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领导干部实践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来源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joc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由于社会矛盾加剧,利益格局多样化,人的思想多元化,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城乡二元结构差距的扩大等许多现实问题,致使许多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频发,如宜黄事件、孟连事件、乌坎事件。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也不同程度暴露出我们的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实践能力,不能有效应对。因此,亟须提升领导干部的实践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关键词】 社会管理 领导干部 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 罗玉亮,中共安徽省全椒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由于社会矛盾加剧,利益格局多样化,人的思想多元化,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城乡二元结构差距的扩大等许多现实问题,致使许多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频发,如宜黄事件、孟连事件、乌坎事件。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也不同程度暴露出我们的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实践能力,不能有效应对。因此,亟须提升领导干部的实践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影响领导干部实践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干部制度上的缺失
  1. “干部交流”变成了“干部下派”。干部交流作为一个制度是干部人事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也都有500里外异地为官的制度。应当说,干部异地交流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但是,近年来的干部交流,只有省对市、市对县的下派交流,却很少有县与县的交流、市与市的交流。许多下派干部,到基层任职或挂职锻炼挤占了地方本来就有限的位置,致使基层干部一干多年,没有上升的“空间”。职位上升的“天花板”,致使县级以下的领导干部失去了工作的动力而产生懈怠。在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往往向后退而不是向前靠。
  2. “干部年轻化”变成了“干部年龄杠子”。就干部年轻化本身来说,是一件好事,既可以培养年轻干部,也可以解决干部因年龄而出现的空档问题。但是,由于干部下派等因素,致使一批不了解基层、不善于学习,又不懂得尊重基层干部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县市领导的重要岗位。许多地方采用了“切年龄杠子”的办法推进地方的干部年轻化,使用了“一批半生不熟的干部”,加剧了成熟干部走向二线。许多地方规定:科级干部不超过45岁,处级干部不超过50岁,致使一大批经验丰富、精力充沛、具有群众工作方法的干部,人为地退出了领导干部的政治舞台。应当说,县市一级处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部,直接面对基层与群众,不仅要有一定的政策与理论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群众工作经验。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情况下,各种矛盾和利益的显现,更需要干部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而这一能力正是一些年轻干部所不具备的。
  3. “党管干部”变成“党委书记管干部”。党管干部是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变成了党委书记一人管干部,进入组织考察的干部,往往都是书记推荐,组织部门考察,履行组织部长办公会、常委会程序而已。这一方面会导致产生严重的吏制腐败,另一方面致使用人导向产生严重的误差。一些地方的党委领导凭借权力作交易。只要对自己有利,不管是什么干部都能提拔。自己熟悉的干部不到两年就给挪动一个职位;不熟悉的干部,对自己建立“关系网”不利的干部,纵有单位、部门多次举荐,也得不到提拔。这就严重挫伤了大批埋头工作、任劳任怨的务实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干部自身素质的缺失
  1. 只“唯上”不“唯下”,关系最重要。从根本上说,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是一致的,但是实际上有的干部往往为了个人的升迁,只注重对上负责,却不注重对下负责。有的干部不是想把一个地方真正建设好,而是想通过一个地方的平台,尽快出政绩,好走上上一个领导岗位。因而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往往紧跟上级领导,而不顾基层的实际、群众的要求。喜欢喊大口号、做大标语、建“大项目”、搞大场面等。有的提大思路、定大目标、制大规划、搞大拆迁,不惜一切搞建设,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甚至不惜拿财政作抵押从銀行贷款搞建设。一些干部整天围着上级主要领导转,只要上级有要求,就大胆地干,也不管实际情况如何,以上级满意为原则。有的地方本来可以不拆迁,上级领导一句话就拆了,至于百姓的补偿,若工作做不下去,就由机关干部每人包一两户做工作。有的工程本来是不需要做的,但为了迎合上级,硬是规定“上马”,至于工程质量,工程花费多少,没有人去管,基层干部稍有议论,便以“讲政治”为要求,堵住干部的嘴。
  2. 只“为官”不“为民”,党性抛一边。作为一个执政党,党的利益与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一些地方领导为了个人的升迁,往往不顾一切,更多地牺牲了群众的利益。为广大群众服务,往往表现的是为少数“富人”服务,为“富人”服务的目的,也是为自身的利益服务。打着“富民”的旗号,牺牲群众的利益。为“富人”圈地、为“富人”拆迁。借着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等,搞“土地财政”。让群众感到失望,加剧了群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
  3. 只“图虚”不“图实”,高高在上边。现在虽然通讯发达了、交通便利了,但是干部下基层的时间却少得又少了。许多地方干群之间的关系不是“鱼水”关系,而是“油水”关系。基本上看不到干部“走基层、搞调研”,许多干部唯一的工作方式就是“泡会吧”,上面开开会,下面开开会;白天开会,夜晚也开会,把工作变成从“会议中来”到“会议中去”。有的领导干部有许多“新想法”,总是把“个人的想法”当作“班子集体决策”,变成文件下发。至于符合不符合实际,群众满意不满意,能不能执行下去,并没有人关心。
  4. 只“重责”不“重情”,下属当仆人。干部除了工作上有上下级之分外,应当还要有信任、责任、情感,但是,现在有不少的干部却并不懂得这些,有的领导干部把基层干部当作自己家的“仆人”一样使用,动辄喝斥,不顺意就责罚。致使许多基层干部“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事事请示汇报。许多事件之所以久拖不决,就是因为基层的干部在等待上级的答复,而使本来简单的事件复杂化。
  5. 只“唯亲”不“唯能”,树一人之威。对于干部的使用,要量才而用,凭能力与实绩而用。但是,现在有些地方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潜规则”,老实的、正派的、不巴结人的,往往得不到重用。   (三)基层一线干部心态的缺失
  1. “身在一线”,“心在二线”。有的干部感到政治上的无“前途”,经济上的无“盼头”,感情上的无“靠头”,就把党性原则抛到一边了,不管什么重要的工作,到了他哪里,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2.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些干部往往认为“奋斗终身”不如“混到终身”,把“混日子”当作自己工作的主要追求。一个干部如果失去了激情与斗志,只能成为庸庸碌碌的人。
  3. “思想多元化”,“方法简单化”。由于社会矛盾的加剧,利益格局的多样化,带来了群众思想的多元化,干部的思想也是多元化。用人导向和干部使用上的“潜规则”,导致许多基层干部在执行政策的时候,采用了“选择性执行”的办法,只要对自己不利,就想办法“绕着走”,避开矛盾,防止自己掉入矛盾的“漩涡”。导致许多问题越集越多,矛盾越集越深。在许多事件发生时,方法的简单化,加剧了矛盾转化。如不该动用警力时,却往往因为警力的动用,把矛盾引向升级。
  (四)考核评价体系上的缺失
  1. 过多的“指责”和“加压”,让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应付”。特别是“白”加“黑”、“5+2”的提出,对干部进行“重逼加压”的做法,违背了人的基本生存常识。致使许多基层干部心中充满了不满情绪,虽然口头上没有说,但是行为上的迟缓和应付,给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打了大大的折扣。一些不了解基层干部心态和状况的下派领导干部,常常不顾基层的实际,违犯自然规律瞎指挥,有时无端指责基层干部,也给基层干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有人形象地说“十个月的孩子,三个月就要生下来”,基层干部能做到吗?这也是许多“豆腐渣工程”产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2. 过多的“问责”和“一票否决”,使一些基层干部无心在基层工作。“问责”和“一票否决”本身是对的,但是,在操作中,过多的“问责”和“一票否决”,不讲规律、不切实际的工作要求,让基层干部感到无所适从。加上基层工作矛盾众多,待遇过低,生活极其不方便,一些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千方百计“跳出”基层。
  3. 过多的督查与检查,使一些基层干部感到人格受损。特别是每个部门的检查和督查,耗费了基层干部的许多精力。检查和督查本身是好事,但是,检查和督查的内容让许多基层干部感到是一种人格的受损,有人形象地说:“这个社会是你不相信我,我不相信你了。”尤其是许多检查是看文字材料的,弄得许多秘书整天围着材料转,在电脑上造假。谁的资料多,谁的工作就好,就能够评上先进,助长了基层工作不实,“造假”成风。
  二、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实践能力
  1. 正视现有的干部制度,按照“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配备班子。不搞“一刀切”,“切一刀”,真正让那些经验丰富、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在重要岗位上任职。提倡干部年轻化,但是,不要炒作,让20岁镇长、30岁县市长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干部交流体现“全方位、多角度”。既要让上面的干部“下得去”,又要让下面的干部“上得来”。层层遴选干部,让年轻干部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在基层工作感到有希望、有盼头。要让上级机关的干部到基层锻炼,同样,也应当让基层的干部到上级机关锻炼。只有让干部实现上下、左右、内外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才能让干部感受到基层的艰苦、复杂、矛盾,感受到上级机关的严谨、严肃、严格、严密。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对群众工作的认识。
  2. 真正注重干部“德”的培养,提升干部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需要的能力。要体现出用人上的公平公正,要在人格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干部,真正发挥每一个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能够像孟连市领导干部那样,真正把群众的利益高举过头,实现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的转换,解决群众对政府“老不信”的问题,真正密切干群关系。把工作主要精力从“迎来送往”中释放出来,“身入”基层,调查研究,思考问题,化解矛盾,寻找方法,提升能力,融洽感情,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出贡献。
  3. 真正注意关心基层干部,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要切实打破干部提拔使用上的“天花板”现象,让基层感到有上升的空间。并注重“用思想引导人、用制度约束人、用激励鼓舞人、用感情感动人”的方法去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解决“高压”、“问责”、“督查”、“一票否决”等解决不了的问题。真正使那些老实的、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有“前途”,经济上有“盼头”,感情上有“靠头”。
  4. 加快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真正实现“透明政府”。只有让政府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解决政府执行力的问题、信任度的问题、效率效能的问题、干部腐败的问题、公务员道德上的问题等。把现在政府过多的“替民做主”变成“由民做主”,真正实现社会管理从过去的“社会控制”到“社会自治”。一个社会,只有群众感到有了尊严,社会才会真正实现和谐和稳定。
  5. 解决基层干部视野问题,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现在基层社会矛盾很多,许多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如老民师、老村医、老战士等,社会分配机制和养老保障机制上的不公,引发的上访事件很多,新农村建设、城市改造等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但是基层干部的一些旧观念禁锢了他们的视野,认为“不上互联网,照样能干事”、“花钱可以保平安,用力就能保稳定”、“考验是上面的事,与自己无关”、“环保是软的,发展是硬的”等,致使许多基层干部工作思路不宽、执政理念不强,出现了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四个危险”,必须要从根本上去解决。只有基层干部能够提高“六个本领”:激发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从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我加压“求绩”、多种方式“评绩”、自设擂台“摆绩”、客观公正“考绩”,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稳定,达到长治久安。
  责任编辑:达名流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 政治精英作为政治权力的掌握者和使用者,其价值观与行为倾向更是对大众利益的综合和输入起着决定作用,因此相关的研究也显得更为迫切。本文凭藉问卷抽样调查所采集的相关数据,对作为当代新型干部精英群体中的局部,即上海局处级领导干部的价值观进行粗略的描述,并对照WVS中国数据和上海市民调查相关数据,寻找不同群体在目的价值取向和工具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探寻地方政治精英的个体德性与集体行动逻辑。  【
期刊
讲党性,是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最基础的政治要求、最基本的政治素质。组织部门是协助党委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部门,组织部长是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带头人,理应修炼最坚强的党性。笔者认为,组织部长要作讲党性的表率,关键是要努力涵养“梅兰竹菊”的优良品质。  组织部长应效梅之先天下春,涵养“勇于争先、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组织部长就要做到负重奋进,在压力面前绝不低头,以充沛的精力研究、部属、协调、推动组
期刊
【内容提要】 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教化是一种文化影响力,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通过一定的措施对民众实施社会化规范的教育、感化过程,达到社会的稳定。执政党、政府及行政官员是社会教化的重要主体,有责任推行社会教化。当今社会教化存在教化活动匮乏、手段单一、方式不当等问题,要通过加强领导、宣传教化、移风易俗、行为外现等措施推动社会教化的实施。抓好社会教化,同时辅之以政令法规和社会管理,才能使社
期刊
ACCA(全球最具规模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的简称)高级财会管理人员素质是能够把组织中的优秀财会管理人员和一般人员区分开来,并能预测优秀者在工作中取得优良表现和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主要指标。  本刊2012年第4期以“ACCA高级财会管理人员案例教学法”为例,探讨了新时期领导者素质开发的教学方法,因为案例教学法的直观性和典型性,该探讨在教学一线中引发了较大的反响。为了深入解读领导
期刊
我们常讲,领导干部要有哲学思维。所谓哲学思维就是一种高层次的思考能力和思维素质。哲学,本意就是智慧,它是关于智慧和思考的学问。1978年,陈云回忆起当年在延安时期学习哲学的情形,深有感触地说,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对领导而言,善于思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作为领导,一方面,要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道路;另一方面,要引导群众在正确的道路上奋勇前进。这里如何选择正确的道路,就
期刊
新任领导干部通常都满怀理想抱负,希望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展示自我。然而从以往的实践来看,一些新任领导干部不能妥善处理与前任之间的关系,影响工作开展甚至导致自己陷入困境的情形时有发生。有鉴于此,笔者以为新任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正确处理与前任的关系,务必要做到“四要四忌”:  一要前后连贯忌划清界限。少数新任领导干部出于怕担责任的心理,不敢、不愿接手前任留下的苦事、难事、难以短期见效的麻烦事,急于和前
期刊
大学生村官、原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村党支部副书记高金磊荣获“CCTV2011年度三农人物奖”。作为最年轻的全国年度三农人物,他为20多万大学生村官赢得了殊荣,在全国亿万人民面前展现了新时期大学毕业生的崭新形象。湖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湖北省从2008年开始启动大学生村官工作。四年来,相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真心爱护、真心关怀、真正重视大学生村官,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待遇保
期刊
【内容提要】 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机关党建自身的发展要求高校机关党建工作必须创新。现阶段高校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务、党务任务重而人员配备不足、机关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且经费不足、机关与基层联系不够、日常工作与专题活动冲突等亟待破解的矛盾。据此,在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党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自身建设和创新工作载体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校机关 党建 创新  【作者简介】
期刊
【内容提要】 本文以武汉工业学院“一二·九”团支部风采大赛为例,探索了班团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对大赛实施过程及成效的分析,重点探讨了班团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关系,以及班团文化建设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班团文化 建设 探索 思考  【作者简介】刘丰林,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王雪峰,武汉轻工大学团委书记;刘竞,武汉轻工大学团委副书记;袁文,武汉轻工大学思想政治教
期刊
当今社会,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脑力劳动大量增加,体力活动机会减少,闲暇时间增多。生活方式的变化使现代人的生活更加舒适,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由于缺乏体力活动,人体机能正在发生退化;二是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社會竞争的加剧,使当代人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压力。长此以往,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对人类自身的身体健康不利。  研究发现,运动锻炼可以使个体的紧张体验降低,焦虑状态减轻。通过运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