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文分析了强势品牌的基本特征与培育路径,认为培育和打造制造业强势品牌,可通过内生增长或外延并购实现规模扩张,以及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技术创新性、改善用户体验、提高品牌传播效率等路径,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并结合淮安实际,就如何培育淮安本地品牌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
关键词:强势品牌 制造业 路径
强势品牌的基本特征是企业规模大实力强,品牌知名度、美誉度高。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实力越强,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越高,品牌越强势,品牌的消费者“锁定”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促销效应、延伸效应、溢价效应就越强,品牌对人才等要素的吸聚效应、对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以及对区域经济的推动效应就越大。企业规模与实力的扩张路径,主要有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两条路径;品牌知名度,则不仅与广告、公关等品牌传播有关,还与品牌美誉度和口碑有关,美誉度和口碑好,自然会带来线下人际传播效应和线上网络传播效应;而品牌美誉度和口碑取决于品牌产品的质量、创新性,以及用户对品牌产品的使用体验(包括物质使用体验与情感精神体验)。因此,培育和打造强势品牌,可通过企业内生增长或外延并购实现规模扩张,以及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技术创新性、改善用户体验、提高品牌传播效率等路径,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据此,我们将制造业强势品牌培育路径绘制成图1。下面我们按照图9-1显示的路径思路,结合淮安实际,就如何打造淮安制造业强势品牌提出以下具体对策措施。
一、增强企业精品意识、工匠精神,提高品牌品質
通过举办品牌知识讲座、品牌经济培训班等形式,提高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精品意识、工匠精神,加强品质管控,实施生产精细化、营销精细化、管理精细化和服务精细化,精心培植名牌,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产品,向产业链的高、精、尖方向延伸,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二、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创新性
通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力争使一批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要明确自主创新的路径,加快在企业中建立“工程技术中心”,加快培养和引进技术骨干人才,鼓励企业加快引进先进装备,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完善自主创新的体系,切实加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注重自主创新的实效,让创新直面市场,促进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市场实现度;要建立多种形式不同等级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和行业技术创新公共支撑平台,吸收各种高层次创新人才尤其是归国留学人员,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要主动牵线搭桥,帮助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在基础和共性技术方面(如:高速高精运动控制技术、动态综合补偿技术、多轴联动和复合加工技术、可靠性技术、智能化技术、高精度直驱技术等)有所突破,同时,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优厚条件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高端人才。
三、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区域产业品牌体系
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产业关联度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大公司、大集团,发挥其品牌经济效应;要全力支持盐化工、石油机械、(富士康)电子信息、食品(今世缘酒业、盱眙龙虾)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品牌做大做强,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加速产业向高端集聚,向规模裂变;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盐化工、食品工业等传统特色产业品牌,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与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叫响“长三角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台商集聚高地”、“中国盐都”、“盱眙龙虾”、“淮安红椒”等区域产业品牌,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产业品牌体系。见图2。
四、政府要加大对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和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
驰名世界的品牌,大致有两种成功的路径,一是以品质为核心,走品类扩张的创牌之路,如海尔是这种模式的佼佼者,海尔的缔造者张瑞敏在1985年,抡着一把大锤砸碎不合格冰箱举止,砸醒了海尔员工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为海尔奠定了以品质为核心的“品牌战略”,为海尔打造“世界品牌”奠定了质量创牌这一理念基础。二是以研发创新为先导,走创新引领的创牌之路。华为、中兴、吉利等声名鹊起的企业,都经历了从创建自主品牌,到进行自主创新,实现产品技术迭代,建立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最后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淮安发展品牌经济,培育打造制造业强势品牌,也需要从品质提升和技术创新入手,为此政府应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1.建立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打造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协调利益和目标,形成合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政府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支持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促进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同时采取积极措施打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
2.加大政府财政在科技投入中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经费投入的比例,把企业的重大科技需求列入地方的重大科技发展计划之中。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建立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工程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企业主动面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寻求智力支撑。
3.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直接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技术创新投融资体系,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大的先进制造企业。
4.建立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将企业创新风险进行转换或降低到最低限度。适时组建由民间和政府共同出资的品牌创投公司,支持并辅导被投资公司发展自有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关键词:强势品牌 制造业 路径
强势品牌的基本特征是企业规模大实力强,品牌知名度、美誉度高。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实力越强,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越高,品牌越强势,品牌的消费者“锁定”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促销效应、延伸效应、溢价效应就越强,品牌对人才等要素的吸聚效应、对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以及对区域经济的推动效应就越大。企业规模与实力的扩张路径,主要有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两条路径;品牌知名度,则不仅与广告、公关等品牌传播有关,还与品牌美誉度和口碑有关,美誉度和口碑好,自然会带来线下人际传播效应和线上网络传播效应;而品牌美誉度和口碑取决于品牌产品的质量、创新性,以及用户对品牌产品的使用体验(包括物质使用体验与情感精神体验)。因此,培育和打造强势品牌,可通过企业内生增长或外延并购实现规模扩张,以及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技术创新性、改善用户体验、提高品牌传播效率等路径,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据此,我们将制造业强势品牌培育路径绘制成图1。下面我们按照图9-1显示的路径思路,结合淮安实际,就如何打造淮安制造业强势品牌提出以下具体对策措施。
一、增强企业精品意识、工匠精神,提高品牌品質
通过举办品牌知识讲座、品牌经济培训班等形式,提高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精品意识、工匠精神,加强品质管控,实施生产精细化、营销精细化、管理精细化和服务精细化,精心培植名牌,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产品,向产业链的高、精、尖方向延伸,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二、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创新性
通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力争使一批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要明确自主创新的路径,加快在企业中建立“工程技术中心”,加快培养和引进技术骨干人才,鼓励企业加快引进先进装备,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完善自主创新的体系,切实加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注重自主创新的实效,让创新直面市场,促进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市场实现度;要建立多种形式不同等级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和行业技术创新公共支撑平台,吸收各种高层次创新人才尤其是归国留学人员,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要主动牵线搭桥,帮助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在基础和共性技术方面(如:高速高精运动控制技术、动态综合补偿技术、多轴联动和复合加工技术、可靠性技术、智能化技术、高精度直驱技术等)有所突破,同时,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优厚条件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高端人才。
三、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区域产业品牌体系
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产业关联度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大公司、大集团,发挥其品牌经济效应;要全力支持盐化工、石油机械、(富士康)电子信息、食品(今世缘酒业、盱眙龙虾)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品牌做大做强,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加速产业向高端集聚,向规模裂变;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盐化工、食品工业等传统特色产业品牌,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与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叫响“长三角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台商集聚高地”、“中国盐都”、“盱眙龙虾”、“淮安红椒”等区域产业品牌,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产业品牌体系。见图2。
四、政府要加大对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和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
驰名世界的品牌,大致有两种成功的路径,一是以品质为核心,走品类扩张的创牌之路,如海尔是这种模式的佼佼者,海尔的缔造者张瑞敏在1985年,抡着一把大锤砸碎不合格冰箱举止,砸醒了海尔员工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为海尔奠定了以品质为核心的“品牌战略”,为海尔打造“世界品牌”奠定了质量创牌这一理念基础。二是以研发创新为先导,走创新引领的创牌之路。华为、中兴、吉利等声名鹊起的企业,都经历了从创建自主品牌,到进行自主创新,实现产品技术迭代,建立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最后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淮安发展品牌经济,培育打造制造业强势品牌,也需要从品质提升和技术创新入手,为此政府应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1.建立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打造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协调利益和目标,形成合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政府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支持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促进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同时采取积极措施打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
2.加大政府财政在科技投入中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经费投入的比例,把企业的重大科技需求列入地方的重大科技发展计划之中。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建立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工程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企业主动面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寻求智力支撑。
3.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直接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技术创新投融资体系,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大的先进制造企业。
4.建立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将企业创新风险进行转换或降低到最低限度。适时组建由民间和政府共同出资的品牌创投公司,支持并辅导被投资公司发展自有品牌拓展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