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以学生“个性研读”为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循着自己的思路,去获得自己独有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在教师评、学生互评、自评等个性化的评价过程中完成的一种阅读实践过程。
【关键词】朗读;表达;思维空间;评价功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阅读教学必须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放飞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都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获得新的发展。
一、朗读方式个性化
尽管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与众不同的“自我”。他们都会在阅读实践中,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感受去朗读。因此,我非常注意每篇课文的朗读形式,我常常请学生起来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或是最想读的段落,或是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段落、句子,而不是规定:“谁读第一自然段,谁读第二自然段……”对于一些文章的重点词句,我也允许学生你觉得怎样读最好,你就怎样读,只要是你的真实感受,只要是不违背课文的本意都行。如教学《棉花姑娘》一文,学生对棉花姑娘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时,让学生当燕子朗读:“对不起……请别人帮忙吧!”这句话。第一位站起来朗读的女生,也许紧张、胆怯,我马上给予鼓励性评价“多内向的燕子啊!我尊重你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当啄木鸟朗读:“对不起……请别人帮忙吧!”这句话。当男生读得有几分严肃时,我就说:“多沉稳的啄木鸟啊!”当学生朗读的声音显得比较轻快时,就说:“多可爱的七星瓢虫啊!”同一句话,由不同身份的人来说,语气是不同的;由同一身份,不同性格的人来说,也会有所不同。 “人读人异,各领其奥”,这时的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自由释放。
二、表达方式个性化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他们各有各的爱好、情感,对于同一段文字,他们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把自己感悟到的展示出来。这就是表达方式的个性化。如在教学《林海》的“岭”这一部分时,先请大家充分自读,去真切感受字里行间的丰富内涵。然后再要求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三分钟的准备时间到了,大家各展其能,有一部分语感较好的同学选择了感情朗读,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大家带到了美丽的兴安岭;一部分擅长画画的同学选择了简笔画,虽然只是寥寥数笔,但那柔和的弧线分明是在向你展示温柔多情的兴安岭;更有一部分写作基础好的同学,用一两句动情的话语,表达自己对兴安岭的赞美之情……这一切,你能说学生没有读懂这段文字吗?不,他们读懂了,而且每一种都是他们个性的真实再现。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设计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方式,如当小导游,开辩论会,写广告词等。在这些形式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将内化时的理解、体验、思考,甚至是疑问外显出来,使学生内在的感悟得以进一步深化。
三、教学环境开放化
一个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展示自己个性化阅读的成果,他们可以大胆地倾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我认为”、“我觉得”、“我有补充”、“我有不同意见”等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应充满整个课堂。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要少给他们规定和约束,多给他们安全和自由,为他们个性阅读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思维空间多元化
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在教学《春天》一文时,问全班同学:“冰雪化作了什么?”大多数学生说冰雪化作了水,而有一位学生却回答:“冰雪化作了春天,”这是个多么富有创意的回答,它不仅符合诗歌本身的意境,而且又显现了这个学生独特的感悟能力和阅读情感,而可悲的是,这么一个充满灵性的答案却被教师无情地否定了。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展示个性,我们教师必须从教参的“标准答案”中走出来,多去探求学生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的回答要用多元化的眼光去看待。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
五、评价功能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多创意的阅读。”针对现在课堂评价泛泛的现象。我们引导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倾听。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理清他们的思路,了解思维的进程,揣摩他们的困难;二是及时。每个学生发言之后,教师都要给予评价,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总之要予以回应;三是准确。学生发言之后,是否正确,完整与否,具体、深入程度等,教师都要予以准确的评价,以便引导其他学生继续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对话等。教师的含糊其辞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影响对话的顺利进行。四是激励。教师始终注意保护学生的对话热情,多关注学习行为,少评价结果。对于各级参与、大胆探索的行为要给予热情地赞扬。对于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见解要由衷地赏识。对于错误的说法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引导学生再读书,给学生留有余地,为他再次对话创造机会。
总之,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它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和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实施个性化阅读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李敏)
【关键词】朗读;表达;思维空间;评价功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阅读教学必须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放飞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都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获得新的发展。
一、朗读方式个性化
尽管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与众不同的“自我”。他们都会在阅读实践中,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感受去朗读。因此,我非常注意每篇课文的朗读形式,我常常请学生起来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或是最想读的段落,或是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段落、句子,而不是规定:“谁读第一自然段,谁读第二自然段……”对于一些文章的重点词句,我也允许学生你觉得怎样读最好,你就怎样读,只要是你的真实感受,只要是不违背课文的本意都行。如教学《棉花姑娘》一文,学生对棉花姑娘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时,让学生当燕子朗读:“对不起……请别人帮忙吧!”这句话。第一位站起来朗读的女生,也许紧张、胆怯,我马上给予鼓励性评价“多内向的燕子啊!我尊重你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当啄木鸟朗读:“对不起……请别人帮忙吧!”这句话。当男生读得有几分严肃时,我就说:“多沉稳的啄木鸟啊!”当学生朗读的声音显得比较轻快时,就说:“多可爱的七星瓢虫啊!”同一句话,由不同身份的人来说,语气是不同的;由同一身份,不同性格的人来说,也会有所不同。 “人读人异,各领其奥”,这时的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自由释放。
二、表达方式个性化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他们各有各的爱好、情感,对于同一段文字,他们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把自己感悟到的展示出来。这就是表达方式的个性化。如在教学《林海》的“岭”这一部分时,先请大家充分自读,去真切感受字里行间的丰富内涵。然后再要求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三分钟的准备时间到了,大家各展其能,有一部分语感较好的同学选择了感情朗读,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大家带到了美丽的兴安岭;一部分擅长画画的同学选择了简笔画,虽然只是寥寥数笔,但那柔和的弧线分明是在向你展示温柔多情的兴安岭;更有一部分写作基础好的同学,用一两句动情的话语,表达自己对兴安岭的赞美之情……这一切,你能说学生没有读懂这段文字吗?不,他们读懂了,而且每一种都是他们个性的真实再现。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设计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方式,如当小导游,开辩论会,写广告词等。在这些形式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将内化时的理解、体验、思考,甚至是疑问外显出来,使学生内在的感悟得以进一步深化。
三、教学环境开放化
一个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展示自己个性化阅读的成果,他们可以大胆地倾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我认为”、“我觉得”、“我有补充”、“我有不同意见”等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应充满整个课堂。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要少给他们规定和约束,多给他们安全和自由,为他们个性阅读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思维空间多元化
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在教学《春天》一文时,问全班同学:“冰雪化作了什么?”大多数学生说冰雪化作了水,而有一位学生却回答:“冰雪化作了春天,”这是个多么富有创意的回答,它不仅符合诗歌本身的意境,而且又显现了这个学生独特的感悟能力和阅读情感,而可悲的是,这么一个充满灵性的答案却被教师无情地否定了。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展示个性,我们教师必须从教参的“标准答案”中走出来,多去探求学生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的回答要用多元化的眼光去看待。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
五、评价功能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多创意的阅读。”针对现在课堂评价泛泛的现象。我们引导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倾听。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理清他们的思路,了解思维的进程,揣摩他们的困难;二是及时。每个学生发言之后,教师都要给予评价,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总之要予以回应;三是准确。学生发言之后,是否正确,完整与否,具体、深入程度等,教师都要予以准确的评价,以便引导其他学生继续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对话等。教师的含糊其辞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影响对话的顺利进行。四是激励。教师始终注意保护学生的对话热情,多关注学习行为,少评价结果。对于各级参与、大胆探索的行为要给予热情地赞扬。对于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见解要由衷地赏识。对于错误的说法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引导学生再读书,给学生留有余地,为他再次对话创造机会。
总之,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它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和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实施个性化阅读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