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是音乐课程表现的基本要求。因此,音乐教学中应不断拓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初中音乐课教学的优势,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平台,为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创新实践能力架桥铺路。
1 营造良好在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哈佛名言)如何使学生的问题真正成为课堂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他们自己发现的、有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两个条件。前者是指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威胁和压力,始终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之中;后者是指个体没有受到限制、自由自在地参与、无拘无束地创造。自由安全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相互信任的课堂氛围,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合作探究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在一种安全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学习和探究,敢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因为,学生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到信任、理解、尊重和宽容,进而产生愉悦的情绪情感,才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到创造性的活动中去,敢于说出疑惑、发表见解、提出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连带想起其他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具体做法是:既不允许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也不要求学生按图数骥地从音乐中衍化出一段情节或一个故事,而要有分寸地启发学生,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感受音乐,展开想象,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3 创设问题有利于激励学生发现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盲目地、被动地接受老师“指挥”,这主要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会问、能问。我们以竞赛的形式来解答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时可以指定某组成员以接力赛的方式回答。答对时答方得分,否则问方得分。这一竞赛形式把课堂气氛掀向高潮,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有的同学觉得用语言描述不足以表达自己的理解,还要用乐器演示,以证实自己的结论。正是通过类似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搜寻、发现、探索、解决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交融,成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4 抓住心理需要诱导学生主动探讨问题
需要,具有追求探究的倾向,是积极行动的内在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如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创造性需要等等。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笔者借助春节联欢晚会、电视歌手大赛和《同一首歌》等大型歌舞演唱会推出的新歌以及流行歌曲,利用音乐课堂,让学生一展嘹亮歌喉,来个模仿秀,再将“原唱”与“模仿”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在模仿中提升自己,以此满足同学们的成就性需要。笔者利用音乐课堂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歌曲对唱、为歌伴舞、为曲配乐等,让学生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给学生构建一个释放激情、展示才华的平台。青少年学生乐于求异、求新、求奇,为此,笔者在课堂上总要留出一定“自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唱、去舞、去想象。
5 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趋力。初中学生正直青春年少,富有理想和追求,学习音乐的动机会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想当歌星、有的想当舞蹈家、有的想做音乐大师;有的是自己爱好、有的是父母之命、有的是受明星效应的影响、有的则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褒奖和同学的称赞……面对学生的如此多层次的音乐学习动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激发其学习兴趣。首先,以情激趣,唤起学习动机。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景、问题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启思。其次,科学评价,激发创新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一方面,以掌声和“真棒”、“高见”、“见解独特”等简短而真诚的表扬,使学生看到希望、增添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诱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潜能、尝试创新;另一方面,用延迟评价的办法,给学生一个再认识、再理解、再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忽略“结论”重视“过程”。
实践证明,在初中音乐课教学中尝试欣赏、活动、探究式教学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封存的联想,开启了幽闭的心智。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尝试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探究知识、创新思维、拓展能力。
1 营造良好在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哈佛名言)如何使学生的问题真正成为课堂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他们自己发现的、有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两个条件。前者是指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威胁和压力,始终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之中;后者是指个体没有受到限制、自由自在地参与、无拘无束地创造。自由安全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相互信任的课堂氛围,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合作探究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在一种安全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学习和探究,敢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因为,学生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到信任、理解、尊重和宽容,进而产生愉悦的情绪情感,才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到创造性的活动中去,敢于说出疑惑、发表见解、提出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连带想起其他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具体做法是:既不允许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也不要求学生按图数骥地从音乐中衍化出一段情节或一个故事,而要有分寸地启发学生,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感受音乐,展开想象,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3 创设问题有利于激励学生发现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盲目地、被动地接受老师“指挥”,这主要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会问、能问。我们以竞赛的形式来解答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时可以指定某组成员以接力赛的方式回答。答对时答方得分,否则问方得分。这一竞赛形式把课堂气氛掀向高潮,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有的同学觉得用语言描述不足以表达自己的理解,还要用乐器演示,以证实自己的结论。正是通过类似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搜寻、发现、探索、解决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交融,成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4 抓住心理需要诱导学生主动探讨问题
需要,具有追求探究的倾向,是积极行动的内在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如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创造性需要等等。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笔者借助春节联欢晚会、电视歌手大赛和《同一首歌》等大型歌舞演唱会推出的新歌以及流行歌曲,利用音乐课堂,让学生一展嘹亮歌喉,来个模仿秀,再将“原唱”与“模仿”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在模仿中提升自己,以此满足同学们的成就性需要。笔者利用音乐课堂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歌曲对唱、为歌伴舞、为曲配乐等,让学生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给学生构建一个释放激情、展示才华的平台。青少年学生乐于求异、求新、求奇,为此,笔者在课堂上总要留出一定“自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唱、去舞、去想象。
5 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趋力。初中学生正直青春年少,富有理想和追求,学习音乐的动机会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想当歌星、有的想当舞蹈家、有的想做音乐大师;有的是自己爱好、有的是父母之命、有的是受明星效应的影响、有的则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褒奖和同学的称赞……面对学生的如此多层次的音乐学习动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激发其学习兴趣。首先,以情激趣,唤起学习动机。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景、问题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启思。其次,科学评价,激发创新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一方面,以掌声和“真棒”、“高见”、“见解独特”等简短而真诚的表扬,使学生看到希望、增添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诱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潜能、尝试创新;另一方面,用延迟评价的办法,给学生一个再认识、再理解、再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忽略“结论”重视“过程”。
实践证明,在初中音乐课教学中尝试欣赏、活动、探究式教学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封存的联想,开启了幽闭的心智。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尝试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探究知识、创新思维、拓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