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的资金来源研究

来源 :大众商务·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cu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政府执行积极性财政政策。教育产业的特殊性要求大量的财政性资金的投入,而目前我国的财政性教育资金比例偏低,需要加大投入,本文就是通过对教育产业的各类资金的比较,突出财政性教育资金投入的必要性。
  【关键词】 教育产业;资金来源研究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162-01
  
  1 引言
  
  受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自2008年开始放缓,我国政府开始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另一方面,我国财政性教育资金比例偏低,个人,家庭支出占了很大的一个比例。由于教育费用具有刚性,其个人家庭的负担的合理性严重制约了家庭的消费,教育经费家庭负担过高,必然会导致其他消费需求的减少,储蓄率的提高,降低个人教育负担部分,特别是降低中低收入者的教育负担,可以激发其其他需求的增加,这正好可以逐步解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这个突出的问题,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教育经费支出的特点要求其教育经费来源应该以财政性资金为主体。
  
  2 教育产业的特殊性与教育资金来源的财政性需求
  
  从理论上讲,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每个社会成员、每个企业都是受益者,政府应该以财政支出的方式投入教育,以保证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确保每个社会成员均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就教育种类而言,有基础教育,也有高等教育等。随着社会发展,基础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公共产品,成为一种义务教育,提供全体国民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不可或缺的一个责任。而高等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直接关系到社会高级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来说,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实力。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教育经费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化解这一矛盾也越来越为政府和社会所关心。
  另一方面,就教育而言,其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长期投资。无论从社会角度看,还是从社会的细胞,家庭来看,教育都是一个投资行为。就教育经费而言,可以说是一种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其效益是个人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增加。谁投资,谁收益是投资领域的一个准则,从经济的角度看,教育能为社会培养出各类具有特定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并使这些受教育的劳动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获得相对较高的货币收益与精神享受,有很明显的社会外部效应。
  教育产业的这两个特点都要求财政性资金的强力介入。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财政支出项目调整又会面临巨大阻力,因此,发行公债来弥补教育经费的长期严重不足是现阶段的一个可选方案。
  
  3 教育产业有效需求不足与增加公共性教育资金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一定的情况下,社会有效需求是不足的。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可以从社会总需求看,也可以分解来看,如从某个行业来看,比如教育行业,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差异比较大,就某些地区而言,特别是中西部和偏远地区,对教育也是有需求的,但从有效需求角度来看,有效需求明显是不足的,这关键在于家庭的收入的问题,如果温饱都成为问题,基础教育的费用也会成为一个家庭的问题,对教育的漠视也只能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费用,一些家庭根本就负担不起,可以说,有这个需求,但却没有支付能力。如何让这些需求变成有效需求,财政性资金要起到关键作用。政府有责任提供投资机会给个人,通过低息贷款等方式帮助个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实现社会、个人和家庭的三赢。从投资角度而言,由于我国财政性資金主导性很强,加上私人部门投资教育产业有很多限制,导致教育投资意愿不足。这些问题都只能通过增加财政性教育资金来解决。
  
  4 教育产业资金其他来源渠道
  
  教育产业资金来源渠道除了财政性资金投入以外,私人部门的投入也是必要的补充。就私人部门而言,可以大体分为教育消费支出和教育投资支出。目前,我国私人教育产业投资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是私人部门的教育社会集资办教。就目前而言,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民间办学还在受到一些方面的限制,私人部门的投资办教育占全部教育支出的比例很小。第二部分是希望工程等慈善款项。第三部分是指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为高校建设垫付资金。
  
  5 财政性教育资金挤出效应分析
  
  加大财政性教育资金的投入,必然会有挤出效应。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或者具体地说是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社会财富的总量是一定的,政府这边占用的资金过多,又会使私人部门可占用资金减少,经济学将这种情况,称为财政的“挤出效应”:政府通过向公众(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和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导致民间部门(或非政府部门)支出减少,从而使财政支出的扩张部分或全部被抵消。在教育支出领域,主要是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就个人消费部分,由于收入等原因,我国一些地区的教育支出有效需求不足,直接导致教育消费支出的不足,在这些地方的挤出效应是不明显的,另外一个方面,由于教育消费具有刚性,且教育消费有层次性,满足低层次教育需求以后,一般都希望获得高一层次教育机会,而我国总体教育水平目前还不高,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还远远落后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需求市场还比较大,对这些人而言,挤出的教育消费资金可以用于高等教育培训方面,如果没有这些资金支持,那些高需求其实也是无效需求,教育有效需求的增加,一方面可以刺激我国内需,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个人素质。可见,从总体上,教育支出对消费领域还是比较小的。
  公共性教育投资的挤出效应也比较小,第一,和一些未来收益能比较可见的项目而言,教育投资的效应更加不明显,企业投资教育的意愿明显不高,本来投资就不高,其挤出效应自然就低。其二、目前社会资金办学很不成熟,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投资办学的企业,过分追求办学的短期效益,通过高学费等方式来迅速收回成本,对社会的长期效益比较忽略。有的学校甚至以办学为名,通过工作实践的幌子,变相打工,可见,真正面向社会的长期的责任,低学费的教育投资还不多,对一些不良的办学机构的挤出,反而是一种良性竞争,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实际效率。
  有鉴于此,我国教育经费的资金来源应该以国家财政性投入为主,私人部门投入为辅,通过提高财政性教育资金的支付比例,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压力,提振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衡增长。
  
  参考文献:
  [1]《发行义务教育公债是解决投入不足问题的可行之策》郭珊珊《基础教育研究》 2008年第10期.
  [2]《关于发行教育公债的思考》朴连淑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22卷9期.
  [3]《关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NP比例问题的考虑》高培勇.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全面的做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应把握三个环节:归档前要严把文件材料的形成关、严把文件材料的收集关、严把文件材料的准确关;归档中要严把归档文件材料的分类关、鉴定关、排列关、整理关、编目关;归档后续工作要到位。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  中图分类号:C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10-0119-01    2009年,按照
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经过长期发展已逐渐充实与完善,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给现代化建设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具体阐述了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主要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战略调整与优势重组。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须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步伐,增强企业的核
【摘要】实践证明高校学生会干部无论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起到了教育工作者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学生会干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已成为高校学生会工作中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机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学生会干部;培养
[摘要]入学教育是新生面临的第一堂课。笔者认为从高职院的实际出发,应该从校风校史教育、法规校纪教育、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育和安全教育六个方面进行新生的入学教育。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4-0192-01    高考结束,两个月后,一批高中毕业生将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从五湖四海汇
对称性在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计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掌握对称性的运用,有利于积分的求算。
【摘 要】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保证全社会会计信息质量和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论证了完善会计控制制度必要性以及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探析了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内部会计控制;会计信息;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0     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本文从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和现状出发,通过案例重点探讨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具体措施,为个人所得税的普通纳税义务人合理避税提供了方向。
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将逐步引领未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发展的趋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涉及的监控运动继电保护自动安全装置设备的可靠性实时性经济性将得以迅速提高,介绍了