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史料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真实感受,促进学生直接参与历史问题的解决活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求史料教学的策略。
关键字:史料 历史教学 运用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历史如何感知呢?我们只能借助史料中介去再现、感知、体验和理解历史,这是历史认识的一般规律,也是历史认识区别于一般认识的地方。史料对历史认知之重要性由此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高考历史试题的导向,也使史料教学越来越被历史教师所重视。
一、什么是史料
史料是历史学的一部分,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认识和重建过去的媒介。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碑文、笔记、图画、文物、民谣等。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学习、感悟历史,就必须积极正确的运用史料,使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于史料的作用,国外学者有过精辟的论述。例如美国学者把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为:(1)激发兴趣;(2)“使历史变活”——使历史有生气及时代的气息;(3)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问题的认识;(4)对重要文献获得直接的认识;(5)使批判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等等。再如英国学者认为史料的功能:(1)进行说明;(2)发展想象力;(3)澄清旧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4)有助于发展历史的及一般的技能和认识;(5)有助于传达真实感;(6)用作证据,进行推断和解释。
那么,在实践中史料教学运用于历史课堂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呢?史料在促进学生理解历史、认识历史和发展思维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内容丰富、生动直观的史料,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本节课“发明家的科学精神”时,我选取了爱迪生的相关史料,“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发明大王,一生完成了2 000多种发明,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发报机、电影、电车、蓄电池、打字机、水泥等等。1931年月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学生一看这一史料,不禁为爱迪生的科学精神所吸引,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得出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并不难。在讲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引用这么一则史料: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五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产业革命后)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英国出版《机器的成绩》)
2、论从史出,增强历史感。中学历史教学应具有浓郁的历史感,这也是历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适当引用同时代人特别是名人的原话和原文,可以增强历史感,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讲述史料,看似增加难度,实质上是简化了教材内容。如:在分析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引用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进,由于交通运输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工业革命对世界联系的影响,也进一步说明了蒸汽机出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深化教材,培养学生历史的领悟、思维能力。历史知识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因此,作为中学生,理解历史必然有较大的难度,领悟历史的能力也较差,倘若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结论,就会严重制约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讲到蒸汽机对城市化的影响时,就可引用爱德华伯恩斯坦等撰写的《世界文明史》中一句话作为史料:“一旦蒸汽机能把大批男男女女和儿童引到工厂工作,城市数量和规模就开始增大。在城市,交通运输比乡村要便利。因而原材料输入和把产品运出去花费都较低。同样,城市里容易招到工人,……然而19世纪初期城市发展的原因并不限于工业化一点。人口的普遍增长与工业化合力促成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段史料可以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认识蒸汽机的威力与影响。
4、培养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接触一些历史文献,并可根据学情,介绍各种学术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如:通过提供阅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的有关蒸汽机等相关史料,让学生经过诸如此类的探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端,并进一步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运用史料的策略
不论哪一类史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求史料教学的策略。
第一,要逐句过关,讲清细节。教学中选取的重要史料,不管是教材上的还是另行补充的,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逐句过关,教师要给予讲解,不能粗枝大叶,走马观花似的浏览。如本课中《共产党宣言》里的“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進,由于交通运输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段话对于分析科技对社会的影响非常经典,要多花些时间进行讲解。
第二,要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对史料的理解和把握,要通过让学生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来培养。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的、富有启发性、规律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新情境纵深推进,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
第三,要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如,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时可恰当补充一些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还要对只有历史结论而没有说明过程,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需要史实说明的,教师也要补充史料,充实教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做到论从史出。
综上所述,史料教学法在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新的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可以看作是最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果能遵循以上原则与策略,必定能够更好的发挥史料教学法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史料 历史教学 运用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历史如何感知呢?我们只能借助史料中介去再现、感知、体验和理解历史,这是历史认识的一般规律,也是历史认识区别于一般认识的地方。史料对历史认知之重要性由此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高考历史试题的导向,也使史料教学越来越被历史教师所重视。
一、什么是史料
史料是历史学的一部分,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认识和重建过去的媒介。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碑文、笔记、图画、文物、民谣等。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学习、感悟历史,就必须积极正确的运用史料,使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于史料的作用,国外学者有过精辟的论述。例如美国学者把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为:(1)激发兴趣;(2)“使历史变活”——使历史有生气及时代的气息;(3)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问题的认识;(4)对重要文献获得直接的认识;(5)使批判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等等。再如英国学者认为史料的功能:(1)进行说明;(2)发展想象力;(3)澄清旧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4)有助于发展历史的及一般的技能和认识;(5)有助于传达真实感;(6)用作证据,进行推断和解释。
那么,在实践中史料教学运用于历史课堂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呢?史料在促进学生理解历史、认识历史和发展思维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内容丰富、生动直观的史料,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本节课“发明家的科学精神”时,我选取了爱迪生的相关史料,“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发明大王,一生完成了2 000多种发明,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发报机、电影、电车、蓄电池、打字机、水泥等等。1931年月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学生一看这一史料,不禁为爱迪生的科学精神所吸引,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得出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并不难。在讲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引用这么一则史料: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五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产业革命后)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英国出版《机器的成绩》)
2、论从史出,增强历史感。中学历史教学应具有浓郁的历史感,这也是历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适当引用同时代人特别是名人的原话和原文,可以增强历史感,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讲述史料,看似增加难度,实质上是简化了教材内容。如:在分析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引用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进,由于交通运输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工业革命对世界联系的影响,也进一步说明了蒸汽机出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深化教材,培养学生历史的领悟、思维能力。历史知识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因此,作为中学生,理解历史必然有较大的难度,领悟历史的能力也较差,倘若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结论,就会严重制约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讲到蒸汽机对城市化的影响时,就可引用爱德华伯恩斯坦等撰写的《世界文明史》中一句话作为史料:“一旦蒸汽机能把大批男男女女和儿童引到工厂工作,城市数量和规模就开始增大。在城市,交通运输比乡村要便利。因而原材料输入和把产品运出去花费都较低。同样,城市里容易招到工人,……然而19世纪初期城市发展的原因并不限于工业化一点。人口的普遍增长与工业化合力促成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段史料可以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认识蒸汽机的威力与影响。
4、培养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接触一些历史文献,并可根据学情,介绍各种学术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如:通过提供阅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的有关蒸汽机等相关史料,让学生经过诸如此类的探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端,并进一步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运用史料的策略
不论哪一类史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求史料教学的策略。
第一,要逐句过关,讲清细节。教学中选取的重要史料,不管是教材上的还是另行补充的,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逐句过关,教师要给予讲解,不能粗枝大叶,走马观花似的浏览。如本课中《共产党宣言》里的“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進,由于交通运输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段话对于分析科技对社会的影响非常经典,要多花些时间进行讲解。
第二,要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对史料的理解和把握,要通过让学生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来培养。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的、富有启发性、规律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新情境纵深推进,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
第三,要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如,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时可恰当补充一些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还要对只有历史结论而没有说明过程,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需要史实说明的,教师也要补充史料,充实教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做到论从史出。
综上所述,史料教学法在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新的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可以看作是最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果能遵循以上原则与策略,必定能够更好的发挥史料教学法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