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设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别出心裁地导入新课、改进实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主体学习以及及时反馈都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上要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高低。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兴趣越大,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因此,作为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要的就是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谈几点粗浅的尝试和体会。
一、设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標、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案时都要从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考虑,不能照搬书本和教参书。设定《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目标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课堂教学时间等因素,“惯性”的知识内容没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而是把重点放在探究实验上,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课堂上时间相对充裕,而且通过师生合作解决了学生能力水平差异的问题,所以能完整地按照“创设情景一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的过程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体验了自己探究获得成功的愉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往往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过分强调所谓的全面,常常会得不偿失。
二、创设激发兴趣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可精心准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新奇直观的实验、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导入新课。这样就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如用小激光灯沿着黑板或者白墙照射引入光的直线传播,看自己在镜中的像引入平面镜。在导入“汽化”的内容,教师用手指沾水在黑板上写字,让学生观察字迹的变化;教师让学生听口令先走起来然后突然停止,让学生体验“惯性”。在引入“大气压强”的内容时,取两支粗细相差不大的试管,向大试管里注满水,将小试管底朝下放入大试管中,(小试管有一半插入大试管即可),这时有一部分水被排挤出去。当把两试管一起倒过来松开拿小试管的手时,小试管不下落,而是上升。这样导入新课,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形象直观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教学创造了情感条件。虽然教无定法,但如果能做到因人因地,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物理实验
重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很多知识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展现物理现象,找出物理规律,学习物理知识,从而得到培养能力的目的。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学生的大量练习相结合,基本上由教师手把手讲授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实验注意事项,真正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实验观点、实验结论的很少。虽然在实验中学生也可以获得知识,但学生无法体会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很难实现。但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探究实验越来越被重视,这种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分析归纳→获得结论→评价与交流。与验证性实验相比,它的优点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以前,要多下一番功夫想方设法将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有意识的创设一种探究氛围,扩大探究空间和思维空间,并能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寻找新的突破口。例如: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放手让学生去结合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1)音叉的振幅不易观察,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其振幅的大小?(2)这一实验中我们应观察什么?如何记录实验现象?(3)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实验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同学们很好完成了本探究实验,并设计出了几种新的探究方案,而且还学到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转换法(变微观为宏观)——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推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幅。因此,用物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的层面上,要有创造性地去探索和发现。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上要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高低。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兴趣越大,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因此,作为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要的就是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谈几点粗浅的尝试和体会。
一、设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標、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案时都要从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考虑,不能照搬书本和教参书。设定《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目标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课堂教学时间等因素,“惯性”的知识内容没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而是把重点放在探究实验上,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课堂上时间相对充裕,而且通过师生合作解决了学生能力水平差异的问题,所以能完整地按照“创设情景一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的过程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体验了自己探究获得成功的愉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往往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过分强调所谓的全面,常常会得不偿失。
二、创设激发兴趣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可精心准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新奇直观的实验、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导入新课。这样就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如用小激光灯沿着黑板或者白墙照射引入光的直线传播,看自己在镜中的像引入平面镜。在导入“汽化”的内容,教师用手指沾水在黑板上写字,让学生观察字迹的变化;教师让学生听口令先走起来然后突然停止,让学生体验“惯性”。在引入“大气压强”的内容时,取两支粗细相差不大的试管,向大试管里注满水,将小试管底朝下放入大试管中,(小试管有一半插入大试管即可),这时有一部分水被排挤出去。当把两试管一起倒过来松开拿小试管的手时,小试管不下落,而是上升。这样导入新课,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形象直观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教学创造了情感条件。虽然教无定法,但如果能做到因人因地,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物理实验
重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很多知识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展现物理现象,找出物理规律,学习物理知识,从而得到培养能力的目的。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学生的大量练习相结合,基本上由教师手把手讲授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实验注意事项,真正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实验观点、实验结论的很少。虽然在实验中学生也可以获得知识,但学生无法体会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很难实现。但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探究实验越来越被重视,这种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分析归纳→获得结论→评价与交流。与验证性实验相比,它的优点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以前,要多下一番功夫想方设法将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有意识的创设一种探究氛围,扩大探究空间和思维空间,并能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寻找新的突破口。例如: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放手让学生去结合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1)音叉的振幅不易观察,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其振幅的大小?(2)这一实验中我们应观察什么?如何记录实验现象?(3)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实验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同学们很好完成了本探究实验,并设计出了几种新的探究方案,而且还学到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转换法(变微观为宏观)——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推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幅。因此,用物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的层面上,要有创造性地去探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