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个整形外科医生,他的手术是中国目前收费最高的,但是他对人文的追求与对哲学的热爱又催生了他的多重身份,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有独特观念的当代艺术家。他的创作材料、创作手法独一无二,他的艺术观点是由一个特殊身份的人文医生所发出的独特的思考。
韩啸如今正在全身心投入到当代艺术的创作中,5月12号他在山东济南韩氏美学研究院展览馆有一个行为艺术个展。其中著名的学术批评家、策展人王春辰为其展览策划。艺术对于他更多代表的是对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待事物不同角度的看法。
现在,韩啸在人文历史中展现自己独特的一面,他在艺术和哲学的领域,在一切社会场景,酣畅淋漓的创造和发声。
5月份你要在你的整形医院实施一台特殊的手术,在你的整形外科医生的身份下,这台手术极其平常,但在一个艺术家的身份下,我想你必然是在慎重思考之后,才决定将这种只有少数人群有机会接触到的非日常经验呈现出来,你这个行为大概是什么样的呈现过程呢?
我把我在济南整形医院的手术室重新装修,做成了一个开放的玻璃空间,在里边实施一台丰胸手术。
你的整形医生的身份能接触到各类整形器官,为什么选择丰胸手术进行呈现呢?
一个是考虑到作为行为艺术表现时被观看的效果,这里面有一个女性体态的表征,其他部分可能无法让观众看清楚。第二,女性的乳房历来是被关注的焦点,作为技术手段还很不发达的古代就有对乳房的改造,今天这个话题又涉及到了许多社会性话题。
你即将进行的这个行为艺术,其中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如何定义你的这件作品,它的出现会引起一些包括对艺术形式的思考,对于艺术的形式,过去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或者看法,什么样的东西是艺术,还有艺术家身份的思考,包括视觉艺术的边界和与其他学科的跨界。你想原原本本的复原一个手术的过程?
它是从不同寓意上说的。对公众而言,一种行为算不算艺术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给公众的解释是要看两点:第一,他本身是艺术家,有想法,有语言方式。第二,他的行为和艺术史有上下文关系。如果不是以艺术家的身份,或者不是艺术家而有表达感觉的想法,那就是一般的行为。行为艺术除了表达自己的感觉之外,没有功利目的。同时从艺术家本身出发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表达他真实的感觉、表达真挚不真挚,行为能不能感动人。对我而言表达我的观点是最重要的。我所在行业的绝大多数从业者都是不关心人文的,别说看哲学书籍了。整个从医生范围来说,大家都受美国的教育体系影响从自然科学角度考虑,医学的社会伦理考虑得非常少,更少有人研究到它的哲学背景、社会学意义、伦理价值。我是用这种艺术方式呈现出来,我自己认为是不是艺术也不重要,至少我自己表达了,确实我做这个事是我想做的就成了。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创作者的语境是什么,当然也包括作为艺术家本身的生活经历及个人思想脉络的形成,最终为什么会有一种出自内心的冲动想做出一个东西,可能他在做这个时候并不关心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成为艺术品,就是一种冲动使他想做这个事。
当然,很多情况下,很多艺术家做出来的作品不是先有理论家的理论,后有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恰恰相反,艺术家在进行了视觉作品的呈现后来才会引起一些相应的理论层面的思考。我看了有关你的发展经历的那篇访谈,包括你整个成长的历程还有你学习教育的背景,那些确实对你后来能够慢慢的走进人文是有很直接的影响。
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实有时候做一些非理性的东西,也是本真的原始冲动使然,这个很难用理性的价值判断它。
像这样一种对自我的发掘和发现可能要经过很多过程,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状态。艺术家往往更具备这样的环境去发现自己。
这是一个宣泄的窗口,甚至在发掘自己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我觉得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宣泄途径。我把原来个人的经历,全盘讲出来,从小时候家庭是怎么样的,父母是怎么样的,有一些话实际写出来以后都去掉了,觉得是内心的阴影都是一些不愿意说出来的东西,造成内心自卑的因素,造成我的性格缺陷的因素,现在把它讲出来觉得很释然了。我觉得整个从事艺术的过程,心情非常的愉悦,逐渐找到释放点了。
艺术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特别有意思的是艺术的这种功能性在你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它可以治愈人的心灵,治愈人的灵魂,可以让艺术家直面自我,但往往艺术家又是敏感的感性人群,当然这仅仅是指创作时的一些冲动表达,真正的艺术还需要更多的理性因素来完成。
的确是非常好的一种表达手段,以前我认为文学是可以把自己表达得淋漓尽致,艺术不一定能够非常准确的指向自己的内心。后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艺术理论,发现竟然还有当代艺术这种东西,可以从各个角度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听了吕胜中的课后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他强调:“艺术家并不一定需要科班出身,很多时候艺术需要其他更多元的表达方式。”他对当代艺术的理解非常深刻。他展示了他在美国旅行时留下的影像资料,非常全面。事后,我还按照他指示的书目到书店买了两本书看,当代艺术的东西和图片,觉得非常好。
我的艺术创作有很多的偶然性,当时山东有一个艺术家孙磊,他是吕胜中的学生,他就鼓励我做东西。我早年在山艺读过一个在职,我们的老师叫岳海波,带着学生搞创作,这样我也参与他们的创作。当时大家的参展作品都是水墨。只有我做了个装置,我很想把我做变性手术这件事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为了符合整个展览主题,我在放装置的柱子上特意加了一点水墨的东西。于是很偶然形成这么一个作品叫《变性》。正好刘大为也去观展,看到了我的作品,他在我作品前停留了很长时间,还给了我很高的评价。说我的作品都可以去参加双年展,不管这评价里有没有客气的成分,至少对我是一种肯定。我开始觉得自己还是能做一些事情的。
现在你手术实施对象都已经约好了吗?这个人知晓她会参与到你的作品中吗?
关于这一点我考虑到两个问题,它是两个作品,第一个作品是人蒙着脸,第二个是作品是这个人不蒙脸。因为他直面观众的时候,他的语境和态度都是不一样的,不蒙脸是面对社会的,这个人本身将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比如社会对她的异化,在与社会的碰撞中发生的思想转变都能体现出来。如果蒙脸以后退出这个房间以非常隐蔽的方式融入人群中就消失了。这个作品思考的是其他哲学层面的东西。
其实我也是好奇想问一下,丰胸手术会不会有很大难度?这个手术对象会不会有疼痛或不适,你是怎么把握这个度呢?
可能对别的医生来说有一点难度,特别是在众目睽睽下实施这样一个手术。对于我来说其实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一件事,我对自己的技术非常自信,这个绝对不夸张,因为我们的医院从开始就是靠技术制胜的。我从建院开始就研究手术技巧,为了手术的精益求精我经常彻夜难眠,比如怎样从麻醉上更精确一点,怎样把手术时间压缩的更短一点、让顾客痛苦更少一些。就我这次的丰胸行为艺术来讲我会使用局部麻醉,让受术者保持意识清醒,因为我要和她有一个交流。而且我的手术过程很快,她几乎感觉不到痛苦,也不会有出血就完成了。时间我控制在半个小时。
这让我想起“庖丁解牛”的一种境界:无他,唯手熟而。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手术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艺术。
这只是从技术层面来讲吧,我虽然一直被同行奉为精英,但这不是我的骄傲,我更喜欢大家称我为“读书人”,我更喜欢透过事情的表面去分析一些社会本质问题,就像我一直以来喜欢思考一些东西,从我这么多年做手术来讲也是如此。
整形比如说变性它涉及到更深的社会层面,精神层面,伦理方面的讨论。
变性就涉及的很深刻了,比如人对自己身体的处理。这个在科学技术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肯定做不到这一步,现在社会人的自由度肯定是增加了,但是这种自由度增强以后人们对自己身体的改造或者是放松控制程度的改造,会不会是一种破坏?工业社会合法性统治的一个计谋就是通过满足身体的物质需求来麻痹思想。科技发展的直接结果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高度丰富;技术不能解决思想问题,但能满足身体所需的衣食住行、时尚要求。身体是灵魂的居所,控制了身体就控制了灵魂。对于艺术家来说可能我们只能提出这个问题。
这是你的医生身份所能够很直接感受到的。
是,作为一个医生,原来的时候我的感受是低层面的,我不把它放在哲学的背景里面谈论这个问题。我发现很多人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关注更多的是自己很小的缺陷,而且把这个缺陷放大化了。这些年他是在社会生活中被自己或者被别人有意无意放大了这个缺陷,然后就会拿这个缺陷找你改造。而从我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相比这个缺陷来说他的言谈举止、外貌形象、服装搭配、语音发生可能更重要。但是他一厢情愿的放大自己的缺陷,要求做这个项目,而且这个项目从心理疏导的角度来说很难做到。比如说刚才提的变性手术,我们是这样界定的,心理疏导无效以后才会接受这种手术治疗。从这个角度看,医学给我们心理的安慰是他可以治疗伦理学方面的心疾。
人从身体上改造自我以后,心患就没有了,就释然了。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从他适应社会的角度来说,他应该做其他方面的改变,比如发型、化妆等,这些改变比他一点小的缺陷改变要简单有效得多。但事实上很多人有可能是不修边幅的,却对生理上一点先天缺陷非常看重。从这方面来看他的心理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不健康的。其实这些年来我也是通过分析自己的经历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我从一个职业的整形外科医生,变成了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非常痛苦的转变。虽然我可以把整形外科手术做的前无古人,极度完美,甚至让同行业无人可超越,但是对于一个象牙塔走出来的医生对社会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和偏执的。这两个极端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反差,让我在看待社会问题上非常矛盾。我也读了一些心理学书籍,从行为心理学角度说,当时的认识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忧郁症。后来我逐渐接受社会的观念和潜规则,就是充分接触社会,充分与不同的人打交道释放自己的过程,这其实也是忧郁症治疗过程。
我发现你也是一个很擅长学习的人。
我是非常喜欢调动学习兴趣的人。可以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所在,也对枯燥的哲学理论很感兴趣。
其实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些指导的。
我能知道他意义所在,也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意义所在。我觉得历史上那么多高人之所以研究这么枯燥的东西,肯定都是有他研究的原因。我们就不妨看一看,听一听,就像我一直追求手术的极致一样,我读书也是一样,喜欢探寻一种本源的东西。
其实艺术某种层面上跟哲学教化人心有一样的作用。
对。艺术是从黑格尔开始在哲学和宗教占据的领域里面占据了脚跟,他是自由的,可以表达自己。到后面有人丰富这样的历史特定学说,就是说艺术是被哲学化了,它的形象不是单纯的用来审美的,早就和美学分开了,它有这样的历史。
中国儒家过去所谈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自身的修正是立世的基础,而你对身体的关注除了一方面跟你身份背景有关系以外,跟你前面提到的这种文人、士大夫精神状态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呢?
过去我看了一本书美国作家约翰·莫雷《为成功而着装》这本书,这本书是站在成功学的角度上谈这个问题:你穿什么样的衣服就会成为什么人。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我最穷的时候在山大二院,那时候看到这本书明白了穿什么样的衬衣,打什么样的领带,扣子怎么系,领带上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戴什么样的眼镜更容易取得别人的信赖,这个书就是现代工业社会对人的改造、人的异化过程或者是身体被消费。这本书对我影响是比较大的。
以后谈到生意也好,还是跟客户交流也好,明显感觉到这个问题。但是那本书只讲了一个方面,就是穿着。后来到了前两年才知道语音发生、动作的缓慢、举止、态度、发型、佩饰、都可以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传递让人信赖的语言,这是成功学对人的引导。现在服装也好或是其他东西也好,我就更考虑如果认真需要的时候他的价值指向是什么。比如说衣服他可能指向的是哥特文化或是洛可可文化。但是没有一个服装真正指向我们自己的文化态度和我从小到大一个精神脉络。我希望还是有建立在当代基础上有现代时政精神的一种东西出现。我觉得服装,建筑,周围的一切都可以指向这个东西,将来我的作品如果做的话也是这样的方向。
这种美学的态度可以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这些年矛盾就是这样,刚才说了一半,就是一个女孩她特别需要对她认为是缺陷的外貌做出改变,却不考虑这种改变是否和他的气质相符。如果这个人把我上面提到的一些东西修饰了,就是服饰搭配、举止、言谈、语音发声等那么她内心也就非常丰富。
所以说我第二个想分析的是一个人内心和他纠结的一点缺陷之间的矛盾,很多人看重那个小的缺陷,其实他需要做的往往是内心的改造。很多医生动不动就说我给哪个明星做过手术,实际上我认为很多女明星不应该做手术,应该更完善自己的头脑,这就是我一直想做的。我为什么到了后来不愿意做手术,就是因为我会全身心投入手术过程中,我需要和顾客实现一种交流,只有达到这种可能性我才会接受顾客的手术,我这种性格偏执到患者都很难接受我。就像我小时候玩游戏一样,我不喜欢玩很多游戏,我喜欢不停的、机械的把一个游戏玩到顶级。在别人看来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我做手术也是这样,不停重复一个简单的事,就是想把动作再快一点,血再出的少一点,缝合更细致一点。这是我性格使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医院的技术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顾客的信任,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当我给患者做手术的时候,患者会选择最好的医生,我也希望选择我最好的患者。就是我希望的患者内心一定要很丰富,他可以有一点缺陷,当这个缺陷一经改善,由内到外就会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
现在应该考虑怎么把这个东西转化成艺术的语言,也可以传达一种观点。
它是一个矛盾体。有时候我表达这个东西,或者是做这个东西的时候内心也是矛盾的,我仍然是生活在矛盾中。有时候是一种极度的痛苦,有时候是一种极度的快乐,我就是在这种不平衡中生活和创作,和谐不起来。其实医生这个群体在他们上学的时候非常的辛苦:他要一心的考大学,就必须接受这种体制,接受给你制订八股文的考试方式。他们的性格压抑很多,出现问题也很多。你可想而知,中国社会里面大家看病难,而且医患矛盾深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来源于医生这个群体他们自身心理的不健康,自身心理的扭曲。而且一直生活在这种阴影下,他很难自觉,有时候自觉了也无法扭转和改变。
怎么说呢?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自胜是最困难的。
韩啸如今正在全身心投入到当代艺术的创作中,5月12号他在山东济南韩氏美学研究院展览馆有一个行为艺术个展。其中著名的学术批评家、策展人王春辰为其展览策划。艺术对于他更多代表的是对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待事物不同角度的看法。
现在,韩啸在人文历史中展现自己独特的一面,他在艺术和哲学的领域,在一切社会场景,酣畅淋漓的创造和发声。
5月份你要在你的整形医院实施一台特殊的手术,在你的整形外科医生的身份下,这台手术极其平常,但在一个艺术家的身份下,我想你必然是在慎重思考之后,才决定将这种只有少数人群有机会接触到的非日常经验呈现出来,你这个行为大概是什么样的呈现过程呢?
我把我在济南整形医院的手术室重新装修,做成了一个开放的玻璃空间,在里边实施一台丰胸手术。
你的整形医生的身份能接触到各类整形器官,为什么选择丰胸手术进行呈现呢?
一个是考虑到作为行为艺术表现时被观看的效果,这里面有一个女性体态的表征,其他部分可能无法让观众看清楚。第二,女性的乳房历来是被关注的焦点,作为技术手段还很不发达的古代就有对乳房的改造,今天这个话题又涉及到了许多社会性话题。
你即将进行的这个行为艺术,其中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如何定义你的这件作品,它的出现会引起一些包括对艺术形式的思考,对于艺术的形式,过去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或者看法,什么样的东西是艺术,还有艺术家身份的思考,包括视觉艺术的边界和与其他学科的跨界。你想原原本本的复原一个手术的过程?
它是从不同寓意上说的。对公众而言,一种行为算不算艺术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给公众的解释是要看两点:第一,他本身是艺术家,有想法,有语言方式。第二,他的行为和艺术史有上下文关系。如果不是以艺术家的身份,或者不是艺术家而有表达感觉的想法,那就是一般的行为。行为艺术除了表达自己的感觉之外,没有功利目的。同时从艺术家本身出发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表达他真实的感觉、表达真挚不真挚,行为能不能感动人。对我而言表达我的观点是最重要的。我所在行业的绝大多数从业者都是不关心人文的,别说看哲学书籍了。整个从医生范围来说,大家都受美国的教育体系影响从自然科学角度考虑,医学的社会伦理考虑得非常少,更少有人研究到它的哲学背景、社会学意义、伦理价值。我是用这种艺术方式呈现出来,我自己认为是不是艺术也不重要,至少我自己表达了,确实我做这个事是我想做的就成了。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创作者的语境是什么,当然也包括作为艺术家本身的生活经历及个人思想脉络的形成,最终为什么会有一种出自内心的冲动想做出一个东西,可能他在做这个时候并不关心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成为艺术品,就是一种冲动使他想做这个事。
当然,很多情况下,很多艺术家做出来的作品不是先有理论家的理论,后有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恰恰相反,艺术家在进行了视觉作品的呈现后来才会引起一些相应的理论层面的思考。我看了有关你的发展经历的那篇访谈,包括你整个成长的历程还有你学习教育的背景,那些确实对你后来能够慢慢的走进人文是有很直接的影响。
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实有时候做一些非理性的东西,也是本真的原始冲动使然,这个很难用理性的价值判断它。
像这样一种对自我的发掘和发现可能要经过很多过程,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状态。艺术家往往更具备这样的环境去发现自己。
这是一个宣泄的窗口,甚至在发掘自己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我觉得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宣泄途径。我把原来个人的经历,全盘讲出来,从小时候家庭是怎么样的,父母是怎么样的,有一些话实际写出来以后都去掉了,觉得是内心的阴影都是一些不愿意说出来的东西,造成内心自卑的因素,造成我的性格缺陷的因素,现在把它讲出来觉得很释然了。我觉得整个从事艺术的过程,心情非常的愉悦,逐渐找到释放点了。
艺术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特别有意思的是艺术的这种功能性在你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它可以治愈人的心灵,治愈人的灵魂,可以让艺术家直面自我,但往往艺术家又是敏感的感性人群,当然这仅仅是指创作时的一些冲动表达,真正的艺术还需要更多的理性因素来完成。
的确是非常好的一种表达手段,以前我认为文学是可以把自己表达得淋漓尽致,艺术不一定能够非常准确的指向自己的内心。后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艺术理论,发现竟然还有当代艺术这种东西,可以从各个角度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听了吕胜中的课后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他强调:“艺术家并不一定需要科班出身,很多时候艺术需要其他更多元的表达方式。”他对当代艺术的理解非常深刻。他展示了他在美国旅行时留下的影像资料,非常全面。事后,我还按照他指示的书目到书店买了两本书看,当代艺术的东西和图片,觉得非常好。
我的艺术创作有很多的偶然性,当时山东有一个艺术家孙磊,他是吕胜中的学生,他就鼓励我做东西。我早年在山艺读过一个在职,我们的老师叫岳海波,带着学生搞创作,这样我也参与他们的创作。当时大家的参展作品都是水墨。只有我做了个装置,我很想把我做变性手术这件事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为了符合整个展览主题,我在放装置的柱子上特意加了一点水墨的东西。于是很偶然形成这么一个作品叫《变性》。正好刘大为也去观展,看到了我的作品,他在我作品前停留了很长时间,还给了我很高的评价。说我的作品都可以去参加双年展,不管这评价里有没有客气的成分,至少对我是一种肯定。我开始觉得自己还是能做一些事情的。
现在你手术实施对象都已经约好了吗?这个人知晓她会参与到你的作品中吗?
关于这一点我考虑到两个问题,它是两个作品,第一个作品是人蒙着脸,第二个是作品是这个人不蒙脸。因为他直面观众的时候,他的语境和态度都是不一样的,不蒙脸是面对社会的,这个人本身将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比如社会对她的异化,在与社会的碰撞中发生的思想转变都能体现出来。如果蒙脸以后退出这个房间以非常隐蔽的方式融入人群中就消失了。这个作品思考的是其他哲学层面的东西。
其实我也是好奇想问一下,丰胸手术会不会有很大难度?这个手术对象会不会有疼痛或不适,你是怎么把握这个度呢?
可能对别的医生来说有一点难度,特别是在众目睽睽下实施这样一个手术。对于我来说其实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一件事,我对自己的技术非常自信,这个绝对不夸张,因为我们的医院从开始就是靠技术制胜的。我从建院开始就研究手术技巧,为了手术的精益求精我经常彻夜难眠,比如怎样从麻醉上更精确一点,怎样把手术时间压缩的更短一点、让顾客痛苦更少一些。就我这次的丰胸行为艺术来讲我会使用局部麻醉,让受术者保持意识清醒,因为我要和她有一个交流。而且我的手术过程很快,她几乎感觉不到痛苦,也不会有出血就完成了。时间我控制在半个小时。
这让我想起“庖丁解牛”的一种境界:无他,唯手熟而。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手术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艺术。
这只是从技术层面来讲吧,我虽然一直被同行奉为精英,但这不是我的骄傲,我更喜欢大家称我为“读书人”,我更喜欢透过事情的表面去分析一些社会本质问题,就像我一直以来喜欢思考一些东西,从我这么多年做手术来讲也是如此。
整形比如说变性它涉及到更深的社会层面,精神层面,伦理方面的讨论。
变性就涉及的很深刻了,比如人对自己身体的处理。这个在科学技术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肯定做不到这一步,现在社会人的自由度肯定是增加了,但是这种自由度增强以后人们对自己身体的改造或者是放松控制程度的改造,会不会是一种破坏?工业社会合法性统治的一个计谋就是通过满足身体的物质需求来麻痹思想。科技发展的直接结果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高度丰富;技术不能解决思想问题,但能满足身体所需的衣食住行、时尚要求。身体是灵魂的居所,控制了身体就控制了灵魂。对于艺术家来说可能我们只能提出这个问题。
这是你的医生身份所能够很直接感受到的。
是,作为一个医生,原来的时候我的感受是低层面的,我不把它放在哲学的背景里面谈论这个问题。我发现很多人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关注更多的是自己很小的缺陷,而且把这个缺陷放大化了。这些年他是在社会生活中被自己或者被别人有意无意放大了这个缺陷,然后就会拿这个缺陷找你改造。而从我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相比这个缺陷来说他的言谈举止、外貌形象、服装搭配、语音发生可能更重要。但是他一厢情愿的放大自己的缺陷,要求做这个项目,而且这个项目从心理疏导的角度来说很难做到。比如说刚才提的变性手术,我们是这样界定的,心理疏导无效以后才会接受这种手术治疗。从这个角度看,医学给我们心理的安慰是他可以治疗伦理学方面的心疾。
人从身体上改造自我以后,心患就没有了,就释然了。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从他适应社会的角度来说,他应该做其他方面的改变,比如发型、化妆等,这些改变比他一点小的缺陷改变要简单有效得多。但事实上很多人有可能是不修边幅的,却对生理上一点先天缺陷非常看重。从这方面来看他的心理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不健康的。其实这些年来我也是通过分析自己的经历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我从一个职业的整形外科医生,变成了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非常痛苦的转变。虽然我可以把整形外科手术做的前无古人,极度完美,甚至让同行业无人可超越,但是对于一个象牙塔走出来的医生对社会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和偏执的。这两个极端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反差,让我在看待社会问题上非常矛盾。我也读了一些心理学书籍,从行为心理学角度说,当时的认识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忧郁症。后来我逐渐接受社会的观念和潜规则,就是充分接触社会,充分与不同的人打交道释放自己的过程,这其实也是忧郁症治疗过程。
我发现你也是一个很擅长学习的人。
我是非常喜欢调动学习兴趣的人。可以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所在,也对枯燥的哲学理论很感兴趣。
其实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些指导的。
我能知道他意义所在,也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意义所在。我觉得历史上那么多高人之所以研究这么枯燥的东西,肯定都是有他研究的原因。我们就不妨看一看,听一听,就像我一直追求手术的极致一样,我读书也是一样,喜欢探寻一种本源的东西。
其实艺术某种层面上跟哲学教化人心有一样的作用。
对。艺术是从黑格尔开始在哲学和宗教占据的领域里面占据了脚跟,他是自由的,可以表达自己。到后面有人丰富这样的历史特定学说,就是说艺术是被哲学化了,它的形象不是单纯的用来审美的,早就和美学分开了,它有这样的历史。
中国儒家过去所谈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自身的修正是立世的基础,而你对身体的关注除了一方面跟你身份背景有关系以外,跟你前面提到的这种文人、士大夫精神状态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呢?
过去我看了一本书美国作家约翰·莫雷《为成功而着装》这本书,这本书是站在成功学的角度上谈这个问题:你穿什么样的衣服就会成为什么人。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我最穷的时候在山大二院,那时候看到这本书明白了穿什么样的衬衣,打什么样的领带,扣子怎么系,领带上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戴什么样的眼镜更容易取得别人的信赖,这个书就是现代工业社会对人的改造、人的异化过程或者是身体被消费。这本书对我影响是比较大的。
以后谈到生意也好,还是跟客户交流也好,明显感觉到这个问题。但是那本书只讲了一个方面,就是穿着。后来到了前两年才知道语音发生、动作的缓慢、举止、态度、发型、佩饰、都可以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传递让人信赖的语言,这是成功学对人的引导。现在服装也好或是其他东西也好,我就更考虑如果认真需要的时候他的价值指向是什么。比如说衣服他可能指向的是哥特文化或是洛可可文化。但是没有一个服装真正指向我们自己的文化态度和我从小到大一个精神脉络。我希望还是有建立在当代基础上有现代时政精神的一种东西出现。我觉得服装,建筑,周围的一切都可以指向这个东西,将来我的作品如果做的话也是这样的方向。
这种美学的态度可以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这些年矛盾就是这样,刚才说了一半,就是一个女孩她特别需要对她认为是缺陷的外貌做出改变,却不考虑这种改变是否和他的气质相符。如果这个人把我上面提到的一些东西修饰了,就是服饰搭配、举止、言谈、语音发声等那么她内心也就非常丰富。
所以说我第二个想分析的是一个人内心和他纠结的一点缺陷之间的矛盾,很多人看重那个小的缺陷,其实他需要做的往往是内心的改造。很多医生动不动就说我给哪个明星做过手术,实际上我认为很多女明星不应该做手术,应该更完善自己的头脑,这就是我一直想做的。我为什么到了后来不愿意做手术,就是因为我会全身心投入手术过程中,我需要和顾客实现一种交流,只有达到这种可能性我才会接受顾客的手术,我这种性格偏执到患者都很难接受我。就像我小时候玩游戏一样,我不喜欢玩很多游戏,我喜欢不停的、机械的把一个游戏玩到顶级。在别人看来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我做手术也是这样,不停重复一个简单的事,就是想把动作再快一点,血再出的少一点,缝合更细致一点。这是我性格使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医院的技术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顾客的信任,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当我给患者做手术的时候,患者会选择最好的医生,我也希望选择我最好的患者。就是我希望的患者内心一定要很丰富,他可以有一点缺陷,当这个缺陷一经改善,由内到外就会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
现在应该考虑怎么把这个东西转化成艺术的语言,也可以传达一种观点。
它是一个矛盾体。有时候我表达这个东西,或者是做这个东西的时候内心也是矛盾的,我仍然是生活在矛盾中。有时候是一种极度的痛苦,有时候是一种极度的快乐,我就是在这种不平衡中生活和创作,和谐不起来。其实医生这个群体在他们上学的时候非常的辛苦:他要一心的考大学,就必须接受这种体制,接受给你制订八股文的考试方式。他们的性格压抑很多,出现问题也很多。你可想而知,中国社会里面大家看病难,而且医患矛盾深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来源于医生这个群体他们自身心理的不健康,自身心理的扭曲。而且一直生活在这种阴影下,他很难自觉,有时候自觉了也无法扭转和改变。
怎么说呢?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自胜是最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