的要求是为了意象而建立的。相似不是相同,并不是视觉上的酷似,“不似”其实是对另一个传神形象的“似”。“似”荷形意味着画荷塘只要能画出物象的特征,而不是把我们从物象中看到的所有的关于
期刊
【摘要】融媒体时代下,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变化。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也使得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多种多样。杂志作为一种兼顾时效与内容的媒介,在融媒体时代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传统平面杂志将如何应对这种环境的改变呢?  【关键词】融媒体;平面杂志;发展对策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变得空前快捷。同时,微博、微信、秒拍等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也使得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多种多
期刊
【摘要】陶瓷艺术品的发展在我国历史悠久,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陶器艺术品的器型与纹样表达出作品的内涵,在陶瓷发展史中,器型与纹样的变化历程代表着历朝历代不同的社会环境、人文背景,也代表着不同时期工艺水平的差异。本文通过探究不同时期陶瓷器型与纹样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器型与纹样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探求如何在陶瓷艺术品创作过程中更好地结合器型与纹样,使作品内涵展现得更加透彻、作品水平更高。  【
期刊
【摘要】网络艺术,是新信息传输环境下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它具有动态性、继承性,是当代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基于此,本文结合网络艺术的相关特征,着重对网络艺术的后审美范式的表现形式进行探究,以达到充分激发网络艺术的优势,推进后审美范式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艺术;后审美范式;文化艺术  引言:  网络艺术,是基于传统书本文学艺术基础上,形成的动态艺术表现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逐步拓展,网络
期刊
【摘要】在第二十一世纪初, 世界发展的多样化。景观艺术不再由西方社会主导. 人们开始关注东方。越来越多的东方元素和影响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 我们的民族风格的装饰和东方的哲学融合了现代造景艺术. 我们的文明千百年来创造了新的辉煌。西方工业时代的遗留物与东方文化的妥协, 可以为塑料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结合一些实例表明, 在全球化背景下可以整合各种文化因素和谐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景观;西方;
期刊
【摘要】虽然一些钢琴大家,教育专家们一直在强调钢琴练习中耳朵的重要性,但是在如今的钢琴学习大潮中,教师教学中也仍是偏重于训练手指技巧,缺乏对孩子听觉艺术的培养,所以就导致在一些考级或比赛中,会有人弹错节奏,弹错和声。琴童中能够真正把耳朵运用到练习中的也仅仅是一少部分。本文从两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了缺乏耳朵参与的钢琴练习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钢琴教学;练琴中耳朵的运用  音乐是听觉的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日益增长,我国声乐艺术领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声乐演唱中歌曲语言的应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声乐演唱通过歌唱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意思。歌曲语言来源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歌唱者通过充分学习歌曲语言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本文通过介绍歌唱语言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声乐演唱中歌唱语言的应用,这对于歌唱者把握声乐演唱中歌唱语言的作用,提高演唱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通俗歌曲;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