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应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试验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究教学称为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却不是太佳。为此,笔者撰写此文,与大家共同探讨探究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探究教学的内涵
探究教学是通过丰富学生的体验活动,在老师的积极指导下有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化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中可以看出,其中的关键点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点:老师的指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丰富的体验活动。这三个环节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二、探究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的实施探究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在实施时,往往很难把握好。笔者通过对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几个关键点可以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探究激情激发。
激情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最根本的动力。然而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本身就具有了更为强烈的探究动机,同时也拥有了更强的自律能力。因此,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探究激情的激发更应该理性,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出发。
1.从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存在着一种惯性的思维,在教学时如果老师创设的情境,让学生不能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或者与以前的认知存在着一定误差,就能够很快的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此情况下再引出教学任务,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把学生吸引到教学过程之中,并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脑、手、口并用。比如在学习“力的分解”一节时,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一个质量较重的物体,几根细线。让学生来思考吊起物体时,是用一根绳子容易断还是用两个绳子容易断?大多数学生都会回答一根绳子容易断。老师接着做实验,一根绳子时,没有断;在用两根绳子吊起时,当两根绳子接近水平时,却会突然断掉。这一认知的冲突就会在学生的脑中产生强烈的撞击,学生的思维也很快的被激发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利用类比让学生探究知识点。
高中物理具有了更强的逻辑性,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如果没有很强的类比与归纳的能力,是很难真正学好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策略,不仅可以让学生培养好的探究学习习惯,更可以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完善和重建。
(二)教师的辅助引导。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独立探究的情境,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学生也不能只顾接受,而应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因此,在实施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探究的主体,但并不是说可以忽略教师的作用,而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问题放出去而无法收回来,到最后变得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对高中物理的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明白哪些知识是学科规定的,哪些知识是超纲的,对整个探究過程进行合理把握和引导。例如,我们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必须要求沙和沙桶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至于原因只有在学生学习完牛顿第二定律后才可能真正的理解。此时,如果有学生对此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老师就应该及时的把原因以陈述的方式告诉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把精力放在对教材中心内容的探究上。并不是说要扼杀学生的探究欲望,而是要避免探究的无目的性,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按时的完成教学的目标。因此,在探究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把握好探究的方向。
(三)探究内容的选择。
在进行探究教学时,最难把握的是对问题探究的度的问题,过于简单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但太难同样也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范围,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因此,在实施探究教学前,必须对所授的知识点和学生的水平进行评估,把所要探究的内容定义在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内。也就是说,对于探究的内容,在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后尽可以得到探究的结果。探究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部分的,不一定要追求探究活动的完整性,只要能使学生积极动手实验、合作、讨论,进入科学探究的情境,就可以灵活安排探究活动。如学习《向心力》一节时,对于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只需定性探究,不需要测出具体数据,只要能让学生自己设计、选择器材、动手实验、定性总结即可。无论是完整探究还是部分探究,获取某个结论只是探究目的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探究习惯,这对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以上几点是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其中难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仍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有去探究。
一、探究教学的内涵
探究教学是通过丰富学生的体验活动,在老师的积极指导下有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化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中可以看出,其中的关键点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点:老师的指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丰富的体验活动。这三个环节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二、探究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的实施探究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在实施时,往往很难把握好。笔者通过对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几个关键点可以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探究激情激发。
激情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最根本的动力。然而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本身就具有了更为强烈的探究动机,同时也拥有了更强的自律能力。因此,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探究激情的激发更应该理性,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出发。
1.从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存在着一种惯性的思维,在教学时如果老师创设的情境,让学生不能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或者与以前的认知存在着一定误差,就能够很快的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此情况下再引出教学任务,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把学生吸引到教学过程之中,并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脑、手、口并用。比如在学习“力的分解”一节时,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一个质量较重的物体,几根细线。让学生来思考吊起物体时,是用一根绳子容易断还是用两个绳子容易断?大多数学生都会回答一根绳子容易断。老师接着做实验,一根绳子时,没有断;在用两根绳子吊起时,当两根绳子接近水平时,却会突然断掉。这一认知的冲突就会在学生的脑中产生强烈的撞击,学生的思维也很快的被激发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利用类比让学生探究知识点。
高中物理具有了更强的逻辑性,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如果没有很强的类比与归纳的能力,是很难真正学好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策略,不仅可以让学生培养好的探究学习习惯,更可以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完善和重建。
(二)教师的辅助引导。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独立探究的情境,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学生也不能只顾接受,而应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因此,在实施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探究的主体,但并不是说可以忽略教师的作用,而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问题放出去而无法收回来,到最后变得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对高中物理的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明白哪些知识是学科规定的,哪些知识是超纲的,对整个探究過程进行合理把握和引导。例如,我们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必须要求沙和沙桶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至于原因只有在学生学习完牛顿第二定律后才可能真正的理解。此时,如果有学生对此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老师就应该及时的把原因以陈述的方式告诉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把精力放在对教材中心内容的探究上。并不是说要扼杀学生的探究欲望,而是要避免探究的无目的性,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按时的完成教学的目标。因此,在探究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把握好探究的方向。
(三)探究内容的选择。
在进行探究教学时,最难把握的是对问题探究的度的问题,过于简单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但太难同样也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范围,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因此,在实施探究教学前,必须对所授的知识点和学生的水平进行评估,把所要探究的内容定义在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内。也就是说,对于探究的内容,在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后尽可以得到探究的结果。探究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部分的,不一定要追求探究活动的完整性,只要能使学生积极动手实验、合作、讨论,进入科学探究的情境,就可以灵活安排探究活动。如学习《向心力》一节时,对于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只需定性探究,不需要测出具体数据,只要能让学生自己设计、选择器材、动手实验、定性总结即可。无论是完整探究还是部分探究,获取某个结论只是探究目的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探究习惯,这对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以上几点是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其中难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仍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有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