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热起来的那一两天,我们住的这间红砖货仓改建的公寓,因為墙壁特厚,暑气一时透不过来,还颇凉爽,我坐在家里,眺望窗外万里晴空,开心地对丈夫说:“总算有点夏天的样子啦。”
可是随着暑热加剧,室内的温度节节升高,三四天以后,整个人热得不想动,这时就笑不出来了。“算了,我们今晚再来喝费雪冷汤消暑吧” ,在一个气温超过摄氏三十度的下午,丈夫如是建议。
费雪冷汤,指的是美国饮食文学大家M.F.K.费雪的一条菜谱,正式的名称为“白脱奶冷汤”,收于她的名著《如何煮狼》中。这几年盛夏,我们俩就靠着这款汤品,度过一个个炎热的午后。
这汤的做法简单极了,且从头到尾不必煮炊,用不着担心炉火会使得温度计硬生生又升高一个刻度。大致程序如下:先混合熟虾仁、黄瓜丁、少许新鲜刁草(dill)、法式芥末、盐和糖,再加进白脱奶(buttermilk),边加边搅拌,接着将整盅汤放进冰箱冷藏个把小时就可以喝了。
白脱奶原本是牛奶炼出牛油后的剩余物资,带酸味,不过如今荷兰市售的白脱奶制法变了,改为在脱脂奶中加菌种,使其味变酸,质变稠,味似酸奶(yogurt),但比较稀。我头一回喝白脱奶,就觉得它真是酸得过瘾,酸得有劲,像灌顶的醍醐,让在炎夏里昏昏欲睡、食欲尽失的我,顿时神清气爽,胃口大开。中国沒有白脱奶,用酸奶做这道冷汤也成。
其实费雪的冷汤食谱不只这一款,《如何煮狼》中还有一款西班牙风味的蔬菜冷汤,名为Gazpacho,我只有在买得到熟到顶的红西红柿时才做,因为这道凉汤讲白了几乎就是调过味、加了料的西红柿汁,汤的味道好不好,关键全在西红柿味道够不够饱满香甜。用滋味浓郁的当令西红柿做出来的冷汤,好喝得让人一口气灌下两碗还嫌不够;倘若用的是颜色美则美矣、果味却像灌了水般稀薄的西红柿,那还不如喝罐头西红柿汁算了。
然而,如果能自由选择,三伏天里我最想喝的,既非美国的酸奶冷汤,也不是西班牙冷汤,而是多年前常喝的凉笋汤。
大学毕业后,我和好友同住在台北盆地东侧半山腰小区,夏天是台湾绿竹笋当令的时节,每逢产季,山脚下公交车总站附近常有位老农夫挑着摊子,在那儿兜售当天早上才掘出土的竹笋,我们从车站搭接驳小巴回山上,只要看到老农夫,就会买上两三斤,回家煮凉笋汤。
那笋汤的食谱得自好友的母亲,不晓得是不是她独家的菜谱。做法再容易不过:
把竹笋剥皮,去除硬边,切片,不宜太厚,也不必很薄,两三毫米吧。把切好的笋片放进冷水锅中,开大火煮至滚,加点盐调味就熄火,盖上锅盖焖一会儿,等汤变冷后放进冰箱凉透便可。
我们总是前一天晚上煮上一锅,第二天两人一整天就喝凉笋汤,配上从小吃店买来的麻酱凉面,午、晚餐全是同样的菜式,从不嫌腻。我们当时是那么年轻,胃口特别好,欲望却不大,消暑的笋汤和凉面,简单归简单,已给了我们无限的满足。
那年夏天过后,好友负笈美国求学,从此定居海外。眼下我们俩一个住在西班牙,另一个嫁到了荷兰,都远离故乡,客居在不产竹笋的地方。有一回,我和她相约在德国见面,讲起当年那一锅又一锅的凉笋汤,都不胜感慨。那清新甘甜、依稀还带着点泥土气的滋味,仿佛仍在嘴边,其实就像我们的青春年华,早就化为纯美而遥远的回忆了。
可是随着暑热加剧,室内的温度节节升高,三四天以后,整个人热得不想动,这时就笑不出来了。“算了,我们今晚再来喝费雪冷汤消暑吧” ,在一个气温超过摄氏三十度的下午,丈夫如是建议。
费雪冷汤,指的是美国饮食文学大家M.F.K.费雪的一条菜谱,正式的名称为“白脱奶冷汤”,收于她的名著《如何煮狼》中。这几年盛夏,我们俩就靠着这款汤品,度过一个个炎热的午后。
这汤的做法简单极了,且从头到尾不必煮炊,用不着担心炉火会使得温度计硬生生又升高一个刻度。大致程序如下:先混合熟虾仁、黄瓜丁、少许新鲜刁草(dill)、法式芥末、盐和糖,再加进白脱奶(buttermilk),边加边搅拌,接着将整盅汤放进冰箱冷藏个把小时就可以喝了。
白脱奶原本是牛奶炼出牛油后的剩余物资,带酸味,不过如今荷兰市售的白脱奶制法变了,改为在脱脂奶中加菌种,使其味变酸,质变稠,味似酸奶(yogurt),但比较稀。我头一回喝白脱奶,就觉得它真是酸得过瘾,酸得有劲,像灌顶的醍醐,让在炎夏里昏昏欲睡、食欲尽失的我,顿时神清气爽,胃口大开。中国沒有白脱奶,用酸奶做这道冷汤也成。
其实费雪的冷汤食谱不只这一款,《如何煮狼》中还有一款西班牙风味的蔬菜冷汤,名为Gazpacho,我只有在买得到熟到顶的红西红柿时才做,因为这道凉汤讲白了几乎就是调过味、加了料的西红柿汁,汤的味道好不好,关键全在西红柿味道够不够饱满香甜。用滋味浓郁的当令西红柿做出来的冷汤,好喝得让人一口气灌下两碗还嫌不够;倘若用的是颜色美则美矣、果味却像灌了水般稀薄的西红柿,那还不如喝罐头西红柿汁算了。
然而,如果能自由选择,三伏天里我最想喝的,既非美国的酸奶冷汤,也不是西班牙冷汤,而是多年前常喝的凉笋汤。
大学毕业后,我和好友同住在台北盆地东侧半山腰小区,夏天是台湾绿竹笋当令的时节,每逢产季,山脚下公交车总站附近常有位老农夫挑着摊子,在那儿兜售当天早上才掘出土的竹笋,我们从车站搭接驳小巴回山上,只要看到老农夫,就会买上两三斤,回家煮凉笋汤。
那笋汤的食谱得自好友的母亲,不晓得是不是她独家的菜谱。做法再容易不过:
把竹笋剥皮,去除硬边,切片,不宜太厚,也不必很薄,两三毫米吧。把切好的笋片放进冷水锅中,开大火煮至滚,加点盐调味就熄火,盖上锅盖焖一会儿,等汤变冷后放进冰箱凉透便可。
我们总是前一天晚上煮上一锅,第二天两人一整天就喝凉笋汤,配上从小吃店买来的麻酱凉面,午、晚餐全是同样的菜式,从不嫌腻。我们当时是那么年轻,胃口特别好,欲望却不大,消暑的笋汤和凉面,简单归简单,已给了我们无限的满足。
那年夏天过后,好友负笈美国求学,从此定居海外。眼下我们俩一个住在西班牙,另一个嫁到了荷兰,都远离故乡,客居在不产竹笋的地方。有一回,我和她相约在德国见面,讲起当年那一锅又一锅的凉笋汤,都不胜感慨。那清新甘甜、依稀还带着点泥土气的滋味,仿佛仍在嘴边,其实就像我们的青春年华,早就化为纯美而遥远的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