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鼻出血50例临床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鼻腔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出血,多数患者采用鼻腔填塞、微波治疗等方法可以控制鼻出血。但少数患者使用上述方法难以止血,称为难治性鼻出血,出血部位隐蔽,填塞法效果欠佳,且反复发作,增加了病人痛苦。我科采用鼻内镜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并分析50例难治性鼻出血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50例难治性鼻出血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5—78岁,平均49岁,全部患者均为单侧鼻出血,前鼻镜检查不能发现出血点,经鼻腔填塞后仍不能完全止血,所有患者均排除血液系统疾病。50例鼻出血中位于嗅裂鼻中隔区22例,位于中鼻道后上部10例,位于下鼻道穹窿顶部18例。
  1.2治疗方法
  50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鼻腔探查+电凝止血术,患者采用头高足低仰卧位,先抽出鼻腔填塞物,1%丁卡因+0.1%肾上腺素棉片鼻腔表面麻醉3次,抽出棉片血染较重的棉片所在位置提示为出血较多处,,在鼻内镜下从前向后、从下向上检查鼻中隔、各鼻甲、鼻道、鼻腔顶部、后鼻孔及鼻咽部,重点检查嗅裂鼻中隔部、中鼻道后上部、下鼻道穹窿顶部等区域,多可探明出血点。对可疑出血点,可用棉片擦拭或吸引器轻触可引起再次出血,从而明确出血部位,给予局部电凝止血,创面填塞涂有红霉素眼膏的明胶海绵。
  2.结果
  50例患者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均一次手术成功,观察3天后痊愈出院。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无再发鼻出血,无鼻腔粘连等并发症。
  3.讨论
  鼻出血治疗的基本原则在于迅速找到出血点并给予快速、准确和有效的止血治疗。对于鼻腔前端出血可通过前鼻镜直视下止血,但有一部分患者出血部位隐蔽,前鼻镜下无法发现,采用鼻腔填塞效果不佳,且填塞过程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
  鼻内镜技术的应用为鼻出血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先进和准确的手段,可准确查明鼻出血的部位,同时给予止血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特点是出血多来自鼻腔后方部位,位置隐蔽,必须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部位。检查时先清理鼻腔内积血,自从前向后寻找出血部位,重点观察嗅裂鼻中隔部、中鼻道后上部和下鼻道穹窿顶部等部位。3个出血部位各有其不同的出血特点:(1)下鼻道穹窿顶部:仔细检查嗅裂、蝶筛隐窝及中鼻道等出血部位均未发现活动性出血点,如果发现患侧后鼻孔处有血液积聚,吸净后鲜血很快又出现,甚至从口内吐出,将丁卡因棉片从前向后置入下鼻道内直至后端,并向外上方压迫,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则提示出血部位为下鼻道穹窿顶部。用剥离子轻轻将下鼻甲向内侧(鼻中隔方向)骨折移位,拓宽下鼻道,可看到新鲜血液流出,甚至是搏动性血管出血。如果不明显。可用吸引器轻轻碰触血液附着处,多能诱发活动性出血。(2)嗅裂鼻中隔部:血液从中鼻甲和鼻中隔间流向后下方,若鼻中隔表面无血液,则要观察中鼻甲后端。若血液从中鼻甲内侧流出,可将中鼻甲向外侧移位,边吸引边找出血点,直接电凝止血。(3)中鼻道后上部:后鼻孔处可观察到血液流向鼻咽部,同时下鼻道后部多有积血,此时将中鼻甲向内侧骨折移位,可找到出血点。
  明确出血部位并电凝止血后患者一般不会再出血,为了预防糜烂的鼻腔粘膜及烧灼区粘膜的术后渗血,并防止术后鼻腔粘连,要在这些区域填入小块涂有红霉素眼膏的明胶海绵。临床实践证明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采用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9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32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1.25%,护理效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采取抗菌药物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制酸药物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用治疗,对照组采取抗菌药物克拉霉素和制酸药物雷尼替丁联用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均有改善,但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总痊愈度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且
期刊
摘要:没有正确的诊断便没有正确的治疗,在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提供的线索,如何合理选用检验项目,是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滥检滥查的关键所在,笔者就常见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如何合理选用检验项目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检验;常见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合理选用  一、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  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有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如果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腰痛和尿急等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积累有益经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将280例消化内科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无痛组(140例)和常规组(140例);分别予以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诊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无痛组的诊疗操作优良率、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147%,明显优于常规组的82.86%、78.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胃镜诊疗后患者的咽喉反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经阴道彩超诊断瘢痕子宫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瘢痕子宫妊娠患者88例,随机分为经腹组和经阴组,每组44例,经腹组采用腹部彩超进行检查,经阴组采用阴道彩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符合率和漏诊率。结果 经阴组符合率为88.64%,显著高于经腹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组漏诊率为2.27%,明显低于经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扫术在口腔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临床N0(T1~3)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行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扫,清扫范围为第Ⅰ、Ⅱ、Ⅲ区淋巴结。记录颈清扫手术时间、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术后肩功能及随访结果。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x±s)为(1.6±0.2)h。术后病理检查证实5例出现颈淋巴转移(19%),转移发生于第Ⅰ区2例(7%)、第Ⅱ区4例(15%),其中1例同时存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的方法。方法 将100例骨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于手术后使用自制中药通脉饮加阿司匹林,通脉饮每日一贴水煎服,阿司匹林75mg睡前服用;对照组40例于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加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2500IU每日1次,腹部皮下注射,阿司匹林75mg睡前服用。两组7~10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伴肾功能不全的影响,探讨介入手术中临床患者的选择问题。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60例,60例患者均进行了介入治疗,根据治疗后患者是否进行了透析,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25例。观察组行透析治疗,对照组未行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超声、肾脏超声、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基础内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4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6例,观察组使用无痛胃肠镜检查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胃肠镜检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诊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出对照组,出现不良影响的患者数明显少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这些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痛胃肠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顽固性呃逆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中医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差异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