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想象,鼓励创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b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维,毫无拘束地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甚至认为“人类的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可是我们却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积弊,鲜明地提出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地请老师住口,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便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教师个人水平得到较好的发挥,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有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情感,就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部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做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因为“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根植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可见质疑的重要性;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质疑解惑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种种问题,制定标准,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所幸的是,不久后的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惑”的新课改精神强有力地引导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时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力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回答得丰富多彩。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提高了,学生思维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的功劳呢?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新课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综合性学习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教师可组织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汇报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观察的时间和方式、自行组织擂台赛和讨论……这样在各个环节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于是乎,展示活动成果时,相声、小品、辩论会等,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无不让人感到惊讶。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彻底打消了以前老师们不敢放手的顾虑,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因为在感兴趣活动的指引下,由于老师的放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没有老师的限制,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综合性学习又给学生的畅想开辟了一方乐土。
  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根,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抑或是学校、社会对高等教育有了较之以往而不同的、新的认知,进入大学进行有良好职业预期的专业学习并不是高中毕业生的唯一选择,或者初中毕业后的学生即已出现求学方向的分化,代之以直接走上社会或选择一所职业技术院校,接受专门的职业、技术训练,因为职业教育时间短,训练、培养的目标明确,实践性、针对性更强。然而,面对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学界关注的目光和重点
专题复习是总复习的关键,专题复习应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注意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考查学习方法、注重考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注重考查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地理认识”(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亚南语)这一新思路。因此,专题复习应坚持“基础性原则、能力性原则、应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即从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能力上的针对性训练、应用上的举一反三、答题技能上的
摘要: 过程性评价(process assessment)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评价范式。本文浅析了过程性评价在职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以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导引课堂教学的更优化,并通过过程性评价创建有效学习型课堂以达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职业英语教学 过程性评价 学习型课堂 实践运用  我们所期待的有效学习型课堂是:创造一个学习环境,带领学
就语文教学而言,其“简约”是指在一定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按照简单的教学程序,围绕要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与个性,结合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长,将教学内容简单化,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并且教学效果显著的一种语文教学形式。简约不是简单,它是一种课堂感受;筒约不是随意,它是一种精湛设计;筒约拒绝低效,它是一种高效整合;简约不是无为,它是一种教学境界。具体来说,课堂教
摘 要: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知识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得几何、代数和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可能以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出现。在数学教学中,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让数学立足生活,提炼数学味、感受应用味,才能使学生接触到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题材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日常生活 数学知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  学情分析:《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动人,学生很容易被课文内容所吸引。但是学生对人物所代表的精神不能一下子领悟。还需要点拨:如牛郎和织女在婚后男耕女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说明美好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再如王母娘娘为什么要拆散他们,因为牛郎与织女私自结婚不合乎封建礼教而硬生生被拆散,也体现了封建专制者六亲不认的丑恶嘴脸。  1.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
摘 要: 目前高校环保社团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经费不足、定位不明确、协会内部组织松散、协会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针对这类问题,高校环保协会应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增进对外交流,开展协会活动等。  关键词: 高校环保社团 发展局限性 解决对策  在发展中的中国,由于人口过度增长,环境遭受到了日益严重的破坏,许多环保问题接踵而至,极其严重地制约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我国政府为此
一、英语和德育的关系  (一)什么是德育。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教育活动,即
摘 要: 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儿童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本文从提供丰富多彩、富于创新及想象的物质环境,创造安全自由、宽松自主的心理环境和锻炼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语言活动区中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语言活动区 创造性 幼儿教育  创造,推动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陶行知先生曾说:“人类社会处
摘要: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文化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大德育”的观念,不仅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充分利用教材,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科学地渗透德育。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德育 渗透策略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今社会渴望并呼唤人性的回归,这促使我们更加注重提高德育实效。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