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弯钩的写法”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y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掌握竖弯钩的写法,写好“儿”“无”两个字。
  2.培养写字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3.初步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复习旧知
  用“火眼金睛辨笔画”的游戏复习长横、竖撇、捺、右点等笔画的书写口诀。
  二、学写竖弯钩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笔画——竖弯钩。看,它就是竖弯钩(乚)。同学们,从整体上观察,竖弯钩长得像哪種小动物?(白鹅)是啊,多像一只细长脖子水中游的白鹅啊,所以竖弯钩又叫浮鹅钩。
  2.怎样才能写好竖弯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总结为八个字:一顿二竖三弯四钩。
  3.“一顿”指起笔时要顿笔。对于写好“二竖”,写竖弯钩的竖时,在顺势向左下由重到轻行笔时,把竖稍稍往左斜一点写,这样写出来的字会更稳当、更漂亮。“三弯”提醒我们弯处不能停顿,写得要圆润。“四钩”写钩时速度要快,有力,如尖刀。
  识记竖弯钩的书写要领:“顿笔写竖稍左斜,弯处慢拐要圆润。弯后向右写段横,尾部抬起钩朝天。”
  4.范写,教师微课范写,更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竖弯钩的基本笔画及变化形态。
  5.学生练写。
  (1)姿势:脚平,身直,头正。
  亮笔:一拳一尺一寸,写!
  (2)学生练写两个。
  6.讲评,把自己写的竖弯钩和字帖中的比一比,然后在自己写得最满意的下面画笑脸。课堂上,师生一起讲评优缺点,教师红笔修改后,学生再练写一个,表扬学生的进步。
  三、做手指操(略)
  四、学以致用,学写“儿”“无”
  1.出示“儿”“无”,观察竖弯钩的不同,一个是高个子竖弯钩“儿”,一个是矮个子竖弯钩“无”。
  2.出示“儿”的甲骨文,上面多像长出两颗牙齿的嘴巴,下面是一个人,意思是才长出两颗牙齿的人,是什么人?(小孩、儿童)
  3.欣赏“儿”的汉字演变,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中国的汉字多么神奇啊!关于汉字起源,传说最早是由仓颉造的,他根据动物的脚印研究了28个汉字,后来智慧的中国人又创造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我们现在写的是楷书。
  4.学写“儿”。
  (1)指导观察,怎样才能写好“儿”?学生观察出:竖弯钩的竖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的起笔高一点,竖撇起笔低一点;竖撇的尖处和竖弯钩的横基本一样齐。
  总结:从书法角度来讲,写好“儿”要注意离散相宜,竖撇和竖弯钩不能离得太近,也不能太远,结构要匀称。
  (2)教师范写“儿”,学生跟着书空。
  (3)教师说执笔姿势和坐姿的口令,学生练写两个。
  5.学写“无”。
  (1)根据观察“儿”字的经验,学生自己按顺序观察,总结出写好“无”字的要领:①第一笔是中横,第二笔是长横。②撇从竖中线起笔,收笔处比长横稍宽。③竖弯钩与撇基本持平,要稍微宽出一些来。
  总结:从书法角度讲,写好“无”要注意上收下展,结构紧凑。告知学生笔画之间的相互礼让才让汉字那么美。
  (2)教师范写“无”(两横右上斜一点,稍紧凑,竖撇伸展,顿笔竖弯圆润,钩要有力),学生跟着书空。
  (3)练写两个“无”,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6.讲评“儿”“无”,出示讲评标准:美观整洁,起笔顿笔,竖稍左斜,弯处圆润,出钩有尖。教师现场示范讲评,五个标准都达到者得五颗星,达不到的教师红笔修改,学生互评后再写,再展示。表扬学生一次比一次进步。
  五、欣赏名家书法作品
  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欣赏名家书法作品,感受书法作品的艺术之美。
  六、小结
  天道酬勤,只要勤奋努力,刻苦练写,相信你会写一手漂亮的字。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写好方方正正中国字,争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博山区中心路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汉代文学家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我认为阅读教学也如同一味药引子。中医中药引子的作用是将药力直达病变部位或是经脉,它同时还有增强疗效、解毒、矫味、保养调和的作用。阅读教学也一样,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和发挥阅读教学这味药引子的功效,那么学生的阅读效率将会大大提高,阅读习惯的培养也一定事半功倍。  读什么?怎样读?教师要让学生感受优秀思想,学习先哲智慧,与先进文化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最佳途径
对于说明文教学来说,很多教师注重文体意识,探讨说明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说明文教学的要求。但是,不同学段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就不太合适。说明文也是诸多文体中的一种,被收录在小学教材中,应该遵循学生认知与语文教学规律,这样方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浅析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问题一、目标定位不够清晰,练习设计率性而为  人教版教材虽在不同学段都选编了一定量的说明文,但不同学段其
准确解读并合理利用课后习题,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提升其语文素养。  一、学习提取信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后习题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课后习题中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统编本三年级下册)一文的课后习题二(题略),既是一个关于课文复述的练习,也是一个关于提取信息的练习,只有学生准确提取信息,才能为其接下来的复述故事奠定基础。因此,
2009年暑假,在我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活跃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冒着酷暑,披星戴月,行走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大街小巷,走遍了辖区内所有的初级中学,造访了辍学初中毕业生的家庭,巡查了高中阶段学校的建校工程,他们对工作倾注了无限热忱,凭借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永不懈怠的工作干劲,推动了我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和建校工作的顺利进展。他们就是由省教育厅和珠三角中职学校的骨干干部组成的广东省高中阶段教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评审鉴定会召开  9月7日,受广东省教育厅委托,由广州市教育局邀请华南理工大学郭荷清教授为组长,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赵仕滨教授、广东省计算中心卢智星教授级高工、华南师范大学邬家炜教授、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朱志辉副教授、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傅卫华高级工程师为成员的专家组,对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承担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计算机网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简
统编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有很多差异,如人教版教材是先学拼音再识字,而统编教材却从识字开篇。教材编排体系的调整,导致教学必然会产生相应变化。为让教师对统编教材有更为清晰的认识,笔者就识字写字内容及编排,通过对统编教材与人教版教材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异同,以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提高。  一、基于编排比析  人教版教材遵循先拼音后识字原则,其起始单元为汉语拼音,要求学生先學
素读,是日本人对中国古代私塾教学方式的定义。“素”有朴素永恒之意,即在儿童启蒙阶段不要讲解过多,儿童只需粗懂大意,不追求成人般的深入理解,只是将经典反复诵读,烂熟于心,甚至倒背如流,欲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当下我们所说的“素读”,是由素读经典专家陈琴先生把传统意义上的“素读”加以改良,移植到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其有如下特征:  第一,不求甚解。一节课中以读为主,
习作,是学生最头疼的学习内容之一,也是教师费尽工夫收效甚微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我认为跟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捕捉、一起写作,是一条非常有效的教学之路。  多年來我一直坚持写作,和学生一起写景色,一起写自己的父母、朋友、学生,一起感悟生活。我的课堂上,学生的范文就是我的下水文,我的下水文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的感染力更强,给了学生很多的启发。习作路上,跟学生一起走,一定会有别样的收
在统编本教材中,古诗词的数量有所增加,可见古诗词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统编本教材的变化,给一线的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实际教学中,时空的距离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也无法深刻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时困难重重。  笔者认为,立足教材,了解写作背景、明确选文目的,是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歌情感的基础;挖掘教材,可以从把握诗眼、立足意象两处着手,引导学生走进诗的意境,解读诗歌的灵魂,获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微习作指的是阅读教学中采用的即时性写作,可以是阅读时灵光一现的词语、句子,也可以是经过精心思索所得到的感悟。由于微习作时间短、规模小、易操作、针对性强,所以成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有效途径。微习作在阅读教学时可以随时进行,在课外也可以快速完成,由于完成难度小,避免了传统习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