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西文化之融合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笛因音色明亮、技巧丰富、演奏形式多样而受青睐,但因其材质是稍冷的金属音色,与之相比竹笛音色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而竹笛音色悦耳、清脆,由于采用音律法和制作工艺与长笛不同,无法任意转调。如果将两者合而为一,将会迸出不同火花。本文将两种乐器的发展历史、乐器构造、发声原理进行阐述和对比,长笛笛头加膜做详细阐述,希望能为今后的长笛制造改良做些理论支撑,让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得到国际认可。
  [关键词]长笛;竹笛;笛头;改良;创新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5-0162-02
  
  一、长笛与竹笛的概述
  长笛与竹笛同属吹奏乐器,有着共性与不同,在演奏方面也各有优势与缺点,下面,简单从乐器的发展历史、乐器构造、发音原理等方面来了解下这两件乐器。
  (一)发展历史
  长笛,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早期是由植物的茎制成,竖着吹奏。之后改用木质构成,横着吹奏。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工业的发展,金属材质的长笛开始广泛使用。1847年,德国著名长笛家波姆在材质、按键上对长笛进行了改良,使长笛的音准、音色、表现力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沿至今日所用的,依旧是波姆改良后的长笛。[1]
  竹笛,是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最早出土的是骨笛,距今八千年的历史。用动物的骨头所制。后制作的材料演变成天然的竹材,因此称之为“竹笛”。竹笛的品种繁多,流传地域广。可追溯到黄帝时期,在汉代之前多是竖吹统称笛,唐代时期,竖吹横吹就有了区别,竖吹的箎称为箫,横吹的称之为笛。也在同时期,刘系作七星管笛,蒙上笛膜以便发声,是为笛子加膜的第一人。到元朝以后,随着戏曲的发展,笛子也成为戏曲伴奏的重要乐器,并且按照伴奏剧种的风格不同分为:曲笛和梆笛。依照发音的原理和发音方法将民族吹奏乐器分门别类,又可分为以下几类,如图-1所示:[2]
  
  (二)乐器构造
  长笛,以沿用至今的波母体系长笛为研究对象,长笛分为笛头、笛身、笛尾三个部分。全长66厘米,笛头有木质闭塞,笛身笛尾是开放的。圆柱体的管身便于携带,笛头有椭圆形的边缘锋利的吹孔,与笛身衔接,并能自由伸缩,便于调音。笛头和笛尾是长笛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椭圆吹孔,在吹孔上有相应的吹孔盖。在管壁部分有若干指键孔,音键的闭合来改变长笛的长度,从而产生不同音高。
  竹笛,用一根竹管做成,内部去节中空成内腔,外是圆柱体,在笛身上开有吹孔、膜孔各一个,以及六个音孔、两个基音孔和两个助音孔。与长笛相比,也有笛塞,使用软木制成。在笛身左侧第一个孔为吹孔,依次第二个孔是膜孔,笛膜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后面有六个按指孔,通过按指孔能发出不同音高的音。[3]上出音孔用来调音,下出音孔起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用来装饰些飘穗。
  (三)发音原理
  长笛,边梭音的产生原理。当一股气流射向管口尖锐入口处(边棱)时,气流分成了两股,形成了上下两列分离的涡旋,涡旋之间出现了空吸现象。第二个发生阶段就是吹出的气息对管壁振动发出音。
  竹笛与长笛的发音原理也相同,都是利用空气振动发生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产生。
  
  
  二、长笛与竹笛的比较
  同为吹奏类的乐器,发声原理及演奏技巧、姿势较为相同,但从采用材质、制造工艺方面看,又有很多不同,正因为这些不同才有了各自的魅力。
  (一)音域方面
  从构造方面可看出,长笛有16孔(加上B尾17孔),竹笛有六孔,长笛有三个半八度,竹笛仅有两个八度多一点,长笛的音域比较广。
  (二)调式方面
  长笛为C调乐器,采用十二平均律,因此可随意转调。竹笛,每支笛子固定一个调,一般每套会有六支、七支或十二支,吹各种调的曲子可以只换笛子不变指法,但相对长笛来说,在演奏转调乐曲时相对有些不方便。
  (三)音色方面
  长笛音色明亮、优美,但由于金属制成,音色稍带冷冷的金属感。竹笛有笛膜的振动,音色更婉转但不失穿透力和明亮。
  两件乐器都传承了东西方两国的历史文化,凝结了各国人民的智慧,但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怎样能把二者的优势融合在一起,这是非常值得去探索的。拿长笛来说,能否在先进的机械装置按键的基础上再加上丝竹的音色。就像鲁迅先生曾说过的拿来主义,让我们吸取精华弃其糟粕。
  
  
  三、改 革
  介于两件乐器的优缺点,演奏家及相关专家们在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出现了两种新型改革。
  (一)新笛
  新笛也称作十一孔笛,1930年由张燮林所做,也有记载是由(丁西林所做)。新笛是受西方乐器长笛的影响,以十二平均律的原理来进行改制。经过改良的新笛以原来的六孔变为十一孔,分有膜、無膜两种。改良后一支笛子能转十二个调。新笛的音色没有曲笛和梆笛明亮清脆,而是介于箫和长笛之间的音色。在近代的民族乐团中,新笛扮演了笛子类中低音域的角色,与西洋交响乐团的长笛有类似作用,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民族乐团合奏曲中都有新笛的配置。[4]
  新笛的使用出现了新的音色,静雅、柔和、毫无火气,但与横笛、箫音色不同,与长笛音色相似,由于新笛是由竹笛制作出来的,竹子本身更容易引起共鸣,因此音色优于长笛。但是新笛也有一些缺憾:1.除了在合奏中扮演一些角色,本身很少有独奏曲目。2.指法不太方便、音色的变化比较单一。3.音色虽与笛、箫相近,但在演奏的表现力上并不如前面两个乐器。4.最主要的优点就是采用时而平均律,能演奏半音阶,可以演奏接近西方风格的乐曲,但远远不如长笛较宽的音域和较佳的共鸣音色。因此新笛在独奏艺术上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加膜长笛
  加膜长笛的出现,最早是由继学教授提出来的,于继学,中国人,1939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艺术表演团体艺术专业人员应聘资格考评委员会委员、管弦系教授。他的代表性作品《加膜长笛》,这篇文章是1980年发表于《乐器科技》期刊上的。
  所谓加膜长笛,就是在长笛笛头的位置加上和竹笛一样的笛膜。最初是用竹子做的笛头,笛头加有膜,笛身还是长笛,经过试验,在演奏g1-a3时笛膜振动较好,但演奏低音区和较高音区就并不是那么理想。后经过反复实验,最终在完整的长笛管体上开了两个膜,一个在吹孔与第一個键中间,另一个在第一个膜孔与第一个键中间。这样一来,由低音到高音,整个音域笛膜共振的效果都非常好。并且,示波器也显示改良过的长笛的振动波形与竹笛相近。两个笛膜孔部位分别加装了两个孔盖,这样一来,通过联动的键控制启闭,实现了两种音色的转变(如图-2所示)。[5]
  
  
  
  经过加膜改良后的长笛有以下特点:
  1.在完全保留了长笛的性能、音色特点的基础上,增添了竹笛笛膜音色和滑音的效果,丰富了长笛的音色,可以更丰富地演奏出我国民族曲风的作品。
  2.在运用笛膜时,演奏出的音色不但清脆、洪亮,音量幅度也有所扩展,这样一来,加强了演奏中力度的变化。发音更加灵敏,演奏快速的顿音更容易。
  3.加膜长笛完全融合了长笛与竹笛的优势,在音准方面有所保障,也不需因为转调而更换笛子,既能用于西洋管选乐队,又可在民族乐团演奏,演奏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结 语
  长笛笛头的改良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也结合新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了中华美学精神。做到了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真正的中西合璧、融会贯通。近几年已有不少演奏家和音乐爱好者制作出加膜长笛,并公开演出,证明加膜的技术及效果获得大家认可。感谢前辈们的研究和创造,希望在今后的制作和演出中能够出现更多的加膜长笛。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述评中讲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长笛笛头加膜,虽是一个小小的改良,但却是往前走了一大步。更希望把加膜长笛送出国门,让西方人也来吹加膜长笛,让他们了解中国竹笛及中国的乐曲。
  
  注释:
  [1]陈建华.管乐器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07.
  [2]郑德渊.中国乐器学——中国乐器的艺术性与科学理论[J].台北:台北生韵出版社,1982:20.
  [3]李亚东.上古至唐代笛子的演变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3(09):23.
  [4]赵 逊.中国竹笛音乐风格的流布与变迁[J].音乐时空,2015(06):20.
  [5]孔凡生,胡希文,于继学.加膜长笛[J].乐器科技,1980(05):05.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其他文献
[摘 要]院校中的古琴教育始于20世纪初诸城派琴家王燕卿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聘为国学教员。现作为国内颇有影响力的艺术院校——南京艺术学院,古琴教育历史悠久,教学资源丰富,传承途径多样,教学方式多样。又因琴学教育所在的社会环境斗转星移,应如何更好地利用院校优势,开展琴学教育,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  [关键词]南京艺术学院;古琴教育;传承历史;多层次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竹樓梦幻
期刊
[摘 要]2018年12月8日至9日,在湖南祁阳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让世界听见——2018湖南永州祁剧文化艺术节暨冬季乡村旅游节”的活动,祁阳一时群贤毕至、胜友如云,这是一场振兴祁剧艺术、繁荣民族优秀文化的节日盛宴。祁剧作为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这场来之不易的活动中,祁剧凸显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是对这次主要活动的记述,更侧重于活动中产生的随感。  [关键词]祁剧;艺术节;随想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舞蹈创作是舞蹈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舞蹈创作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当属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是人们生存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底蕴和内涵,在舞蹈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將分别对于社会文化以及与舞蹈创作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文化对于舞蹈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文化;舞蹈创作;艺术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
期刊
[摘 要]本文中的社区舞蹈活动,指以公共社区空间为场地、以老年人为主体、以舞蹈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学习或娱乐活动。借鉴积极心理学研究范畴中幸福感的概念,对社区舞蹈活动与老年人幸福感之间的联系加以认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社区舞蹈活动从创建幸福心态、保持身体健康、和谐人际关系、提升自我价值四个方面较为明显地影响着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进而笔者提出社区舞蹈活动,在时间上可以开展持续性的阶段式教学活动;在内容
期刊
[摘 要]在长期的声乐学习中,系统专业的技能学习以及每一位求学者都应具有的创造精神是笔者不断衡量与探究的重要问题。而近年来较为活跃的音乐家龚琳娜老师在专业技能与创新意识这一问题上给予笔者深刻启示。本文通过对龚琳娜老师的唱法风格及部分作品的简要分析,阐述在声乐演唱中作为共性基础的专业能力与代表个性追求的创新探索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结合自身实践加以总结。  首先,笔者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对龚琳娜老师的演
期刊
[摘 要]地方艺术资源当中很多都是传承已久的文化结晶,尤其是一些民间舞蹈,由于多种原因,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当中传承十分困难,很多传统的舞蹈艺术由于保护与传承不当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现今我国提倡保护传统艺术资源,以保障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将地方的艺术资源与当地学校的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当中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文章是以岭南民间舞蹈为例,浅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引进地
期刊
窗口里的爹娘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的排演为例,分别从排演意义、排演启示等方面阐述文化产业背景下艺术实践课程化、大型艺术活动项目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对于实现艺术类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文化建设创新研究的路径和模式。  [关键词]文化产业;艺术院校;服务社会;文化建设;《星星之火》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11-004
期刊
[摘 要]节奏是一种感性的、可以独立存在的特殊音乐语言。而无节拍的节奏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探秘无节拍节奏语言的内在规律和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艺术手段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关键词]无节拍;节奏语言;特征;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11-0094-03  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在人类社会中语言有民族性和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