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和审美关系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審美对象的关系等。音乐美学(Aesthetics of Music)是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
关键词: 现实审美 艺术哲学 音乐艺术
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又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看做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
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分开始确立。鲍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美学”这个学术用语(其含义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并把美学看做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后,康德、黑格尔等赋予美学以更进一步的系统的理论形态,使之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九世纪一些资产阶级美学家在实证主义精神的支配下,力图使美学摆脱哲学而成为所谓“经验的科学”。当然,以所谓“经验的科学”自命的实证美学,并没有也不可能脱离哲学的支配,但美学在这一时期更加广泛和独立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给美学研究提供了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变了美学研究的面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也提出许多重要的原则性的美学观点,然而他们没有来得及使之系统化。因此,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仍是一个有待努力完成的任务。
音乐美学(Aesthetics of Music)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音乐美学这个概念。在18世纪末叶德国音乐学者著作中已经出现。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19世纪后半叶在欧洲逐步建立起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它已经成为一个美学和音乐学中的重要分支。但是,各国音乐家们对音乐的本质、音乐审美感受、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等基本问题的思索和探讨早已进行,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它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音乐美学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不同角度进行: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广义社会学的角度及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学特性的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哲学角度的研究,主要涉及下列问题:音乐的本质是什么?音乐的内容是什么?音乐同现实的关系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问题同哲学认识论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具体根本性质,是音乐美学中首先要探讨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艺术所要回答的问题,诸如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人们究竟是如何感受音乐的?音乐是以何种方式作用于欣赏者的?20世纪以来,心理科学的发展为从心理学方面研究音乐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和前提,为音乐学研究的这一新领域开辟了道路。从广义的社会学角度研究音乐艺术,涉及诸如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的价值标准、音乐的阶级性因素、音乐的持续存在和继承性等一系列问题,至于从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学特性的角度研究,则涉及诸如从音乐作品的结构、诸构成因素的内在特性等方面考察音乐美学等一系列问题。
音乐美学研究在构建新的音乐美学体系的同时,对音乐表演艺术也给予了极大关注。这些研究以新的观念和视角,为音乐表演理论的建设填充了新内容,并为音乐表演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开拓了新思路。
美学意义上的美按照属性可分为主观美、客观美和主客观相通美等。主观美派把这种典型看做是审美者本人的实际经验,是客观世界与之是否相通的“符合论”,凡是可以引起审美主体对经验“回忆”的都可以看做是一种典型。客观美派以为,典型是实际存在的,是审美者观之为“尺度”的一种存在,用这种“尺度”进行审美的实践,凡是与这种“尺度”相一致的就可以视之为典型。主客观相通派认为,在实际审美活动中,典型是主体对实际审美活动中的客观美的概括与归纳,从中分析出美的“范式”这种“范式”可以作为以后审美活动的指导。
现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发展对音乐美学的研究开始产生影响,出现了一些这方面的论著。虽然它还处于探索性的初级阶段,但这个方向将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未来音乐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恩寰,李范,等编.《美学教程》(第1—3章)[M].中国社会学科学出版社,1987.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第一章)[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张法.美学导论(第一章)[M].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J].人民大学出版社.
[5]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6]修海林,罗小平,著.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关键词: 现实审美 艺术哲学 音乐艺术
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又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看做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
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分开始确立。鲍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美学”这个学术用语(其含义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并把美学看做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后,康德、黑格尔等赋予美学以更进一步的系统的理论形态,使之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九世纪一些资产阶级美学家在实证主义精神的支配下,力图使美学摆脱哲学而成为所谓“经验的科学”。当然,以所谓“经验的科学”自命的实证美学,并没有也不可能脱离哲学的支配,但美学在这一时期更加广泛和独立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给美学研究提供了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变了美学研究的面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也提出许多重要的原则性的美学观点,然而他们没有来得及使之系统化。因此,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仍是一个有待努力完成的任务。
音乐美学(Aesthetics of Music)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音乐美学这个概念。在18世纪末叶德国音乐学者著作中已经出现。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19世纪后半叶在欧洲逐步建立起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它已经成为一个美学和音乐学中的重要分支。但是,各国音乐家们对音乐的本质、音乐审美感受、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等基本问题的思索和探讨早已进行,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它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音乐美学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不同角度进行: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广义社会学的角度及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学特性的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哲学角度的研究,主要涉及下列问题:音乐的本质是什么?音乐的内容是什么?音乐同现实的关系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问题同哲学认识论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具体根本性质,是音乐美学中首先要探讨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艺术所要回答的问题,诸如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人们究竟是如何感受音乐的?音乐是以何种方式作用于欣赏者的?20世纪以来,心理科学的发展为从心理学方面研究音乐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和前提,为音乐学研究的这一新领域开辟了道路。从广义的社会学角度研究音乐艺术,涉及诸如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的价值标准、音乐的阶级性因素、音乐的持续存在和继承性等一系列问题,至于从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学特性的角度研究,则涉及诸如从音乐作品的结构、诸构成因素的内在特性等方面考察音乐美学等一系列问题。
音乐美学研究在构建新的音乐美学体系的同时,对音乐表演艺术也给予了极大关注。这些研究以新的观念和视角,为音乐表演理论的建设填充了新内容,并为音乐表演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开拓了新思路。
美学意义上的美按照属性可分为主观美、客观美和主客观相通美等。主观美派把这种典型看做是审美者本人的实际经验,是客观世界与之是否相通的“符合论”,凡是可以引起审美主体对经验“回忆”的都可以看做是一种典型。客观美派以为,典型是实际存在的,是审美者观之为“尺度”的一种存在,用这种“尺度”进行审美的实践,凡是与这种“尺度”相一致的就可以视之为典型。主客观相通派认为,在实际审美活动中,典型是主体对实际审美活动中的客观美的概括与归纳,从中分析出美的“范式”这种“范式”可以作为以后审美活动的指导。
现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发展对音乐美学的研究开始产生影响,出现了一些这方面的论著。虽然它还处于探索性的初级阶段,但这个方向将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未来音乐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恩寰,李范,等编.《美学教程》(第1—3章)[M].中国社会学科学出版社,1987.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第一章)[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张法.美学导论(第一章)[M].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J].人民大学出版社.
[5]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6]修海林,罗小平,著.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