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建筑色彩环境是一个城市景观的识别系统,是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历史文脉、民族传统、地域文化、生态环境、市民气质、时代精神的综合体现。学习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的关系,关注我国城市色彩环境的现状,找出现实问题,展望未来。
[关键词]城市建筑色彩环境;历史;现状;未来;解决方法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其面貌是一个地区的地方特征、民族特征和文化传统最直观的反映,城市建筑色彩环境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一。对于一个现代化城市来说,建筑色彩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的识别系统,是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历史文脉、民族传统、地域文化、生态环境、市民气质、时代精神的综合体现。
1 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的关系
有些色彩是城市历史或政治、经济文化的映像,比如北京皇城故宫的金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顶对比,便是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铅灰色,则透视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威严;有些则是城市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像中国江南城市的灰瓦白墙,德国城市的红瓦黄墙等。无论白墙灰瓦还是黄墙红瓦,这些都是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既是不同民族审美趣味的结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1.1 我国城市建筑色彩环境的历史与现状。在民国以前,由于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使皇家建筑与民间建筑在型制和色彩上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時,整个城市(如北京)却又严整统一,这使旧中国城市在规划布局与形象上与西方国家明显区别,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解放后,从经济恢复的时期到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经济困难和极左路线的长期干扰,虽然房子盖了不少,但谈不上什么色彩设计。如同那时人们的穿着毫无色彩一样,建筑也是红一片,灰一片。那时的主要矛盾是解决有无问题,能“住得下、分得开”已经不错了。那三十年中国建筑可以说是有统一(或曰单调)而无色彩。
改革开放以后就不同了。人们吃跑了肚子,政治上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开始有“闲心”注意色彩了。人们服装花样翻新,商品琳琅满目。建筑方针也不再是“在可能条件下”才“注意美观”了。先是八十年代从室内装修掀起风潮,地不分南北,几乎家家户户搞装修。接着,房地产持续升温,住宅小区遍地开花,“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开始盖别墅。
在大搞城市建设的同时,建筑色彩环境各自为政的现象显现出来,单看一个建筑或小区,它的色彩是基本和谐的,但是整体观察大的环境,就会发现很多的矛盾与问题,色彩搭配的不合理,城市功能区域色彩的不明确,这就要求我们去尽快的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民族特色,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城市建筑色彩环境的特色之路。
2 我国城市建筑色彩环境的展望
优雅和谐的城市建筑色彩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生理上的美感。城市的色彩诉说着城市的文化意味,让市民直接体会到城市的精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色彩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美化生活环境、显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国外发达国家于60年代初已经关注城市景观色彩设计,把其作为改观城市环境和个性重要的课题,并进行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系统研究。这些国家已把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纳入整个城市规划,并把这种可持续性发展方式看成是一种社会责任,积极地导入先进色彩理念,消除城市发展中带来的色彩污染和色彩趋同现象。以下是作者的一些想法:
2.1 突出地方特色与自然美原则。全国这么多的城市,本应该各有各的特色,不是现在的农村学城市,小城市学大城市,内地学沿海,沿海学国外。这样“学”的结果是地不分南北,城不分东西,“模样”都差不多。自然的原生色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就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城市环境色彩与自然环境色彩相结合,创造出符合本地特色的城市色彩环境。
2.2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城市色彩积淀着城市历史。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因为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形成非凡的、并为本地居民所喜爱的色调。在城市色彩设计中必须考虑色彩的地方性,顺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尊重人们的色彩喜好传统,注重本地历史文脉的延续和气候特点,用色彩来体现城市的风格和文化气质,比如北京故宫的金黄屋顶、上海外滩凝重的铅灰色、中国江南水乡的灰瓦白墙,就是历史的痕迹,不应该被磨灭。
2.3 应该做好城市色彩环境规划与立法监督。当代中国某些历史文化名城的悲哀所在就是随意破坏传统色调,割断了城市历史。所以在城市改造的初期就应该做好城市色彩环境的规划,请专家进行论证,然后再进行施工。在欧洲一些城市,窗台上无花,草坪不修剪都要罚款,连窗帘的颜色都有要求。这种严格管理值得我们借鉴。对城市建筑色彩要有统一安排,应该立法,新建和改造要有章可循。
2.4 与艺术和建筑教育紧密结合。想要提高城市色彩环境的品味认知,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与艺术工作者的审美水平和设计能力。将城市色彩设计规划课题引入课堂教学,对于建筑工作者主要是提高对色彩功能的认识和色彩感受,色彩组合能力,而对于艺术工作者则主要应提高建筑与环境意识,认识建筑色彩区别于绘画色彩的特殊性,避免将纯艺术的色彩构成简单地搬用到建筑上来。
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对城市色彩环境影响很大。我们需要抓紧时机,在发展过程中将城市形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小康以前重面积,小康中间重装修,小康以后重环境。”人民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要求我们将建筑色彩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色彩科学的重要领域认真研究,把色彩环境的工作做的更好。
[关键词]城市建筑色彩环境;历史;现状;未来;解决方法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其面貌是一个地区的地方特征、民族特征和文化传统最直观的反映,城市建筑色彩环境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一。对于一个现代化城市来说,建筑色彩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的识别系统,是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历史文脉、民族传统、地域文化、生态环境、市民气质、时代精神的综合体现。
1 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的关系
有些色彩是城市历史或政治、经济文化的映像,比如北京皇城故宫的金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顶对比,便是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铅灰色,则透视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威严;有些则是城市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像中国江南城市的灰瓦白墙,德国城市的红瓦黄墙等。无论白墙灰瓦还是黄墙红瓦,这些都是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既是不同民族审美趣味的结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1.1 我国城市建筑色彩环境的历史与现状。在民国以前,由于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使皇家建筑与民间建筑在型制和色彩上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時,整个城市(如北京)却又严整统一,这使旧中国城市在规划布局与形象上与西方国家明显区别,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解放后,从经济恢复的时期到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经济困难和极左路线的长期干扰,虽然房子盖了不少,但谈不上什么色彩设计。如同那时人们的穿着毫无色彩一样,建筑也是红一片,灰一片。那时的主要矛盾是解决有无问题,能“住得下、分得开”已经不错了。那三十年中国建筑可以说是有统一(或曰单调)而无色彩。
改革开放以后就不同了。人们吃跑了肚子,政治上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开始有“闲心”注意色彩了。人们服装花样翻新,商品琳琅满目。建筑方针也不再是“在可能条件下”才“注意美观”了。先是八十年代从室内装修掀起风潮,地不分南北,几乎家家户户搞装修。接着,房地产持续升温,住宅小区遍地开花,“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开始盖别墅。
在大搞城市建设的同时,建筑色彩环境各自为政的现象显现出来,单看一个建筑或小区,它的色彩是基本和谐的,但是整体观察大的环境,就会发现很多的矛盾与问题,色彩搭配的不合理,城市功能区域色彩的不明确,这就要求我们去尽快的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民族特色,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城市建筑色彩环境的特色之路。
2 我国城市建筑色彩环境的展望
优雅和谐的城市建筑色彩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生理上的美感。城市的色彩诉说着城市的文化意味,让市民直接体会到城市的精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色彩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美化生活环境、显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国外发达国家于60年代初已经关注城市景观色彩设计,把其作为改观城市环境和个性重要的课题,并进行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系统研究。这些国家已把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纳入整个城市规划,并把这种可持续性发展方式看成是一种社会责任,积极地导入先进色彩理念,消除城市发展中带来的色彩污染和色彩趋同现象。以下是作者的一些想法:
2.1 突出地方特色与自然美原则。全国这么多的城市,本应该各有各的特色,不是现在的农村学城市,小城市学大城市,内地学沿海,沿海学国外。这样“学”的结果是地不分南北,城不分东西,“模样”都差不多。自然的原生色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就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城市环境色彩与自然环境色彩相结合,创造出符合本地特色的城市色彩环境。
2.2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城市色彩积淀着城市历史。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因为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形成非凡的、并为本地居民所喜爱的色调。在城市色彩设计中必须考虑色彩的地方性,顺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尊重人们的色彩喜好传统,注重本地历史文脉的延续和气候特点,用色彩来体现城市的风格和文化气质,比如北京故宫的金黄屋顶、上海外滩凝重的铅灰色、中国江南水乡的灰瓦白墙,就是历史的痕迹,不应该被磨灭。
2.3 应该做好城市色彩环境规划与立法监督。当代中国某些历史文化名城的悲哀所在就是随意破坏传统色调,割断了城市历史。所以在城市改造的初期就应该做好城市色彩环境的规划,请专家进行论证,然后再进行施工。在欧洲一些城市,窗台上无花,草坪不修剪都要罚款,连窗帘的颜色都有要求。这种严格管理值得我们借鉴。对城市建筑色彩要有统一安排,应该立法,新建和改造要有章可循。
2.4 与艺术和建筑教育紧密结合。想要提高城市色彩环境的品味认知,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与艺术工作者的审美水平和设计能力。将城市色彩设计规划课题引入课堂教学,对于建筑工作者主要是提高对色彩功能的认识和色彩感受,色彩组合能力,而对于艺术工作者则主要应提高建筑与环境意识,认识建筑色彩区别于绘画色彩的特殊性,避免将纯艺术的色彩构成简单地搬用到建筑上来。
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对城市色彩环境影响很大。我们需要抓紧时机,在发展过程中将城市形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小康以前重面积,小康中间重装修,小康以后重环境。”人民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要求我们将建筑色彩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色彩科学的重要领域认真研究,把色彩环境的工作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