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上海市卢湾区在深化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着眼构建和谐社区,在集聚培养使用社区青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方面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全区40周岁以下的社区社工人数已达260人,约占总量的37%,较之五年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梯次发展结构。
一、拓宽视野选人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做好社区工作,社工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区委、区政府坚持带领全区上下深化认识、明确责任,把好社工队伍“进口关”,不断夯实和谐城区建设的基础。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区委、区政府每年都要召开专门社区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或者通过开展专题工作调研的方式,查找社工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研究提出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和对策。区委组织部还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社会工作人才调研的契机,积极宣传中央、市委精神和区委要求,强化各街道、民政等相关职能单位对加强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意识。二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改变以往区社区社会工作者协会管理对象单一、工作资源分散的局面,整合司法、矫正、青少年等条线社工资源,拟成立统一的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居委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在各社区(街道)建立基层指导科,加强对社区社工队伍的指导和协助,有效构建促进社工人才队伍不断发展的责任体系。三是拓宽视野、广招贤才。为缓解以往社区社工队伍中“老人”居多、青黄不接的状况,各社区(街道)、区民政局、区人事局加大对青年社工人才的招聘选拔力度,通过社会公开选聘、应届大学生招聘、优秀退伍军人及军人家属纳聘等三种方式,把人生阅历丰富的社会青年人才、青春活泼朝气的大学生人才和思想政治素质高、作风硬朗的军队人才选拔充实到社区社工队伍,积极构建层级合理、专业多样的队伍结构,现在每个居委会基本上都配备了1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社工。
二、多管齐下育人
坚持继续教育、持续培养的方针,通过各种渠道、不同方式,加强青年社工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青年社工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一是更新培训理念,改进培训方式。针对以往培训中存在的一些盲目性和“大锅饭”等偏颇现象,按照“简便、务实、有效”原则,坚持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静态培训和动态培训相结合,实行上岗时工作必需的定向培训、工作能力有所缺失时的按需培训、工作轮岗和职务提升时的发展培训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优化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重点。对于新进青年社工,安排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主要包括两大类,基础知识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逐渐增加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培训、管理技能培训、心理学运用培训、党务知识培训等,对社区工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每季度还有一次专题培训讲座;同时,还以与工资奖金挂钩的方式,鼓励青年社工自主参加学历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帮助青年社工拓宽知识领域、增强工作能力。三是健全保障机制,提升培训合力。区、街道两级财政为做好青年社工培训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除了日常的培训以外,每年还选拔部分青年社工赴社工制度比较完善、区域情况较为类似的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学习取经,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协调各街道、各居民区,统筹实践岗位,加强交流力度,在老城区和新建小区、街道和居民区、本居民区内部等不同岗位之间开展期限一般为1年的交流活动,达到资源共享、促进工作的目的。
三、不拘一格用人
实践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坚持把青年社工放到艰苦、重要岗位接受锤炼,实现早压担子早成才。一是牵手帮带促成长。对于经多方考核和综合表现较为优异的青年社工,按照一对一的方式,直接交由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带教或者安排助理岗位,全方位熟悉社区事务,帮助青年社工尽快成长成才。同时,每年结合重大节假日、活动日、纪念日,开展一系列青年社工演讲比赛、优秀案例评选、现场情景模拟、青年社工座谈会等活动,从中发现一些具有一定潜力、可以继续跟踪的苗子,进入培养视野,通过实践加强检验。二是调整充实“储蓄库”。目前,各街道都建立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社工办(站)主任的后备队伍,并按照现职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社工办(站)主任的退休前工作年限,未雨绸缪,认真做好接班人的遴选和培养工作,同时根据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社工办(站)主任的更替情况,按照1:2的比例及时调整充实“储蓄库”,确保库存之水的持续和新鲜。三是早压担子进管理。对于部分政治素质高、群众反映好、工作能力强而且热衷于社区工作的青年社工,坚持大胆使用、提前使用、负重使用。目前在全区居民区当中,担任社工办主任的青年社工有12人,占总数的16%;有2名青年社工担任了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其中1名26岁的青年社工在经过4年的锻炼之后,被选为一高档小区的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市最年轻的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之一。
四、广辟渠道励人
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为青年社工搭建施展才干舞台,鼓励和帮助青年社工建立实现自我价值体系。
一是完善考核奖励办法。对于主动参加成人自考、不断提高学历;积极报考职业资格、不断提高能力;坚持深入社区群众、获得广泛赞誉、不断提高资历的青年社工,不仅予以宣传鼓励,还给予增加薪酬和物质报酬的奖励,让青年社工在学有所获中进一步增加前进的动力。今后还计划安排40小时左右的培训内容,每个青年社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考核结果直接与年终奖励挂钩。二是鼓励自主开拓创新。思想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性、群体的多层性在社区得到了很好的演绎。对于敢于、善于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调整工作策略,并取得实效的工作案例,做到及时鼓励、及时总结、及时推广,“中国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十大平安英雄”提名奖获得者秦天栋就是其中的典型,不仅由政府出资编辑经验案例书籍向全区推广,还由此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品牌,在全区营造了良好的“尊重创新、鼓励创新、激发创新”的氛围。三是搭建价值实现舞台。为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社工的能力空间,充分挖掘其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的价值,社区(街道)党工委将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党员发展工作有意识地向青年社工倾斜;选举或推荐部分青年社工当选人大代表、成为政协委员,发挥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在更高层面上为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献计献策献力。“人人都可以成才、在不同岗位都能成才”的工作理念逐渐深入。
五、千方百计留人
坚持从完善机制着手,有效建立青年社工人才扎根社区、安心工作的保障系统,改变以往“作为过渡”和“解决生计”的偏颇思想。一是不断进步的工作关怀。召开社区工作推进会,对从事社区工作15年、30年以上的社工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奖杯,创造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前辈工作的肯定和精神的称道,鼓励和引导青年社工扎根社区、奉献社区。在积极完善“小秦工作室”的基础上,今年还将探索建立优秀社工人才工作室,不仅为优秀社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从更大程度上发挥优秀人才的带动和幅射作用。二是以人为本的生活关爱。全区、各街道党内关爱、帮扶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为社工党员大胆放手工作提供了保障,一部分家庭困难或患大重病的社工还能及时从街道和社工协会获得相应的政府补助。在继续每年一次安排社工予以疗休养的同时,还将机关工作人员体检制度向社工倾斜,为社工身体健康建立较为完善的预警制度。三是相对合理的薪酬保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卢湾新进青年社工工资基本处于各区县中上水平,薪资逐年增长机制得到不断健全,并积极探索完善社工收入分配机制和建立社工收入增长平衡比较机制,将薪资的增长与工作年限、职业资质、学历文凭和群众测评、协会考评、街道综评紧密结合。2004年社工编制改革后,薪酬保障有所增长,当年度社区社工平均每月增资305.7元,随后2005年6月,2007年2月又分别两次对居民区社工收入进行了调整,分别人均提高300元和309元,既激发社工队伍活力,又增强了社工工作的向心力。
■ 责任编辑:姜德福
一、拓宽视野选人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做好社区工作,社工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区委、区政府坚持带领全区上下深化认识、明确责任,把好社工队伍“进口关”,不断夯实和谐城区建设的基础。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区委、区政府每年都要召开专门社区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或者通过开展专题工作调研的方式,查找社工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研究提出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和对策。区委组织部还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社会工作人才调研的契机,积极宣传中央、市委精神和区委要求,强化各街道、民政等相关职能单位对加强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意识。二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改变以往区社区社会工作者协会管理对象单一、工作资源分散的局面,整合司法、矫正、青少年等条线社工资源,拟成立统一的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居委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在各社区(街道)建立基层指导科,加强对社区社工队伍的指导和协助,有效构建促进社工人才队伍不断发展的责任体系。三是拓宽视野、广招贤才。为缓解以往社区社工队伍中“老人”居多、青黄不接的状况,各社区(街道)、区民政局、区人事局加大对青年社工人才的招聘选拔力度,通过社会公开选聘、应届大学生招聘、优秀退伍军人及军人家属纳聘等三种方式,把人生阅历丰富的社会青年人才、青春活泼朝气的大学生人才和思想政治素质高、作风硬朗的军队人才选拔充实到社区社工队伍,积极构建层级合理、专业多样的队伍结构,现在每个居委会基本上都配备了1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社工。
二、多管齐下育人
坚持继续教育、持续培养的方针,通过各种渠道、不同方式,加强青年社工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青年社工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一是更新培训理念,改进培训方式。针对以往培训中存在的一些盲目性和“大锅饭”等偏颇现象,按照“简便、务实、有效”原则,坚持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静态培训和动态培训相结合,实行上岗时工作必需的定向培训、工作能力有所缺失时的按需培训、工作轮岗和职务提升时的发展培训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优化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重点。对于新进青年社工,安排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主要包括两大类,基础知识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逐渐增加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培训、管理技能培训、心理学运用培训、党务知识培训等,对社区工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每季度还有一次专题培训讲座;同时,还以与工资奖金挂钩的方式,鼓励青年社工自主参加学历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帮助青年社工拓宽知识领域、增强工作能力。三是健全保障机制,提升培训合力。区、街道两级财政为做好青年社工培训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除了日常的培训以外,每年还选拔部分青年社工赴社工制度比较完善、区域情况较为类似的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学习取经,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协调各街道、各居民区,统筹实践岗位,加强交流力度,在老城区和新建小区、街道和居民区、本居民区内部等不同岗位之间开展期限一般为1年的交流活动,达到资源共享、促进工作的目的。
三、不拘一格用人
实践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坚持把青年社工放到艰苦、重要岗位接受锤炼,实现早压担子早成才。一是牵手帮带促成长。对于经多方考核和综合表现较为优异的青年社工,按照一对一的方式,直接交由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带教或者安排助理岗位,全方位熟悉社区事务,帮助青年社工尽快成长成才。同时,每年结合重大节假日、活动日、纪念日,开展一系列青年社工演讲比赛、优秀案例评选、现场情景模拟、青年社工座谈会等活动,从中发现一些具有一定潜力、可以继续跟踪的苗子,进入培养视野,通过实践加强检验。二是调整充实“储蓄库”。目前,各街道都建立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社工办(站)主任的后备队伍,并按照现职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社工办(站)主任的退休前工作年限,未雨绸缪,认真做好接班人的遴选和培养工作,同时根据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社工办(站)主任的更替情况,按照1:2的比例及时调整充实“储蓄库”,确保库存之水的持续和新鲜。三是早压担子进管理。对于部分政治素质高、群众反映好、工作能力强而且热衷于社区工作的青年社工,坚持大胆使用、提前使用、负重使用。目前在全区居民区当中,担任社工办主任的青年社工有12人,占总数的16%;有2名青年社工担任了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其中1名26岁的青年社工在经过4年的锻炼之后,被选为一高档小区的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市最年轻的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之一。
四、广辟渠道励人
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为青年社工搭建施展才干舞台,鼓励和帮助青年社工建立实现自我价值体系。
一是完善考核奖励办法。对于主动参加成人自考、不断提高学历;积极报考职业资格、不断提高能力;坚持深入社区群众、获得广泛赞誉、不断提高资历的青年社工,不仅予以宣传鼓励,还给予增加薪酬和物质报酬的奖励,让青年社工在学有所获中进一步增加前进的动力。今后还计划安排40小时左右的培训内容,每个青年社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考核结果直接与年终奖励挂钩。二是鼓励自主开拓创新。思想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性、群体的多层性在社区得到了很好的演绎。对于敢于、善于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调整工作策略,并取得实效的工作案例,做到及时鼓励、及时总结、及时推广,“中国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十大平安英雄”提名奖获得者秦天栋就是其中的典型,不仅由政府出资编辑经验案例书籍向全区推广,还由此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品牌,在全区营造了良好的“尊重创新、鼓励创新、激发创新”的氛围。三是搭建价值实现舞台。为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社工的能力空间,充分挖掘其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的价值,社区(街道)党工委将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党员发展工作有意识地向青年社工倾斜;选举或推荐部分青年社工当选人大代表、成为政协委员,发挥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在更高层面上为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献计献策献力。“人人都可以成才、在不同岗位都能成才”的工作理念逐渐深入。
五、千方百计留人
坚持从完善机制着手,有效建立青年社工人才扎根社区、安心工作的保障系统,改变以往“作为过渡”和“解决生计”的偏颇思想。一是不断进步的工作关怀。召开社区工作推进会,对从事社区工作15年、30年以上的社工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奖杯,创造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前辈工作的肯定和精神的称道,鼓励和引导青年社工扎根社区、奉献社区。在积极完善“小秦工作室”的基础上,今年还将探索建立优秀社工人才工作室,不仅为优秀社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从更大程度上发挥优秀人才的带动和幅射作用。二是以人为本的生活关爱。全区、各街道党内关爱、帮扶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为社工党员大胆放手工作提供了保障,一部分家庭困难或患大重病的社工还能及时从街道和社工协会获得相应的政府补助。在继续每年一次安排社工予以疗休养的同时,还将机关工作人员体检制度向社工倾斜,为社工身体健康建立较为完善的预警制度。三是相对合理的薪酬保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卢湾新进青年社工工资基本处于各区县中上水平,薪资逐年增长机制得到不断健全,并积极探索完善社工收入分配机制和建立社工收入增长平衡比较机制,将薪资的增长与工作年限、职业资质、学历文凭和群众测评、协会考评、街道综评紧密结合。2004年社工编制改革后,薪酬保障有所增长,当年度社区社工平均每月增资305.7元,随后2005年6月,2007年2月又分别两次对居民区社工收入进行了调整,分别人均提高300元和309元,既激发社工队伍活力,又增强了社工工作的向心力。
■ 责任编辑:姜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