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角、以学习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发展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学习结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直接传递知识,而是采取帮助和指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学习等,寻求问题的答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的教学,教什么、怎样教、何时教、怎样评都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
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存下如下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问题:
一是不折不扣地执行预设。教师“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看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过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心无旁骛地完成教案。
二是摆花架子、走过场。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一提出问题,立马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在1分钟不到的七嘴八舌式的嗡嗡声后,就开始进行学生汇报。表面上看似“莺歌群舞”,实质是“个别独舞”,少数主演,多数旁观,不是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了学习中,在积极主动建构。
三是放任自流。教师“只管喊学生学,不管是不是在学,不管学没有学对,不管有没有困难”,教师没有尽到“参与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职责,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偏离没有达到及时的归正,操作不当没有达到及时的指导,遇到的困难没有达到及时的帮助等。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实践研究,总结提炼出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五少五多”教学策略。
一、少讲解,多分享
“少讲解,多分享”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少讲,多多分享学生的智慧。实施“六步”分享式教学:
第一步,产生问题。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或课中自主学习,产生学生自己的问题。
第二步,筛选问题。收集学生的问题,教师提出补充问题,通过筛选和整合,形成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三步,分配问题。如果问题较多,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研究的问题,或将问题分解到学习小组。
第四步,研究问题。先自主学习,再与学习小组的同伴合作学习,形成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答案等)。
第五步,解决问题。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质疑、补充、评价等,教师适时追问、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讲解等,一个一个地解决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六步:效果反馈。通过口答、书面作业、测试等,检测教学效果。
“六步”分享式教学,使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解决教师的问题为中心”走向“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中心”,引发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性改革。
二、少预设,多生成
“少预设,多生成”是指在预设时要有“空白”意识,给教学活动留下拓展、发挥的生成时空;在教学时,出现了有价值的偏离或超越时,要顺势调整,让学生尽情发挥,生成意外的学习成果。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有效生成的策略有:利用认知冲突、运用学生错误、建构悬念、探索不同算法、探究奇思妙想等。比如:在教学“23-7”时,探索不同算法,促进生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出了如下五种算法:
①我是先算13-7=6,再算6 10=16;
②我是先算23-10=13,再算13 3=16;
③我把23看作27,用27-7=20,再算20-4=16;
④我是这样想的:把7分成3和4,先算23-3=20,再算20-4=16;
⑤我是把23看作20,先算20-7=13,再算13 3=16。
再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时,利用认识冲突,促进生成。先让学生计算63、126、549能否被3整除。学生通过计算,在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负迁移影响下,得出了“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结论。然后让学生计算13、56、49能否被3整除。学生通过计算后,发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都能被3整除,造成了认知冲突,生发了探究欲望。生成性教学,使课堂教学具有驱动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能力的发展。
三、少读背,多体验
“少读背,多体验”是指摒弃囫囵吞枣式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猜测、验证等体验活动,进行理解基础上的意义识记。进行体验式教学,一要留足探索的空间,探索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一看就明白、一想就知道、一算就找到的问题不适宜作为体验探索的问题。二要给足探索的时间,让学生有用自己的方法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充分探索的时间,让学生有在撞到南墙后再回头探索的时间,让学生有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的时间等。三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发现学生偏离探索内容时要引导其归正,发现学生操作不当时要进行指导,发现学生结论错误时要提醒其修正等。比如: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进行割补,动眼观察,动脑动手进行推理,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平行四边形能割补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是真的。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四、少附随,多质疑
“少附随,多质疑”是指不人云亦云,不迷信书本,不盲目崇拜老师和学习好的同伴,开动脑筋思考、动手操作验证、探索另外的做法等,在此过程中,或生发问题,或追寻到自己认同的答案。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和能力的策略:一是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破除学术上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破除书本权威,向课本、课外书质疑;开动脑筋思辨同学的回答,积极主动地向同学质疑。二是建立质疑奖赏机制,使学生想质疑。对一般性的质疑进行表扬;对价值性较高的质疑给予记分,并进入期末检测成绩;每期评选质疑标兵等。三教给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质疑。一问是什么,二问为什么,三问是这样吗,四问还有别的做法吗,五问为什么与我想法(或做法)不同。通过思考后质疑,通过验证后质疑,寻找到依据后质疑。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自主学习后提出质疑:书上画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如果不能拼成,就不能说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审慎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性、思辨性的发展。
五、少重复,多创意
“少重复,多创意”是指少做重复习题,设计有创意的练习题和作业方式。
创意练习题设计:
一是教师设计,把同一个知识点的巩固练习设计成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画图题和问题解决等多种题型。这样,虽然都是在巩固同一个知识点,但学生没有“照抄”、烦燥的感觉,每做一次都是一次挑战、一次创新。
二是让学生出题,学生围绕教师指定的内容编制习题,并解答。这样,能促使学生再次进行课本内容的自主学习,深化学习效果;能促使学生进行读课外书、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课外学习,拓展学习内容、开阔眼界。
创意作业方式设计:
一是线上做作业、线上提交作业;
二是设计社会调查作业;
三是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作业;
四是布置做学具作业等。创意练习题和作业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作业、完成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提升,使作业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中最美好的快乐体验。
学生不是批量生产的标准化商品,他们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花朵,教师要辅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让学习在学生身上真的发生、深刻发生、有效发生,培育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学生,会学习、终身学习的人。
(作者单位:眉山市青神县学道小学校)
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存下如下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问题:
一是不折不扣地执行预设。教师“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看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过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心无旁骛地完成教案。
二是摆花架子、走过场。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一提出问题,立马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在1分钟不到的七嘴八舌式的嗡嗡声后,就开始进行学生汇报。表面上看似“莺歌群舞”,实质是“个别独舞”,少数主演,多数旁观,不是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了学习中,在积极主动建构。
三是放任自流。教师“只管喊学生学,不管是不是在学,不管学没有学对,不管有没有困难”,教师没有尽到“参与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职责,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偏离没有达到及时的归正,操作不当没有达到及时的指导,遇到的困难没有达到及时的帮助等。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实践研究,总结提炼出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五少五多”教学策略。
一、少讲解,多分享
“少讲解,多分享”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少讲,多多分享学生的智慧。实施“六步”分享式教学:
第一步,产生问题。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或课中自主学习,产生学生自己的问题。
第二步,筛选问题。收集学生的问题,教师提出补充问题,通过筛选和整合,形成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三步,分配问题。如果问题较多,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研究的问题,或将问题分解到学习小组。
第四步,研究问题。先自主学习,再与学习小组的同伴合作学习,形成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答案等)。
第五步,解决问题。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质疑、补充、评价等,教师适时追问、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讲解等,一个一个地解决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六步:效果反馈。通过口答、书面作业、测试等,检测教学效果。
“六步”分享式教学,使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解决教师的问题为中心”走向“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中心”,引发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性改革。
二、少预设,多生成
“少预设,多生成”是指在预设时要有“空白”意识,给教学活动留下拓展、发挥的生成时空;在教学时,出现了有价值的偏离或超越时,要顺势调整,让学生尽情发挥,生成意外的学习成果。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有效生成的策略有:利用认知冲突、运用学生错误、建构悬念、探索不同算法、探究奇思妙想等。比如:在教学“23-7”时,探索不同算法,促进生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出了如下五种算法:
①我是先算13-7=6,再算6 10=16;
②我是先算23-10=13,再算13 3=16;
③我把23看作27,用27-7=20,再算20-4=16;
④我是这样想的:把7分成3和4,先算23-3=20,再算20-4=16;
⑤我是把23看作20,先算20-7=13,再算13 3=16。
再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时,利用认识冲突,促进生成。先让学生计算63、126、549能否被3整除。学生通过计算,在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负迁移影响下,得出了“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结论。然后让学生计算13、56、49能否被3整除。学生通过计算后,发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都能被3整除,造成了认知冲突,生发了探究欲望。生成性教学,使课堂教学具有驱动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能力的发展。
三、少读背,多体验
“少读背,多体验”是指摒弃囫囵吞枣式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猜测、验证等体验活动,进行理解基础上的意义识记。进行体验式教学,一要留足探索的空间,探索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一看就明白、一想就知道、一算就找到的问题不适宜作为体验探索的问题。二要给足探索的时间,让学生有用自己的方法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充分探索的时间,让学生有在撞到南墙后再回头探索的时间,让学生有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的时间等。三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发现学生偏离探索内容时要引导其归正,发现学生操作不当时要进行指导,发现学生结论错误时要提醒其修正等。比如: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进行割补,动眼观察,动脑动手进行推理,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平行四边形能割补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是真的。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四、少附随,多质疑
“少附随,多质疑”是指不人云亦云,不迷信书本,不盲目崇拜老师和学习好的同伴,开动脑筋思考、动手操作验证、探索另外的做法等,在此过程中,或生发问题,或追寻到自己认同的答案。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和能力的策略:一是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破除学术上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破除书本权威,向课本、课外书质疑;开动脑筋思辨同学的回答,积极主动地向同学质疑。二是建立质疑奖赏机制,使学生想质疑。对一般性的质疑进行表扬;对价值性较高的质疑给予记分,并进入期末检测成绩;每期评选质疑标兵等。三教给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质疑。一问是什么,二问为什么,三问是这样吗,四问还有别的做法吗,五问为什么与我想法(或做法)不同。通过思考后质疑,通过验证后质疑,寻找到依据后质疑。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自主学习后提出质疑:书上画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如果不能拼成,就不能说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审慎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性、思辨性的发展。
五、少重复,多创意
“少重复,多创意”是指少做重复习题,设计有创意的练习题和作业方式。
创意练习题设计:
一是教师设计,把同一个知识点的巩固练习设计成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画图题和问题解决等多种题型。这样,虽然都是在巩固同一个知识点,但学生没有“照抄”、烦燥的感觉,每做一次都是一次挑战、一次创新。
二是让学生出题,学生围绕教师指定的内容编制习题,并解答。这样,能促使学生再次进行课本内容的自主学习,深化学习效果;能促使学生进行读课外书、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课外学习,拓展学习内容、开阔眼界。
创意作业方式设计:
一是线上做作业、线上提交作业;
二是设计社会调查作业;
三是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作业;
四是布置做学具作业等。创意练习题和作业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作业、完成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提升,使作业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中最美好的快乐体验。
学生不是批量生产的标准化商品,他们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花朵,教师要辅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让学习在学生身上真的发生、深刻发生、有效发生,培育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学生,会学习、终身学习的人。
(作者单位:眉山市青神县学道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