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肝母细胞瘤的诊治进展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母细胞瘤(HB)为儿童期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由于手术、联合化疗等多学科协作,儿童HB的预后已得到显著改观,但转移和复发HB的总体预后仍较差,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现就儿童HB发病机制和诊治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病例资料,探讨其疗效,分析复发相关因素。方法45例LCH患儿按上海市儿童医院-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007方案(SCH-LCH-2007方案)(即改良版DAL-HX 83/90方案)分为3组:A组(仅有骨骼病变)18例;B组(任何软组织受累,有或无骨损害) 6例;C组(出现脏器受累)21例。分组治疗并阶段性评估。(1)初始方案:A组[醋酸泼尼松(Pr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HB)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2例HB发生CNS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HB发生CNS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1.临床特点:12例患儿依据术后儿童肿瘤协助组(COG)分期均为Ⅳ期病例,初次就诊时的肝外转移病灶为肺转移12例、骨转移3例、肾上腺转移2例、右心房转移
目的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CT成像(18F-FDG PET/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征诊断为NB的患儿,59例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胸骨及髂骨骨穿、髂骨活检、全身骨扫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局部CT及B超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及神经元
目的通过对江西萍乡地区确诊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儿进行G6PD基因分析,分析本地区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类型,为确立G6PD缺乏症为新生儿筛查项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因急性溶血在萍乡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并确诊为G6PD缺乏症患儿共65例,其中30例征得患儿家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提取DNA,并进行PCR-基因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类型。结果30例G6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2010方案对单中心APL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9月47例初治APL患儿,男30例,女17例;中位年龄7岁(1.2~14.0岁);低危组11例,中危组20例,高危组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对比低危组[白细胞(WBC)≤10×109/L,血小板(PLT)>40×109/L]、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单纯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新诊断ITP患儿的初始治疗是根据患儿的个体特点选择观察等待或药物治疗。一线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单次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和/或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有严重或威胁生命出血的患儿,推荐给予血小板输注及联合药物治疗。约有20%的患儿进展为慢性ITP(chronic ITP,CITP),对于进展为CITP的患儿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因为血小板减少、出血、疾病预后、治疗的不良反应、活动受限等问题,常导致患儿及父母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现就国内外儿童ITP的生活质量作一述评,以引起更多关注和重视。在ITP治疗抉择和管理时,应将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作为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IM患儿17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9例,分别选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A组)、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B组)和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C组)3种治疗方法治疗5~7 d。比较各组患儿用药后热退时间、咽峡炎好转时间、异型淋巴细胞<0.05时间、颈部淋
目的调查高强度综合治疗的神经母细胞瘤(NB)生存者的脏器功能、远期生存质量及第二肿瘤。方法选取1998年12月至2010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断并接受高强度综合治疗的NB患儿23例,在家长自愿的前提下,参考儿童肿瘤协作组(COG)的远期随访指南,制定本院的检查项目。并根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v3.0进行分级。耳毒性分级根据专为铂类化疗药物设计的Br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