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曾执导过《结婚十年》、《历史的天空》、《幸福像花儿一样》、《甜蜜蜜》等剧目,但在拍摄家喻户晓的《三国》前,却从未尝试过历史剧。他靠出色的导演才能和刻意创新的锐气,完成了中国电视剧史上耗资最大的作品,惊人的投资额背后却是制片方义无反顾的鼎力支持。他就是高希希,担当起新版《三国》拍摄的重任的焦点人物。
目前新版《三国》已经杀青,正在紧张的后续制作阶段。虽然还未公映,但首轮播出权就卖到1.6亿元,每集售价高达180万元,创下了国产电视剧的新纪录。加之两岸三地,全明星的演出整容,早已调足了十几亿人的胃口。近日,我走访了导演高希希,和他一起体会了重拍三国的压力与苦涩,感动与欢乐,听他讲解了新《三国》的美丽与魅力,亮点与特色。
是《三国》而非《三国演义》
重拍《三国》一直以来就备受争议。如何把这个妇孺皆知的经典名著诠释得恰如其分,如何超越上世纪90年代央视的经典《三国演义》,这些都是难题。接到这个“烫手山芋”的人,要么可能获得前所未有的赞誉与荣誉,要么可能迎来骂声一片。但能够接受到这个重任的,仍然是时代的幸运儿,毕竟熟悉三国故事的人千千万,但能拍这个故事的却是凤毛麟角。
对高希希而言,重拍三国的动力,是一直在内心葆有的“三国梦”。 高希希从小就看三国故事,诸葛亮、关羽、赵子龙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会一天到晚在眼前浮动。对三国故事的喜爱,对三国人物的敬重,对三国理念的解读,很难使他不对重拍三国动心。
加之时代变迁了,人们也需要一个新的三国电视剧。高希希说,“随着历史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的改善,人们在审视历史的时候,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同。有变化了,这个过程是重要的。《三国演义》这个古典名著,在十几年前,我们去审视的时候,只能是按照当时的历史观和当时的标准去面对他,走到今天,观众的审美概念和兴趣都有了变化。这个变化,对我触动是最大的。”
今天看来,老版的《三国演义》已经有些笨拙了。高希希觉得重拍《三国演义》,有几个制胜的根源:“第一图像影像的技术革命。传媒信号的革命,和二十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第二数字技术的革命。比如宏大的战争场面,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完成。技术发展的成熟,可以实现精美的制作效果,这让我有信心有把握完成他。第三,既然已经有一个很完整很优秀的央视版三国在前面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找到空间感觉,我就能大声吼叫了。”
真正令高希希下定决心,是在看了编剧朱苏进的原创剧本后。高希希觉得朱苏进的剧本在历史综合维点上做了很好的把握,对三国故事进行了一番新的梳理,但又不是对《三国演义》有颠覆性的改动。这个“整容不变性”改编理念与做法,正契合了高希希的需求。看到这个剧本,高希希就主动请缨,有生以来第一次主动给制片人打电话,要求重拍这部电视剧。
高希希说新版三国,取名为《三国》,而不是《三国演义》,因为他就是一个蓝图,用一群人物把汉代历史末期的画卷勾勒出来。事实上,名称的变化,折射出了创作人员理念的变化。在编剧朱苏进的原创剧本中,可以发现新版《三国》对于人物的形象更多表现出《三国演义》的描述,而对人物的状态则从《三国志》中去寻找灵感。
不得不直视的压力与困难
制片人选择高希希,是看重了他每部作品的极高收视率,对 “收视保障”具有极大的信心。但最终把任务交给高希希的时候,真诚的也希望他能实现“挑天花板”的突破。这是制片人给他的目标,也是高希希自己的内心所向。
面对这部恢弘的史诗性巨著,新《三国》在拍摄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用高希希自己的话说就是:“困难太多,而且是不断出现。”
对他来说,首先老版央视《三国演义》的经典,是压在头顶的厚重天花板,他时刻承受着这种压力。其次《三国》是目前中国电视剧里成本花销最高的。高希希坦言,在《三国》制作中,光是他负责的范围内就花费了1.15亿元,而后期制作至少还要花销2或3千万。在具体拍摄过程中又还时常出现各种实实在在的问题和困难。
单以场景为例,剧中没有一个主要的、贯穿的、戏量大的主场景,光城门就有30多个。营寨,全剧有72个以上的营寨,还有宫殿,从董卓进京开始一直到最后曹丕继位,就涉及了很多种类的宫殿,年代的更替,地理的变迁,各国的特征,都要体现到画面上。各种府宅那就更是不计其数了,全剧280多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住所。诸多繁复的场景直接就引起选景难。面对这部巨著,名目繁多的困难似乎是不能避免的。
随着新版三国的拍摄,高希希意外地遭遇了“水源污染”“虐马门”的负面指责。此前有媒体披露《三国》剧组污染饮用水源,浙江永康杨溪水库一官员也因未按规定接纳剧组进入库区拍摄,遭到撤职处分。一时间,对影视剧组破坏环境的争议成为热门话题。 直至检测报告出来,显示水源没有被污染,此事才不了了之,高希希才松了口气。在拍摄中《三国》剧组马匹死亡率较高,又引起媒体的哗然,甚至引起了动物保护协会的关注。对此,高希希有点哭笑不得。高希希说,“马是从新西兰进口的赛马,档次高,很贵,我们爱它还来不及。一匹马生病了我们都着急万分,人和马是有亲情的。真正接触过马的人,都会爱马,马是有灵性的。我们不可能虐马。我自己就经常到马场去看看”。这样宏大的制作,为了拍摄效果,是需要马匹来配合一些摔跟头的难度动作。说起马,高希希表示,我们要向马致敬,“赤兔”“的卢”对三国做出很大贡献,要感谢马。
除了马匹的大量伤亡,高希希心疼地表示:“一开始,工作人员受伤缝针、断胳膊断腿什么的都会跟我汇报,后来不报了,因为实在太多了。三十多个武行演员,到最后只有10人可以工作,有些演员缝完针还没拆线又回来继续拍。”
可以想象,高希希作为导演,每天面对着上千万的资金投入,上千人的团队作战,上百人的状况频出,同时还承受着所谓虐马事件、污染水质等的质疑与指责,该是怎样的心境。这三百多天的拍摄真是熬出来的。
新《三国》的三大改变
删减情节 结构更紧凑
基于观众对《三国》故事的耳熟能详,他表示个人承载不了戏说《三国》的理念。因此,新版《三国》会在尊重原著基础上有所变化和延伸,但不会跳出历史背景。与央视版《三国演义》相比,新《三国》对情节进行了删减。黄巾起义是老版《三国演义》的开篇,而新版《三国》则以董卓进京,曹操刺董为开篇,这是一个突破。如果从黄巾起义开始,三国的故事结构就会看起来比较松散,如今一出场就是董卓篡位扰乱朝纲,曹操刺董,戏剧化的成分就出来了,从董卓一声喷嚏开始,形成了一个较紧凑的结构。
以五大人物为主线
此次《三国》的笔墨不是主要集中在故事上而是集中在人物上,重点突出五大命脉性人物以及若干经典性的意境情节。高希希介绍这五大命脉人物分别是:曹操、刘备、诸葛亮、曹丕、司马懿。通过这几个主要人物来表现三国如何归晋,司马懿最后如何完成统一大业,这个理念以前没有过。
让人比较意外的是,曹丕和司马懿被提升到如此重要地位。高希希正是按照心目中的三国,去完善这个剧目。因为曹操临死前把权杖交给了曹丕,曹丕死后重任又落在了司马懿身上,司马懿之死宣告三国即将一统,他是三国归晋的原因。在高希希心中的《三国》充满了谋略,充满了理想。而理想的《三国》是一统天下的《三国》。正如曹操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人物更客观公正
老版的《三国演义》沿袭原著,以“尊刘贬曹”为关键和基本基调。但在新《三国》中对这些人物给予了更客观的历史还原。
高希希介绍到:“曹操,在这部戏里,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人,而不是一出来就贴个标签,是个反面人物,也不是一定要去贬低他,不是的,刘备有刘备的利益,曹操有曹操的利益,尊重现代观众的思维方式,尊重历史所给予的人物支点。”
高希希进一步解释道:“过去,以尊刘贬曹为原则,包括中国的大量戏曲都是这样。曹操一直以白脸著称。但走到今天,从历史角度来审视就不一样,比如我们看曹操写的诗歌《短歌行》《龟虽寿》的时候,会觉得难得这个历史人物有如此大的胸襟,这是传说中的那个小人吗?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能写出这么豪放诗句来的,能是著作中的那个卑鄙小人吗?要去审视。比如《短歌行》最后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希望国家统一,不喜欢分裂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对人生有很深的思考。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民不聊生,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是个很深刻的问题。”
再看刘备,历史上有句原话“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高希希觉得不能用简单的概念去诠释刘备的哭,那是有真情涌动的 ,三分天下刘备能占一份,也有他独特的魅力。“刘备一大特色就是会用人才,曹操百思不得其解,但刘备毁可能也毁在人才上,哥们义气呀,不让关羽守荆州,也就不会失去,也就不会丢天下;也不会让国家陷于危难,70万大军攻吴,被火烧连营七百里,结果被陆逊占去了。”
值得期待的三大看点
以电影手法拍电视剧
观看新版《三国》的片花,第一反映就是画面极具“质感”,战争场面多、制作规模大,场景、服装、道具也异常精良。具有很强的视觉和音效冲击力,像是在电影院看大片。“我们是一个精英团队,包括美术设计、服装设计、道具设计、装械设计等等,要实现超越,就得从每个细节做起。”高希希说。
《三国》剧组为了实现这种精致,在场景改造上花费巨资,即便是王殿、城门、营寨……也要各有特色,又极具美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横店秦王宫的改造,这个场景只能拍6天戏,但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投入了450万元的改造费,花了六天半时间,而三国的整个拍摄周期才11个月。
再说《三国》的服装,都是重新设计。据了解,新《三国》的服装设计,是从一些优秀的日本电影,以及传统文化理念中汲取给养。例如,盔甲的纹饰,就是从出土文物里找到灵感。“既还原历史,又不被历史束缚。我想既有考证,又融合现代服装设计理念,既有质地的感觉,又有历史的厚重感。”高希希表示。
演员表演有突破
新版《三国》启用了全明星阵容,由陈建斌饰演曹操,陆毅饰演诸葛亮,何润东饰演吕布,陈好饰演貂蝉……对于演员的挑选标准,高希希说“选演员,一定要与剧中人物合适。我选他们,是因为他们适合”。
谈起和剧中演员的合作,高希希表示,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和演员的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产生的火花,是别人难以比拟的,这是一个互相学习和互相揣摩的过程。这种在交流中 “吸”和“收”的过程,恰恰使影片完成了大理念的升华,实现了创作上一个整体的提升。他说,陈建斌、陆毅、倪大红、于何伟等在片场都提出了很多好的想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深入。
当我让他评价一下剧中几位演员的表现时,高希希认为,陈建斌的表演很值得期待。陈建斌,是睿智,有丰富经验,功课做得比较深入的演员。对于人物把握得很到位。特别是曹操死的那场戏,他絮絮叨叨地交代了一堆家事,你就觉得这个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不是只端个架势的所谓的“奸雄”。在观看《三国》片花时,可以发现陈建斌带着独有的精气神,把曹操的霸气、胆识、魄力,拿捏得张弛有度。
陆毅的表演也带来很大的惊喜,他把诸葛亮的飘逸与智慧,完美结合起来。原本高希希起用陆毅,主要是觉得他和诸葛亮在外形上比较契合,俊朗飘逸,对其老年戏的演绎还有所担心,但事实上,陆毅反倒有新的突破,尤其最后在表现诸葛亮人物整体理念上,有一些飞跃。
战争场面的高科技特效
千军万马,攻城掠地,滚木礌石,战鼓隆隆,烽火狼烟,杀声阵阵……新《三国》的战争场面惨烈壮观,远非是旧版《三国演义》所能企及的。据悉,新版《三国》特效预算就超过了1000万元,特效团队近一百人,这在国内属于特效耗资最多的电视剧。为了剧作精益求精,新版《三国》还请了韩国团队做爆破特技。
“以前的战争场面也很宏大,拍出来不过是几千人的感觉,拍十万人的战役是难以做到的,但我们做到了。我们用真人,用数字特技去合成。用几千人合成几万人、几十万人。这就是我们的优势。”高希希说,新版《三国》严格遵循着震撼并真实的拍摄原则。
《三国》是部战争戏,大战就有官渡、赤壁、夷陵三场,中小战役近百场,要拍好《三国》就必须设计好战争场面。高希希说:“新版《三国》在场面设计理念上,首先具有的是宏大理念,为了符合当时的真实历史,我们尽力去想象古战场的样子,尽力在场面设计上去模拟去贴近。其次是重点原历史中提供的战术,包括一些阵法。这是我们加进去的。”
为了营造宏大而逼真的场面效果,新版《三国》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大量国外电影制作中运用的现代高科技技术。新版《三国》是由东南亚队伍和中国队伍结合拍片,国内首创用5.1声完成电视剧创作。现在的电视剧一般是单声道,但《三国》是六声道。这些都是别的电视剧所没有使用过的,《三国》是在用电影技术完成电视剧制作。相信观众在看新版《三国》时,感受到的声音和视觉冲击,就像身处于电影院中一般。
此外,《三国》的数字合成要求很严,聘请美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合作。最为关键的是,再把数字技术传统化。所谓传统化,就是传统的画面是一步步拍出来的,《三国》此次就是先拍再去合成。这种技术的应用在国际影视界都是少见的,大家所熟知的世界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就是运用的这种方式。
高希希介绍:“这次特效画面会把人工痕迹降到最低,最大幅度地提升真实感。实现这样的目标,一方面依赖拍摄时的虚实结合,大量的局部细节和前景衔接都是真人实拍的,只有较远景的兵马和整体的烟火渲染等才动用特效,所以不会让观众觉得‘假’,绝无滥用高科技之嫌。”
第一次拍如此大的历史电视剧,高希希坦言,总体感觉比较累。“以后我就再也不怕拍大片了。”说罢,高希希爽朗一笑,他表示,新《三国》是值得大家去看也值得大家思考的作品,是我们倾注心力和全部精力去拍摄完成的精品,不会让观众失望。据悉,新版《三国》作为中国影片走向世界最重要的窗口,日前,已经陆续在海外开始相应的推介展示。塞浦路斯文化部部长观看了片花后,感叹道:令人叹为观止。目前,三国的后期正在紧锣密鼓的完成中。已经聘请赵季平老师来作曲。未来《三国》的音乐歌曲,能否超越老版,同样值得期待。对于收视效果,高希希认为“得到三分之二观众的认可,有三分之一的观众可以去讨论,我就心里踏实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太可能百分之百的认可。”
目前新版《三国》已经杀青,正在紧张的后续制作阶段。虽然还未公映,但首轮播出权就卖到1.6亿元,每集售价高达180万元,创下了国产电视剧的新纪录。加之两岸三地,全明星的演出整容,早已调足了十几亿人的胃口。近日,我走访了导演高希希,和他一起体会了重拍三国的压力与苦涩,感动与欢乐,听他讲解了新《三国》的美丽与魅力,亮点与特色。
是《三国》而非《三国演义》
重拍《三国》一直以来就备受争议。如何把这个妇孺皆知的经典名著诠释得恰如其分,如何超越上世纪90年代央视的经典《三国演义》,这些都是难题。接到这个“烫手山芋”的人,要么可能获得前所未有的赞誉与荣誉,要么可能迎来骂声一片。但能够接受到这个重任的,仍然是时代的幸运儿,毕竟熟悉三国故事的人千千万,但能拍这个故事的却是凤毛麟角。
对高希希而言,重拍三国的动力,是一直在内心葆有的“三国梦”。 高希希从小就看三国故事,诸葛亮、关羽、赵子龙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会一天到晚在眼前浮动。对三国故事的喜爱,对三国人物的敬重,对三国理念的解读,很难使他不对重拍三国动心。
加之时代变迁了,人们也需要一个新的三国电视剧。高希希说,“随着历史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的改善,人们在审视历史的时候,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同。有变化了,这个过程是重要的。《三国演义》这个古典名著,在十几年前,我们去审视的时候,只能是按照当时的历史观和当时的标准去面对他,走到今天,观众的审美概念和兴趣都有了变化。这个变化,对我触动是最大的。”
今天看来,老版的《三国演义》已经有些笨拙了。高希希觉得重拍《三国演义》,有几个制胜的根源:“第一图像影像的技术革命。传媒信号的革命,和二十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第二数字技术的革命。比如宏大的战争场面,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完成。技术发展的成熟,可以实现精美的制作效果,这让我有信心有把握完成他。第三,既然已经有一个很完整很优秀的央视版三国在前面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找到空间感觉,我就能大声吼叫了。”
真正令高希希下定决心,是在看了编剧朱苏进的原创剧本后。高希希觉得朱苏进的剧本在历史综合维点上做了很好的把握,对三国故事进行了一番新的梳理,但又不是对《三国演义》有颠覆性的改动。这个“整容不变性”改编理念与做法,正契合了高希希的需求。看到这个剧本,高希希就主动请缨,有生以来第一次主动给制片人打电话,要求重拍这部电视剧。
高希希说新版三国,取名为《三国》,而不是《三国演义》,因为他就是一个蓝图,用一群人物把汉代历史末期的画卷勾勒出来。事实上,名称的变化,折射出了创作人员理念的变化。在编剧朱苏进的原创剧本中,可以发现新版《三国》对于人物的形象更多表现出《三国演义》的描述,而对人物的状态则从《三国志》中去寻找灵感。
不得不直视的压力与困难
制片人选择高希希,是看重了他每部作品的极高收视率,对 “收视保障”具有极大的信心。但最终把任务交给高希希的时候,真诚的也希望他能实现“挑天花板”的突破。这是制片人给他的目标,也是高希希自己的内心所向。
面对这部恢弘的史诗性巨著,新《三国》在拍摄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用高希希自己的话说就是:“困难太多,而且是不断出现。”
对他来说,首先老版央视《三国演义》的经典,是压在头顶的厚重天花板,他时刻承受着这种压力。其次《三国》是目前中国电视剧里成本花销最高的。高希希坦言,在《三国》制作中,光是他负责的范围内就花费了1.15亿元,而后期制作至少还要花销2或3千万。在具体拍摄过程中又还时常出现各种实实在在的问题和困难。
单以场景为例,剧中没有一个主要的、贯穿的、戏量大的主场景,光城门就有30多个。营寨,全剧有72个以上的营寨,还有宫殿,从董卓进京开始一直到最后曹丕继位,就涉及了很多种类的宫殿,年代的更替,地理的变迁,各国的特征,都要体现到画面上。各种府宅那就更是不计其数了,全剧280多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住所。诸多繁复的场景直接就引起选景难。面对这部巨著,名目繁多的困难似乎是不能避免的。
随着新版三国的拍摄,高希希意外地遭遇了“水源污染”“虐马门”的负面指责。此前有媒体披露《三国》剧组污染饮用水源,浙江永康杨溪水库一官员也因未按规定接纳剧组进入库区拍摄,遭到撤职处分。一时间,对影视剧组破坏环境的争议成为热门话题。 直至检测报告出来,显示水源没有被污染,此事才不了了之,高希希才松了口气。在拍摄中《三国》剧组马匹死亡率较高,又引起媒体的哗然,甚至引起了动物保护协会的关注。对此,高希希有点哭笑不得。高希希说,“马是从新西兰进口的赛马,档次高,很贵,我们爱它还来不及。一匹马生病了我们都着急万分,人和马是有亲情的。真正接触过马的人,都会爱马,马是有灵性的。我们不可能虐马。我自己就经常到马场去看看”。这样宏大的制作,为了拍摄效果,是需要马匹来配合一些摔跟头的难度动作。说起马,高希希表示,我们要向马致敬,“赤兔”“的卢”对三国做出很大贡献,要感谢马。
除了马匹的大量伤亡,高希希心疼地表示:“一开始,工作人员受伤缝针、断胳膊断腿什么的都会跟我汇报,后来不报了,因为实在太多了。三十多个武行演员,到最后只有10人可以工作,有些演员缝完针还没拆线又回来继续拍。”
可以想象,高希希作为导演,每天面对着上千万的资金投入,上千人的团队作战,上百人的状况频出,同时还承受着所谓虐马事件、污染水质等的质疑与指责,该是怎样的心境。这三百多天的拍摄真是熬出来的。
新《三国》的三大改变
删减情节 结构更紧凑
基于观众对《三国》故事的耳熟能详,他表示个人承载不了戏说《三国》的理念。因此,新版《三国》会在尊重原著基础上有所变化和延伸,但不会跳出历史背景。与央视版《三国演义》相比,新《三国》对情节进行了删减。黄巾起义是老版《三国演义》的开篇,而新版《三国》则以董卓进京,曹操刺董为开篇,这是一个突破。如果从黄巾起义开始,三国的故事结构就会看起来比较松散,如今一出场就是董卓篡位扰乱朝纲,曹操刺董,戏剧化的成分就出来了,从董卓一声喷嚏开始,形成了一个较紧凑的结构。
以五大人物为主线
此次《三国》的笔墨不是主要集中在故事上而是集中在人物上,重点突出五大命脉性人物以及若干经典性的意境情节。高希希介绍这五大命脉人物分别是:曹操、刘备、诸葛亮、曹丕、司马懿。通过这几个主要人物来表现三国如何归晋,司马懿最后如何完成统一大业,这个理念以前没有过。
让人比较意外的是,曹丕和司马懿被提升到如此重要地位。高希希正是按照心目中的三国,去完善这个剧目。因为曹操临死前把权杖交给了曹丕,曹丕死后重任又落在了司马懿身上,司马懿之死宣告三国即将一统,他是三国归晋的原因。在高希希心中的《三国》充满了谋略,充满了理想。而理想的《三国》是一统天下的《三国》。正如曹操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人物更客观公正
老版的《三国演义》沿袭原著,以“尊刘贬曹”为关键和基本基调。但在新《三国》中对这些人物给予了更客观的历史还原。
高希希介绍到:“曹操,在这部戏里,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人,而不是一出来就贴个标签,是个反面人物,也不是一定要去贬低他,不是的,刘备有刘备的利益,曹操有曹操的利益,尊重现代观众的思维方式,尊重历史所给予的人物支点。”
高希希进一步解释道:“过去,以尊刘贬曹为原则,包括中国的大量戏曲都是这样。曹操一直以白脸著称。但走到今天,从历史角度来审视就不一样,比如我们看曹操写的诗歌《短歌行》《龟虽寿》的时候,会觉得难得这个历史人物有如此大的胸襟,这是传说中的那个小人吗?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能写出这么豪放诗句来的,能是著作中的那个卑鄙小人吗?要去审视。比如《短歌行》最后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希望国家统一,不喜欢分裂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对人生有很深的思考。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民不聊生,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是个很深刻的问题。”
再看刘备,历史上有句原话“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高希希觉得不能用简单的概念去诠释刘备的哭,那是有真情涌动的 ,三分天下刘备能占一份,也有他独特的魅力。“刘备一大特色就是会用人才,曹操百思不得其解,但刘备毁可能也毁在人才上,哥们义气呀,不让关羽守荆州,也就不会失去,也就不会丢天下;也不会让国家陷于危难,70万大军攻吴,被火烧连营七百里,结果被陆逊占去了。”
值得期待的三大看点
以电影手法拍电视剧
观看新版《三国》的片花,第一反映就是画面极具“质感”,战争场面多、制作规模大,场景、服装、道具也异常精良。具有很强的视觉和音效冲击力,像是在电影院看大片。“我们是一个精英团队,包括美术设计、服装设计、道具设计、装械设计等等,要实现超越,就得从每个细节做起。”高希希说。
《三国》剧组为了实现这种精致,在场景改造上花费巨资,即便是王殿、城门、营寨……也要各有特色,又极具美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横店秦王宫的改造,这个场景只能拍6天戏,但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投入了450万元的改造费,花了六天半时间,而三国的整个拍摄周期才11个月。
再说《三国》的服装,都是重新设计。据了解,新《三国》的服装设计,是从一些优秀的日本电影,以及传统文化理念中汲取给养。例如,盔甲的纹饰,就是从出土文物里找到灵感。“既还原历史,又不被历史束缚。我想既有考证,又融合现代服装设计理念,既有质地的感觉,又有历史的厚重感。”高希希表示。
演员表演有突破
新版《三国》启用了全明星阵容,由陈建斌饰演曹操,陆毅饰演诸葛亮,何润东饰演吕布,陈好饰演貂蝉……对于演员的挑选标准,高希希说“选演员,一定要与剧中人物合适。我选他们,是因为他们适合”。
谈起和剧中演员的合作,高希希表示,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和演员的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产生的火花,是别人难以比拟的,这是一个互相学习和互相揣摩的过程。这种在交流中 “吸”和“收”的过程,恰恰使影片完成了大理念的升华,实现了创作上一个整体的提升。他说,陈建斌、陆毅、倪大红、于何伟等在片场都提出了很多好的想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深入。
当我让他评价一下剧中几位演员的表现时,高希希认为,陈建斌的表演很值得期待。陈建斌,是睿智,有丰富经验,功课做得比较深入的演员。对于人物把握得很到位。特别是曹操死的那场戏,他絮絮叨叨地交代了一堆家事,你就觉得这个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不是只端个架势的所谓的“奸雄”。在观看《三国》片花时,可以发现陈建斌带着独有的精气神,把曹操的霸气、胆识、魄力,拿捏得张弛有度。
陆毅的表演也带来很大的惊喜,他把诸葛亮的飘逸与智慧,完美结合起来。原本高希希起用陆毅,主要是觉得他和诸葛亮在外形上比较契合,俊朗飘逸,对其老年戏的演绎还有所担心,但事实上,陆毅反倒有新的突破,尤其最后在表现诸葛亮人物整体理念上,有一些飞跃。
战争场面的高科技特效
千军万马,攻城掠地,滚木礌石,战鼓隆隆,烽火狼烟,杀声阵阵……新《三国》的战争场面惨烈壮观,远非是旧版《三国演义》所能企及的。据悉,新版《三国》特效预算就超过了1000万元,特效团队近一百人,这在国内属于特效耗资最多的电视剧。为了剧作精益求精,新版《三国》还请了韩国团队做爆破特技。
“以前的战争场面也很宏大,拍出来不过是几千人的感觉,拍十万人的战役是难以做到的,但我们做到了。我们用真人,用数字特技去合成。用几千人合成几万人、几十万人。这就是我们的优势。”高希希说,新版《三国》严格遵循着震撼并真实的拍摄原则。
《三国》是部战争戏,大战就有官渡、赤壁、夷陵三场,中小战役近百场,要拍好《三国》就必须设计好战争场面。高希希说:“新版《三国》在场面设计理念上,首先具有的是宏大理念,为了符合当时的真实历史,我们尽力去想象古战场的样子,尽力在场面设计上去模拟去贴近。其次是重点原历史中提供的战术,包括一些阵法。这是我们加进去的。”
为了营造宏大而逼真的场面效果,新版《三国》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大量国外电影制作中运用的现代高科技技术。新版《三国》是由东南亚队伍和中国队伍结合拍片,国内首创用5.1声完成电视剧创作。现在的电视剧一般是单声道,但《三国》是六声道。这些都是别的电视剧所没有使用过的,《三国》是在用电影技术完成电视剧制作。相信观众在看新版《三国》时,感受到的声音和视觉冲击,就像身处于电影院中一般。
此外,《三国》的数字合成要求很严,聘请美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合作。最为关键的是,再把数字技术传统化。所谓传统化,就是传统的画面是一步步拍出来的,《三国》此次就是先拍再去合成。这种技术的应用在国际影视界都是少见的,大家所熟知的世界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就是运用的这种方式。
高希希介绍:“这次特效画面会把人工痕迹降到最低,最大幅度地提升真实感。实现这样的目标,一方面依赖拍摄时的虚实结合,大量的局部细节和前景衔接都是真人实拍的,只有较远景的兵马和整体的烟火渲染等才动用特效,所以不会让观众觉得‘假’,绝无滥用高科技之嫌。”
第一次拍如此大的历史电视剧,高希希坦言,总体感觉比较累。“以后我就再也不怕拍大片了。”说罢,高希希爽朗一笑,他表示,新《三国》是值得大家去看也值得大家思考的作品,是我们倾注心力和全部精力去拍摄完成的精品,不会让观众失望。据悉,新版《三国》作为中国影片走向世界最重要的窗口,日前,已经陆续在海外开始相应的推介展示。塞浦路斯文化部部长观看了片花后,感叹道:令人叹为观止。目前,三国的后期正在紧锣密鼓的完成中。已经聘请赵季平老师来作曲。未来《三国》的音乐歌曲,能否超越老版,同样值得期待。对于收视效果,高希希认为“得到三分之二观众的认可,有三分之一的观众可以去讨论,我就心里踏实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太可能百分之百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