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而又比较抽象的学科,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清晰,声像结合,动感强等优势,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促使学生充满兴趣的参与教学活动,使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展示,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获取知识,使课堂教学充满色彩与活力。最终达到课堂丰富多彩,学生兴趣盎然。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兴趣;唤起兴趣;激发兴趣;提升兴趣
小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如果能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课堂教学充满色彩与活力,也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参与教学活动时更加兴趣盎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
在诸多学科中,大家普遍认为数学较为单调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也不像语文课那样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若不在教学设计上花点心思,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常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借用多媒体这个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教刚入学的学生,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就教给学生这样的顺口溜:“①象粉笔;②象鸭子;③象耳朵,④象小旗;⑤象钩子;⑥象口哨;⑦象银锄;⑧象葫芦;⑨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为了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一点,我也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夸张并表达带有强烈情感和一些肢体语言。尤其是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更是注意措词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课堂中“你真棒”,“你真有想法”等激励性语言充满课堂,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适时渗透学生之间的评价意识,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功能,使学生都快乐地上数学课,盼望着上数学课,乐意地探究数学问题。
2.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领会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数学教材的显著特点是每一节都安排了典型的例题,这些例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与设计,符合各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特别是低年级教材更是图文并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可根据内容设计教学情境,把无声的图文变成有声的语言,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进行情感铺垫。如,我在执教“9加几”一课时,新课开始的时候,我创设这么一个情境:大屏幕上显示学校的大门,问:这是什么地方?接着请小朋友跟随电脑显示一同去参观学校,这时屏幕上出现运动场,播放同学们踢足球的激烈场面。课件演示先来了9个男生,又跑来3个男生,老师相机提问,请同学们看图提问题。情境生动形象,条理清晰,数量明确,使学生便于接受,利于理解,激发学生积极投入思考中去,竞相发言,大胆表述,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动手动脑,激发兴趣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
如,我在讲授“11~20各数的认识”时,根据学情调查,11~20各数的数数每个学生都能琅琅上口,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淡化了数数的教学,着重强调了在数数的基础上了解数的组成,从而掌握数的读法。于是,我选择运用课件演示轻松地分解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建立数感。在教学中我这样设计:屏幕依次出示10根小棒,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根小棒?接问有几个一?接着演示把10根捆成一捆,告诉学生这为一个十,那么再添上一根,有几个一,几个十?通过演示,学生轻松地就看出所出小棒里有几个十,几个一?之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去摆一摆小棒,身边去找一找、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11~20这些数,通过学生对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获得用数学的体验,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我常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精心设计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如,教“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会“几个几是多少?”即口诀“几几得几”,从而延伸到体会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自主选择,提升兴趣
1.自主选择算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鼓励算法多样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定下固定模式,而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多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算法。如,在教“和‘9加几’的进位加法相对应的退位减法‘14—9’”时,出示小兔给小动物分铅笔,因为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兴趣一下调动起来,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出现了好几种方法:14-9 = 想法①:10-9 = 1 1+4 = 5 想法②:14-10 = 4 4+1 = 5 想法③:14-4 = 10 10-5 = 5 想法④:9+( ) = 14 通过讨论让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探究各种算法的过程,了解存在着的多种解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自主选择多角度提问题
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低年级学生学提问题,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如,一幅植树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中数量关系,大胆提问题,有说:“有5个男同学,有7个女同学,一共有几人?”有说:“浇水的4人,挖土的8人,挖土的比浇水的多几人?”… …学生你争我抢,情绪高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消除了学习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也会因借助多媒体搭建的平台而更加浓厚。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兴趣;唤起兴趣;激发兴趣;提升兴趣
小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如果能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课堂教学充满色彩与活力,也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参与教学活动时更加兴趣盎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
在诸多学科中,大家普遍认为数学较为单调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也不像语文课那样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若不在教学设计上花点心思,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常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借用多媒体这个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教刚入学的学生,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就教给学生这样的顺口溜:“①象粉笔;②象鸭子;③象耳朵,④象小旗;⑤象钩子;⑥象口哨;⑦象银锄;⑧象葫芦;⑨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为了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一点,我也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夸张并表达带有强烈情感和一些肢体语言。尤其是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更是注意措词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课堂中“你真棒”,“你真有想法”等激励性语言充满课堂,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适时渗透学生之间的评价意识,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功能,使学生都快乐地上数学课,盼望着上数学课,乐意地探究数学问题。
2.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领会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数学教材的显著特点是每一节都安排了典型的例题,这些例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与设计,符合各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特别是低年级教材更是图文并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可根据内容设计教学情境,把无声的图文变成有声的语言,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进行情感铺垫。如,我在执教“9加几”一课时,新课开始的时候,我创设这么一个情境:大屏幕上显示学校的大门,问:这是什么地方?接着请小朋友跟随电脑显示一同去参观学校,这时屏幕上出现运动场,播放同学们踢足球的激烈场面。课件演示先来了9个男生,又跑来3个男生,老师相机提问,请同学们看图提问题。情境生动形象,条理清晰,数量明确,使学生便于接受,利于理解,激发学生积极投入思考中去,竞相发言,大胆表述,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动手动脑,激发兴趣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
如,我在讲授“11~20各数的认识”时,根据学情调查,11~20各数的数数每个学生都能琅琅上口,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淡化了数数的教学,着重强调了在数数的基础上了解数的组成,从而掌握数的读法。于是,我选择运用课件演示轻松地分解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建立数感。在教学中我这样设计:屏幕依次出示10根小棒,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根小棒?接问有几个一?接着演示把10根捆成一捆,告诉学生这为一个十,那么再添上一根,有几个一,几个十?通过演示,学生轻松地就看出所出小棒里有几个十,几个一?之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去摆一摆小棒,身边去找一找、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11~20这些数,通过学生对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获得用数学的体验,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我常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精心设计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如,教“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会“几个几是多少?”即口诀“几几得几”,从而延伸到体会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自主选择,提升兴趣
1.自主选择算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鼓励算法多样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定下固定模式,而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多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算法。如,在教“和‘9加几’的进位加法相对应的退位减法‘14—9’”时,出示小兔给小动物分铅笔,因为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兴趣一下调动起来,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出现了好几种方法:14-9 = 想法①:10-9 = 1 1+4 = 5 想法②:14-10 = 4 4+1 = 5 想法③:14-4 = 10 10-5 = 5 想法④:9+( ) = 14 通过讨论让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探究各种算法的过程,了解存在着的多种解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自主选择多角度提问题
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低年级学生学提问题,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如,一幅植树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中数量关系,大胆提问题,有说:“有5个男同学,有7个女同学,一共有几人?”有说:“浇水的4人,挖土的8人,挖土的比浇水的多几人?”… …学生你争我抢,情绪高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消除了学习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也会因借助多媒体搭建的平台而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