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那么如何创设“快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快乐、制造快乐、生产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探索体验,在快乐中成长呢?
游戏的设置
游戏活动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在设置游戏时非常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中班有一个主题活动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教师组织小朋友参观了周边的小区,孩子们看到格局不同、风格各异的建筑物无比兴奋,他们七嘴八舌地问:“老师 ,为什么那幢房子比旁边的高那么多?是不是每座房子的旁边都有花园呀?”有的说:“老师这里面是小菜场,我和奶奶去买过菜。那儿有家琴行,我在里面学琴呢。”回到教室孩子们意犹未尽,说:“我们要造个我们自己的小区。”于是建构“锦绣小区”的游戏便油然而生。 又如:大班的小舞台游戏,由于主题的更换,教师想适当调整一下游戏环境,但与孩子们协商时,孩子们却强烈要求继续保留原游戏区。教师采纳了幼儿的意见,并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丰富了更多的游戏材料,孩子们也不断地丰富了其中的角色,有:售票员、报幕员、演员、观众,表演的节目也越来越精彩。
材料的投放
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关系到幼儿的发展。因为材料是幼儿创作的源泉,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不仅投放了主材料,也投放了相当多的辅助材料,如:毛线、布、树枝、树叶、纸杯、泡沫板、糖果纸、纸盒、橡皮泥、吸管等,丰富的材料给了幼儿选择的空间,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满足了幼儿的要求。当然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的教师也走了一些弯路,刚开始我们教师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制作了非常多的逼真的游戏材料,如:点心店里的饺子、馒头、汤包、烧卖等,我们引导幼儿不仅要通过丰富的材料来大胆地表现自我,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如:游戏中美食林里又多了几样新点心:披萨、三明治;超市里又有新产品来吸引顾客了,必须时时都能玩出新花样。
游戲的指导与评价
由于游戏是幼儿意愿性活动,在幼儿自主的游戏世界里,教师如何把握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支持幼儿游戏行为,并在尊重和支持中引导幼儿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教师在游戏中非常关注的要点。如:在一次游戏活动中,“理发店”里由于无人光顾,三个小朋友无所事事地玩弄着材料,这时教师便走进理发店“理发员,我要剪头发”刚一坐下三个小朋友便一起上前忙开了,一个小朋友拿围布,一个小朋友拿剪刀,一个小朋友拿起梳子,抢着帮教师“剪”头发。忙了好一阵子,一个小朋友喊:“好了,好了。”教师刚想走开,忽然其中一个小朋友想起什么来,拦着教师说:“哎,你还没洗头呢。”于是教师又被他们三个拖到水池旁,依然是三个孩子共同“操作”。直到又有人叫到:“好了,好了。”他们才一起停手。教师站起来说了声“谢谢”后,就接着说了:“你们理发理得这么好,可是大家工作都太忙了,没有空来理发,真可惜。如果你们能上门服务就好了,娃娃家的娃娃头发都很长了。”小朋友一听,说:“那,我们去吧。”教师接着又说:“但是理发店里没人了,有人来理发了怎么办呢?”孩子们便商量开了,在幼儿商量的时候教师来到了娃娃家,对孩子说:“我听说等一下理发店里的营业员要到你家上门服务。”像类似的情景在以后一阶段的游戏中也先后出现过,因此现在我们的孩子在游戏时会出现一个或两个流动的医生、营业员、理发员等角色,而老师也能时刻关注着、协调着幼儿角色间的互动。
游戏活动中的个别化教育形式既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也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游戏中能注意尊重幼儿自立、自主的愿望,通常都是在幼儿有被帮助的需要的时候发出询问:“你需要帮助吗?”或“我可以帮帮你吗?”而在幼儿同意的时候教师不能直接告诉答案而是为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在大(2)班游戏中,超市里很久都没人光顾,于是我们的刘老师便走到超市里问:“今天生意怎么样呀?”“不好呀,都没人来,怎么办呢。”营业员马上就开始诉起了苦。“那你们这里有些什么产品呢?”超市的营业员就拿起了一盒面霜说:“你看这可是我们新进的产品,我妈妈都用的,用了之后呀你的皮肤就会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刘老师马上说:“效果这么好啊,不知道娃娃家的妈妈、理发店里的营业员需不需要?”这时超市的经理就灵机一动,说:“我去请个推销员!”接下来推销员不仅向各游戏推销了面霜,还连带推销了其他各种商品,点心店、理发店等游戏也学到了这方法,相应的广告词更是朗朗上口,生意红火了不少。
我们需要让幼儿先说说在游戏中的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及发现的问题,再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协商等形式共同解决。并用肯定的方式,肯定幼儿的具体行为,如:“你真棒 ”“你帮助了朋友,大家都为你感动了 ”“对于你的想法,我和大家都很赞同哦”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
游戏的设置
游戏活动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在设置游戏时非常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中班有一个主题活动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教师组织小朋友参观了周边的小区,孩子们看到格局不同、风格各异的建筑物无比兴奋,他们七嘴八舌地问:“老师 ,为什么那幢房子比旁边的高那么多?是不是每座房子的旁边都有花园呀?”有的说:“老师这里面是小菜场,我和奶奶去买过菜。那儿有家琴行,我在里面学琴呢。”回到教室孩子们意犹未尽,说:“我们要造个我们自己的小区。”于是建构“锦绣小区”的游戏便油然而生。 又如:大班的小舞台游戏,由于主题的更换,教师想适当调整一下游戏环境,但与孩子们协商时,孩子们却强烈要求继续保留原游戏区。教师采纳了幼儿的意见,并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丰富了更多的游戏材料,孩子们也不断地丰富了其中的角色,有:售票员、报幕员、演员、观众,表演的节目也越来越精彩。
材料的投放
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关系到幼儿的发展。因为材料是幼儿创作的源泉,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不仅投放了主材料,也投放了相当多的辅助材料,如:毛线、布、树枝、树叶、纸杯、泡沫板、糖果纸、纸盒、橡皮泥、吸管等,丰富的材料给了幼儿选择的空间,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满足了幼儿的要求。当然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的教师也走了一些弯路,刚开始我们教师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制作了非常多的逼真的游戏材料,如:点心店里的饺子、馒头、汤包、烧卖等,我们引导幼儿不仅要通过丰富的材料来大胆地表现自我,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如:游戏中美食林里又多了几样新点心:披萨、三明治;超市里又有新产品来吸引顾客了,必须时时都能玩出新花样。
游戲的指导与评价
由于游戏是幼儿意愿性活动,在幼儿自主的游戏世界里,教师如何把握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支持幼儿游戏行为,并在尊重和支持中引导幼儿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教师在游戏中非常关注的要点。如:在一次游戏活动中,“理发店”里由于无人光顾,三个小朋友无所事事地玩弄着材料,这时教师便走进理发店“理发员,我要剪头发”刚一坐下三个小朋友便一起上前忙开了,一个小朋友拿围布,一个小朋友拿剪刀,一个小朋友拿起梳子,抢着帮教师“剪”头发。忙了好一阵子,一个小朋友喊:“好了,好了。”教师刚想走开,忽然其中一个小朋友想起什么来,拦着教师说:“哎,你还没洗头呢。”于是教师又被他们三个拖到水池旁,依然是三个孩子共同“操作”。直到又有人叫到:“好了,好了。”他们才一起停手。教师站起来说了声“谢谢”后,就接着说了:“你们理发理得这么好,可是大家工作都太忙了,没有空来理发,真可惜。如果你们能上门服务就好了,娃娃家的娃娃头发都很长了。”小朋友一听,说:“那,我们去吧。”教师接着又说:“但是理发店里没人了,有人来理发了怎么办呢?”孩子们便商量开了,在幼儿商量的时候教师来到了娃娃家,对孩子说:“我听说等一下理发店里的营业员要到你家上门服务。”像类似的情景在以后一阶段的游戏中也先后出现过,因此现在我们的孩子在游戏时会出现一个或两个流动的医生、营业员、理发员等角色,而老师也能时刻关注着、协调着幼儿角色间的互动。
游戏活动中的个别化教育形式既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也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游戏中能注意尊重幼儿自立、自主的愿望,通常都是在幼儿有被帮助的需要的时候发出询问:“你需要帮助吗?”或“我可以帮帮你吗?”而在幼儿同意的时候教师不能直接告诉答案而是为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在大(2)班游戏中,超市里很久都没人光顾,于是我们的刘老师便走到超市里问:“今天生意怎么样呀?”“不好呀,都没人来,怎么办呢。”营业员马上就开始诉起了苦。“那你们这里有些什么产品呢?”超市的营业员就拿起了一盒面霜说:“你看这可是我们新进的产品,我妈妈都用的,用了之后呀你的皮肤就会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刘老师马上说:“效果这么好啊,不知道娃娃家的妈妈、理发店里的营业员需不需要?”这时超市的经理就灵机一动,说:“我去请个推销员!”接下来推销员不仅向各游戏推销了面霜,还连带推销了其他各种商品,点心店、理发店等游戏也学到了这方法,相应的广告词更是朗朗上口,生意红火了不少。
我们需要让幼儿先说说在游戏中的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及发现的问题,再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协商等形式共同解决。并用肯定的方式,肯定幼儿的具体行为,如:“你真棒 ”“你帮助了朋友,大家都为你感动了 ”“对于你的想法,我和大家都很赞同哦”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