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下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研究综述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外来务工人员较为倾向将孩子带到自己所在的城市,这也导致所在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越来越多,但是流入城市的教育资源有限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使得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日益严峻,也使得社会更加关注教育公平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公平  随迁子女  义务教育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育公平
  在谈到教育公平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了一下公平与平等的关系。公平,人们很容易想到平等。其实,公平的不一定是平等的,反之亦然。平等强调的是一种社会事实或结果是否对每一个人是无差别的,它是人们对社会状态的客观认识。而公平则强调实现平等的手段、过程、机制是否是公正无偏袒的。
  (二)农民工随迁子女
  在城市工作和居住但未取得城市户口的农民的子女.特指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有学习能力的适龄儿童和少年[2]。
  (三)义务教育
  我国的义务教育是指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8]。
  二、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
  截止到2012年,全国有进城务工农民超过2亿人,农民工随迁子女1 400多万人,每8个城镇儿童中就有1个是流动儿童。
  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教育隐含了民主教育的思想,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思想。
  三、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进城务工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它主要体现在政策执行不力、受教育机会不均等以及社会歧视等。因此,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方面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
  由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先后实施一系列措施加以缓解,其中,“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的颁布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考虑到自身利益的因素导致“两为主”政策的实施并不乐观。总体而言,流人地教育部门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政策性文件的执行实际上成了一句口号[4]。
  (二)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导致流出地政府依户籍投入的义务教育经费无法随迁入流入地,流入地政府的义务教育经费又仅供当地适龄子女使用,其难以承受大量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因而导致了许多直接财政问题。
  (三)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公立学校的门槛高
  首先,尽管政策层面上要求取消农民工随迁子女交纳借读费,但实际上学校为了限制人学,大部分需要交纳入学费用(借读费、赞助费),这种歧视性的收费对于家庭经济基础薄弱,收入低的农民工而言不能承担;其次,身份認定程序过于严格,入学需要三证:农村户籍证明、暂住证、合法务工证明(劳动合同和交纳社保证明),三证齐全,才能由政府统筹安排到公立学校就读并免交借读费。
  四、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设立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专项资金,实施教育券制度
  在美国实行的教育凭证制度,即由户口所在地的教育管理机构给学生发放就学凭证,学生可以凭“就学凭证”,选择任何学校读书,也可以到外地学校上学。学校则将收到的“教育凭证”向政府兑换教育拨款。教育券制度的主要特点是“钱随人走”,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采用教育券的方式实施,可以消除户籍制对学生自由流动的不利影响。学校凭学生缴纳的教育券在当地政府兑换,教育经费的分配与流动学生规模相匹配,有利于学校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1]。
  (二)改革办学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并规范其学校的管理
  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兴办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学校供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就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现实状况是,民间办学的手续繁杂,使部分有爱心、有能力人士对办学望而却步。政府应转变职能,简化办学手续,为社会力量办学提供方便[7]。
  (三)兼顾各方利益,促使“两为主”政策有效实施
  大多学者认为,“两为主”政策的有效实施对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有很重要的影响,对促进教育公平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完善“两为主”政策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尹娇容认为,应从流入地政府的政策完善为主,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第一,增强流入地政府财力,使其能够履责;第二,完善政府间责任划分,使其愿意履责;第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使其不得不履责[4]。
  如前所述,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中存在多种问题,这种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危害的不仅是随迁子女这部分群体,更多的是危害整个中华名族的未来发展。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外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普遍关注,已有了新的焦点,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研究的资料不断丰富起来,为进一步深人细致地研究外来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提供了可能。总之,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基础薄弱,问题错综复杂,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关注,从而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更加促进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田慧生,吴霓.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吴霓,朱富言.农民工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高丽敏.浅析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现状及影响[J].科教导刊:基础学科,2013,(7).
  [4]尹姣容,葛新斌.流入地政府对随迂子女义务教育的履责问题研究——基于利益分新的视角[J].教育导刊:政策与调研,2012,(3).
其他文献
在科学活动中,有序有效地完成科学操作活动是我们的愿望。但是在平时的科学活动中,由于很多因素如操作材料受天气、温度的影响等出现了与客观愿望相违背的结果;此外由于孩子操作上的失误,给科学操作活动也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挥教学机智,作出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并妥善处理。  一、尊重——让心灵走向自由。  新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学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不
期刊
摘要:作为那时的知识分子,“竹林七贤”们并没有统一的仕途观,有的出世厌恶为官,有的积极入世,更有的因饮酒而不被重用,七贤们所代表的仕途观对晋朝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仕途观;出世;入世; 儒道调和  一、竹林七贤产生的历史背景  “竹林七贤”大约生活在齐王曹芳嘉平初至元帝曹奂景元年间,这个时期正是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刀兵相加、大动干戈的时期。正始之后,政权已转入司马氏之手,司马懿死,司马师、司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
期刊
摘要: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本文通过对中班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合作能力的体现,来研究合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的合作能力 体育游戏 培养策略  一、幼儿合作能力  幼儿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具备合作精神是合作素质形成的前提,就是让幼儿产生合作愿望和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使之懂得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利益。  二、体育游戏中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推进,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高中的排球教学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突出了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与社会接轨,实事求是,科学教育,提高高中学生体育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在高中排球教学中,体育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会使得体育教学变得丰富而有趣,有助于促进和生成高中体育高效教学课堂。本文针对如何提高我国高中排球体育教学的高效性,浅谈一下看法。  关键词:高中体育,排
期刊
摘要:“少讲多学”的教育模式是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的重要革新,是对传统教师的“言堂”和“满堂灌”等行为的改革。本文笔者探讨了小学数学少讲多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少讲多学;高效课堂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己经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不是培养出只会考试、做题、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希望通过
期刊
当好班主任不容易,上了高中,由于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进入青年初期的学生的独立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中的权威降低。他们不再以老师为中心,不再绝对服从老师的命令,你也不可能再像小学、初中那样对他们哄哄吓吓就可以了。他们中有的人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控制,可以说软硬不吃,这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以下是我当班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方面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如春雨般渗透着教师的思想,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由于考試制度改革滞后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很多地方新教育理念的渗透却很有限。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打算以初中历史为例,谈一下我眼中的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历史 新课程改革 自主探究学习  一、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历史教学的转变  1、教学目标的转变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期刊
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越来越需要培养全面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那种平日只会盲目的搞题海战术的学生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需要。只有那些敢学习,会学习的学生才是优秀的。一位学者曾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在新的世纪,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春天,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但在此学习阶段,却有一部分学生对学数学感觉到很吃力。因此,明确为什么学数学,怎样学数学,是每一个初中学生必须认识和学会的问题。  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题目或问题设计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难以解答或不会解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