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道德文化是北京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北京文化的深刻体现,也是会展文化的重要支撑,本论文通过对北京精神“厚德观”的反映与践行,试探究“厚德观”与会展道德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力求通过对北京会展文化中道德文化、道德精神的深入剖析,为北京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为北京会展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探寻北京会展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为打造北京文明会展、道德会展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北京精神;厚德观;会展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一、会展文化的提出
作为全国主要会展城市之一,首都北京的会展经济发展和会展文化的建构、传播对中国乃至世界会展产业都有深远的影响,会展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展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特别在会展产业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不得不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作为有“火车头经济”、经济发展“晴雨表”之称的会展业,其不仅能推广和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还能起到传播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的作用,加快发展会展业是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会展行业的高附加值性和产业联动效应可以大大提高北京对国际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信息交流的承载能力,提升北京的城市形象、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会展文化理念的提出是会展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是对会展实践的有力推动。会展文化就是在会展活动中所涉及和体现的所有“文化”内涵,从文化的视角对会展现象和会展产业的深层问题进行探究和剖析。对“文化”一词的理解聚讼纷纭,《新华词典》中,“文化”一词在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并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在狭义上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即一般知识,如学习文化、文化水平等”。本文研究的视角显然是从广义的文化范畴出发,对会展文化进行思索与建构。
对会展文化的内涵把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展内容的文化性,即会展主题和相关活动体现的是文化的内容,会展本身是承载文化表现和传播的活动载体;二是会展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形式,能体现出在精神、理念、价值观上的文化内涵;三是指会展是多人共同活动的平台,会展的相关利益主体在这里进行频繁的交流、沟通,会展主体在筹备、组织会展活动时能体现出主观意识形态中的文化本质。
提及会展和文化的关系,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里强调了文化和会展水乳交融的关系,文化是会展的灵魂,会展经济活动注入的文化内涵愈多,其附加值就愈大,核心竞争力就愈强。
二、北京精神“厚德观”对会展文化的影响
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厚德是北京精神的人格化,是北京立德扬善的首善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典型反映。厚德一词源于《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道德文化不仅是北京精神的重要体现和要求,也是会展文化建设的根基,根基不稳,其他皆为空谈。只有在道德文化的沃土中,会展才能享受长久的生命力,成长为苍天大树。道德文化是会展文化构建的根基和前提,强调道德精神、道德力量对会展文化的塑造作用,是从本质上把握会展文化的精髓。《论语·里仁》:“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仁是道德。会展业中的道德文化,也应该是会展人的守则之首。如果连道德责任感都不具备,会展活动还如何能够有序、健康、长久地展开呢?
会展业的核心是服务,道德理念的诉求和坚守是做好会展服务的前提,是会展行业腾飞的基石。首都会展产业的道德自律已然起到了一定的典范作用,但道德文化的弘扬依然应置于重要议题。针对当前中国会展产业的现存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会展道德文化的构建与完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会展道德文化的诚信自觉与约束。
应当明确提出以“诚信”作为行业道德自律的主要准则。这是因为,目前在中国会展行业各种缺乏诚信的现象还比比皆是。诚信缺失,道德意识淡薄,换来的是会展业内部管理的混乱和会展经济的阻碍。道德自律是法制秩序与精神文明实现的最高形式。
面对会展行业中种种趋之若鹜的不良现象和风潮,所有会展人应当拥有自我辨识和自控、自检能力,避免制造或跟随哗众取宠的噱头,避免陷入阿世媚俗、曲意迎合的行业黑幕。坚持功利性和社会性的辩证统一,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协调,切记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更不能只顾一己私利,眼前之利,要充分意识到造福社会大众的初衷和举措才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之道。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并不具备办展条件的个人或集体,为了一己私利,成立“皮包公司”,鱼目混珠,仿冒欺诈,严重扰乱市场竞争秩序,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这些现象和行为无疑构成了对会展道德文化的严重破坏。
目前,会展行业的技能培训市场也呈现出诚信危机。会展证书鱼龙混杂、管理混乱,失去了证书对于专业技能考核的公正性、权威性,目前很多高校会展相关证书的技能培训与考核,与技能考核的严谨性、真实性背道而驰,沦为培训机构挣钱的投机途径,不得不令人忧思、惋惜。一方面,当会展技能证书沦为毫无价值的一张纸时,会展行业的进入门槛和专业性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当高校的会展文化被社会上不良风气所侵害、污染之时,会展教育的公正性、公平性都难以体现,我们还如何能培养出优秀的会展人才?这些棘手的问题不得不令我们反思。会展道德诚信观的塑造和普及,应该从学校抓起,从会展人才的培养抓起,高校会展教育不仅要体现出学科的专业性,更要在教育理念中牢固灌输诚信、公正思想。
针对会展道德文化中诚信缺失问题,应尽快健全会展法制体系,为道德文化的诚信恪守保驾护航。从一定程度上讲,秩序是文化积淀的产物,是文明进步的体现,在会展行业的法律体系背景下,要尽快建立适合北京城市特点的地方性行业法规,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审查、评估机制。行业自律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必然产物,也是维护本行业和企业的长远利益,避免恶性竞争,维护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引擎。规定的科学、严谨、明确、透明,是有效规范、调节会展市场和行为,保证其健康、有序、持久发展的根本前提,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促进北京会展产业在正确的轨道上蓬勃发展。在法律法规的监管、调控下,要尽快理顺会展市场管理体制,简化市场准入程序,针对目前棘手的重复办展、多方办展造成的恶性竞争局面,要尽快出台公正、透明、高效的应对方案,尽快解决、填补会展道德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和法规漏洞,为北京会展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对于会展行业中守法经营,起到道德典范作用的企业和个人,政府应予以精神嘉奖或物质奖励,促进会展行业正气之风的形成与完善,形成会展行业学习的标杆和榜样。 (二)会展道德文化的人文关怀与友爱精神。
道德是一把标尺,衡量的是行为准则,更是良知良心。会展道德文化人文精神的的塑造尤为关键。主办方、参展商、专业观众和相关服务提供商与支持者构成了展会的利益主体,相关利益主体在展会上的交流、交易,也是展现主体文化观念和道德修养的过程,良好的道德底蕴是形成和谐、长久合作的基础和保障。道德文化的贫瘠势必会造成交流的阻碍和沟通的不畅,不利于会展经济活动的有序展开。会展产业的主体性特点要求我们重视会展主体的文化诉求和文化认同,加强对会展主体的人文关怀,为他们努力打造人性化的文化交流、沟通的平台。
北京精神厚德观的崇善性,强调人文关怀,形成道德品格,这也与会展道德文化的人文关怀一脉相承。通过道德自省将单一的利益诉求上升为人文关怀与以人为本意识的践行遥相呼应。人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体,以人的发展统领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成果与意义。道德文化人文精神的塑造,让每一个来参加展会的人不仅能参与到会展经济活动中,也能体验到人文关怀的温暖与力量。当中国渐渐跻身于世界会展大国的行列,世界对于中国会展的关注也会越来越多,中国会展文化也注定会成为世界会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展会愈发成为展现中国文化精髓的重要窗口,其文化承载、传播的作用也愈发显著。道德文化构成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一脉,也是彰显我国道德情操、人文素质的文化铺垫,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也许不同的国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底蕴,但人文关怀、人性尊重是共同的,不分国界的,中国会展文化的人文精神诉求与展现也必然被世界会展行业所尊重和欣赏,成为与世界会展文化对接、融合的前提和基础。
北京奥运会的竞赛道德与人文关怀是会展道德文化中人文精神塑造的典型案例,最新的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歧视的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和培养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很好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然而,如今政治化、商业化、兴奋剂、种种黑幕的出现让我们为比赛的有失公平心寒不已,道德观念的缺失令人们在遗憾之余不禁深切反省,我们如何去践行常常挂在嘴边的人性尊重和道德公平,如何去遵守和捍卫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如何做一个称职、有良知、有人性的道德人,这些皆为值得我们深思,并有待解决的难题。
(三)会展道德文化的奉献观。
作为“绿色产业”,“无烟产业”,会展产业应借助会展文化资源传达健康的道德观念、文化意识,形成正确的文化立场,摆明坚定的文化态度,在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弘扬什么、批判什么、提倡什么的价值取向上,要有一种责任的担当、义务的履行意识。
每一个会展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该培育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在最基础、最平凡的岗位践行奉献精神。同时,展会志愿者服务也是北京厚德精神互助与奉献精神的重要体现,互助是“德”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实现个体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和谐,强调奉献,才能发挥更大的能量,创造更好的成绩。奉献精神是人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北京精神厚德观的重要体现。强调奉献,不计得失,形成助人为乐的良好会展服务风气,是塑造会展道德文化的重要元素。目前会展行业都大力提倡和鼓励志愿者服务,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时代精神,不仅对于会展业自身来说,需要志愿者在会展活动中发挥示范、引导的服务作用,体现无私的奉献精神,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整个社会优良风气的营造与维护,同样需要志愿者精神作为重要的榜样和支撑,借助于会展平台,颂扬、传播志愿者行为和精神,也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其深远意义不容小觑。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们,孜孜不倦地奋斗在志愿者服务的第一线,他们热情、专业、认真的服务精神、奉献品格,为国人和世界的观众所认同与赞美,也构成了展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会展道德文化的教育与宣传。
如何借助于会展的主题、内容,搭建一个道德文化学习、颂扬、传播的平台,这对推动会展道德文化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在强调会展文化的精神、理念、价值体现的同时,也要加强文化会展的推广,加大对文化题材会展的鼓舞和支持,通过各种艺术节、戏剧节、电影节、书展、影展、文物展、画展、教育展等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会展教育功能的发挥与拓展,在各种文化类展会中加强对道德文化元素的注入和诠释,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文化教育的洗礼和熏陶,搭建一个道德文化传播、共享、交流的平台,借助展会内容、信息的传达,普及道德文化的教育。当前,文化题材类的展会数量不少,但质量堪忧,很多打着文化大旗的展会并未能真正彰显出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有些只是制造噱头,哗众取宠,有些则会引起对于文化理解的误读和错解,因为其文化内容本身就是消极的、灰暗的,毫无意义的。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即便我们一直呼吁文化的包容和开明,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身边各种泛滥成灾的文化现象、文化展会,到底是货真价实,还是挂羊头卖狗肉。没有严谨的分辨意识和打假行为,只会让真正的文化展会失去成长的土壤。当然,我们也应欣喜地看到一些优秀的文化题材展会的成功与精彩,例如举办多届的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其搭建了一个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平台,文博会的成功不仅是会展文化传播的成功,更是整个文化产业骄人成绩的完美展示。怎么打造更多更好的文化题材展会,焕发中国文化魅力,多层次传播中国文化理念的精粹,是我们建构会展文化的重要突破口。
北京精神是首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首善厚德是北京这座厚德之城的精神品格,会展文化中的道德文化与北京厚德品格一脉相承、水乳交融。对会展道德文化精神的研究、塑造之路,漫长、坚定而意义深远。笔者会通过不懈地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力求在会展文化研究、建构的领域提出新的发现,创造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文魁、储祥银.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史国祥、贺学良.会展经济,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中国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精神50问,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1
[4]李建平、谭烈飞、马建农、郗志群.北京精神与文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北京精神;厚德观;会展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一、会展文化的提出
作为全国主要会展城市之一,首都北京的会展经济发展和会展文化的建构、传播对中国乃至世界会展产业都有深远的影响,会展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展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特别在会展产业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不得不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作为有“火车头经济”、经济发展“晴雨表”之称的会展业,其不仅能推广和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还能起到传播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的作用,加快发展会展业是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会展行业的高附加值性和产业联动效应可以大大提高北京对国际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信息交流的承载能力,提升北京的城市形象、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会展文化理念的提出是会展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是对会展实践的有力推动。会展文化就是在会展活动中所涉及和体现的所有“文化”内涵,从文化的视角对会展现象和会展产业的深层问题进行探究和剖析。对“文化”一词的理解聚讼纷纭,《新华词典》中,“文化”一词在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并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在狭义上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即一般知识,如学习文化、文化水平等”。本文研究的视角显然是从广义的文化范畴出发,对会展文化进行思索与建构。
对会展文化的内涵把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展内容的文化性,即会展主题和相关活动体现的是文化的内容,会展本身是承载文化表现和传播的活动载体;二是会展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形式,能体现出在精神、理念、价值观上的文化内涵;三是指会展是多人共同活动的平台,会展的相关利益主体在这里进行频繁的交流、沟通,会展主体在筹备、组织会展活动时能体现出主观意识形态中的文化本质。
提及会展和文化的关系,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里强调了文化和会展水乳交融的关系,文化是会展的灵魂,会展经济活动注入的文化内涵愈多,其附加值就愈大,核心竞争力就愈强。
二、北京精神“厚德观”对会展文化的影响
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厚德是北京精神的人格化,是北京立德扬善的首善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典型反映。厚德一词源于《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道德文化不仅是北京精神的重要体现和要求,也是会展文化建设的根基,根基不稳,其他皆为空谈。只有在道德文化的沃土中,会展才能享受长久的生命力,成长为苍天大树。道德文化是会展文化构建的根基和前提,强调道德精神、道德力量对会展文化的塑造作用,是从本质上把握会展文化的精髓。《论语·里仁》:“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仁是道德。会展业中的道德文化,也应该是会展人的守则之首。如果连道德责任感都不具备,会展活动还如何能够有序、健康、长久地展开呢?
会展业的核心是服务,道德理念的诉求和坚守是做好会展服务的前提,是会展行业腾飞的基石。首都会展产业的道德自律已然起到了一定的典范作用,但道德文化的弘扬依然应置于重要议题。针对当前中国会展产业的现存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会展道德文化的构建与完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会展道德文化的诚信自觉与约束。
应当明确提出以“诚信”作为行业道德自律的主要准则。这是因为,目前在中国会展行业各种缺乏诚信的现象还比比皆是。诚信缺失,道德意识淡薄,换来的是会展业内部管理的混乱和会展经济的阻碍。道德自律是法制秩序与精神文明实现的最高形式。
面对会展行业中种种趋之若鹜的不良现象和风潮,所有会展人应当拥有自我辨识和自控、自检能力,避免制造或跟随哗众取宠的噱头,避免陷入阿世媚俗、曲意迎合的行业黑幕。坚持功利性和社会性的辩证统一,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协调,切记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更不能只顾一己私利,眼前之利,要充分意识到造福社会大众的初衷和举措才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之道。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并不具备办展条件的个人或集体,为了一己私利,成立“皮包公司”,鱼目混珠,仿冒欺诈,严重扰乱市场竞争秩序,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这些现象和行为无疑构成了对会展道德文化的严重破坏。
目前,会展行业的技能培训市场也呈现出诚信危机。会展证书鱼龙混杂、管理混乱,失去了证书对于专业技能考核的公正性、权威性,目前很多高校会展相关证书的技能培训与考核,与技能考核的严谨性、真实性背道而驰,沦为培训机构挣钱的投机途径,不得不令人忧思、惋惜。一方面,当会展技能证书沦为毫无价值的一张纸时,会展行业的进入门槛和专业性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当高校的会展文化被社会上不良风气所侵害、污染之时,会展教育的公正性、公平性都难以体现,我们还如何能培养出优秀的会展人才?这些棘手的问题不得不令我们反思。会展道德诚信观的塑造和普及,应该从学校抓起,从会展人才的培养抓起,高校会展教育不仅要体现出学科的专业性,更要在教育理念中牢固灌输诚信、公正思想。
针对会展道德文化中诚信缺失问题,应尽快健全会展法制体系,为道德文化的诚信恪守保驾护航。从一定程度上讲,秩序是文化积淀的产物,是文明进步的体现,在会展行业的法律体系背景下,要尽快建立适合北京城市特点的地方性行业法规,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审查、评估机制。行业自律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必然产物,也是维护本行业和企业的长远利益,避免恶性竞争,维护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引擎。规定的科学、严谨、明确、透明,是有效规范、调节会展市场和行为,保证其健康、有序、持久发展的根本前提,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促进北京会展产业在正确的轨道上蓬勃发展。在法律法规的监管、调控下,要尽快理顺会展市场管理体制,简化市场准入程序,针对目前棘手的重复办展、多方办展造成的恶性竞争局面,要尽快出台公正、透明、高效的应对方案,尽快解决、填补会展道德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和法规漏洞,为北京会展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对于会展行业中守法经营,起到道德典范作用的企业和个人,政府应予以精神嘉奖或物质奖励,促进会展行业正气之风的形成与完善,形成会展行业学习的标杆和榜样。 (二)会展道德文化的人文关怀与友爱精神。
道德是一把标尺,衡量的是行为准则,更是良知良心。会展道德文化人文精神的的塑造尤为关键。主办方、参展商、专业观众和相关服务提供商与支持者构成了展会的利益主体,相关利益主体在展会上的交流、交易,也是展现主体文化观念和道德修养的过程,良好的道德底蕴是形成和谐、长久合作的基础和保障。道德文化的贫瘠势必会造成交流的阻碍和沟通的不畅,不利于会展经济活动的有序展开。会展产业的主体性特点要求我们重视会展主体的文化诉求和文化认同,加强对会展主体的人文关怀,为他们努力打造人性化的文化交流、沟通的平台。
北京精神厚德观的崇善性,强调人文关怀,形成道德品格,这也与会展道德文化的人文关怀一脉相承。通过道德自省将单一的利益诉求上升为人文关怀与以人为本意识的践行遥相呼应。人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体,以人的发展统领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成果与意义。道德文化人文精神的塑造,让每一个来参加展会的人不仅能参与到会展经济活动中,也能体验到人文关怀的温暖与力量。当中国渐渐跻身于世界会展大国的行列,世界对于中国会展的关注也会越来越多,中国会展文化也注定会成为世界会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展会愈发成为展现中国文化精髓的重要窗口,其文化承载、传播的作用也愈发显著。道德文化构成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一脉,也是彰显我国道德情操、人文素质的文化铺垫,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也许不同的国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底蕴,但人文关怀、人性尊重是共同的,不分国界的,中国会展文化的人文精神诉求与展现也必然被世界会展行业所尊重和欣赏,成为与世界会展文化对接、融合的前提和基础。
北京奥运会的竞赛道德与人文关怀是会展道德文化中人文精神塑造的典型案例,最新的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歧视的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和培养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很好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然而,如今政治化、商业化、兴奋剂、种种黑幕的出现让我们为比赛的有失公平心寒不已,道德观念的缺失令人们在遗憾之余不禁深切反省,我们如何去践行常常挂在嘴边的人性尊重和道德公平,如何去遵守和捍卫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如何做一个称职、有良知、有人性的道德人,这些皆为值得我们深思,并有待解决的难题。
(三)会展道德文化的奉献观。
作为“绿色产业”,“无烟产业”,会展产业应借助会展文化资源传达健康的道德观念、文化意识,形成正确的文化立场,摆明坚定的文化态度,在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弘扬什么、批判什么、提倡什么的价值取向上,要有一种责任的担当、义务的履行意识。
每一个会展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该培育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在最基础、最平凡的岗位践行奉献精神。同时,展会志愿者服务也是北京厚德精神互助与奉献精神的重要体现,互助是“德”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实现个体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和谐,强调奉献,才能发挥更大的能量,创造更好的成绩。奉献精神是人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北京精神厚德观的重要体现。强调奉献,不计得失,形成助人为乐的良好会展服务风气,是塑造会展道德文化的重要元素。目前会展行业都大力提倡和鼓励志愿者服务,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时代精神,不仅对于会展业自身来说,需要志愿者在会展活动中发挥示范、引导的服务作用,体现无私的奉献精神,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整个社会优良风气的营造与维护,同样需要志愿者精神作为重要的榜样和支撑,借助于会展平台,颂扬、传播志愿者行为和精神,也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其深远意义不容小觑。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们,孜孜不倦地奋斗在志愿者服务的第一线,他们热情、专业、认真的服务精神、奉献品格,为国人和世界的观众所认同与赞美,也构成了展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会展道德文化的教育与宣传。
如何借助于会展的主题、内容,搭建一个道德文化学习、颂扬、传播的平台,这对推动会展道德文化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在强调会展文化的精神、理念、价值体现的同时,也要加强文化会展的推广,加大对文化题材会展的鼓舞和支持,通过各种艺术节、戏剧节、电影节、书展、影展、文物展、画展、教育展等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会展教育功能的发挥与拓展,在各种文化类展会中加强对道德文化元素的注入和诠释,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文化教育的洗礼和熏陶,搭建一个道德文化传播、共享、交流的平台,借助展会内容、信息的传达,普及道德文化的教育。当前,文化题材类的展会数量不少,但质量堪忧,很多打着文化大旗的展会并未能真正彰显出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有些只是制造噱头,哗众取宠,有些则会引起对于文化理解的误读和错解,因为其文化内容本身就是消极的、灰暗的,毫无意义的。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即便我们一直呼吁文化的包容和开明,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身边各种泛滥成灾的文化现象、文化展会,到底是货真价实,还是挂羊头卖狗肉。没有严谨的分辨意识和打假行为,只会让真正的文化展会失去成长的土壤。当然,我们也应欣喜地看到一些优秀的文化题材展会的成功与精彩,例如举办多届的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其搭建了一个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平台,文博会的成功不仅是会展文化传播的成功,更是整个文化产业骄人成绩的完美展示。怎么打造更多更好的文化题材展会,焕发中国文化魅力,多层次传播中国文化理念的精粹,是我们建构会展文化的重要突破口。
北京精神是首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首善厚德是北京这座厚德之城的精神品格,会展文化中的道德文化与北京厚德品格一脉相承、水乳交融。对会展道德文化精神的研究、塑造之路,漫长、坚定而意义深远。笔者会通过不懈地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力求在会展文化研究、建构的领域提出新的发现,创造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文魁、储祥银.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史国祥、贺学良.会展经济,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中国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精神50问,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1
[4]李建平、谭烈飞、马建农、郗志群.北京精神与文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