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对话”,触摸文字的温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唐诗宋词并列对举,各尽其美,各臻其盛。在岁月的车轮碾过千年后的今天,在历史的长河荡涤过数百年的现在,它们之所以仍能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因为它们的脉络里流淌着的是华夏文化的璀璨。我们应和学生一起穿越时空,与诗词的作者共同轻吟浅唱,去触摸文字的温度,感知背后的情感,体味那悠远绵长的意境。
  
  一、紧扣一个字眼
  
  诗词与阅读教学一样,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才能实施有效教学,诗词的切入点往往就是诗眼。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首诗里,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显示全诗的思想,这就是诗眼。品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语品味,看其在拓宽加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示儿》的教者就是从一个“悲”字入手,紧扣这个“悲”字层层深入,让学生读出了陆游心中的“悲”,悟到了陆游心中的“情”。首先让学生找一个饱含着诗人情感的字(即悲),接着追问诗人为什么悲伤,再问为什么不见“九州同”呢?这时出示课外的林升《题临安邸》,让学生读后谈感受(悲伤)。此时教者补充:如果老师告诉你,这里的游人不是别人,正是南宋的统治者。都城沦陷了,他们却逃到杭州过起了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日子,你再读读又有什么感受?(除了悲伤,还有悲愤)。眼看着金兵入侵、国土沦丧,陆游是多么希望朝廷的军队能够收复祖国的河山啊!一起来读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你看出来了吗?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了吗?(没有)他等啊,盼啊,望啊,恨啊……(悲恨)如今,诗人已重病在床,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望就是60年哪,他都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最后一次发出了内心的伤悲(读《示儿》)。由此,在一首首相关的诗词品读中,学生渐入佳境,感同身受着词人的情感脉搏,情不自禁地为“悲”而谈,为“情”而读。一个“悲”,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触摸着文字,体验着温度,品味着情感,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二、梳理一条主线
  
  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立足于文本去了解某一位诗人和某一篇作品,这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学习仅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为孩子们掘出一条通往历史的渠,使这一位诗人和他的创作背景能立体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为此教学中应把握好一根主线。《如梦令》的教者对词的理解和把握都具有独到之处。他紧扣词眼“醉”字,精心设计教学主线,巧妙地设问词人为何而醉?学生的回答停留在“陶醉”和“喝醉”上。经追问、引导,他们很快得出了:词人是带着喝了些酒的醉意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中了。是呀,酒不醉人人自醉,那么作者此刻喝下的是什么酒呢?(自然是甜酒、美酒、蜜酒……)至此,教者话锋一转道:其实词人一生留下的词并不多,但好几首中都出现了“酒”,(出示《声声慢》)学生自读品悟这次词人喝下的又是什么酒?(涩酒、苦酒……)的确,同一个人喝相同的酒,为何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师出示资料并介绍了李清照的晚年生活。学习到这儿,学生似乎都沉浸在词人凄惨悲凉的气氛中,教者深情小结:此时词人有多少不能排解的痛苦都化作一行行文字,她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到一个凄苦的老妇,可谓尝尽了酸甜苦辣,想到这,怎不要——(指读:“常记”)那次幸福、快乐的郊游呢?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教者抓住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的相关诗作,凸现诗歌的情感基调,更为独特的还是他营造了一个全面认识李清照的学习“场”。好课都是由一根思维主线贯穿整堂课,辅之以品味、朗读、欣赏、想象、模仿等,使学生深入文本,在学习中积淀知识,提高素养。所以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抓住主线,精心设计,抽丝剥茧,由浅入深。
  
  三、生发一种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诗歌的灵魂。每首诗词都是诗人用他们的人生遭遇,用他们的碧血丹心,用他们的铁骨柔情乃至生命写成,所以面对古诗词的情感世界,教师应用诗意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灵,与诗人的情感共鸣。当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真正体会到情感的高尚,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时,他们的情感、理想、信念也会得到升华。《枫桥夜泊》教者在课尾声情并茂地说: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但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千古绝唱——(生齐读)。于是,从《枫桥夜泊》之后,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的心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出示陆游的《宿枫桥》、高启的《泊枫桥》、王士祯的《夜雨题寒山寺》,老师一一引读,点出这就是“经典”,这就是“文化”。)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动,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孩子们,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相信,当学生学完,这感发“愁眠”的钟声将不绝于耳,刻骨铭心。在诵读经典的一首首“钟声”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愁眠”的意境,更体会到了“钟声”的温暖。学生的心灵不仅浸润在这悠悠的钟声中,也浸润在我们中国的古典文化中。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既要优质发展、均衡发展,也要每所学校办有特色,这样的教育才能生动活泼,这样的学校,在发展中才能相互学习、借鉴,达到现代教育优质的均衡发展。然而,办学特色有什么内涵和特点?在创建学校特色实践中我们得出:一所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应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运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学校的一切活动,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课程内容、科学研究、师资建设、教学
“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首先是一种理念,对话式教学的真正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师的教学艺术。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的对话教学的平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文本生动引入,使师生激情洋溢,激动不已呢?    一、对氛围的有效营造——冬天里的一把火    常听一些做过公开课的老师这样说,当第一次面对要与自己合作的学生时,会感到很紧张,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在教育的天地里,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是儿童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聚合力量。我们做班主任工作,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班级中的弱势群体——特殊家庭的学生。如果我们能及时地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有这些孩子们相伴的日子,我真切地爱着,深深地感动着……    案例一    学
几十年来,我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农村学生全面复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归纳为:三精心,三段式,三成效。现综述如下。    一、精心设计复习计划    精心设计复习计划可克服盲目性,有的放矢地搞好复习教学。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教材,根据每章不同的内容可分为20个不同的小节:1.整数、小数的认识;2.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进率、化聚;3.四则运算的意义;4.自然数的整除;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立足当代,着眼未来,成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并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因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
闲暇教育,是指导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中小学闲暇教育,就是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教育观,养成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习惯、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当然不可能是闲暇的数学学习,不能用闲暇数学学习来代替。它有着与闲暇数学学习不同的特点、地位和任务。但是闲暇数学学习对课堂教学改革是有益的。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闲暇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詹姆斯期
我校创办于1909年,1986年开始有住校生,住校生人数最多时有50多人,近几年约30人,均来自离校约5公里远的山联村。住校年级为三至六年级。现有寝室5个,为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一层楼泥木房,钢管双层床是2005年购买的。我校住校生一般周日下午来校,周五下午回家,以结伴步行较多。一日三餐在学校蒸饭,菜自带,星期一、二多数住校生有黄瓜、鸡爪等“新鲜菜”,后三天以干菜、咸菜等为主。  寝室是住校生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而薄发”,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读书对一个人的气质、品格、修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影响学生一生的一件大事。一个人一且对读书有了兴趣。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总要求中提出:小学课外阅读的总量在六年期间不少于145万字。这一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向我
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看法:计算课教学比较难上,上得好不容易。确实,计算题基本上是由简单、枯燥无味的数字和计算符号组成,学生学得好,学得轻松、活泼,教师要下较大的功夫,新课程的计算课,如何更新理念,尝试新教法,笔者从如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从单调的课前复习向有趣的教学情境创设    “我们的数学教育不应只给孩子们展示那一片灰色的天空。”传统的计算课,新课之前总是先复习旧知识或新课铺垫,就像刚出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但是由于其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搞好概念教学,值得我们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本文总结其几个途径。以期抛砖引玉。    一、提供范例,尝试归纳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应,是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