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推行,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有了较大发展。然而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形势来看,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农村地区教育经费不足、师资力量短缺、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管理体制偏差等问题尤为严重,所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迫在眉睫,尤其要要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建设,给予农村地区更多的政策倾斜,这也符合我们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只有教育发展了,才能培养出大量的人才,推动西部地区发展,推进农村发展,实现城乡统一发展,进而提升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西部地区 乡村义务教育 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303-01
一、铁锁乡中心校教育现状
铁锁乡位于大姚县境内西北部,距县城金碧104公里,地处楚雄、大理和丽江三州交汇处,与大理宾川、丽江永胜隔江相望,素有“鸡鸣三县,水流两江”之说。相传,铁锁在明朝时期隶属大理国,是一個少数民族部落,明朝万历二年当地土司暴动,邹督军应龙平定叛乱后,汉人逐步迁入,并占踞了这个物产丰富的地区,而原有少数民族则被迫迁往四山居住。
全乡设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3所,村组小学18所,校舍面积12185平方米;教师94人;小学在校生700多人,中学在校生400多人。中心学校,由于交通闭塞,住户分散,学生们“走读”、干家务、干农活锻炼了身体磨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由于教学管理、教师素质、教学环境、家长思想等因素影响,因此铁锁乡教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在云南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的今天,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再次为世人所关注。
二、 铁锁乡中心校教育现状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整个铁锁乡基本上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村民接触外来文化很少 ,思想封建水平落后保守。和学生的父母交流中“你认为男孩和女孩受教育方面平等”一项的占95%,但认为女孩应该早点去找一份工作赚钱的思想在村民中还是根深蒂固的。更加让人吃惊的是有20%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主要采取棍棒教育”。
交通不便,信息流通受阻。铁锁乡地处山区,村民居住分散,很少走出去,目前从铁锁乡政府驻地到三岔河镇也还是一条石子路。据当地村民讲,在过去没有路,不能通车,只能步行,秋天收的粮食只能靠人背,一遇到雨天,河水暴涨,道路被封死,学生只能停课,即便是家里突然发病的病人,也只是干着急没办法。
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发展落后。铁锁乡大部分村庄都是以农作物收入为主,生产的粮食主要是自给自足,而且没有任何科技支持。村民只能靠天吃饭,一旦遭受天灾,损失就十分严重。每一年除去基本生活费,根本没法让所有的孩子同时上课,这就导致许多初中毕业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已经辍学,外出打工,寻求其它出路的情况时常发生。经济落后,发展迟缓,使得农民在生存线上挣扎,在贫穷与摆脱贫穷的边缘徘徊,因此无暇思考教育的重要性。
上级教育机关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重视不够,缺少发生改变的动力。主要表现在:(1)对教师能力的培养,考核力度不够,使得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无法提高,知识的更新替换无从谈起。(2)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严重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据大部分乡村教师反应,他们授课需要的辅导资料由自己进城买,同时学校管理没有到位,师资力量不足,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中,大部分是中专学历,而且大多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
(二)主观原因
当地人们思想保守,家长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根本谈不上传授他们的孩子一些课本的知识。家长们普遍还没有危机,根本谈不上传授他们的孩子一些课本的知识。家长们普遍还没有危机感, 父母只是把供子女上学当作自己的一项义务,甚至有的家长只是为了让孩子在学校长大到可以外出打工的年龄,并不关心他们是否学到知识,让他们在学校混到16、17岁再回来家里帮忙或打工。还有的家长以为教孩子与他们就没有太大关系,那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成绩一般的学生就自动放弃学业,早点去打工了,家长也就来了个顺水人情,当我们问到孩子们的将来时,一半家长表示没打算,没想过。
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不丰富,通常只是围绕在家长周围,灌输了太多家长们那种传统的思想,简直是“小大人”。缺乏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获取信息途径少,视野不够广阔,缺乏城市里小孩的那种远大志向。
三、提高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进行质量监控,最重要的是国家要确立义务教育基准,建立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确保贫困地区学生享有真正的义务教育。应规定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生师比、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最低标准,制定改造低于义务教育国家基准办学条件以下学校的时间表。
(二)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降低辍学率。一是依法治教,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为本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建立完整的、操作性强的“辍学”制约机制。确保青少年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家长不得让其子女停学。
(三)改革农村教育课程设置,促进西部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等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向综合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四)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的发展。一是改善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教育投入重点向西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硬环境的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二是完善教师编制核定办法,适当增加西部农村地区教师编制。三是改革教育人事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格限制农村教师的准入制度,完善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准入制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四是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建立以县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为原点,以片重点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为基点,以完全小学为散点的师资培训网络,并定期对各校的常规教研和教育科研进行考核评估。
(五)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工负责、责权明确、运行规范、稳定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制度,逐步实现农村教育的办学主体由地方转向中央。对于西部特别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投入可以试行完全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不再要求贫困地区配套资金。
改变农村目前教育现状,不是单通过国家帮助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努力,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孟智:《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二期。
[2]王嘉毅:《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3]刘新科:《西部农村教育现状、问题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3期。
[4]杨令平:《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形势分析》,《教育研究》,2010年第8期。
[5]张雳:《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教育探索》2008年第8期。
[作者]王梦昆,女,云南大姚县人,毕业于楚雄师范学院小学初等教育专业,现任教于大姚县铁锁乡中心学校,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西部地区 乡村义务教育 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303-01
一、铁锁乡中心校教育现状
铁锁乡位于大姚县境内西北部,距县城金碧104公里,地处楚雄、大理和丽江三州交汇处,与大理宾川、丽江永胜隔江相望,素有“鸡鸣三县,水流两江”之说。相传,铁锁在明朝时期隶属大理国,是一個少数民族部落,明朝万历二年当地土司暴动,邹督军应龙平定叛乱后,汉人逐步迁入,并占踞了这个物产丰富的地区,而原有少数民族则被迫迁往四山居住。
全乡设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3所,村组小学18所,校舍面积12185平方米;教师94人;小学在校生700多人,中学在校生400多人。中心学校,由于交通闭塞,住户分散,学生们“走读”、干家务、干农活锻炼了身体磨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由于教学管理、教师素质、教学环境、家长思想等因素影响,因此铁锁乡教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在云南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的今天,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再次为世人所关注。
二、 铁锁乡中心校教育现状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整个铁锁乡基本上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村民接触外来文化很少 ,思想封建水平落后保守。和学生的父母交流中“你认为男孩和女孩受教育方面平等”一项的占95%,但认为女孩应该早点去找一份工作赚钱的思想在村民中还是根深蒂固的。更加让人吃惊的是有20%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主要采取棍棒教育”。
交通不便,信息流通受阻。铁锁乡地处山区,村民居住分散,很少走出去,目前从铁锁乡政府驻地到三岔河镇也还是一条石子路。据当地村民讲,在过去没有路,不能通车,只能步行,秋天收的粮食只能靠人背,一遇到雨天,河水暴涨,道路被封死,学生只能停课,即便是家里突然发病的病人,也只是干着急没办法。
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发展落后。铁锁乡大部分村庄都是以农作物收入为主,生产的粮食主要是自给自足,而且没有任何科技支持。村民只能靠天吃饭,一旦遭受天灾,损失就十分严重。每一年除去基本生活费,根本没法让所有的孩子同时上课,这就导致许多初中毕业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已经辍学,外出打工,寻求其它出路的情况时常发生。经济落后,发展迟缓,使得农民在生存线上挣扎,在贫穷与摆脱贫穷的边缘徘徊,因此无暇思考教育的重要性。
上级教育机关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重视不够,缺少发生改变的动力。主要表现在:(1)对教师能力的培养,考核力度不够,使得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无法提高,知识的更新替换无从谈起。(2)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严重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据大部分乡村教师反应,他们授课需要的辅导资料由自己进城买,同时学校管理没有到位,师资力量不足,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中,大部分是中专学历,而且大多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
(二)主观原因
当地人们思想保守,家长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根本谈不上传授他们的孩子一些课本的知识。家长们普遍还没有危机,根本谈不上传授他们的孩子一些课本的知识。家长们普遍还没有危机感, 父母只是把供子女上学当作自己的一项义务,甚至有的家长只是为了让孩子在学校长大到可以外出打工的年龄,并不关心他们是否学到知识,让他们在学校混到16、17岁再回来家里帮忙或打工。还有的家长以为教孩子与他们就没有太大关系,那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成绩一般的学生就自动放弃学业,早点去打工了,家长也就来了个顺水人情,当我们问到孩子们的将来时,一半家长表示没打算,没想过。
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不丰富,通常只是围绕在家长周围,灌输了太多家长们那种传统的思想,简直是“小大人”。缺乏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获取信息途径少,视野不够广阔,缺乏城市里小孩的那种远大志向。
三、提高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进行质量监控,最重要的是国家要确立义务教育基准,建立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确保贫困地区学生享有真正的义务教育。应规定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生师比、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最低标准,制定改造低于义务教育国家基准办学条件以下学校的时间表。
(二)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降低辍学率。一是依法治教,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为本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建立完整的、操作性强的“辍学”制约机制。确保青少年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家长不得让其子女停学。
(三)改革农村教育课程设置,促进西部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等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向综合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四)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的发展。一是改善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教育投入重点向西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硬环境的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二是完善教师编制核定办法,适当增加西部农村地区教师编制。三是改革教育人事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格限制农村教师的准入制度,完善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准入制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四是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建立以县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为原点,以片重点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为基点,以完全小学为散点的师资培训网络,并定期对各校的常规教研和教育科研进行考核评估。
(五)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工负责、责权明确、运行规范、稳定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制度,逐步实现农村教育的办学主体由地方转向中央。对于西部特别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投入可以试行完全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不再要求贫困地区配套资金。
改变农村目前教育现状,不是单通过国家帮助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努力,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孟智:《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二期。
[2]王嘉毅:《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3]刘新科:《西部农村教育现状、问题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3期。
[4]杨令平:《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形势分析》,《教育研究》,2010年第8期。
[5]张雳:《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教育探索》2008年第8期。
[作者]王梦昆,女,云南大姚县人,毕业于楚雄师范学院小学初等教育专业,现任教于大姚县铁锁乡中心学校,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