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xy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语文,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读会的、悟会的,“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教育要以人为本,语文学科除了有自身的学科特性与规律外,还应以读为本。朱子曾有云:“熟读而深思,大抵观书,必先熟读,使其言皆出吾之口,使其义皆出吾之心……然后可有得矣……”,足见读能深思,读能悟意,读能领情,“读”是理解课文的基础,“读”是沉淀语感的前提,“读”应是语文课堂最亮丽的风景,“读书声”应是语文课堂最悦耳的旋律。
  语文教学必须以读为本,其内在因素如下:
  首先,语文教学的现状决定了要以读为本。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读书!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的发言,针对某些作品有自己的见解,但相对来说,读书的时间减少了。这就导致语文课堂上学生没有好好的读书,也无法让学生在课外好好读书。传统语文教育‘重读’,现代学校教育‘重讲’……然而,就语文教学而言,语言学习的‘习得性’特点要求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自己的读书、练习为主才有收效。加之长久以来,语文教师的‘讲’挤占了学生的‘读’……这种教学方式不在根本加以扭转,语文教学的总体面貌将难有较大的改观。”
  其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以读为本。对于学生而言,语文学习的最根本的实践是读书,学习语文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习其它学科。读能帮助学生感受、领悟文章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读一篇文章兼美的优秀文章,吟一句悦耳动听的诗句,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通过朗读、熟读,能读出词语的涵盖和连贯,读出语意的对称和声调平仄的对应错落,联绵圆转,愈读味愈浓,学生对语言的妙处的感受、领悟的效果,是不能用教师讲来替代的。读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促进学生听、说、写等方面语文综合素质的能力发展。要达到丰富的语文知识积累,就是要多读书、熟读乃至背诵大量的优秀文段、名篇、文学作品。读得多了,才能逐渐体会、熟练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积累写作素材,为自己的写作,交流,学习服务。
  最后,朗读是人的智力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大自然和书籍是思维的两大源泉,“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①他呼吁,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
  那么,“以读为本”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教学实践中又如何落实呢?在我看来,“以读为本”应含以下几个层面:
  一、重视诵读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重视朗读,重视背诵,让朗朗书声回归课堂,回归校园!语文教育重视诵读这一传统不能丢!
  首先,要重视朗读。无声朗读是不能代替有声朗读的,要开口朗读。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学会享受诵读,用心吟诵,让自己的心与“文心”相共鸣。要长期坚持朗读,接受规范语言、优美语言的感染熏陶,以形成良好語感。同时每次语文课上,我总让学生按学号秩序,每次限一名学生,把每天阅读的好句、好段或诗词歌赋有感情地在讲台上朗诵出来,朗诵的篇目简短,这样学生们在享受诵读的同时,找到了语感,得到了锻炼,同时积累了写作素材。
  其次,要重视积累、背诵。背诵美文,积累精华语言,积累写作范本,对写作能力(乃至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很有帮助。要加强背诵指导,让学生多在课内背诵,古诗、文言短文尽量在课内完成背诵。每学期开学初就拟定学期背诵计划,并交到学生手里,让学生掌握主动权。同时,在学期结束前举行一次或间息性举行多次古诗文朗诵比赛了解学生背诵完成情况。学期结束后拟定看书计划。
  二、广泛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让学生广泛阅读大量图书,特别是与时代同步的站在时代前沿的书籍。大量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名著(包括中外名著),读整本的书。”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将大量阅读视为课外的事,或是置之不理,或是想管也管不好。那么怎样才能把阅读课程化呢,一是把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培养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个体都至少拥有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②根据学生个性的特点,我制定了不同的学生阅读不同书目的计划,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也即是在教学中,除了提供各种教材等阅读范本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差异,广泛地提供和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趣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二是落实好新教材中的“名著阅读”环节,坚持开设“阅读课”,高中语文教科书里面,有选自《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有选自《三国演义》的“失街亭”,有曹禺的戏剧《雷雨》节选等,据此,在上这些文章之前,我单独地抽出两节课作为学生的“阅读课”,学生在课上读相应的名著,同时选出好词好句作上读书笔记,利用两个早自习的时间来阅读、背诵。三是设计好探究性的专题阅读作业,以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投入到阅读中来。学生阅读时,给他们布置相应的作业。我班共有60个学生,我把他们平均分为六组,每组10个人,并规定每三组同学看一本名著,比如:我指定甲、乙、丙三组同学看《红楼梦》,每个组都有各自的任务,丙组同学负责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作品的故事情节,具体任务又在这10位同学里面分分到那位同学复核前半部。甲、乙两组同学读了作品以后,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或喜欢作品当中的某位人物,说出自己的理由,比如说喜欢“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在适当的情况下,让甲、乙两组同学,为了各自不相同的观点,进行辩论,当然这些活动在班上举行。其它三组的同学也同样采用相类似的方法来阅读作品,这样的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们概括作品的能力,有明确的是非感,同时锻炼了学生们的口才,提高了他们阅读鉴赏的思辩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来。
  从上面阐述可以看到,“以读为本”并不是简单地倡导“多读”,它更多的是强调通过全面落实广泛阅读,重视诵读来解决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基础问题,为语文课程带来一种结构性的整体改革。因此, “以读为本”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4
  [2]吴志宏《多元智能与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4
其他文献
费尔巴哈在道德主体、善恶和道德阶级性问题上的唯心主义立场必然会导致他在道德观上的迷失,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唯心主义道德观进行的深刻批判,是费尔巴哈道德观的时代终结。在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实施主动性学习模式,准确的把握物理教学规律和特点,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才能有效的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出建议,以期能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不可否认,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知识的达成度、轻知识的形成过程,重传授知识的
【摘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是学好语文乃至其他学科的重要方法。从多年的经验来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小组合作 提升效率  《语言课程标准》提出:课程需要依照学生心理发展及科目的特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维护他们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激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进取精神,需要提倡自主协作研究的
【摘要】中文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学校要优化课程设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中文的环境和氛围;教师要积极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学生自身也要提高对中文的重视程度,真正把自己当成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不断开拓进取,奋发创新。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中文的学习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上学起就开始了学习,但随着教育的推进,中文的教育教学变
【正】我教二年级时,班里转来这样一个孩子:他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桌,学习成绩不理想,上课也不认真听,
现在,如果我们翻开各种教育教学类的报刊杂志,那么出现最多的字眼是“合作”与“探究”。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也逐渐的出现了合作探究这个教学环节,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多了一分生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灵活与自由,从而使教师更了解我们的学生、更了解我们的数学课堂。  下面就我平时的了解与观察,谈谈我对合作学习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给学生多点信任与自由,解放学生的思想  数学教学的真正任务在于培
在新课程标准下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课堂应设计成为“激情、对话、开放”的课堂。教师也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化为教与学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尊重学生的认知过程,放飞学生的思维空间,合理引导学生归整学习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